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26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26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卜筮,无不通晓,尤其精通经史典籍。

    到了至元二十九年的时候,由于他的独特才能,受到朝廷的重用,被授予星历教授的官职,到了大德二年,又提拔为保章正的官职,到了至大三年,升任侍郎,副部长,兼管冬官正事的事务。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继承皇位后,下令用研究学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谦虚好学,道德高尚等等信条,教育和培养国子学的学生。下令吴澄等人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每天凌晨五鼓时间,就进入学校学习,纵使是刮风下雨,严寒和酷暑,都不得中断学习,稍有倦怠。

    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地方的人,他宋朝的末年,多次参与朝廷举行的进士考试,但是都没有考取。后来就隐居在布水谷,坚持读书和著述,博得了很大的博得了很大的名声。在至元年中,也曾经被曾召唤到燕京城,皇帝想授予他的官职,吴澄却不想干,就向皇帝乞求回家,赡养年老的母亲,就辞去了朝廷,返回故乡。

    吴澄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应乡贡中选﹔次年﹐就试礼部,考试失败。在乡里开门办学,修建了一所草屋居住,题名“草庐”,因此被人们称为草庐先生。进入元朝后,避兵乱隐居乐安布水谷﹐从事著述﹐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回到草庐居住。

    二十三年﹐程巨夫奉诏到江南网罗人才﹐他跟随着到了大都﹐不久即辞辞职回家。元贞年间﹐在龙兴讲学,今江西南昌﹐为江西行省左丞董士选所赏识﹐推荐到朝廷。大德五年,1301年﹐授应奉翰林文字﹐次年至京城﹐而那个职务已经改授他人﹐就返回南方。

    八年﹐被任为江西等处儒学副提举﹐迁延不赴﹐後称病辞职。至大元年,1308年﹐授国子监丞﹔四年﹐升司业。当时国子监学官只知踵袭许衡成法﹐教学止於朱熹小学﹑四书集注诸书﹐年年如此﹐毫无进步。吴澄到任后实行改革﹐亲自执教﹐辨析诸家传注的得失﹐融会不同学派的学说﹐并拟定教法﹐分经学﹑行实﹑文艺﹑治事四门﹐扩大了教学内容。

    皇庆元年,1312年﹐辞职还家。次年﹐集贤院奏请召为国子祭酒﹐反对者指责他为陆学﹐不合许衡尊信朱子之义﹐不可为国子师﹐于是作罢。延祐五年,1318年﹐授翰林直学士﹐遣虞集驰驿召入朝﹐中途因病不行。

    至治三年,13年﹐超拜翰林学士﹐复遣近臣至其家征召﹐乃入京。泰定元年,1324年﹐被任命为经筵讲官﹐复命修英宗实录。二年﹐实录完成后﹐辞官南归。晚年仍致力於著述﹑讲学﹐南北士人来从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

    到了至大元年的时候,复石担任国子学的督学监丞,在皇庆元年,授予他司业的官职,吴澄用宋朝程颢办学的方式向皇帝提出建议,胡瑗用六种学问教导学生,朱熹教学中的科举考试方法,简称为四条教学方法:一是经史学,二是行为学,三是文艺学,四政务学,每条教学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非常详细,不厌其烦。

    后来因为齐履谦改任佥太史院事的官职,吴澄认为再也没有人和他研究学问了,真是相识遍天下,知音能几人?就向朝廷找借口说,自己身体生病,需要回家休养,学校制度建设的事就稍微放松了下来。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调任齐履谦担任司业的官职。齐履谦要求自己更加严格,在教学上更加勤奋,曾经创立升斋积分等数学教学内容,以培养数学人才。

    国子监学校每年都要考察学生的品行,以决定他们的升迁,如果得以升到上斋的级别,再过一年,就可以参与单独考试了。如果语言流畅,说理透彻,就能获得满分,如果言词平淡,但说理透彻,就可以获得半分,每年累计学分达到八分的,就可以评为高等,限制四十人,额满为止,集贤院及礼部每年都要在国子监学校选拔六个人,作为每年的贡生,予以录用。

    国子监学校学生如果不勤奋学习,三年还不熟悉一本经书,以及在学校的时间不满一年的,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予以除名的处分。

    由于元朝的国子监学校,办学思想明确,规章制度健全,所以在那里就读的学生都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学识广博。元朝的治学和学术风气,在皇庆和延祐两个时代,是最旺盛的时期,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古话说,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树立起来,有品行有才能的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元朝当时的事实的确如此。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曾经中国的政治学经典著作贞观政要,文化经典大学衍义,还有程复心所著的四书集注,陆淳所著的春秋纂例、辨微疑旨,以及政治学经典著作资治通鉴,科技经典著作农桑集要等书,下令全部进行印刷和发行,作为学校的教材,供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学识和才能。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又以宋朝的儒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等人的著作,以及元朝的儒学大师许衡的著作,作为学校经典著作,供学生反复研读。下令祭祀圣人孔子的寺庙,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真可以称得上是元朝历史上的第一个贤明君主。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很得人心,但是事不凑巧,偏偏出了个铁木迭儿,长期和皇太后勾搭成奸,成为加班夫妻,受到皇太后的宠信,从不安分守己,在朝廷播弄是非,蝇营狗苟,结党营私,妒贤嫉能,把一个正在良性运行的元朝,搞得乌烟瘴气,这也许也是元朝的命运走向衰退,上天的有意安排。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55章 太后流泪救夫藩王密谋叛乱() 
第55章太后流泪救夫藩王密谋叛乱

    风流成性的答己太后对情夫非常钟情,经常偷偷摸摸地鬼混在一起,铁木迭儿也对半老徐娘的太后,就像喝一瓶陈年老窖酒一样,上了瘾,着了迷,放着云南的边区司令不做,专门返回到京城与太后厮混,朝廷里有人告发他犯了罪,他就慌忙地跑进皇宫到太后的石榴裙下支躲避灾难。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消息,知道铁木迭儿躲藏在太后那里,他就径直闯进皇宫,向太后询问情况。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进来的时候,太后故作镇静,若无其事,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从容不迫地接待皇帝。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恭恭敬敬地拜见完母亲后,太后让他坐下来,简略地谈了一些朝廷内的事务,他们就渐渐说到有关铁木迭儿的事情上。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就向太后报告说:“铁木迭儿欺上瞒下,擅自收受大臣的贿赂,盘剥官员和民众,御史中的监察官员丞杨朵儿只等人,联名向我提出检举报告,我已经下令刑部司法官员,对铁木迭儿进行逮捕审问。他们报告我说,现在铁木迭儿已经失踪了,通过调查也没有发现他的下落,不知他躲藏在哪里去了?他也太自以为是了,难道他真会法术,能上天入地,永远也找不到他?”

    太后听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话,愤怒地说:“铁木迭儿是上一届朝廷老大臣,现在是官居宰相的高官,他在岗位上不辞劳怨,任劳任怨,政绩卓著,所以我才命令你对他进行优待,提拔为太师。从古到今,忠诚贤良在大臣管理国家,都容易遭到奸诈小人们的嫉忌,你也应该明辨是非,进行深入调查和核实,才可以把他进行逮捕和审问,难道你就轻信谣言,凭借只言片语,就可以草率地对他进行定罪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说:“那些监察官员,联名检举的有四十多人,他们在所写的报告中,列举了铁木迭儿的各项罪名,我想来他们总是有依据的,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的吧!我们怎么能当作耳旁风,置之不理呢?”

    太后听了,不禁愤怒起来,对皇上说:“我对你说的话,你怎么就一点也不相信,那些监察官员,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你却把他们的报告作为真凭实据,背叛了自己的母亲,忘记了自己的兄弟,真是不忠不孝,我们祖宗的江山,可能就要被你葬送了!”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听,不禁愤愤不平,暗暗地在心里说,太后在事实面前,也那样百般抵赖,拒不认罪,强词夺理,真是恬不知耻。

    太后看见对皇帝来更的不行,就来软的。说到那里,她就扑簌簌地流下了眼泪来。太后虽然徐娘半老,却也会在皇帝儿子面前撒娇撒泼。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看见母亲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心肠也跟着软了下来,他一直是一个很仁孝的人,看到那种情景,很不忍心,不由得跪在地上,说自己不孝,惹得母亲生气,向太后谢罪。

    太后就借题发挥,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话,吓得元仁宗连续多次磕头,让她消除了心中的怒气,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那时才得以告别母亲,退了出来。

    过了一天,皇帝的命令颁布了下来,只是罢免了铁木迭儿的右丞相职务,任命哈克繖代理,因为检举铁木迭儿有功,升迁杨朵儿只为集贤学士,朝廷上的的大臣们,看见皇帝有意包庇铁木迭儿,雷声大,雨点小,都不禁暗自叹息,也无可如何,只得作罢。

    那时刚好接到陕西平章塔察儿送来的紧急报告,报告说周王和世王束,勾结陕西等地的官员,图谋不轨,准备发动叛乱。和世王束,是元武宗海山的长子,在元武宗继承皇位的时候,就选立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太子。

    当时的丞相三宝奴,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官职,想得到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宠信,曾经和康里脱脱等朝廷高官秘密商议,准备劝说元武宗放弃爱育黎拔力八达,放弃兄弟,重新选立他的儿子为太子。

    康里脱脱回答说:“皇帝的兄弟已经为了稳定国家政治局势,已经被正式选立为太子,现在已经迁移到东宫居住下来了,长此以往,将来的皇帝也是兄弟和叔侄,轮流着做皇帝,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那样不就乱了秩序吗?”康里脱脱坚持正义,刚正不阿,真是难得。

    三宝奴却不以为然,对康里脱脱说:“今天是兄弟让皇位给弟弟,以后谁能保证他们叔侄之间,不会产生嫌疑?”康里脱脱回答说:“古话说得好:‘宁可天下人负辜负我,不可我辜负天下人!’只要我不辜负那条约定,就做到问心无愧了。如果谁人失去信用,就会天地难容。因此我对你劝说选立皇帝的儿子当太子的事,我是不能赞成的!”

    三宝奴自讨没趣,只得嘿然而退。到至延祐改元的时候,想选立太子,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对那件事也犹豫不决,难以决断,以情理而言,应当选立和世王束,其实是完全用不着踌躇和犹豫的。

    铁木迭儿是个鬼灵精,他早就揣摩透了皇帝的真实意图,就秘密地向皇帝报告说:“上一任皇帝舍去儿子,而选立弟弟当太子,继承皇位,是为了报答的目的,如果那时皇上还在都城里,已经当上了皇帝,还有谁胆敢说三道四,就是上任皇帝也应该退让。今天皇帝年的儿子,已经成为少年,为何不选立太子,免得别人贪图皇位呢?”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说:“我的侄儿和世王束,比我的儿子年龄要稍微大一些,况且还是上一任皇帝,大老婆生育的儿子,我继承的是哥哥的皇位,好象应该选立侄儿为太子,继承皇位,才能安慰我的前任皇帝。”

    铁木迭儿说:“过去宋太宗舍弃侄子,而选立了儿子,后代人的人们对他并没有说三道四,况且在宋朝的时候,正处于刚刚建国的时期,全靠宋太祖赵匡胤的威名和德行,其实宋太宗赵匡义并没有建立什么功绩。加之赵匡胤和赵匡义曾经把誓言锁在金盒子里,永远遵守,不得违背。但是后来宋太宗赵匡义却违背了过去的誓言,竟然没有选立侄子,而是选立了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继承了皇位,后来却平安无事。今天像皇帝这样,首先提出重新改变皇室的规定,继承前任皇帝的事业,无论从以德行和功绩,都应该流传万世,难道皇帝的侄儿,还能越俎代庖,超越界线?”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听了,还在深思,犹豫不决。铁木迭儿又说:“如果皇上为了德行,即使让别人继承了皇位,恐怕后代继承了皇位的人,也未必能够长久相处,相安无事。我是为了皇帝作想,也是为了国家作想,所以不忍心缄口不言,就谦恭地跪拜在地上,提出了这份秘密报告。”

    元仁宗不等他把话说完,就问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