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5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15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深看见到手的美色都丢了,很不甘心,对她拼命追赶,还丧心病狂地向全军将士下令,如果能活捉到美女蛇节夫人,就奖赏一千两黄金,人们也馋涎欲滴,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因此各支军队对美人蛇节夫人穷追不舍,一直追赶到深山峡谷之中,追击的军士转过几个山湾,发现蛇节夫人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不知去向。美人离去丑人来,那时几千名土著人,面目狰狞,相貌丑陋,非常恐怖。就像是从地狱中奔跑出来的罗刹鬼怪,令人胆战心惊。

    那些土著人一点也不害怕作战,就像闪电一样快捷,不断跳来跳去,对元朝士兵乱砍乱杀,元朝军士在土著人的攻击下手忙脚乱,难以招架,只得挨打,接连伤亡。

    正在元朝军队惊惶失措的时候,蛮人部落的首领宋隆济,又率领着叛乱的民众奔驰而来,把刘深率领的朝廷官军拦入山洞和沟壑中,四面八方都有蛮人民众团团围住,密不透风,无路可逃。

    好色的刘深为了满足私欲,进入了山岭中的大洞,这也许就是他的死后葬身之地。刘深那时陷入绝地,无法反抗,只得束手就摛,坐以待毙。好色成性的刘深还是那时死了的好,免得被活捉以后,砍头示众,多费手脚。

    那时多亏镇守云南的梁王阔阔,担心刘深莽撞行事,在穷追敌人的过程中,出现闪失,遭到埋伏,就率领士兵前去增援,那样才得以杀退了宋隆济指挥的叛军,把早就该死,而至今也没有死的刘深救了出来。

    宋隆济并不死心,继续指挥叛军围攻贵州,刘深整顿军队,严阵以待,准备再次与宋隆济开战,但是双方势均力敌,无法取得胜利。双方就在那里相持了数月之久,直到粮消耗干净,弓箭全部用完,只得灰溜溜地带领着军队返回到国内,在撤退的过程中,反而被宋隆济挨近叛军,紧紧追击,为了忙于逃命,把所有的军用物资全部丢弃,还丧失了几千名士兵,逃回国内,狼狈不堪。

    刘深失败的消息传到燕京以后,元成宗铁木耳就重新派遣刘国杰担任统兵大元帅,杨赛因不花,原名汉英,他怕祖先原来是太原人,在唐朝时期平定了播州,因此他的家庭世世代代就拥有了那个地方,真是识时务者为人俊杰,为了讨好元朝,他的父亲在元时,就向朝廷献出了自己领地,朝廷地对他给予回报,奖赏了他一个蒙古名字叫杨赛因不花,担任副元帅,率领四川、云南、湖广各省的军队,兵分几路,共同前去征讨各个部落的蛮人部落。

    那时征讨缅甸的统帅薛绰尔也接受缅甸人的黄金贿赂,停止了对那里的战争,率领元朝大军撤退回国。元朝折朝廷还不知道消息,就奖赏窟麻剌哥撤八为缅甸国王,奖赏给他一枚用白银铸造的印章,命令他回到他的国家。

    窟麻剌哥撤八正要出发回国的时候,缅甸的叛乱分子阿散哥也,已经派遣他的弟弟者苏进入朝廷,自己主动向朝廷陈述杀害国王的罪过,乞求朝廷对他加以从宽处理,并主动提出愿意,护送窟麻剌哥撤八回到缅甸,就任新的缅甸国王。元朝朝廷到这时才知道,过去派出去征讨缅甸的军队,已经撤退,回到了云南。

    那时薛绰尔向朝廷送交的报告,也刚好到达,他在报告中说,夏天非常炎热,疾病流行得非常厉害,不利于进军继续攻打缅甸,在撤退回国的途中,反而被金齿蛮部落的军队拦路截击,士后伤亡惨重等情况。

    元成宗铁木耳读了报告以后,非常愤怒,派遣官员进行调查处理,后来查出薛绰尔在围攻缅两个月的时间里,缅甸城里的烧柴和粮食都全部消耗完了,很快就能攻占下来,云南的参知政事官高庆,以及宣抚使官察罕,都不是好东西,和薛绰尔完全是一丘之貉,都接受了缅甸送给他们的,贿赂黄金,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就昧着天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耸恿薛绰尔停止围攻,撤退军队,最后导致功败垂成,毁于一旦。

    元成宗铁木耳对他们也没有心慈手软,毫不姑息,下令把高庆、察罕予以处死,免去薛绰尔的官职,让他重新已成为普通老百姓。只有刘深幸运,受到完泽等朝廷高官的保护,没有给他加上什么罪状,得以逍遥法外,平安过关。

    南台御史,监察官陈天祥,就反对皇帝的意愿,提出报告,他的大意是说,要检举刘深祸国殃民,为了贪图美人,引起土著人叛乱,不把处死就违背了朝廷法令,无法消除以后的灾祸。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42章 陈天祥大义除奸刘国杰兴师南征() 
第42章陈天祥大义除奸刘国杰兴师南征

    元朝监察官陈天祥,抓住了刘深的小辫子不放。刘深因为在征讨缅甸的战场上,犯下了重大的罪过,却受到朝廷高官的庇护,什么事儿也没有,逍遥法外,没有受到惩处,陈天祥的眼睛里揉不进沙子,路见不平,慷慨直言,向皇帝提出检举报告,慷慨激昂,揭露得淋漓尽致,把事件真相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陈天祥是元朝时期的牛人,文韬武略,超越常人,长期征战沙场,功勋卓著。陈天祥生于10,卒于1316年。元赵州宁晋,今宁晋县人,字吉甫,号缑山。陈天祥因为他的长兄陈祐在河南做官,他跟随哥哥自宁晋举家迁居洛阳。陈天祥年少的时候就从军当兵,善于骑射,武艺高强。

    中统三年,李璮发动叛乱占据了济南,与宋国相互勾结,作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任命陈天祥为千户官,驻扎在三汊口,以阻止宋国士兵的进攻。事态平息后返回,居住在偃师的南山,他家很富裕,有百余亩良田,他一边躬耕田地,一边发奋读书,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交游。

    陈天祥居住地靠近缑氏山,因此号称缑山先生。起初,陈天祥并没有多少学问,陈祐对此并不感到奇怪,但是兄弟俩离别数年后,一次陈天祥献了几首诗给陈祐,诗歌的艺术水平很高,陈祐怀疑是出自他人之手,在陈祐与陈天祥交谈的时候,陈天祥引经据典,谈吐之间,知识广博,让陈祐大为吃惊。

    至元十一年,陈天祥开始走上仕途当官,从仕郎、郢复州等地当招讨司经历,率领元朝军队渡江作战,因此他精通军事谋略,获得了行省参正贾居的器重。十三年,兴**因为收缴兵器发动了叛乱,事态非常严重,怎么才能平息事态呢?这时行省想到了足智多谋的陈天祥,任命陈天祥全权处理,平息事端。

    陈天祥临危受命,毫不推辞,只率领十名军士,进入他叛乱地点,到离城近百里的地方,在那里停留了两天时间才进入城中,那里的父老乡亲听说陈天祥到来,十分高兴,大家不约而同地前来拜见他,向说明刚发生的动乱,陈天祥安慰他们说:“列位父老乡亲:你们尽管放心!我一定妥善处理好此事。你们知道捍卫家乡故土,当然不可无兵,由于当事的人处理不当,因此引起了动乱。今天我以朝廷的名义,准许你们自己置办兵器以自卫,你们看如何?”民众齐声欢呼,一致赞同。

    陈天将处理情况上报行省,行省也同意他的处置办法。陈天祥从政以后,实行各项政策措施,都符合民众的愿望,深得民众的拥护,许多流浪迁移的民众,纷纷返回故土,安居乐业,以至邻郡的民众也纷纷前来定居,在他领导的土地上,砍伐木材,割下茅草,结屋而居。

    陈天祥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他把十家编甲,十甲设立一位甲长,实施解除警戒的便民措施,深得民众拥护。在他的管理下,人心稳安,军威振作,他率领土兵搜剿发动叛乱的李必聪山寨,不杀一人就成功平息。其他的山寨听说后,都各自散去,境内自此平息下来,社会安宁。

    按照元朝惯例,当时的州县官吏都没有俸禄工资收入,陈天祥采取措施经费,按月向官吏发放经费,以制止他们的贪污行为,民众因此不再受到骚扰,民众拍手称快。

    邻近的州县分宁发生变乱,派遣许多间谍策反,被当地官吏捕捉,报告给陈天祥,陈天祥大度为怀,对间谍说:“你们那里的官吏由于贪暴而导致变故和叛乱。今天我的一军三县,官吏不从侵扰和鱼肉百姓,民众安居乐业,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党羽,社会十分安定,你们派遣间谍策反,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反而被我们所感化。”

    陈天祥对间谍一概不予追究,立即释放。邻近州县的叛乱失败后,逃入到兴国境内的有数千人,陈天祥命验正户口发放粮食,告戒当地的土人不能侵犯和欺凌他们。事件安定后,都全部保予以无罪释放,民众无不佩服他的威信。

    中统三年,朝廷征陈天祥为千户。不久就退居偃师南山,一边耕田,一边读书,通读了不少中国的经典著作和史书。至元十一年,离开家里,到朝廷里当上了公务员,跟随大军参与渡江作战,立正军功,升任为郢复州等处的军区司令。

    十三年,兴国发生军队骚乱,被陈天祥平定后,他出任那里的军区司令。他到那里任职后,大力进行改革,解除许多禁令,招抚流亡的民众,平定当地的山寨叛乱。又制止政府想全部杀害鄂州城的南方人。

    二十一年朝廷任命他为监察部长。次年,他向中央提出报告,大力揭露副总理卢世荣阴险狡诈,作恶多端,罪恶累累,致使卢世荣被查处后被处死。陈天祥升任人事部长。二十三年,任监察部长,因为冒犯了桑哥,被判刑进入监狱,后来被中央政府复查后予以无罪释放。

    元贞元年,任山东西特派员。大德年间,改任河北河南特派员,任江南行经委主任,大胆指责朝廷对西南进行征战的错误,引进了很大的反响。后来他担任了国家副总理。

    作为监察官陈天祥,自然学识渊博,文笔流畅,提出的报告也洋洋洒洒,痛快淋漓,是难得的文学和公文佳作,绝无仅有,很具有阅读和欣赏价值。历代传诵不衰,许多读者先睹为快,非常欣赏:

    我听说八百娘子军,一直居住在边远偏僻的蛮荒之地,那里是一个一直让人看上眼的不毛之地,如果把那里征服下来,也无足轻重,对我们也没有多大益处,如果不去管那里,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然而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刘深,却瞒天过海,欺上瞒下,无事生非,带领着千军万马,远行千里,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在路途中经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跋山涉水,纵横千里,他刚愎自用,在进军的途中自作主张,导致了意外的大肆叛乱,叛乱发生后,他这个大草包,黔驴技穷,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地制止叛乱,使得叛乱的局势愈演愈烈,后来反而作茧自缚,为叛乱的民众所约束和控制,导致局面无法收拾,军粮全部消耗干净,对危险的局势无计可施!

    刘深穷途末路,丧心病狂,仓皇逃走,因此导致军队伤亡惨重,死亡比率高达十分之**,丢失的国土有一千多里,给朝廷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朝廷为了挽回损失,再次征发四省的广大兵员,力争收服丢失的土地,再次扩大了战争规模,增加了朝廷的负担,造成了更多人马的伤亡,完全是得不偿失。

    后来我得到得到参战的人员报告说,朝廷军队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崇山峻岭,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山谷幽深,森林茂密,地势非常险要,易守难攻,那里许多狭窄的地方,仅能容得下一个人一匹马通过,叛乱民众,如果根据险要地形,对朝廷军队发动袭,我们军队纵使人数众多,也无法实施有效的还击,只得被动挨打。

    但是那些土生土长的蛮荒部落的叛乱民众,借助险要地形,把朝廷军队分散包围,团团围困,截断增援道路,以达到拖垮朝廷军队的目的,使得朝廷军队向前不能发起进攻,后退无法补充军队物资,那样就使得敌军不经过战争就能困死朝廷的军队,打败朝廷的军队。

    回顾过去的战争经验,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自从征讨各个少数民族以来,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一寸土地的好处,没有得到一个民众的利益,我们却长期征战不息,劳民伤财,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罪大恶极!

    有些人狂妄自大,野心勃勃,去年提出报告,发动了征讨西方的战争,以及我们现在提到的军事行动,其实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差别,无疑是吃饱了饭,撑得难受,没事找事,都是伤亡惨重,劳民伤财。

    为了惩前毖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我在此向朝廷乞求,深入调查造成这种人为灾难的真正原因,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边远偏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