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11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111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所。南北朝时期,北魏登国初年,即386年,范阳国改为范阳郡,涿县属之并为治所。唐武德七年,即624年,涿县改为范阳县;大历四年始置涿州,州治在范阳县。辽代涿州隶属中京道。元太宗八年,即16年,涿州升为涿州路,中统四年,即1263年,又降为涿州。

    涿州八景涿州风光更是引人入胜,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属涿州八景了。八景之一是元宵节的花灯,有诗歌描写说:“通会灯市似火龙,双塔晴烟报主凶。拒马长虹行逆水,胡良晓月除夕明。邵村花田景优美,督亢秋成退肖兵。楼桑春社松齐顶,盘坡积雪不易融。”

    元宵节的花灯从西汉时期就点燃了,唐代宫廷元宵节则更为热闹。当时花灯的制作在各地形成了相互攀比之势。灯匠艺人们挖空心思,大展奇能,花样越来越新鲜,制作越来越精巧,由此形成全国花灯的空前盛况。据传说,当时扬州花灯领先全国,为天下之最,引得玄宗皇帝微服前去扬州观灯。扬州灯匠为了保持当地花灯的声誉,制作技巧概不外传。谁知,当地巧匠中竟有一名涿州籍人士,名叫王兴,涿州为了与扬州争雄,便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召回了王兴。这样一来,涿州花灯大放异彩,一跃而与扬州花灯并驾齐驱、闻名天下了。因此,当时人们称道民间花灯之盛,就有了“南有扬州,北有涿州”的说法。

    涿州八景之二是双塔晴烟,就是指矗立在城内东北的双塔。这座双塔建于辽代,这两座塔的建成,民间有着动人的传说。说是有两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间建成,实际上是佛教文化产物。所谓“双塔晴烟”,一种说法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远看双塔正象几缕青烟在蔚蓝的天幕上袅袅升起。二种说法是:在晴朗的天日,双塔顶部周围能看到几缕青烟。有诗记:“丰碑犹自纪金辽,双塔凌增逼九霄。佛火不明铃语寂,晴烟几缕逐风飘”。

    涿州八景之三是拒马长虹,城北拒马河上的永济桥,拱跨度大,形状优美。飞跨拒马河两岸。桥的倒影映在河水中,宛如一道彩虹,因此,被称为“拒马长虹”。

    涿州八景之四是胡良晓月,城北十里胡良河横跨一座石桥,南来北往的行人登上这座石桥。都免不了停步,欣赏这里的景色。尤其是将近黎明时,当雄鸡报晓,天色微明,在晨光熹微中,静静的河水流着,水中映出一片残月,波光桥影,景情交融。引人入胜。故曰:“破晓事行役,去去之胡良。残月淡如水,天寒知欲霜。钟声逗曙色,宿火明渔庄。晨鸡时一鸣,隐隐腾朝阳”。

    涿州八景之五是邵村花田,城西北稻田区的百尺竿乡大、小邵村一带,地处胡良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小桥流水。沟渠纵横,誉为“小江南”。也是易学大家邵康节的故里。“邵村花田”是指这一带农田景色。每当稻田插秧后,方田披上新装,一块块莲花点缀,又有远处青山相衬,确实把人带入了“山光泼翠水托蓝。获稻分秧事事谙,十顷荷花万株柳,卜居须住小江南”的诗意中。

    涿州八景之六督亢秋成,战国时期涿邑隶属燕国。督亢,即指当时涿州东南部大面积地带肥沃。荆轲刺秦王。奉督亢图入秦,因身单力薄,大功未成,被秦王杀死,空留下一个“图穷匕首见”的故事。有诗说:荆卿图督亢,献地秦人喜。风萧自古传,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百室歌盈止。壮士何处寻,西风吹易水。“黄云复万里,丰年禾黍多”两句描述了督亢一带原野庄稼丰收的景象。

    涿州八景之七是楼桑春社,楼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为汉昭烈帝刘备故里。汉昭烈帝庙,庙宇宏广壮丽,工程浩大,庙貌巍然。主要神像,都用原木制作,尤为壮观。院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来游人驱车过此徘徊瞻眺,流连忘返。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这里举行盛大庙会,方圆数十里的乡邻,扶老携幼,纷纷到此赶庙,各家商号,争相开业,小商小贩,江湖艺人蜂拥而至。“父老相携载酒游,果然春社胜于秋”等前贤诗句,即当年写照。

    涿州八景之八是盘坡积盘,盘坡又称三坡,距涿州城二百里,涿州的“飞地”,前人对此有过“连云一白接天涯,积雪犹堆六出花,十丈红尘飞不到,玉山深处有人家”的吟咏。盘坡现为野三坡,隶属涞水县。

    涿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流传。“三国文化”在涿州产生着重要影响,至今,漫步街头还随处可见三国文化的遗迹。桃园饭店、桃园大街、三义小学、三义宫、张飞庙无不展示着涿州人对先祖的仰慕和对忠义、诚信思想的崇尚。

    太平王到了东安州,寻找到泰定皇后居住的地方,急忙进去拜见几位久别多时的美女。太平王见到那里,早就有侍女飞快地向泰定皇后作了通报。泰定皇后得知消息后,欣喜若狂,心都好像快要从胸膛里跳出来,她急忙率领着两位妃子,满脸笑容,走出行宫,迎接久别重逢的老情人燕贴木儿,燕贴木儿看见她们面庞依然如桃花一样红润,安然无恙,依然那样光彩照人,活泼可爱。久别重逢,欣喜若狂,燕帖木儿那双色迷迷的眼睛,贪婪地观赏着她们,心里百感交集,如痴如醉,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泰定皇后首先开口说道:“我心爱的太平王燕贴木儿哟,你这狠心的东西!没有想到我们相别一年,你这位王爷的丰采,却就这么略微消瘦了呢?多么让我们痛心哟,莫非是为了国家的大事,让你过于劳累,损害了你的精神了吗?”泰定皇后刚一说话就满含深情,让太平王燕贴木儿异常感动。这时燕帖木儿满面笑容,高兴地回答说:“还是我的小心肝了解我,谁说不是呢,里里外外的国家事务,真是把我累得半死,怎么不消瘦。我知道你们在想念我,我也很想我的几位美女呢!”

    身着盛装,描眉画眼的两位皇妃,看见他们说得热闹,也不失时机地在旁边插话说:“我们的好王爷,今天是遇到什么仙风,把你吹到这里来了?”太平王燕帖木儿对他们眉开眼笑,欣喜若狂,回答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在想我,我也在天天想念你们皇后和皇妃呢!我们都是我的小宝贝儿,我怎么割舍得下呢?只是前一段时间,突然遭遇云南边陲变故,后来宫廷发生内部忧患,各种事务繁忙,实在无法脱身,直到今天,我才得以抽空前来看望你们,你们认为我来迟了吗?”泰定皇后手里提着华丽的衣裙,向太平王燕帖木儿弯腰致敬,谦虚地回答说:不敢!不敢!她们殷勤地把太平王燕帖木儿邀请到行宫里,与泰定后面对面地坐下,显得异常亲密,俨然是夫妻相,两位皇妃也并列地坐在一旁,大老婆,小老婆,相处在一起,亲密无间,充满柔情。

    太平王燕帖木儿官场得情,情场上也很得意,很有女人缘,大走特走桃花运,高官得做,宝马得骑,如花似玉的大老婆,小老婆,一大堆美女包围着他,他就像一只配种的公猪,周旋在女人中间,龙马精神,风流快活,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第100章 王爷娶皇后凤凰变成鸡() 
第100章王爷娶皇后凤凰变成鸡

    让太平王燕铁木儿心醉神迷,美丽动人的泰定皇后八不罕,出生于元朝时期有名的弘吉剌部落。长期以来,弘吉剌部落与蒙古黄金帝王家族的关系极为密切,元太祖成吉思汗曾有旨令:“弘吉剌部落所的女人都要嫁给黄金帝家族,里的皇帝成为皇后,所生的男子都要迎娶皇室里的公主。每年四季的第一个月,都要听从皇帝所颁发的圣旨命令,世世延续,永不断绝”。弘吉剌部因此得名“美女部落”、“黄金氏族”。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贝尔湖一带,曾经生活着草原游牧民族部落弘吉剌部,这是一个聪明能干,高雅富贵的部落,以盛产美女而闻名,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娶到弘吉剌部落的美女为荣。

    弘吉剌部落原住地在额尔古纳河根河流域,是蒙古部落中的一支,当时被称其为“广吉剌”,蒙古秘史称“翁吉剌”,元史称“弘吉剌部,是十二世纪前后蒙古高原上较大的游牧部落之一。

    弘吉剌部是大蒙古国攻金时期著名的“五投下”蒙古部落,1214年,成吉思汗驻营于迭蔑可儿,即今天的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流域,将新附的漠南东部地区进行分封。弘吉剌全部牧地,东起哲里木盟科右中旗霍林河和扎鲁特旗,西北至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南至宁城县以北,几乎包括今赤峰市辖区的全部。

    弘吉剌部相继在领地内建应昌和全宁城,中书省皆定制为路。由于各领主封地大体呈南北向条带状排列,并由于这次分封发生在甲戌年,被称其为“甲戌分封”。当时弘吉剌部被封为四支。分别为弘吉剌部部长、国舅按陈,以及按陈的弟弟册、火忽和按陈的儿子唆鲁火都,都各有封地,并被封为世袭的鲁王,属于诸王之列。四个领主及其后裔在其封地范围内建立了各自的投下城镇,现在已知并确定的按陈一系的投下城分为“夏都”应昌路和“冬都”全宁路外。按陈之弟册一系的投下城为阿鲁科尔沁旗白城古城,按陈之弟火忽一系的投下城为巴林右旗白塔古城,按陈之子唆鲁火都一系的投下城为赤峰市松山区西八家古城。

    八不罕是弘吉剌氏按陈孙干留察的女儿,长得十分的美丽,在很小的时候就是部落里的一支花。后来嫁给铁木耳为妻。铁木耳在政变中意外得到皇位后的,总结英宗帝后的命运,他早早就做好预防。

    泰定皇后八不罕,孔雀开屏抖尽威风泰定元年,即1324年。三月,刚刚坐稳皇位的铁木耳便册立弘吉剌氏八不罕为皇后,同时册立八不罕所生的儿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封另一个儿子的麻亦儿间卜继承自己当初的晋王之位。但是泰定帝的皇后八不罕是一个非常强悍泼辣的女人,她不但参与朝政,她还毫无顾忌地把泰定帝宠幸的婢女宫姬随意赐给与自己勾结在一起的大臣亲信,以此铲除情敌收买人心。泰定帝虽身为皇帝,因性情软弱却在生活上处处受制于她;虽然有心励精图治。却又只知沉湎于巫术佛法,将国家治得江河日下。说起来他虽有皇帝之命。却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结果是皇帝也没当好,日子更是过得不怎么样。

    泰定皇帝驾崩死亡后,凤凰八不罕皇后遭遇劫难。致和元年即1328年七月,五十三岁的泰定帝在上都一命归西,八不罕立即以皇后身份执掌朝政。打算靠着年幼的儿子过一把摄政女王的瘾。大约也正是因为她过于自信,因此虽知危机重重,仍然没有让儿子立即继位,而是先以皇后的名义处理政务,命亲信平章政事乌伯剌赶往元大都收掌百司印章。颁布皇后敕书安抚官员百姓。然而八不罕皇后千算万算,却终于没算得过命运。因为,当初对于泰定帝的继位,朝臣宗王们虽然多有不满,却大多随波逐流不想出头。然而有一个人却打算将这种不满付诸于行动。此人名叫燕铁木儿,是元武宗海山称帝之前就已经跟随其左右的亲信,此时已经当上了大都留守,手中掌握着枢密符印。燕铁木儿心中一直感激武宗当年的知遇之恩,早在泰定帝重病期间,他就已经开始策划迎立武宗之子继位,现在,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八月四日这天,趁着满朝文武齐聚兴圣宫听使者宣读八不罕皇后敕书的时候,燕贴木儿指挥自己的亲信武士,将从前不在自己笼络中的朝臣宗支统统活捉,恶狠狠地宣布了迎立武宗之子的决定。官员们的性命都在他的手里,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惟命是从。按照继位顺序,燕铁木儿本该首先拥立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周王和世瓎,但和世瓎正在边陲封地镇守边关,急切间难以返回大都。燕贴木儿为防时间拖得太长发生意外,便派人前往江陵,请武宗海山的次子怀王图贴睦儿先行返京登基。

    九月,怀王回到大都,十三日,他登基为帝,是为元文宗图贴睦儿。称帝的同时,元文宗图贴睦儿颁布了一道诏书,向天下许诺,说自己乃是迫于局势方才称帝的,只待兄长周王和世瓎返回,便将帝位奉还。听说怀王称帝的消息,上都城内属于泰定帝一派的大臣宗王后妃们也不甘示弱,立即拥立皇太子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史称天顺帝。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元王朝既有了两个皇都两个皇帝,内战立即爆发。在燕贴木儿身先士卒的统领下,元文宗图贴睦儿一派的军队屡屡获胜,终于在十月十三日攻克上都,天顺朝只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