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34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134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大为震惊,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是上天的惩罚,是国家的灾难。顿时谣言纷起,说什么天气异常,天降灾难,就是元朝根基动摇,天下动乱的前兆,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果然不出所料,人们的预言果然变成现实,没有过多久,漳州的民众李志甫,袁州人周子旺。他们相继作乱,纠集成千上万的人马,发动叛乱,打家劫舍,抢劫财物,在地方上横行不法,骚扰了当地好几月,朝廷知道消息后,在为恐慌,急忙调地方军队,打着朝廷的旗号,前去征讨,千军万马浴血奋战,血战沙场,无数将士与叛军接战,与叛军同归于尽,朝廷取得了胜利,稳住了根基,打破了人们改朝换代,元朝即将灭亡的谣言。

    伯颜是元朝的总理大臣,手握军政大权,在平息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无数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但是在出谋划策,调兵遣将中,伯颜的确功不可没,因此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虽然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还是把平定叛军的功劳全部归功于伯颜,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下令在涿州和汴梁两地,大兴土木,为伯颜建立生祠,在那里供奉伯颜的神像,每到逢年过节,都让当地民众,为他焚香礼拜,表达崇敬之情。不久之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又对伯颜加官晋爵,封赏他为大丞相,另外还给他加上元德上辅功臣的美好称号,赏赐给七宝玉书和龙虎金符。其实元朝自开国以来,并不像唐朝和宋朝一样,有大丞相的称号,只有为时的伯颜,获得了这个称号,完全是朝廷对他的格外优待和奖赏。

    伯颜自从加入朝廷大军后,跟随皇帝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每当朝廷动乱的时候,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获得了皇帝的信任,成为朝廷的功臣和台柱。这时的伯颜,又受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格外奖赏和提拔,他手握重权,位高权重,声名显赫。这时他更加志得意满,不禁飘飘然起来,更加骄傲自然,肆意妄为。他瞒着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做起了小动作,耍起了小聪明,他背着皇帝招兵买马,把几个地方骑兵部队的精兵,看作是他个人的武装力量,要求他们效忠他个人,他任命亲信党羽燕者不花,作为自己武装力量的统领,军队里的所有事务都得伯颜报告,只能效忠他个人。

    不仅如此,伯颜还大摆特摆大丞相的派头,每当他外出,前呼后拥,跟随他的侍从和卫兵,人数众多,无法计算,威风八面,让人望而生畏,跟随他的千军万马,队伍庞大,充满街道,无人能比。与此相比,至高无上的皇帝,出门时的依仗和卫队,反而显得零零落落,冷冷清清,寥若晨星,显得十分的可怜。在伯颜当政的时期,他一手遮天,天下的民众只知道朝廷里伯颜,不知道朝廷里的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这种情形之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伯颜的宠爱和信任,逐渐变味,在不得不觉中,对伯颜色渐渐畏惧起来,发现如狼似虎的伯颜,用心险恶,是他最大的威胁,他不得不暗下决心,采取手段,设法对付逐渐得势,飞扬跋扈的伯颜。

    正当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内心纠集,正在想方设法对付伯颜的时候,朝廷里发生了一件意想到的事,伯颜心胸狭窄,对朝廷里的许多人都看不顺眼,他认为他政敌郯王彻彻秃,也屡立战功,颇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赏识和重用,与他本人的关系并不友好,伯颜就把他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对他很不感冒,在暗地里使手段,挖空心思,决定把政敌郯王彻彻秃,从朝廷里清除出去,解除他的心腹大患。消灭他的死对头。

    伯颜打定主意,就开始采取行动,他挖空心思,罗列罪名,捏造事实,向皇帝提出报告,诬告彻彻秃心怀不轨,在暗中招兵买马,准备发动叛乱。篡夺皇位。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看过报告后,他在心里想道:“过去在唐其势等人发动叛乱时,彻彻秃都没有参与叛变的阴谋活动,他过去有那么好的时机,都没有与叛乱党羽相互勾结,难道今天会吃错了药,脑神经错乱,还想发动什么叛乱?这必定是伯颜从中作梗。对他嫉忌和仇恨,才诬告他。想借别人的手,借刀杀人,消除他的心腹大患,达到独断专行的个人目的,我可不能上他的当,中了他的圈套。千万不能听从他的诬告,冤枉了好人。”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打定主意,就像伯颜诬告检举信件,放置在皇宫里,没有下发和执行。不加以理睬。

    伯颜看见没有动静,他很不死心,他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他又专程进入皇宫,向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当面报告,无中生有地列举彻彻秃的罪状,请求皇帝伸张正义,处死郯王彻彻秃,除此之外,还要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连带处死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斩草除根,彻底根除后患。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伯颜的险恶用心,心知肚明,根本不买他的账,表现得异常淡定,只是冷漠地回答说:“你说那些事情,都得有根有据,我还得派人调查核实,等到查有实据后,才能下达诏令,予以执行。在此之前,我不能草率从事,慌忙办理。”

    伯颜为了说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又在他面前捏造事实,添油加醋,列举了许多莫须有的所谓证据,大半都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毫无根据的谎言。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此,完全心知肚明,没有回答他,只是默默无语地听他述说,没有作任何反应。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当上皇帝后,逐渐成熟起来,对许多事情都不得不谨慎小心,三思而后行。

    伯颜看见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毫无反应,没有答应他的请求,他知道已经无法打动皇帝,说得再多都是白搭,他的心里很不爽快,只得忿忿地走了出去,离开皇宫,另想别的办法,不择手段,以达到他的个人目的,干净彻底地消灭自己的仇人。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看来,伯颜回到他的官府后,就会把消灭仇人的人放下来,不会再心生恶念,再有什么过分的举动。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伯颜竟然背着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暗地里召集他的亲信党羽,捏造一道皇帝的诏旨命令,派出精兵强将,专程到郯王府中,擅自把彻彻秃捆挷了起来,以朝廷的名义,把他一刀砍死,处决郯王彻彻秃,消除他的心腹之患。郯王彻彻秃喋血王府,不明不白,死于非命,含恨九泉。除此之外,伯颜还胆大妄为,领先皇帝的命令,勒令宣让王和威顺王两位皇室亲王,当天立即离开大都京城,不准逗留,不然就会严刑处死,绝不轻饶。

    事情发生后,等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得知消息时,郯王彻彻秃已经惨遭杀害,一命归天。宣让王和威顺王,已经被强行逐出京城,已经走远。伯颜飞扬跋扈,擅自下令,诛杀朝廷大臣,放逐皇室亲王,简直是狂妄自大,无法无天,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很想立即抓捕伯颜,严惩罪过,明正典刑,将碎尸万段。

    伯颜飞扬跋扈,作威作福,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不得不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他很明白眼前的处境,他知道他这个皇帝的权力,远远不及伯颜,他资历很浅,实力微弱,根本无法与位高权重的伯颜抗衡,他不得不投鼠忌器,担心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不但不能消灭伯颜,连自己的皇帝宝座也保不住。在无可奈何之下,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不得耐着性子,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留得清山在,哪愁没柴烧,只得慢慢设法,寻找更好的万全良策。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看来,纵使伯颜是位高权重的大丞相,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恶人自有恶人磨,总会有人出来摆布他,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落得一全悲惨的下场。(。。)

第117章 伯颜图谋不轨脱脱为君分忧() 
第117章伯颜图谋不轨脱脱为君分忧

    元朝的这位大丞相伯颜,他飞扬跋扈的性格,与他的人生经历很有关联,他为蒙古帝王家族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他一直跟随在朝廷大佬帝王们身边,一直身居高位,权势熏天。他出生于蔑儿乞部族,与蒙古黄金家族的很有渊源,他的祖父曾经跟随元宪宗蒙哥,率领蒙古铁骑讨伐南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父亲是隆福太后宫中警卫部队的统领。在元成宗铁穆耳时期,伯颜就受这皇室宫廷宠爱,被指派为元武宗海山的侍从,1299年参与朝廷大军对海都汗的讨伐,因此立下显赫战功,元武宗海山赐与伯颜“拔都儿”的称号。

    元武宗海山即位,当上皇帝后,伯颜官运亨通,升任吏部尚书等高官。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去世后,当时掌权的大臣燕铁木儿,想从江陵迎立武宗之子怀王,就是后来的元文宗图帖睦尔,当时伯颜还是一位地方官,当时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全力支持燕铁木儿迎接怀王的行动,并亲自率领人马,护送怀王北行,平安地到达京城大都。

    元文宗图帖睦尔即位后,对他投桃报李,对劳苦功高的伯颜屡次升迁,伯颜春风得意,官至中书右丞相。在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时期,元朝宫廷局势不安,燕铁木儿之子唐其势,伙同塔剌汗图谋不轨,纠集多股势力,处心积虑,蓄意谋反,伯颜在朝廷深陷危局的时候,挺身而出,为皇帝出谋划策。率领朝廷大军浴血奋战,终于挫败了叛军阴谋,唐其势兵败后被朝廷捕捉后处死,消除了隐患。

    伯颜文武全才,既善于出谋划策,也擅长带兵打仗。他肚子里的计谋多,领兵打仗也很有两刷子,很得皇帝的赏识,因此他得以屡次提升,逐渐独揽了元朝的军政大权,他执掌大权后,利令智昏,野心勃勃,大量提拔亲信为朝廷高官。包括他的侄子脱脱。伯颜结党营私,飞扬跋扈,对皇室宫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使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心里很不爽快,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避免尾大不掉,抢先下手,联合脱脱,于1340年采取突然行动。把伯颜捕捉后,关押在监狱里。对他治罪,把降官到时河南,驱逐出了京城大都,同年再降到广东,伯颜后来病死在路途之中,结局非常的悲惨。他一生虽然劳苦功高,却也作恶多端,也是罪有应得。

    说起大丞相伯颜的结局,更是十分的离谱,他在朝廷里执政多年。双手沾满无数人的鲜血,许多人都对他恨之入骨,都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是他却福星高照,并没有死在无数的政敌的手里,而是偏偏死在他自己的侄儿手中,这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作恶多端,也在劫难逃,说来虽然好像是巧合,其实也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时朝廷里的人,都知道他的侄儿,名字叫脱脱,也写作托克托。他是伯颜的兄弟马扎尔台的长子。过去在唐其势兴兵作乱时,脱脱也跟随朝廷大军,参与讨伐叛逆军队的殊死战斗,他在战斗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小的军功,平定叛乱后他获得了提升,当上了朝廷里的高官,后来屡次升迁,担任金紫光禄大夫,经常出入宫廷,为皇帝服务。

    心怀野心的伯颜,把脱脱安插进宫廷,担任皇帝的贴身警卫,潜伏的皇帝身边,专门刺探皇帝的生活起居,伯颜为人机警,就像狐狸一样狡猾,他知道自己这样明目张胆,结党营私,专门使用亲近的人,必定会遭到朝廷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他为了避免嫌疑,故意安排知枢密院事汪家奴,以及翰林院承旨沙剌班,与脱脱一起,进入皇宫,共同担任皇帝的贴身警卫。在刚刚开始地时候,脱脱一获得皇帝的什么情报,都必须立即报告伯颜,因此伯颜对皇帝的生活起居,了如指掌,一切情况都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皇帝一直生活他的阴影里,处境十分的危险。但是脱脱的头脑非常冷静,知道伯颜这样执迷不悟,独揽朝政大权,利令智昏,自以为是,肆无忌惮,一定会自食其果,因此为伯颜结局万分担忧,慢慢也与他保持距离,明哲保身,以免受到牵连。

    当时伯颜的弟弟马扎尔台,还没有离开京城,到北方去镇守边关,脱脱就在私下里,向他的父亲在私下里吐槽说:“伯父伯颜真不知天高地厚,给他一点阳光他就灿烂,给他一点洪水他就泛滥,他这样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骄横放纵自己,越来越猖狂,尽早是会吃亏的。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俗话说,天威难测。万一哪天皇上天子震怒起来,突然翻脸,对他加以严惩,到了那时可能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家族就会灭亡了,真让人担忧啊!”

    马扎尔台看了看忧心忡忡的儿子,若有所思,想了一想,回答儿子说:“你说得很有道理,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