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68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168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见他们的时候,那些敢死队壮士,出其不意从宽大的衣袖中抽出铁锤,奋力猛击徐寿辉,只听见卟嗵的一声沉重的闷响,徐寿辉的头颅,立即被劈成两半,顿时脑浆迸流,死于非命。徐寿辉一直思谋着做皇帝,原来却是这样的结果,真让他始料不及。

    陈友谅攻占的采石矶,即牛渚矶,是中国长江中游南岸的一个港口,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南岸。南宋著名战役采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采石矶的得名据说是因三国东吴时。此处曾产五彩石,又因其形状如蜗牛,又有“金牛出渚”的传说,故又名牛渚矶。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陈友谅攻占了采石矶,立即张灯结彩,举行隆重典礼,登基做皇帝。他事不迟疑,立即行动,把采石矶五通庙为行殿,自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他们正在野心勃勃,封赏功臣,向新皇帝行礼的时候,忽然天昏地暗,一片漆黑,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就像车轮旋转的狂风,从大江之上席卷过来,在场人们真不知道即将降临什么灾祸。(。。)

第144章 南国遍地烽烟盗贼占山为王() 
第144章南国遍地烽烟盗贼占山为王

    正当红巾军在采石矶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举行登基大典,陈友谅野心勃勃地当皇帝的时候,突然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长江之中江水沸腾,接着倾盆大雨强势来临,连续不断,顿时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在场的所有红巾军将士,虽然个个都杀人不眨眼,胆大包天,顿时都被惊吓得面如土色,心惊胆战,惊恐不安。

    采石矶的红巾军将士狂风暴雨中,只得一边躲避风雨,一边竭尽全力地向新皇帝祝贺,整个大典都被风雨扰乱,混乱不堪,不成体统,就连新皇帝本人陈友谅,起初还欣喜若狂,后来也变得十分沮丧,后悔不该做皇帝,弄得天怒人怨,狼狈不堪。陈友谅所部官兵正处在惶恐之中,忽然接到朱元璋部下将领康茂才的来信,催促他火速率军进攻应天府,康茂才愿意率领部下将士作为内应,里应外合,攻占应天府。

    康茂才年轻时通晓经史大义,对母亲至孝,受到人们的好评,很的声望。元朝末年,起义军攻陷蕲县。康茂才召聚兵马,保卫乡里,被朝廷封为长官,不久改任镇抚。

    后来,康茂才与众将收复九江,捣毁蕲水黄连寨,改任蕲州路同知总管府事,屯兵于裕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不久,康茂才又升任淮西宣慰使、都元帅。

    1355年,即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率红巾军渡江。当时,康茂才屯驻采石,扼守长江。朱元璋便派军攻打,但都被康茂才击退。后来。常遇春将康茂才诱出,以伏兵将其部下精锐尽数歼灭。康茂才聚集残军,又在天宁洲设立营寨。

    1356年,即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天宁洲,康茂才逃奔集庆(今江苏南京)。被任命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三月,朱元璋攻克集庆。康茂才率部归降,并道:“以前交战是各为其主,现在屡败乃是天命。您若能饶我不死,我必效犬马之劳。”朱元璋大笑,将他释放,仍让他统领旧部。

    1357年,即至正十七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镇守龙湾。不久,康茂才夺取江阴马驮沙,击败张士诚,缴获敌军楼船。1358年(至正十八年),康茂才随廖永安攻打池州,夺取枞阳,改任都水营田使,主持屯田。并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

    1360年,即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又打算联合张士诚,合攻应天(今江苏南京)。

    康茂才与陈友谅,相识多年,后来遵照朱元璋命令,来联络陈友谅。陈友谅接到书信。欣喜若狂,立即率领大军东下,到了江东桥的时候,突然遇到埋伏在那里的伏兵,出其不意。一齐发起突然袭击,把陈友谅率领得将士打得落花流水,士兵纷纷受伤落水,伤亡惨重,两军血战之后,最后只剩下陈友谅的一艘指挥,在十多位将士全力护卫,得以冲出重围,原路返回。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一鼓作气,率领红巾军勇士继续进军,夺下了江州,降服了龙兴,攻占了建昌、饶、袁各州县,声势浩大,举国震惊,为朱元璋赢得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他自称吴王,号令三军,继续挥兵攻城掠地,横扫天下。

    陈友谅轻信老友康茂才,中了朱元璋的诱敌之计,被敌军打得大败,军事实力严重丧失,只得率领残兵败将逃到武昌,他的势力已经衰败,只得养精蓄锐,招兵买马,扩充势力,伺机东山再起。

    红巾军首领明玉珍本来是徐寿辉的部下,两人的关系很铁,明玉珍得知徐寿辉被陈友谅暗杀的消息,心里极为痛恨,发誓要率领红巾军将士为徐寿辉报仇雪恨,整顿兵马,严防死守夔关,拒绝陈友谅军队的进入,拒绝与陈友谅交往,因此陈友谅更加显得势孤力单,孤立无援。

    至正二十年,即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不相往来交通,自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明玉珍黄袍至正二十一,即1361年,明玉珍派万胜从界首,邹兴从建昌,自己率领李某者从八番分三路大军进攻云南。万胜孤军深入,打败元朝守将梁王,梁王逃到金马山。

    至正二十二年,即1362年,梁王与大理国合兵攻击万胜,万胜孤立无援,于是退还。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大统,都重庆。建立大夏国后,明玉珍改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以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司徒邹兴镇成都,吴友仁镇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夔关。

    至正二十三年,即1363年,明玉珍派遣万胜攻取兴元,并派遣使者与朱元璋交好,朱元璋写新给明玉珍说要结为三国时代的孙刘联盟那样,互为唇齿,作为友军相互支援。明玉珍建立了大夏国,减免民众赋税,兴办科举,蜀国民众过上安宁的生活,受到民众的拥护。

    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各地盗贼风起云涌,占山为王,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其他盗贼相比,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国,社会安宁,很得民心,因此也得以偏安一方,割据称王,脱离了元朝的控制。

    另外的红巾首领方国珍、张士诚等人,率领各自的军队,各自为战,在江浙一带出没,元朝廷多次派遣使都对他们进行招抚,他们出身盗贼,心怀野心,反复无常,忽而投降,忽而叛乱,始终不服从元朝廷的命令。其余的无数小股盗贼,更是一些跳梁小丑,乘机纠集力量,四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把南方各地惊扰得鸡犬不宁,动荡不安。

    当朝元朝在南方的两位得力将军也兵败身亡。江西平章政事星吉是当时的难得的好官,很得民心。星吉,字吉甫,一名桑嘉依。河西(今内蒙阿拉善盟)人。元顺帝至正初年,迁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当时元朝贵族威顺王宽彻普化驻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每年都统领蒙古骑兵四出打猎,践踏民田,又伙同富商巨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作恶多端,官吏不敢言,星吉到任后,主动提出拜见威顺王。

    威顺王自知理亏,无颜面对星吉,想尽办法侮辱他,故意关闭中门,命令他从偏门进入;他坚持走中门。威顺王接见他进,他直截了当地批评威顺王说:尊贵的王爷,你是皇帝的叔叔,今天驻扎在湖广,却没有听见你的功德名声德,而是一片怨声载道,恐怕不是王爷你的福分吧。王爷顿时醒悟,连忙拉着他的手向他道谢。

    当有还有一位胡僧,名字叫小住持,被元朝廷授予三品官衔,他恃宠骄横,经常作奸犯科,违反法纪,欺凌官府。星吉下令逮捕了他,抄没了他的家产,抓获了胡僧的妻妾乐女等妇女共十八人。经过审讯后,依法治罪,并没收了胡僧的家产。因此那些地方豪强都十分畏惧星吉,贫弱百姓,拍手称快。星吉后来率军顽强抵抗蕲州黄起义军,最后战败而死。元朝廷因此失去有力的支撑和柱石。

    元朝末年的南方名将褚不华也是朝廷的重要反常和柱石,他在科举考试中考取榜眼第二名后,被授予补中瑞司译使。历任海道副千户、嘉兴路治中、南台和西台御史、河西道廉访俭事和副使。汝州、颖州强盗发起闹事,声势浩大。褚不华在淮安,提出守卫御敌的计谋,擒获诛杀了不少强盗。同时,与韩信城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声援。又参劾检举总兵等挑逗、阻挠。朝廷认为他有功,褚不华晋升为廉访使。总兵知道后,又气忿又嫉妒,私下命令韩信城守将出兵。结果,韩信城失守。另外,加上青、黄两军反叛,三面夹攻。褚不华不得已,退守淮安。城东西南三面被围,通沭阳这个屯粮、驻兵重镇的北门,尚可出行,但是,半路也被敌人截断。眼看孤城难以把守,褚不华突破敌军所设栅栏、殊死搏斗,将敌军赶出二十多里。

    可是,运送来的粮食被劫,城中口粮已经断绝,连草木、鸟虫,甚至于凡用皮革制的鞍、靴等,当作口粮,全吃光了。柴火不足,只得将房屋拆掉,当作柴火用,人们只好风餐露宿。褚不华占据西门全力死守,身负重伤,最后,褚不华死在敌军的刀剁、枪刺之下。他儿子冒死营救,也被杀害。

    元朝南方的两位良将,都身经百战,死于疆场,于是元朝的东南半壁河山,无人防御,留下巨大的权力空间,只有那些草莽英雄,风起云涌,横行天下,相互征战,称王称霸,割地称雄,占山为王。元朝南国大地遍地烽火,动荡不安。(。。)

第145章 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 
第145章宫廷密谋篡位顺帝诛杀群臣

    在京城大都,元朝廷依然一片宁静,皇帝和大臣们虽然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的盗贼警报,对全国各地动荡不安的形势却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依然昏庸如故,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贪图享乐,纵欲无度,纵使天象示警,社会动荡,各种混乱景象纷至沓来,危机四伏,他也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不予理睬。与皇宫里的那些如花似玉的宫女们寻欢作乐,荒淫无度。

    朝廷里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左右丞相,不是对皇帝百般巴结,阿谀奉承,就是一班平庸无能之辈。因此元朝在他们的治理下显得一团糟糕,外患还没有平息,内乱又猛烈地发作起来,江山摇摇欲坠,弄得他们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过去是哈麻担任丞相,他的弟弟雪雪,也被晋升为御史大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国家的朝政大权,全部落到了他们二人手里。哈麻是元朝末年的重要权臣,康里人。字士廉。他的母亲是元宁宗懿璘质班的乳母,因为这层关系他得以进入皇宫成为卫士。因为受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宠信,不断加官进爵,成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尚书。

    至正初年,脱脱担任丞相,也先帖木耳是御史大夫,哈麻对他们百般投靠,依附他们。因脱脱与太平、别尔怯不花等人有隔阂,哈麻支持脱脱,脱脱得以恢复丞相职位,哈麻被拜为中书添设右丞。不久,哈麻又与脱脱不合,在暗地里引进西蕃僧人。以运气术向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献媚,求取皇帝的欢心,大肆修炼“演揲儿法”,就是“大喜乐”的意思。哈麻的妹婿秃鲁帖木耳也向皇帝引进修炼“演揲儿法”的秘法,于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更加荒淫无度,每天都要修炼“演揲儿法”。大量征集天下美女,召进皇宫供他们君臣淫乐,整个皇宫乌烟瘴气,丑恶不堪。1354年,即至正十四年,脱脱领兵镇压高邮张士诚,哈麻他以“劳师费财”的罪过弹劾他。脱脱也先帖木耳都朝廷被贬职而死。至正十五年,哈麻拜中书左丞相,其弟雪雪也拜御史大夫。就这样,他们兄弟俩人执掌了朝廷大权。

    哈麻引进番僧承受着了重大的舆论压力,也倍感耻辱,也许是良心发现,想改弦更张,挽回败局。他告诉父亲图噜说,妹婿秃鲁帖木儿在皇帝引进皇帝荒淫无度,寻欢作乐。实在是十分可恨。现在我们兄弟都位居宰辅,理应弹奸劾佞小人。清除除内奸,朝廷树立起下面形象。况且现在的皇上整天都沉湎酒色,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