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23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123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因此﹐在至元元年,即1264年﹐又改燕京为中都。九年﹐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每年四月﹐元朝皇帝便去上都避暑。**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即忽里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上都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

    上都与大都之间有四条驿道相通﹐往北又可以循帖里干驿道交通漠北。朝廷设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掌领宫阙都城﹐兼领城区及所属州县民事,皇帝返还大都后﹐并领上都诸仓库之类的事务。

    诏书向全国颁布后,皇帝的地位已经确定,这就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后来明明朝军队攻入燕都。元朝皇帝北去,明太祖以他知顺天命,退避到朔漠地区,特加上封号为元顺帝。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有一位亲近的大臣,名阿鲁辉帖木儿,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大臣们说,为了管理好朝廷里的天下事,都必须委任宰相。各自负担起他们的专责,就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如果什么事儿都得皇帝亲自决断。就会承担独断专行的恶名。这条建议也许是伯颜为了获得权力,向新皇帝提出来的。元顺帝信妥欢帖睦尔却信以为真,就任命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兼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太史院回回、汉人司天监事。又恢复和设置了左丞相。令撒敦担任这个职务,并为他加上太傅的称号。让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

    另外燕帖木儿还有一个女儿,名字叫答纳失里,太后卜答失里认为,燕帖木儿率军作战。征战沙场,英勇盖世,功勋卓著,就将答纳失里纳入后宫,命令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册立她为皇后。元顺帝此时也不敢独断专行,违抗太后卜答失里的命令。自然遵照和执行她的命令,按照朝廷惯例,举行隆重的典礼,册立她为皇后。向全国颁发诏令说:

    充塞天地元初的阴阳二气,最仁厚的莫过于坤,她是天地之间最高的威仪;天空月亮的轨道,遵循右行的规矩,对乾道,即男人阳道忠贞不二。因而获得荣耀。她们居住古代帝王的皇宫里,辅相帝王,建立了不巧功勋。就是选择了道德高尚的皇后,使得她们光宗耀祖德,获得了广泛的赞扬。因此她们不负众望,感化天下,发扬美德,建立了功勋。

    现在的皇后钦察部族女人。她雍容华贵,仁慈宽厚。贤惠善良,为人谦虚谨慎,安静有礼,品德贤淑。她的祖父,她的父亲,一直坚定不移。忠心为国,对保卫和治理国家,对管理和养育家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朕我在继位之初,开创国家大业的时候。都亲自获得了他的大力支持,给予我许多的劝告。为了奖赏我劳苦功高的大臣,选择高尚仁爱的好皇后,制定规章,树立典范,不负长辈的最大仁慈,让长辈获得最大的宽慰,因此举行最隆重典礼,予以极力表彰,遵照朝廷的规章制度,在此授予玉册和印章,任命她为皇后,完成所有的典礼仪式,让天下民众知晓,显示帝王家族的威严。哎呀!嵩山崇高,显示出高贵和贤良,我获得了最好的助手,现在她就成了我的皇后,她一定不负众望,建立功勋尔。我们在此祝愿她健康长寿,福寿俱全,永远是天下女人的典范。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立了皇后以后,按照朝廷惯例,向朝廷大臣推行恩典,进行大力表彰,对许多进行大臣升官任命,他下达诏令,封撒敦为荣王,把庐州作为他的领地;封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继承太平王的爵位,提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这样一来,燕帖木儿的后人们,风光无限,也算上是空前绝后了。当时许多人都认为,那些作恶的人反而获得了荣耀,真是上天瞎了眼睛。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久又下达诏令,封伯颜为秦王,命令他与荣王左丞相撒敦,统领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全权管理朝廷政务。除此之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颁布诏令,决定改元,把至顺四年,改为元统元年。不久之后,他为上札牙笃皇帝,加上称号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元文宗,为鄜王懿璘质班加上称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元宁宗。只有元武宗海山的皇后,由于情况复杂,没有决定最后的称号,放置了下来。

    元武宗海山的正皇后真哥,由于没有生育子女,元明宗和世瓎的母亲乞烈部族女人,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母亲唐兀部族女人,按照朝廷规章,都被追称为皇太后,如果追究真正的根源,她们都是元武宗海山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对此太师右丞相伯颜,觉得很为难,心存疑虑,无法解答,他觉得左右两难,就问太常博士逮鲁曾说:“前代王朝因为真哥皇后没有生养儿子,没有立她为皇后,今天让她们应该享受祭祀尊贵地位的人,应该是元明宗和世瓎的母亲呢?还是元文宗图帖睦尔的母亲?”逮鲁曾回答他说:“真哥皇后在元武宗海山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授予文册和印信,确定了她的名分,是元文宗图帖睦尔、元明宗和世瓎的两位母亲无法相比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元明宗和世瓎的两位母亲,应该位居小老婆的地位,如果因为真哥皇后没有生养儿子的缘故,就将她废废除皇后,让小老婆母亲成为正皇后,我们这些当大臣的人,敢废除先皇帝的正皇后母亲!天下当儿子的人,怎么能私自尊崇父亲的小老婆,那样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那样怎么能流传,让后人敬仰?”

    伯颜听了,觉得他说得很在理,就不住地点头说,你说得很好,说得很好。当时正好遇到集贤学士陈颢,他向来与鲁曾关系不好,就站出来反对说:“唐太宗时,还册封了曹王李明的母亲为皇后,在古代也有二位皇后的规章;况且文宗图帖睦尔、元明宗和世瓎的两位母亲,都各自生养了两位英明的帝王,母以子贵,难道不可以提高他们的称号吗?”他真是牵强附会,强词夺理。

    太常博士逮鲁曾听了陈颢的话,不以为然,竭力反对,严肃地对他说:“尧的母亲庆都,是帝喾的小老婆,尧当上皇帝后,也没有提高她的称号,让她与喾并列在一起,今天我们效仿尧舜的做法,却独出心裁,强词夺理,去仿效唐太宗的例子,真是让人费解,无法接受!”伯颜听了逮鲁曾的话,也笑了笑,对他们说:“博士说得很有道理,我看应当依他的建议,上报给皇帝,提升真哥为皇后就行了。”他们作出决定,皇帝也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因此就尊称真哥为皇后,让她他元武宗海山并列一起,接受后人们的祭祀。后来又被加上皇太后的尊贵称号。朝廷再次颁布诏令,大赦天下罪犯,并免收民众的一半租税,显示朝廷的恩典。(。。)

第109章 朝廷突起纷争天降白毛怪雨() 
第109章朝廷突起纷争天降白毛怪雨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朝廷局势,风云突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危机四伏,叛乱将领,异军突起,千军万马,血战沙场。

    元朝丞相撒敦是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弟弟,他出身于元朝将军世家,跟随太平王燕帖木儿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很爱皇帝的信任,成为元朝左丞相。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左丞相撒敦,已经年老,因为身患重病,无法处理朝政事务,他向皇帝妥欢帖睦尔提出辞职请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因为他是皇后的叔叔,既是朝廷重要大臣,也是皇亲国戚,对他们家族格外照顾,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让他安心养病,命令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

    唐其势虽然是元朝大臣,出生于钦察部族,他是燕铁木儿的儿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后,就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监察官,1335年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唐其势之所以官运亨通,接连升级,也和他的妹妹伯牙吾,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皇后有很大关系。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后,皇帝并没有让他全权处理朝廷事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下达诏令,中央政府中书省事的所有事务,依然让撒敦召集朝廷大臣,举行会议协商解决。唐其势初出茅庐,年轻气盛,资历很浅,没有多少威信,他却看不清形势,根本不把年老的大臣放在眼中。就任左丞相后几天,就经常与朝廷里的老年大臣伯颜发生冲突,闹了不少矛盾。伯颜对唐其势也很不感冒,向皇帝提出请求,要求罢免唐其势的左丞相职务。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报告后,对矛盾的双方朝廷安慰和劝解。但是伯颜倚老卖老,一点也不松口,不达到罢免唐其势的目的决不罢休。这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虽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召回燕帖木儿的弟弟撒敦,再次任命他为左丞相。除此之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表彰太平王燕帖木儿,给他追加上更多的称号。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加上德王的称号,称他为“忠武”。除了太平王燕帖木儿外,其他朝廷大臣,也人许多人获得优厚的奖赏。只有奎章阁侍书虞集,向朝廷提出请求,称他年老多病。请求返回故乡养病。

    虞集是元朝著名学者,祖籍仁寿。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就是今天的属江西省。其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

    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庄乡)。

    虞集自幼聪颖,3岁即知读书,4岁时由母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名家文章,听毕即能成诵。9岁时已通晓儒家经典之大旨。14岁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认识。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

    元成宗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虞集来到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大德六年,也就是1302年,被推荐入京城,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成为国子助教。他为人师表,倍受尊敬,声誉越来越显著,向他求学的很多。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当皇帝后,也就是1312年,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他向朝廷提出报告,提出学校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受到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赏识。

    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虞集成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泰定元年,也就是1324年,虞集成为国子司业,后为秘书少监。泰定四年,也就是1327年,他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因为他博古通今所,对他十分佩服。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在位时期,虞集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其说。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在登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宗图帖睦尔下达指令,采访和编撰元朝的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令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也就是1331年,经世大典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经世大典编年编纂完成后,元文宗图帖睦尔命虞集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但是他对朝廷委任的高官毫不动心,很想离开京城这个政治旋涡,他以眼疾为由,请求到外地任职,担任地方官员,却未被皇帝允许。直到元文宗图帖睦尔及幼君元宁宗懿璘质班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到崇仁。至正八年,也就是1348年,五月己未二十三日,在家中病逝。被朝廷授予“文靖”的称号,追赠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他为仁寿郡公。

    虞集学识渊博,能追究事理的本源,对学问研究精深,探幽索微,见微知著,从小地方看出大道理。精于理学哲学。是元代的“儒林四杰”之一。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所敬服。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歌颂元室。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无碍。其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