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21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21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武宗海山,为了玩乐,巧立名目,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今天和左右的亲近臣子踢踺子,明天和左右的亲近臣子踢马球,尽情娱乐,没完没了。于是那些投其所好的献媚臣子,纷纷在元武宗面前溜须拍马,不断得到好处,陆续受到提拔重用,都指挥使官马诸沙,由于善于摔跤,戏子沙的,由于善长吹笙,都被元武宗海山提拔为他平章政事官,成了统治一方的政治大员。

    有人提出疑问,摔跤和吹笙的雕虫小技,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吗?哪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更有更有甚者,会音乐的乐工触犯了法律,执掌司法大权的刑部也不得逮捕和处罚他们,他们简直是癞子打伞,无法无天。

    朝廷里的太监为非作歹,皇帝也格外开恩,发布命令,免予对他们的惩罚,元武宗海山执政的时候,封赏爵位和官职非常盛行,奖赏过多过重,把朝廷政务看作儿戏一般,随心所欲,无所不为。把内外朝政弄得一团糟糕。

    当时也并不是没有赤胆忠心的大臣,阿沙不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看见元武宗海山举动轻狂,超越了国家法制,忧心如焚,面容憔悴,寻找机会劝告元武宗海山说:“皇上贵为皇帝,身居九重的皇宫之内,关系重大,整天只知道饮酒作乐,与一群大老婆和小老婆鬼混,那些如狼似虎的女人,**极为旺盛,就像在用两把斧头在砍伐一棵孤单的树木,必然导致最后的倒下和毁坏。我近来留心观察,看出皇上的脸色,远远没有过去健康了,皇上如果不知道自己爱惜自己,如果皇上不去考虑历代皇帝祖宗,所付托的治国重任,天下亿万民众的希望,那是多么的重要!难道也不怕酒色伤身,能够承受得了,长期这样沉湎下去吗?”

    元武宗海山听了阿沙不花的话,也没有对他产生反感,反而和颜悦色对他说:“不是你这么忠心,是不会这样苦心劝告的,我现在已经知道了!你暂时在这里小坐一会儿,我和你一起喝几杯酒,以表示我对你的感谢。”

    元武宗海山也真有趣,大臣劝不要过多饮酒,他却邀请大臣和他喝酒,真是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让人哭笑不得,好一个及时行乐的家伙!

    阿沙不花并没有接受他的盛情,顿时就婉言谢绝说:“我刚才劝告皇帝皇上节制饮酒,皇上却反而命令我陪着你喝酒,看来是皇上不想相信我的话,才有这种做,我是不敢接受你的命令的!”元武宗到了这时候,才若有所悟,不禁独自深思起来。

    陪伴的皇帝左右的大臣,见此情景,心领神会,知道皇帝心里有不高兴的意思,就齐声对元武宗海山说:“古人说过,只有圣明的皇帝,才有正直的大臣,今天陛下非常圣明,所以才有这样正直敢言的大臣,我们完全应为皇上的圣明庆贺!”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厅堂里的地上就已经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人,接着就是扑通扑通磕头的响声。那时那些专会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的大臣的丑态,真是难绘难描,站在旁边的观看的人都觉得滑稽可笑。

    元武宗海山看到那种情景,不禁转怒为喜,立即提拔阿沙不花为右丞相,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阿沙不花回答说:“只有陛下同意接受我的劝告以后,我才能接受你的任命。”元武宗海山回答他说:“这是自然的事,你完全可以放心!”

    阿沙不花那时又对皇帝磕了头,感谢着退了出去,陪伴在皇帝左右的大臣,立即把拔阿沙不花的劝告当作耳边风,又依然如故,添杯换盏,重新举杯劝酒。

    武宗对他们说:“难道你们真的听不进去,正直的劝告吗?”皇帝身边的左右大臣却回答说:“我们今天为了庆贺大臣的正直大臣的忠诚劝告,就应该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从明日开始戒酒也不为迟!”。俗话说,明日过了,还有明天,世上的许多人们,就因为贻误了多少大事,不得不让人痛心。

    元武宗海山的确也是一个及时行乐的主,嗜酒如命,求之不得,也跟着说:“你们说得很对,我们共同喝几杯酒也好!”就重新举杯,开怀畅饮,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才各自离开酒席,回去就寝安息。第二天,又把阿沙不花的劝告的话,全部抛在脑后,吃喝玩乐,依然如故。也可以说得上贵人多忘事,劝告他们悔过自新,纯粹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48章 元朝宫廷皇帝贪杯和尚好色() 
第48章元朝宫廷皇帝贪杯和尚好色

    皇帝的儿子,太子的老师萧爽斗,过去曾经被任命为陕西省的儒学提举官,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没有到任。元武宗海山羡慕他的好名声,就把他召唤到东宫,接受新的任用,萧爽斗迫于无奈,就带病到了京城。

    他在进见皇帝的时候,提交了一份报告,上面抄录的是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中的酒诰一篇,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话。他规劝皇帝,不要只是贪图吃喝玩乐,要多保重身体,要用心治理国家。真是独出心裁,别开生面,用心良苦。后来萧爽斗因为看见元武宗海山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没有戒除酒瘾,觉得皇帝无可救药,感到非常失落,不想和皇帝玩了,就报告说自己重病,乞求回家疗养。

    有人询问他乞求回家的原因,萧爽斗回答说:“现在朝廷表面上是尊崇圣人孔子的儒教,其实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徒有虚名,名不副实。如果根据古代的礼仪规定,东宫应该在东面,师傅应该在西面,这种礼节今天还在进行吗?”萧爽斗就那样愤愤不平地回到了故乡。

    萧爽斗,奉元人,为人品德和操行纯正,他在从事教育,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以中国的小学为基础,他的著述有三礼说等书。从朝廷返回故乡后,病逝在家中,朝廷为了表彰他,给他加了一个称号叫贞献。

    元代的儒学大臣,大多没有好品行,不为人所称道和效仿,像萧爽斗那样的人的确不多见。过了几个月,上都的留守官李璧,骑马奔驰到燕京都城,进入朝廷对皇帝哭诉突发事件。

    李璧向皇帝哭诉的究竟是什么突发事变呢?由元武宗海山,问明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才得知,原来是从西方番邦到来的僧人强行购买民众的烧柴,民众因此愤愤不平,就到李璧那里诉说和尚的罪状,李璧刚刚坐堂进行审讯的时候,那些西方僧人胆大妄为,竟然率领着党徒,手持着棍棒,冲进官署中,不分皂白,竟然胆敢揪住李璧的头发,按倒在地上,痛打了一顿。

    把李璧打得鼻青脸肿,那些僧人觉得还没有过瘾,还把李璧强行拽到他们的住地,把他关押在空房间里,就那样禁锢好几日以后,李璧才得以脱离险境回家。李璧受到西方僧人的欺侮,感到义愤填膺,就进入朝廷向元武宗海山报告,请求为他撑腰打气,报仇雪恨。

    元武宗海山看见他的确满面血痕斑斑,伤势严重,和尚吃了豹子胆,竟然无法无天,殴打朝廷命官,这还了得?皇帝感到后果很严重,非常震怒,立即命令卫兵和李璧一起返回北方,逮捕和审讯问那些为非作歹的西方僧人,把他们捆绑起来,关进监狱里,让和尚们在铁窗内悔过。

    没想到只隔了两天,竟然有皇帝的命令传送到上都,下令把西方僧人释放出来,不再予以追究。官大一级压死人,胳膊拧不过大腿,李璧纵使心里一个不情愿,也不敢违抗命令,只好遵照执行。

    没过多久僧人的徒弟龚柯等人,又旧病复发,重新肆无忌惮,胆大妄为起来,他们和诸正合儿八剌妃子抢道路,横行霸道,强行把皇族贵妃拉出来,摔在车子下面,还觉得不够满足,对贵妃拳脚交加,进行痛打。随行的侍卫连忙朝廷抢救,并向他们说明擅自殴打王妃,是严重罪行,应该受到严厉处罚之类的话。

    龚柯等人却目中无人,毫不畏惧,反而扬言说,就是皇帝老子来了,也要接受我们的斋戒和证书,一个小小的王妃,殴打了她又有什么了不起!那位王妃既遭受了殴打和侮辱,又听到了讥笑和辱骂,自然不肯善罢干休,派遣使者向皇帝报告。

    那件事过了几天,并不见有什么回音。后来到宣政院进行详细查问,才听院里的官员说,前几天接到皇帝的命令,大意是说如果殴打了西方僧人,按所犯罪过应该砍断手臂,辱骂西方僧人,按所犯罪过应该割断舌头,幸亏有皇太子进入皇宫报告,进行劝阻,才得以把皇帝的命令收了回去,免予惩处等等之类的话。

    有人以为,以为是元武宗海山经常酒醉,大脑糊涂,所以才有那样胡乱的命令,其实那时在宫廷的禁地里面,还有一些隐秘的事情,不为外人所知晓。其实西方僧人在皇宫内横行霸道,已经是由来以久,过去西方僧人,气焰嚣张,炙手可热,成为了元朝的第一大弊端。

    然而在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耳时期,来自西方僧人的骚扰事件,只发生在民间,还没有侵入到宫廷禁地。到了元武宗海山继承皇位以后,他的母亲弘吉剌皇后,专门修建了一座兴圣宫,规模宏大,非常壮观,经常邀请西方僧人进入那里,朗诵佛经,建醮做法事,向佛祖祷告,祈求幸福,不但在白天里住在皇宫里值班,连晚上也经常住宿在皇宫中。简直把和尚捧上了天,和尚们有宫廷里的高人罩着,因此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那时的皇妃和公主们,以及大臣们的妻子和女儿,全部都到兴圣宫去拜佛求经,和西方僧人混杂在一起,经常打情骂俏,暗自私通,关系暧昧,纠缠不清。那些来自西方的僧人。大都好色贪淫,非常狡猾,看见了那么多美貌的妇女,怎能压抑得住心中的欲火,毫不动心?天长日久,渐渐的就和那些妇女眉来眼去,双双进入秘密和房间里,做那见不得人的偷情勾当,风流快活起来。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丑闻,后来也渐渐地被太后知道了,她也不是好贷,故意装聋作哑,不去过问,任其发展。因此导致那些色胆如天的西方僧人,越发肆无忌惮,胆大妄为,公然发展到与皇族贵妃和公主等人,赤身祼体地进行放荡取乐,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专门创造了一个好听美名,叫作什么“舍身大布施。”那些人真是恬不知耻,荒唐透顶!

    元朝宫廷中的妇女最喜欢的事,就是进入寺庙烧香拜佛在,大概都是喜欢和西方的僧人赤身祼体地进行放荡取乐,羡慕“舍身大布施。”的美名。自那时以后“美名”流传,臭名远扬,元朝宫廷中的独守空房的妇女很多,她们哪一个不愿意“舍身大布施。”,与来自西方的僧人取乐?只是瞒住了元武宗那一双醉眼朦胧,是非不分的眼睛。

    古话好酒贪杯的人,大都贪婪女色,元武宗却刚好相反,他最大的嗜好是杯中的美酒,他所喜爱的床上的美人们,都沉浸在灯红酒绿的时光中,沉醉在纸醉金迷的岁月里,元武宗海山听到的,反而是所有的女人对西方僧人的赞美,歌功颂德,赞不绝口,那些女人其实都不是好东西,都接受和尚**布施的好处。

    当然前面叙述的那些内容,虽然在正史和野史上都有绘声绘色的记载和描述,但是我们也不必全部信以为真,因为由于年代久远,谁也无法进行详细考证。都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是必然中偶然,因此才导致李璧被殴打,以及王妃被拉下车之类的事件的发生,后来全都被搁置一边,没有加以追究,不了了之。就是身份高贵的皇族弘吉剌太后,由于孀居守寡,不甘寂寞,也被西方的僧人惹动情肠,后来实在无法忍耐,也和僧人勾搭,做出一些偷偷鸡摸狗的事情来。

    元武宗海山对西方的僧人的态度暧昧,装聋作哑,睁只眼闭只眼,对种种丑闻充耳不闻,对种种淫秽事件视而不见,真是宽大为怀,慈悲过头。今天批准建寺庙,明天下令布施僧人,后天同意举行水陆大道场,其中一个西方僧人名叫教瓦班,最善于投机取巧,趁热打铁,经常对皇帝阿谀奉承,皇帝就任命他担任了翰林学士承旨的官职。把儒教和佛教混为一谈,真是前所未闻,绝无仅有,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举。

    还有一个宦官叫李邦宁,年纪已经衰迈,却善于领会元武宗海山的心意,也倍受皇帝的宠爱。说起李邦宁的出身,原来是南宋宫廷里的小勤杂人员,跟随瀛国公赵顯到了北方以后,才得以进入元朝宫廷。

    元世祖忽必烈把他保留了下来,让他办理宫廷内部事务,到那时他已经服务了三个朝代,凡是宫廷中的大小政治事务,他都达到耳熟能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