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22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22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世祖忽必烈把他保留了下来,让他办理宫廷内部事务,到那时他已经服务了三个朝代,凡是宫廷中的大小政治事务,他都达到耳熟能详,了如指掌的程度。元武宗海山,为了嘉奖他机敏和练达,任命他为江浙平章官。

    李邦宁被任命新官职时,受宠若惊,故作姿态,也许也是自知之明,推辞说:“我本来接受过阉割,已经是腐朽的残生了,多蒙原先朝廷的赦免,才没有受到惩处,得以幸存下来,为宫廷服务,在这里充当奴才已经有许多年了,我一直对不能胜任工作而感到非常羞愧。

    今天皇帝陛下又想重用我,想把我放置在宰辅大臣的行列,我听说宰辅的责任重大,是辅佐天子治理天下的,如果用像我这样接受过阉割的下等人,充当这种高贵的职务,普天之下,以及将来的后人们,岂不是要议论到皇帝的过错吗?我实在不敢服从皇帝的命令,接受任命!”元武宗海山听了非常高兴,提拔他担任大司徒,兼任左丞相官衔,仍然管理皇宫太医院里的事务。

    李邦宁加官晋级,喜出望外,连忙对皇帝磕头拜谢,接受了新职以后,退了出去。江浙平章,和大司徒都是同样的重要职务,辞去那种职务,接受这种职务,完全和用羊交换牛一样,,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不过是故作姿态,取悦于人的伎俩罢了,可是元武宗海山却刚好受到了那种伎俩的欺骗。

    越王秃剌接受封赏以后,位高权重,自恃功高,经常出入在皇宫入禁地,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就是面对着至高无上的元武宗海山,也只是你我相称,全无礼仪。

    元武宗对他却格外宽容,从不计较,后来越王秃剌更是变本加厉,非常放肆,不知天高地厚,曾经对元武宗海山说:“你的皇帝宝座,多亏了我一个人的大力帮助,才得以成功,假如没有我的大力支持,今天阿难答可能早已端坐在皇位上,阿忽台仍然执掌着朝廷的大权,在那种情况下,你无权无势,谁还会来奉承的巴结你呢?”

    元武宗海山听了他的话,感到非常吃惊,不禁脸色大变,慢慢地回答说:“你也太啰嗦了,简直是胡说八道,下次不许再胡说!”秃剌还想说什么话,元武宗海山露出很不耐烦的样子,已经转身进入了皇宫里,没有再搭理他,那时秃剌也只得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后来元武宗海山到凉亭去乘凉,秃剌随着在他的身边,快要乘舟游玩的时候,却被秃剌阻拦了下来,那时秃剌更是出言不逊,狂妄无礼,从此以后元武宗海山就对秃剌产生了猜忌,不再友好了。

    到了万岁山参加宴会的时候,秃剌在旁边陪伴着饮酒。他们把酒喝到半醉的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有些醉意,秃剌又情不自禁,旧病复发,喧嚷起来,说:“今天摆设酒席,在这里相会,本来就是非常痛快的事,但是如果没有过去的功劳,哪能有你们的今天。你们还记得安西王密谋叛乱的事吗?”真是丧心病狂,对自己的功劳念念不忘,由此可见,心胸狭窄的小人,是很难和他们建立功勋的。

    元武宗海山听了非常愤怒,对他大声吼叫说:“我曾经叫你不要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你却偏偏经常自称有功。你必须知道的是,对你所建立的功劳,我已经奖赏过了,多说那些事又有什么用?”

    秃剌听了他的话,立即站起身来,解下了自己的腰带,用力向元武宗海山投掷过去,并怒视着元武宗海山说:“你奖赏我的不过就是这件东西罢了,有什么了不起,我今天就把它还给你罢了!”说完话,就目中无人,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

    元武宗海山见了那种情景,心里非常愤怒,对左右陪伴的侍卫大臣们说:“他真是目中无人,这样无礼,我还能容下他吗?”那些侍卫的大臣们,都与秃剌有隔阂,哪里还肯从中进行劝解,自然顺水推舟,回答说完全应该把他捉拿起来,进行审问。当时就立即命令都指挥使官员马诸沙等人,不完带领领着五百名卫士,前去捉拿秃剌。

    幸好秃剌刚好回到他的官邸中,正在昏昏沉沉地睡在床上,任随别人怎样枷锁他,他都全无知觉,就像扛死瘟猪一样,被扛送到了宫殿上,重重地把他摔在地上。等到他酒醒的时候,就由法官对他进行审讯,他到那时也执迷不悟,当堂咆哮,与法官高声争辩,心中不服。

    法官又向皇帝报告秃剌目无君主,暗中密谋叛乱,应该尽快处死,后来皇帝签署命令,批准报告,秃剌就那样被处斩刑,他的一道不屈的魂灵,奔驰到阴曹地府,和阿忽台等人的魂灵,一起到阎王的面前对簿公堂,打官司去了。

    秃剌也是出生于蒙古黄金家庭的皇室贵族,他是太祖次子察合台的四世子孙。他相貌魁梧,力大无穷,年少的时候就以勇力闻名于世。大德十一年春,元成宗皇帝驾崩,死亡归天后,左丞相阿忽台等人在暗中谋划,拥立安西王阿难答为新皇帝,而推皇后伯岳吾垂帘听政,朝廷内外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元仁宗归自怀孟返回京城后,密谋策划,诛杀朝廷叛贼,平定了叛乱,朝廷动荡不安的局势才得以稳定下来。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49章 宫廷太后半老徐娘暗偷情() 
第49章宫廷太后半老徐娘暗偷情

    元朝建国后,为了完善国家体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到了元武宗至大八年的时候,元朝廷又重新设立尚书省,主要管理国家财政事务。过去元世祖忽必烈继承皇位,审查和确定元代官僚体制,把中书省作为管理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

    中书省的行政长官被称为中书令,设立左右二丞相为中书省的副职。在实际上,中书令并不经常设置,往往由右丞相兼职处理中书省的日常事务。

    过去阿合马和桑哥等人,前后身居要职,独断专横,担心中书令干涉政务,就专门设立了尚书省,为他们一手遮天,独揽大权创造了条件。因此朝廷大臣比如保八和乐实等人,就向皇帝提出报告,请求重新设立尚书省,过去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中书令,现在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尚书,还向皇帝推举乞台普济脱,脱虎脱,担任丞相。

    元武宗海山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就任命乞台普济脱为右丞相,脱虎脱为左丞相,三宝奴,也记载为三布干。乐实为平章政事官,任命保八为右丞,蒙哥铁木儿为左丞相,王罴为参知政事官。

    这一批新任命的大臣,全部都是阿合马和桑哥一流的人物,经常喜欢谈论管理财政的事务,其实他们也是外强中干,绣花枕头一包糠,马屎外面光,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经管财政的真正高招,大都只是在当时的纸币交钞打主意,通过滥发交钞纸币,代替银两增加财源,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其实那种财政措施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撤了西墙补东墙,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并没有实际的效果,造成社会通货膨胀,泛滥成灾,祸害民众。

    过去的中统交钞以及至元交钞两种纸币,全部都是由那些异想天开的大臣向朝廷提出来创立的,后来就在全国推行,那样在民间的商贸往来中只使用纸币,并不使用现银进行交易,那样就导致物价日益飞涨,民众的生计日益艰难。

    朝廷在发行纸币的时候,又没有进行准备金的储备,那样就必然产生弊端,元代的财政制度,就使用过去的做法,就重复了过去的失败。乐实还向朝廷提出原先的纸币不够完善,应该改用新纸币,朝廷也就批准了他的建议。

    朝廷重新印刷至大银钞的纸币,分为十三个等级,一两现银相当于五贯至元钞纸币,一两白银,一钱黄金,根据各地情况,确定相应标准,确定纸币的价值,保持相对稳定,以平定权物价,控制物价的上涨。

    元代的纸币钞法,经过那样的三次变革,就成了只有现钞纸币,而没有现银流通,总是难以产生信用,财政制度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真的只要把现钞纸币改换成“至大”两个字,就可以作为金钱使用,畅通无阻了吗?那无疑是自欺欺人。

    更糟糕的是那些会计人员,都是些贪官污吏,上下联合,在操作的过程中,从中层层盘剥,中饱私囊,把大量财物据为己有,可怜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受到重重欺压,苦不堪言,真是让人痛心。

    元武宗海山,闭目塞听,装聋作哑,反而认为脱虎脱和三宝奴两个人,对改革财政制度竭尽全力,取得了利好的效果,就提升脱虎脱为太师,封赏给他一个义国公的爵位。任命三宝奴为太保,封赏给他一个楚国公的爵位。

    后来又任命乐实为尚书左丞相,封赏给他一个齐国公的爵位,那些在当时看来都是很自然的事,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元武宗继位几年以后,已经到了壮年,按照中国的惯例,皇帝拥有了江山就拥有了美人,大老婆小老婆一大堆,六个宫廷内的妃嫔,计算起来人几百人之多,却从来没有正式设立皇后,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现象。

    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那些皇宫妃嫔,都是一些绝色的美人,势均力敌,全部都得到皇帝了宠爱,经常轮流着陪伴皇帝睡觉,在短时间内实在难以分出高下,就只好平分秋色,等量齐观了。

    那时真是多事,刚好遇到皇太子向皇帝推举李孟,皇帝也信以为真,派遣使者前去进行访问和征求,在许昌的陉山寻访到李孟,把他召集到朝廷里,任命他为中书平章事官,集贤大学士。

    李孟是元朝中期的大臣,赏识渊博,精明强干。字道复,号秋谷。祖籍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父唐始徙居汉中,今属陕西。李孟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博通经史书籍,曾开门办学教授学生。

    元成宗铁穆耳即位的初期,被选为皇侄海山,即元武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老师。大德元年,1297年,海山出镇北边,李孟留京师辅导爱育黎拔力八达。八年,随爱育黎拔力八达出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十一年春,成宗去世,他没有儿子,皇后伯要真氏策划临朝称制,执掌国家政权。

    爱育黎拔力八达闻讯赶至大都,李孟受命与丞相哈剌哈孙联络,发动政变,废除了伯要真氏。爱育黎拔力八达监国,处理朝廷政务,授李孟中书参知政事。海山即位,李孟恐遭猜忌,弃官逃居许州,今河南许昌。

    至大三年,1310年,被召回朝,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次年,武宗死,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李孟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他向朝廷提出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儒士担任政府官员,节制财用,罢僧、道官,多被朝廷采纳。

    皇庆元年,1312年十二月,李孟退休返回故乡。延祐元年,1314年十二月,李孟重新返回朝廷,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次年,与程巨夫、许师敬建议实施贡举法;采用朝廷考试的方式考取进士,任命李孟为监试官,他与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不合。延祐四年,李孟被罢免中书平章政事。李孟七年仁宗死后,元英宗硕德八剌立,铁木迭儿倚仗太皇太后答己的势力,执掌朝廷大权,李孟被降为集贤侍讲学士

    李孟拜见皇帝时,也会见风使舵,顺水推舟,投其所好,首先向提出,请求设立皇后,以确定皇帝老婆的首领,好协助皇帝管理好宫廷里皇帝的老婆团队,就获得批准,任命真哥为皇后。

    真哥皇后也是出自弘吉剌部落,她才能出众,色压群芳,非常少见,她担任皇后真是当之无愧。真哥有一个家族妹妹,名字叫速哥失里,亦深得元武宗海山的宠爱,元武宗海山又把称为皇后。

    皇帝至高无上,拥有天下,富有四海,他的老婆再多也不会嫌多,真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皇帝的后妃人数众多,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老婆团队,这是历代的帝王的特权,这就是有史以来无数人宁可丢命也不丢皇位的原因所在。元武宗海山不立后则已,立后则必须设立成双数,相互匹敌,难分高下,元朝的政治体制的不伦不类,荒诞不经,由此可知。

    元武宗海山除任命两个大老婆首领外,还任命两小老婆首领,设立了两个妃子,一姓亦乞烈,一个姓唐兀。亦乞烈皇妃后来生育了和世王束,后才当上了皇帝,就是元明宗,唐兀皇妃生育了图帖睦尔,后来也当上了皇帝,就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

    现在我们只说弘吉剌太后,她一直在兴圣宫颐养天年,除偶尔下令布置和安排举行行佛事以外,也没有别的什么事情,日子也过得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