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唐锦绣 >

第887部分

天唐锦绣-第887部分

小说: 天唐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他岔开话题,李治倒没有表现出失落亦或懊恼,淡然笑道:“谁说本王要查长乐姐姐和房侍郎了?”

    李君羡愕然:“朝会上,殿下不是提议彻查此事么?”

    李治胸有成竹,呵呵一笑,略带得意道:“彻查此事的方法有无数种,而直接调查长乐姐姐与房侍郎本人无意是最愚蠢的下策。且不说长乐姐姐乃是本王的长姐,身为弟弟调查姐姐这等事……实在是不像话,便是房侍郎那边,将军认为若是本王将那位棒槌惹恼了,会顾忌某是亲王便不敢打么?”

    李君羡想了想,晋王殿下这话说的还真没错,可问题是不从这两人身上下手,那这件事情又得如何去查?

    “未知殿下之意,末将愚钝,还请殿下指点。”

    “呵呵,何来指点之说?本王是这么想的,你看啊,既然坊市之间闹得沸沸扬扬,那么吾等顺藤摸瓜捉住最开始那个制造谣言的人……事情真相如何,岂不是立即大白于天下?”

    “……”

    李君羡瞪着眼珠子看着面前这个笑得一脸人畜无害的晋王殿下,心中那股子凉意更甚了……

    这哪儿是要彻查长乐公主与房俊之间的风流韵事?

    这分明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就是不知这次舞剑的是晋王殿下,而这一次的沛公又不知是谁呢……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太子的忧虑() 
    就在晋王殿下意欲“舞剑”之时,正欲回兵部衙门的房俊被太子遣人唤到了东宫。

    东宫与太极宫一墙之隔,散朝之后房俊被程咬金拉着说了些话儿,接到太子的口信儿之后前后脚的来到东宫,进了偏殿,便见到座上尚有英姿俊朗丰神如玉的吴王殿下……

    引路的内侍退下,房俊上前见礼:“微臣见过太子殿下、吴王殿下……”

    太子忙道:“何须多礼?此间唯有你我兄弟三人,那些俗礼尽皆免去便是,快快入座。”

    不得不承认,李承乾这人固然有些软弱,但是亲和力当真没得说。现在没有发生历史上被父亲压制、被兄弟算计的那些个破事儿,自信和尊严并未受到致命打击的李承乾并没有表现出如同史书上说的那般不堪。

    或许是性格在收到打击之后产生畸变,亦或者是史书为了迎合某些政治目的粉过是非胡编乱造,反正李二陛下向来以篡改史书而出名,谁知道呢……

    跟这两位自然毋须客气,房俊也不谦让,侧身坐在锦墩上,与吴王李恪面对面。

    然后便见到面前这位帅气无比的殿下那一张俊脸白皙如玉,房俊心里便不平衡了……

    李恪正捏着茶杯喝茶,冷不丁便觉得一股寒意泛起,犹如被毒蛇猛兽盯住一般,心里一惊,连忙抬头,便正巧遇上房俊的目光。

    吴王殿下一脸诧异:“你这么盯着本王做什么?”

    房俊叹了口气:“今日见到殿下,方知世间的确从无公平二字。”

    李恪不解:“这么废话么?世间之人生而有贵贱高低,难不成你指望一个农家娃娃生下来的时候跟本王一样尊贵?有人生而尊贵,锦衣玉食宝马貂裘;有人生而贫贱,缺衣少食三餐不继……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人人皆言公平,然而世间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公平。

    高低、贵贱、贫富、智愚、美丑、高矮……凡此种种有很多在出生之时便已注定,如何奢谈公平?

    真正的英雄从不去在乎公平与否,不认命、不信命,“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如此而已。

    房俊面色纠结,微微感慨道:“殿下之言实乃至理,这世间的确从无公平可言。就比如微臣整日里窝在兵部衙门的值房内终日难见阳光,却依旧这般面色黝黑;而殿下您每日在昆明池的工地上劳作监工,照样面白如玉尤胜处子,令成安诸多少女贵妇尽皆汗颜,恨不得与殿下互换面皮,方能称得起一句天香国色,艳冠群芳。”

    李恪:“……”

    摸了摸自己的脸,他一向对自己的容貌颇为自负。

    李二陛下相貌英武,诸位皇后妃嫔更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儿,优秀的血统使得一众皇子公主的颜值更是一个赛一个的高。即便是在如此俊美的兄弟姊妹当中,李恪照样出类拔萃。

    可是现在听了房俊这话……

    吴王殿下有些捉摸不定,这货是在夸自己长得帅,还是在损自己比女人还白还俊?

    本来引以为傲的皮肤现在反倒成了有可能让自己难堪的原因,李恪果断岔开话题:“稚奴受父皇圣旨彻查你与长乐之事,那个啥……有没有问题?”

    李二陛下的儿子没有一个白给的,早在长孙无忌被李二陛下冷落疏远却又借故总是亲近晋王李治的时候,这些皇子们便影影绰绰的觉察到一丝不同寻常。

    虽然从未有人明言,但是其中怎么回事大家都知道……

    现在晋王明摆着与长孙无忌穿一条裤子,又承了圣旨彻查房俊与长乐之事,因为房俊、长乐两人与长孙家的恩恩怨怨……只要被晋王查出一些眉目,长乐或许并无大碍,房俊却绝对要倒大霉。

    最关键的是房俊与长乐两人的事情大家都只是道听途说,既未亲眼目睹更未得到当事人的承认,便难免让人忧心忡忡……

    房俊一脸淡定,说道:“二位殿下放心,长乐殿下玉洁冰清、秀外慧中,实乃九天玄女一般的人物,微臣虽非君子,却也谨守礼数方正清直,心中固然对长乐殿下敬仰爱慕,实未有一丝半分的猥亵之念……”

    李恪打断房俊的自吹自擂,冷笑道:“也就是说,心中爱慕,却未曾得手?”

    “呃……”房俊被怼了一下,噎住了,瞪着李恪,说话这么直接真的好么?不过这话说的也没错,距离事实非常进,只好承认道:“的确清清白白,绝无半分龌蹉。”

    太子与李恪明显都松了口气,太子道:“如此最好,否则若是真让稚奴查出点什么……父皇说不得定会严惩于你。”

    这件事在私底下的时候李二陛下就曾恼火不已,甚至想要借故将房俊贬斥出京,现在被李治搬上台面,一旦经查确有其事,可想而知颜面大损的李二陛下会是何等狂暴的反应……

    未等房俊与李恪开口,太子又喟然一叹,郁闷道:“稚奴实在是过分,二郎倒也罢了,可长乐是他的亲姐姐啊,他这般搞风搞雨且不说目的为何,终究损害的还不是长乐的清誉?枉费长乐一直对他心疼爱护,真是……”

    性格软弱的李承乾固然十分不爽,却也不愿对李治说出狠毒的评语,只能摇头叹气,满腔愤懑。

    李恪也说道:“稚奴对二郎虽然不似兕子与小幺那般亲近,却也不差,难道这回就是为了让二郎遭受父皇严惩?又或者是……赵国公背后主使?”

    若是前者倒还好说,可若是后者,那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长孙无忌被称为“阴人”,向来智计出众擅长阴谋诡计,他指使李治摆出这个局面,仅仅是为了报复房俊?

    未免有些小题大做,长孙无忌可不是那般只顾私怨、公私不分的人。

    那位阴狠着呢……

    太子李承乾一脸愁绪,最愁的还不是房俊与长乐之事:“二位以为,赵国公其意是否当真要扶持稚奴与孤争一争?”

    很显然,他将面前这两人当做了心腹近臣,故而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真正忧虑。

    房俊于他数次解困救厄,早已被李承乾视作肱骨,他深信当自己成为皇帝的那一天,房俊便是他的房玄龄、长孙无忌,不仅能够扶保他坐稳江山,更能辅佐他将大唐打理得愈发繁华锦绣、强盛兴旺。

    而李恪在公然表态退出争储之后,二者之间存在的隔阂便彻底消失,兼之两人只相差一岁,幼时感情甚笃,此时更被李承乾当做自己在皇族当中的奥援……

    而二人也自然明白李承乾的意思。

    这不能说李承乾杯弓蛇影,没人能够忽视背后紧靠着关陇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的长孙无忌,哪怕是在皇帝渐渐疏远他的今天。可以说只要长孙无忌表态支持谁争储,谁就有了争储的资格,哪怕是李恪都行,何况是根正苗红的嫡子晋王李治?

    可以想见,这两人勾连在一起一旦全力发动,势必会对朝局造成无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李承乾身边的近臣班底诸如于志宁、张玄素、李百药……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与关陇集团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甚至其本身便是关陇集团的一份子……

    搞不好关键时刻身边人反水都会成为事实,这让李承乾如何能不忧心忡忡?

    房俊宽慰道:“殿下不必忧心,固然赵国公全力支持晋王殿下,亦非是强大到无解。须知关陇集团的根本虽然在军中,但是长孙家本身却在军中影响力有限,这般情况下身为关陇集团旗帜的赵国公必然无法真正信任关陇集团的其余诸家,而整个关陇集团内部也必然不会是铁板一块。”

    话是这么说,然而房俊知道,历史上当长孙无忌与李治联合,立即大杀四方纵横无敌,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太子、魏王、吴王等等有资格竞争储位的皇子先后因为这般那般的原因纷纷折戟沉沙、命丧黄泉。

    现在可以凭恃的,一则是现在的太子未曾如历史上那般遭人哄骗陷害做下那许多糊涂事,导致李二陛下对其完全失去信心;二则便是如今的长孙无忌已然遭受李二陛下的猜忌和疏远,就算他支持晋王李治,到了最后李二陛下是否会如历史上那般对其信任百倍言听计从,乃是未知之数……

    李治上位,关陇集团必然如历史上那般强势崛起,这是房俊不愿意见到的,正是因为这些关陇世家极度自私的处世法则令这个强盛的帝国埋下隐患军权不能归于中枢。

    大唐之灭亡,根源便在于此……

    重活一世,那想要将这个万古流芳的盛世王朝经营的繁花锦绣,又怎能坐视其毁灭之根源而无动于衷呢?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晋王破案(上)() 
    大唐从不因言获罪,上至朝廷大佬御史言官,下至贩夫走卒平头百姓,皆是褒贬时政想说就说,全无顾忌。

    只要别指名道姓的提及李二陛下那些黑历史,就算是含沙射影都没人来理会……

    然而凡是总有例外。

    自上午开始,“百骑司”的侦骑、长安、万年两县的压抑捕快巡捕倾巢出动,篦子一般将长安城里大大小小的茶馆、酒肆、集市等等人群聚集之处彻底的梳理了一遍,无数人被捉拿下狱,整座长安城人心惶惶,百姓知道究竟发生何事,纷纷归家避祸免受无妄之灾,除非必要无人出门,往昔繁华热闹的街市顿时杳无人迹,静如鬼蜮。

    待到傍晚时分,先前被抓的人有的被释放,从衙门里出来返家,今日官府大动干戈的原因方才被百姓们所知悉。

    居然是因为传播长乐公主与房二郎的流言……

    百姓们有些愤怒。

    大家最爱的事情便是茶余饭后将王孙公子豪门贵族的那些稀罕事拿出来当做谈资,羡慕一番、鄙视一番、调侃一番,时而为房二郎拳打齐王鼓掌喝彩,时而为大军即将平定西域大声叫好,时而为吐蕃边境一场冲突义愤填膺……

    曾几何时,却连话都不让说了?

    百姓满感到愤怒憋屈,却也只能关起门来骂两声娘表达不满,御史言官们可不管这个。

    不让人说话?

    说错话犯法?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御史们的职业便是喷子,逮谁喷谁,喷对了有奖,喷错了不罚,以言论监察百官。

    虽然官府并未将羁押的百姓因言获罪,可御史言官们忍不住了,今日是传播流言的百姓,谁知明日是不是就轮到他们这些口无遮拦的御史?现在忽然之间不敢随便说话了,这岂不是等同于让御史言官这个行当集体失业?

    于是乎,仅仅一个下午,无数道奏折雪片一般飞进政事堂,一箩筐一箩筐的堆在各位宰辅的案头,整个皇宫都闹得人心惶惶。

    長安县衙。

    晋王李治带着“百骑司”鸠占鹊巢,将人家县令李义府给挤到一边,堂而皇之的占据了主位,一道道命令以此为中心下达,无数“百骑”、衙役、巡捕在城内编织了一张大网,一个接一个的“罪犯”被带至衙门内,先行收押,而后分开逐一审讯。

    李君羡坐在一旁冷眼旁观,看着书案之后端然稳坐清秀的脸膛上洋溢着自信、兴奋、紧张等等情绪的晋王李治,心底不仅暗赞一句:陛下的儿子,果然各个皆是人中龙凤!

    首次作为指挥者,便能将“百骑”、衙役、巡捕等等超过上千人指使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