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锦绣 >

第860部分

天唐锦绣-第860部分

小说: 天唐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氏本来也有些不悦,所以房玄龄训斥房俊的时候便在一旁不吭声,觉得这小子有些骄傲了,教训一顿也好。

    可是此刻见了儿子可怜巴巴的眼神,顿时心软,蹙起眉头瞪着房玄龄,不悦道:“随便教训孩子几句就行了,何须这般严苛?况且此事又着实怨不得咱儿子,都是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落井下石构陷好人,你有能耐倒是去跟那般家伙使呀,在家里跟老婆孩子逞什么能?”

    房玄龄大怒:“好你个两面三刀的妇人,刚刚不是你说要给这小子一点教训,让他往后能够行事严谨树起君子之风,不至于总是被人抓着把柄陷入被动吗?”

    卢氏有些心虚,这的确是刚刚夫妻两个说的话……

    可问题是卢氏一向强势惯了,此刻在儿子面前被房玄龄训斥,顿时有些下不来台,便恼羞成怒的梗着脖子反驳道:“子不教父之过,连儿子都明白的道理,你这个堂堂一国之宰辅反而不懂?”

    房玄龄差点气昏了!

    居然拿儿子那《三字经》里的话老教训我这个宰辅?

    气得手直哆嗦,指着卢氏骂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卢氏哼了一声,悠悠说道:“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你房玄龄一向自诩君子,却连君子之道的第一条都做不到,某虽为妇人,亦鄙视之。”

    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卢氏说房玄龄连君子之道的第一条都不符合,便是那一句“仁者不忧”。

    何谓“仁者不忧”?

    便是说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称得上是君子。

    显然就是嘲讽房玄龄既然自称君子,却又为何做不到内心安静坦然、仁厚宽和呢?

    范阳卢氏乃是汉室正统、儒家正朔,即便是女流之辈,卢氏的才学却也不是乡野村妇的水平,绝对在普通士子的水准之上。

    见到房玄龄气得鼻子冒烟儿,卢氏洋洋得意。

    就你会文绉绉的骂人?

    老娘酸起来,也不是白给的……

    老夫妻两个骂架,房俊满头大汗,赶紧说道:“父亲,母亲,二位息怒……到底发生何事?”

    “自己问你娘!”

    房玄龄气得不轻,一个妇人,针织女红性情温良就好了,读那么多书做什么?

    房俊看向卢氏。

    卢氏将房玄龄怼得哑口无言,心中得意,郁闷之情缓解,便将今日高士廉的妇人鲜于氏前来府中贺喜,而后在一众公主的酒宴之上说的那些话学了一遍。

    房俊安静听着,神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卢氏叨叨叨说完,好奇的问道:“儿子,跟娘说实话,你跟长乐公主到底是咋回事儿?”

    房俊无语道:“还能咋回事?啥事儿都没有!”

    卢氏没好气的瞪他一眼:“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皇家公主尚未出嫁或者和离的有好几个,比如那个风骚妖娆的房陵公主,怎么就没人拿她跟你说事儿,偏偏是长乐公主呢?”

    房俊无奈,干脆闭嘴不言,心里思讨着鲜于氏的真正用意,是心思莽撞一时口快,还是意有所指别有用心?

    少顷,他看向房玄龄问道:“以父亲之见,是否背后有人唆使鲜于氏这般做法?”

    房玄龄眼皮都不抬,淡然道:“你娘说‘子不教父之过’,可是你爹我这个连小妾都不敢纳一个的老实人,又如何能够给风流倜傥的房二郎你出谋划策呢?非是为父薄情,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话说的……

    房俊以手抚额,满脸通红。

    爹呀,你好歹也是一国之宰辅,能有点正形不?这样贬斥自己的儿子,真的好么?

    一旁卢氏闻言,眉毛倒竖,伸手拍了拍桌子,瞪着房玄龄说道:“哎呀,瞧瞧这酸溜溜的样子,你是羡慕儿子左拥右抱,想要效仿一番不成?哼哼,别说我瞧不起你,咱儿子有能耐,非但能将家中的公主殿下操练得服服帖帖,还能让另一个公主殿下以身相许成为红颜知己,你房玄龄何德何能,也敢有这份奢望?老实告诉你,老娘不死,你就休想纳妾进门儿!”

    房玄龄气得胡子乱颤:“老夫何曾有过这般心思?”

    卢氏毫不退让:“量你也不敢!”

    房玄龄觉得这娘儿们简直不可理喻:“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老夫不屑为之!”

    卢氏冷笑:“得了吧,哪只猫不偷腥?能不能纳妾是一回事,想不想纳妾又是一回事,连心里的想法都要巧言饰非,你也就是个伪君子!”

    房玄龄快要气炸了!

    想也不行,不想也不行,这娘们儿简直就是自己的克星……

    房俊一个头两个大,赶紧劝阻老娘:“母亲息怒,父亲身为当朝宰辅,却从不曾红袖添香朝三暮四,数十年来与母亲伉俪情深此情不渝,不知羡煞多少名门闺秀、皇女诰命。此等男子实乃世间仅有,母亲自当爱护体谅,只羡鸳鸯不羡仙,相期毋负此良缘,青史之上,必有一段佳话,儿子与有荣焉。”

    卢氏虽然徐娘半老,但大家闺秀风韵犹存,听房俊说得肉麻,禁不住脸庞染红,啐道:“臭小子,就你嘴甜,居然拿爹娘做筏子,简直讨打!”

    房玄龄见到卢氏的神情,心中吁了口气,心说怪不得儿子能将兰心蕙质的长乐公主勾到手,而自己却连一个老妻都搞不定。在这方面的能力对比上,自己这个当爹的简直是被碾压啊……

    不胡搅蛮缠了,这才说起正事儿。

    “形势不太妙。”房玄龄皱眉说道。

    卢氏深以为然,身为范阳卢氏的嫡女,见识还是有一些的,不似那些困顿在深宅大院里的无知妇女,对于事物的发展没有一丝半点的见解,事到临头只能彷徨无措哭天抹泪。

    作为皇帝作为宠爱的嫡女,长乐公主的地位在一众皇子皇女当中无疑是最为显赫的,即便是太子和晋王,都要居于其后。尤其是与长孙冲和离之后,皇帝心中多了一份愧疚之情,更是将长乐公主视若掌上明珠,绝对不允许受到一丝半点的委屈。

    即便是泼辣如卢氏,也说不出“你情我愿别人管不得”这种话来,若是房俊尚未婚配倒还罢了,以房玄龄的身份地位,说不得皇帝会干脆借着风头将长乐公主下嫁过来。

    可现在房俊身为高阳公主的驸马,却与长乐公主传出那等绯闻,使得长乐公主清白的名声遭受玷污,皇帝岂能不龙颜大怒?一旦皇帝认定房俊与长乐公主当真有私情,那么房俊必将面对皇帝汹涌澎湃的怒火!

    让皇帝最最钟爱的女儿受到这等委屈,房俊的下场绝对好不了……

    房俊叹气道:“那帮家伙是想要将儿子赶出京城啊,只是儿子现在依然交卸了京兆尹的差使,又有必要斩尽杀绝么?区区一个兵部侍郎,无论如何也管不到他们的头上去,何必这般咄咄逼人,甚至不惜连长乐公主都给牵连进来?”

    他是真的郁闷。

    若是他当真与长乐公主有私情倒也罢了,所谓“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死自然是不可能,即便是被贬斥出京也算是物有所值。

    问题是他也仅止是摸了摸,连“一逞手足之欲”都算不上,却要遭受皇帝的打击,简直比窦娥还冤……

    卢氏气道:“这帮世家门阀也太过分了,二郎都让出了京兆尹的位置还不罢休,难不成非得让陛下将二郎贬斥到琼州去,才能遂了他们的心?”

    房玄龄面色凝重,轻轻一叹,双眼望向敞开的窗外:“二郎一向与太子亲近,若是不将他贬斥出京削断太子最得力的臂助,别人又如何崛起?”

    不知何时,窗外已然微风渐起,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微风挟着雨丝飘荡着卷入屋子里,空气湿润沁凉……

第一千四百章 帝王心思(上)() 
    夜雨绵绵,淅淅沥沥。

    太极宫内诸多宫殿皆挂着宫灯,橘红色的光晕微微散发,细细的雨丝在昏暗的夜空飘下时被渲染了迷离的色彩,细密的雨滴轻轻的敲打着窗前一盆花树的叶片,簌簌作响。

    神龙殿。

    窗前的桌案上放着一盏散发着氤氲水汽的热茶,淡淡的茶香在空气中飘荡,嗅入鼻中,沁人心脾。

    桌案两侧,父女一人手里拈着一个茶杯,尽皆沉默。

    李二陛下面色微微有些阴翳,剑眉紧蹙,怒气隐隐。

    长乐公主抿着唇瓣,素手拈着茶杯时下意识的用力使得纤白的素手上淡青色的血管微微凸起。

    沉默良久,李二陛下方才缓缓说道:“此事,绝无可能。”

    语气严厉,不容辩驳。

    长乐公主低着头,依旧沉默不语,只是贝齿咬住了红唇,有些气恼。

    大抵是觉得语气过于严肃,李二陛下缓了口气,温言说道:“无论武勋贵戚亦或世家门阀,年青俊彦不知凡几,哪一家不是随着你去挑?为父给你承诺,你将来的郎君随你自己的心意去挑,哪怕只是一介寒门士子,为父亦绝不阻拦。只是唯有房俊,万万不行。”

    长乐公主修眉一挑,抬起美眸看向面前的父皇,语气微恼:“难道父皇也认为女儿与房俊有不伦之情?一直以来,女儿都认为父皇才是最了解我的哪一个,却不曾想居然跟着外人一般人云亦云。”

    她从房府回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本来她与房俊的绯闻便在市井之间传播,现在被鲜于氏这么一闹腾,原本那些不敢多嘴多舌的王侯府邸达官显贵们也必然私下里沸沸扬扬,不仅污了自己的清白,更会连累房俊被父皇迁怒责罚。

    所以长乐公主第一时间便来见李二陛下,想要将事情说清楚,唯恐父皇陷入那些小人的陷阱,从未将房俊贬斥出京。

    可却未想到父皇居然对此深信不疑……

    难道自己就是一个房陵公主那般水性杨花的女子?房陵公主与自己的侄女婿有私情,自己更厉害,委身于自己的妹夫……

    长乐公主极其恼火,语气不善。

    她并不是很在乎外头人怎么说、怎么传,因为她看得出来自己其实只是一个筏子,被用来攻击房俊的武器而已。

    可是现在连自己的父皇都这么怀疑自己,令她愤怒之余,也有些伤心。

    李二陛下叹了口气,看着长乐公主恼怒的神情,心中有些不忍,张口欲言,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拿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茶水。

    长乐公主怔怔的看着李二陛下半晌,忽而垂下臻首,两滴清泪自脸颊滑过,滴落在光可鉴人的雕漆桌面上。

    她是个女人,一个和离的女人,现在又被最亲近的人误解,心中的委屈简直无以言表。

    李二陛下茶杯放在嘴边,见到那两滴眼泪滴落在桌面上四溅开来,心头猛地似被刀子捅了一下一般,痛彻心脾。

    毫无疑问,长乐公主是他最最宠爱的嫡长女,与之相比,对于晋阳公主的怜惜反倒更多一些。而正是自己为了稳固朝局拉拢权臣的做法,几乎毁掉了长乐公主的一生,现在又用这般残忍的方式去狠狠的伤了她的心……

    即便是身为帝王,到底也还是身为人父,李二陛下此刻颇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放下茶杯,柔声安慰道:“何必这般小女儿态?不要哭了,其实父皇自然是相信你的……”

    长乐公主抬起头,美眸之中水光潋滟,神情凄楚,惶然问道:“父皇当真相信女儿与房俊清清白白?”

    李二陛下赶紧点头:“自然是相信的,丽质你自幼便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岂会做出那等羞耻之事?”

    长乐公主的人品不仅仅是他给予肯定,几乎所有认识长乐公主的人,就没有一个能够调的出她在品性方面有一丝一毫的问题。

    人品有口皆碑。

    在李二陛下眼中,长乐公主几乎就是长孙皇后的影子……

    只是李二陛下说出这番话,长乐公主愈发惊异:“既然父皇相信女儿,那刚刚又为何说出那等话语?”

    听刚才李二陛下的话,分明就是认定了她与房俊有私情,可是一转眼又说相信自己的人品……

    长乐公主有些茫然,不知道一向杀伐果断的父皇今日为何这般颠三倒四、言不由衷。

    李二陛下楞了一下,吱吱唔唔道:“这个……就算父皇信你,可是外人想必一定会是心有疑虑吧?说到底,还是房俊那厮害得丽质你清誉受损,他是罪魁祸首。”

    长乐公主愈发觉得不对劲……

    罪魁祸首难道不应该是那些四处传播谣言的人、是在房府当众宣扬此事的鲜于氏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