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锦绣 >

第661部分

天唐锦绣-第661部分

小说: 天唐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族的名誉重于一切!

    谁家敢冒这样的风险?

    那也就只能在煽动民意这件事情上做文章了……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廷辩() 
长孙无忌排众而出,高举芴板,朗声说道:“陛下,微臣弹劾京兆尹房俊煽动民意、鼓噪百姓、肆虐京师之罪。圣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乃治国安邦之良言。盖因百姓愚钝、不通书经、不明天下之大道,思虑单纯见事不明,极易受到有心之人煽动鼓噪,房俊此举不仅极大的煽动起长安百姓对于权贵士族的仇恨,更极大的威胁了京畿重地的长治久安。日后若是谁都能够凭借三言两语来煽动百姓达成自己的目的,天下各地哪里还有安稳之处?另外,虽然京兆府受理了元家侍女无故病亡一案,但房俊擅自挖掘元家祖坟之举实在是大大的不妥!礼敬先人、尊敬祖宗乃是天下共识,即便是元家有罪,焉能凭此挖坟掘墓之举取得证据?房俊这次在元家墓穴之中取得了证据,元家罪有应得,微臣无话可说。可若是挖坟掘墓之后没有取得证据,元家岂不是要白白遭受这等奇耻大辱?最严重者,若是天下官府尽皆效仿房俊之举措,只要是稍有借口便以挖坟掘墓之方式对别人施以打击报复,则古之礼数何在,今之孝道何在,为人子孙者,何以安身立命?故此,微臣请求陛下严惩房俊!”

    李二陛下微微讶然,抬眸看着站在殿中的身材矮胖的长孙无忌,面沉似水。

    他确实没有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长孙无忌!

    作为关陇集团在朝中的第一人,就这么迫不及待的赤膊上阵了吗?

    还是说……

    长孙无忌已然感受到某种危机,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换取关陇集团更大的支持?

    看着面前这位舅哥、好友、重臣,李二陛下心中喟然。

    曾几何时,自己做《威凤赋》赠予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诗中,他自比凤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是拯救凤凰的君子,“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

    那时候是多么情真意切的感情啊!

    一日李世民自东宫饮酒而归,吐血数升。就在那一日,长孙无忌正式恳请李世民定下夺嫡之计,长孙无忌开始为李世民多方奔走。玄武门事变中,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埋伏于玄武门,舅舅高士廉镇守秦王府,妹妹长孙皇后亲自出面安抚士兵,他们一家人全都置身于权利斗争的第一线,随时准备为秦王而献身。

    当然,“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这几句,李二陛下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己自恋的……

    李二陛下神思飞跃,似乎时光倒流,再回到从前……

    只是眼下,君臣之间却因为各自的利益而渐行渐远。

    平心而论,自己对待长孙无忌是否浅薄了一些呢?

    李二陛下时常推崇长孙无忌高居他登基大宝的第一功臣,然而相较褚遂良房玄龄等人,却始终未能得到比较有实权的职位,担当的多是位高却空有头衔而无实权的虚职。

    其中之缘由,便是因为长孙无忌身后的关陇集团实力超群,若是长孙无忌再握有实权,整个关陇集团必然尾大不掉,终成祸患……

    然而无论怎么说,自己毕竟是对长孙无忌有些不公的。

    一时间,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有些黯然,有些失神。

    可是这副神情在殿中诸臣看来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长孙无忌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说了半天,皇帝陛下却是一副懵然失神,这是丝毫未将长孙无忌的话语听在耳中啊!

    这可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诚然,不知因为一些什么缘故长孙无忌的职位从来都是位高而权轻,但是放眼大唐没有一个人敢于忽视长孙无忌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以及在贞观一朝的政治地位!

    不如李二陛下要搞分封制,效仿汉朝将他的儿子们分封天下。甚至众多功臣元勋都尽皆分封镇守四方,许多大臣都苦谏,但尽皆未果,无人能阻挠李二陛下的一意孤行。只有长孙无忌跑出来哭诉:“陛下,您这是要赶我们走么?不要离开陛下。”于是分封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陛下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

    这是何等的信重和依赖?

    当然,这句话也表达出李二陛下和群臣议事喜欢在卧室这个很好的嗜好……

    长孙无忌更是心神震动!

    难道陛下当真对关陇集团的强势已然不堪忍受,对自己更是深感厌倦?

    他白胖的圆脸愈加发白,嘴皮子微微搧合几下,欲言又止。

    李二陛下回过神来,并未察觉到自己刚刚的失神给予殿中大臣何等的震撼,更狠狠的削弱了长孙无忌的气势。

    他深深望了长孙无忌一眼,语气不含喜怒:“那么依照爱卿之言,房俊该当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长孙无忌更是不敢置信的豁然抬头,看着李二陛下。

    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是准许了我的弹劾,现在开始论处房俊之罪过了么?

    殿中大臣也尽皆面面相觑。

    弹劾房俊就这么容易?

    亦或者说,就连陛下也被房俊鼓动起来的民意吓住了,已经不管房俊是不是在为他办事亦要杀一儆百,彻底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一时间,关陇集团的官员欢欣鼓舞,其余派系的官员则尽皆失望。

    当然,朝中诸臣可不仅仅只有这两个派系……

    大理寺丞孙伏伽排众而出,躬身施礼道:“陛下三思。此次事件民意沸腾,朝野震惊,乃是帝国建立以来最严重的群体事件,必须加以警示。然则事出有因,元家之残虐暴戾触目惊心,导致百姓怒尔冲击道德坊亦算是咎由自取。这其中京兆尹房俊受理案件乃是责权所在,挖掘元家祖坟一事虽然稍显过分,但是到底是从元家墓穴之中找到了证据,替那八十一个少女昭雪冤情,此乃大功一件,更是一方牧守之本分。至于到底是否在事件当中寻在恶意煽动百姓啸聚生事、冲击京师之过错,微臣以为不能凭借一家之言便匆忙定论。鉴于此次事件之严重后果,微臣提议由三法司联合审理,弄清楚前因后果,再论定责任,确立赏罚。”

    独孤武都怒道:“孙伏伽,尔乃大理寺丞,天下诉讼之正源,焉能袒护偏颇?那房俊在明德门下字字句句全都声犹在耳,哪一句不是怂恿鼓动百姓针对元家?”

    孙伏伽面无一色,从容回道:“针对元家,是因为元家做出令人发指之残虐暴行。既然房俊之话语声犹在耳,本官倒是请问,他的哪一句话有错?”

    独孤武都被噎得不轻,气得满脸涨红,却又不知如何反驳。

    房俊说得有错吗?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站在百姓或者公正的立场上,房俊字字句句皆乃公正之言,元家既然能够干出那等丧尽天良的暴行,别人又为何骂不得,说不得?

    但是站在门阀贵族的立场上,房俊这分明就是煽风点火、将门阀贵族架在火堆上!

    每年不处置几个奴隶仆役,怎能显出门阀贵族的威严和高高在上的气势?

    不殉葬几个活人,怎能显出门阀贵族处在云端之上睥睨众生的优越高贵?

    但是这种事情可以做,却不能拿出来说!

    做了,那是在潜规则的默许之下,是门阀贵族的特殊待遇;可要是说出来,那就必然招致非议,天下舆论共讨之!

    尤其是在《贞观周报》煽动起关中各地对于人口、生命前所未有的重视之时!

    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呃,除了房俊……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平民的胜利() 
皇城之外,京兆府衙门。

    门前的石狮子在大雪之中挺胸凸肚,仪态威严。

    狮身和石板地不久之前溅上的鲜血都已被冲刷干净,此刻又被厚厚的大雪覆盖,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

    石狮俨然,大雪纷纷,天地无情。

    然则冷肃的天地里,却有无数的百姓由长安城内的各条街巷汇聚于此,群情激昂,人声鼎沸!

    房俊一身紫色官袍,站在衙门口书吏们搬来的一张书案之上,凝神肃穆看着眼前黑压压立在大雪中的人群,以及越来越多的仿佛百川汇流一般汇聚而来的百姓。

    京兆府巡捕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施以警戒,严防有人趁乱冲击京兆府,亦或在人群当中鼓噪生事……

    刚刚鼓动百姓冲击了道德坊将元家大宅毁于一旦,若是转身就被那些阴险的世家门阀来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岂不是要成为天下笑柄?

    雪越下越大,人群越聚越多。

    房俊站在书案之上,高高举起手臂。

    喧闹的人群陡然一静,上千人寂静无声,天地之间唯有大雪簌簌落下。

    房俊卓然而立,朗声说道:“经由京兆府审理,元家残害八十一名婢女性命一案已告终结。元家伤天害理、草菅人命,将八十一名豆蔻年华之少女以无比残忍暴虐之方式加以谋害,继而丧尽天良的制成人彘充入元怀明之墓穴以为殉葬,此案证据确凿、无可争辩。本官代天巡狩、守牧一方,京兆府具有独自断案之权责!由于此案情节极其严重、手段极端凶残、影响极度恶劣,现在,京兆府判处元家罚金八十一万贯以赔偿苦主原告之损失,元家家主杖责五十,充军三千里,其余帮凶杖责五十,充军两千里,此案之主谋元廆判处斩立决,即刻行刑!”

    声音清越,中气十足,在寂静的大雪天里远远的飘荡开去。

    四周围观的人群先是一阵静默,继而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震四野,大雪中的长安城似乎都被这股浓烈的欢呼震得簌簌发抖!

    千年以降,何曾有过贵族因为残杀平民一事得到过这等审判?

    任其律法制定得如何公正,却从未有人能够公平的执行。

    贵族,那就是一群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存在,面对淤泥之中的蚁民,从来都是生杀予夺!

    然而现在,就在眼前,这个黑脸的少年高官就这么慷慨激昂的宣判了元家的罪名,不仅仅要赔偿每一个受害者一万贯的巨款,还要将元家的家主杖责充军,主谋者斩首示众!

    这是律法的胜利?

    亦或是平民的胜利?

    老百姓不管,他们只知道什么“刑不上大夫”都是放屁,“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就行了!

    当然,欢呼过后的百姓们再一次沉寂下来,眼巴巴的望着书案之上的少年京兆尹。

    整个长安城的大狱之中满是这次事件当中被捉拿的百姓,冲击道德坊、鼓噪长安城那可是天大的罪名,这位京兆尹连元家家主都敢充军、元家子弟都敢斩首,那么这些犯下大罪的百姓们将会遭遇什么样的惩罚?

    百姓们也不傻,对于官场之上的门道大抵也都知道一些。

    这一次元家遭受灭顶之灾,其余世家门阀岂能坐视不理?

    说到底,这就是一次百姓和贵族的冲突!

    元家有罪在先,不能洗脱,但是世家门阀们也不可能任由一群贱民将元家毁于一旦之后不闻不问,报复必然接踵而至!

    房俊是个好官,但是面对世家门阀的强大压力,他也不得不让步,用百姓的鲜血来给暴怒的世家门阀一个交代!

    想一想这位京兆尹以往的手段,怕是这一次的长安城将要血流成河,西市前的街道上必将人头滚滚,血流漂杵……

    房俊自然知道大家担心的是什么,微微一笑,便要开口说话。

    程务挺在衙门内快步跑出,大雪天额头汗气蒸腾,可见心中之焦急。

    房俊微微诧异,接过程务挺递给他的信笺,略略一扫,脸色便难看起来。

    好一个李义府,居然敢阳奉阴违!

    房俊心中恼怒,只是事已至此,只能顺水推舟,事后再找李义府算账!

    程务挺被房俊恶狠狠的眼神瞪得心里一颤,偷偷的咽了口唾沫,悄悄后退两步,心中后悔不迭。看来侯爷相当愤怒,悔不该听从李义府的怂恿,违背侯爷的意愿……

    深深吸了口气,房俊将信笺揉成一团收入袖中,面对百姓挤出一抹笑容,声音微涩道:“所有抓捕之百姓已经经过突击审理,除去几名趁火打劫、杀伤任命、殲淫婦女者将处以极刑之外,余者一律释放!”

    “万岁!”

    “万岁!”

    “万岁!”

    人群的欢呼声将整座长安城都淹没,漫天大雪亦被这股冲天的喜悦震慑得在天空盘旋,久久不敢落下……

    意向之中的大开杀戒没有,反而只是诛除首恶,余者尽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