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98部分

元朝帝国风雨-第98部分

小说: 元朝帝国风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他每每念及民生的痛苦,都抚摸的胸膛悲伤叹息,因此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死亡时才六十岁年纪。张养浩死亡后,陕西民众就像死去了爹娘一样,远远近近的民众,异常哀伤悲痛。朝廷也给予张养浩很高的褒奖,追封他为滨国公,谥文忠。张养浩真是元朝的一代忠臣。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众疾苦,他手段强硬,抑制豪强,采取措施,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他拜监察御史之后,他检举贪官,打击邪恶势力,他荐举品德决端正的廉正,检举坏人坏事,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进入朝廷能与天子争是非,走出朝廷则与大臣辨可否”,做事雷厉风行,意气风发,他认为做官是“道之所在,死生以之”。有人说他“力排权奸,几蹈祸而不悔”。元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与权臣意见牴牾,被构罪罢官;元英宗时,又因谏在内廷张灯为鳌山事,险遭不测。怀有“致君泽民”理想的张养浩,本想干一番利国济民的事业,但统治集团中“忠直为国者少,阿容佞诈、惟己之为者多”,自己犯颜撄鳞,时有性命之虞,便借故辞官归隐,“远是非,绝名利”,回到自己的故乡济南。享年59岁

    张养浩栖隐云庄,不求显达,优游于山水之间,敛迹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远离世俗尘嚣,不与朝廷政事,然而元朝廷对这位“博学硕德,声名显赫”的儒臣,却时时想加以利用,八年之间,凡六下诏书,他均高卧不起。而当天历二年,即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召其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时,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无多惭,此心非为官。”使他赴召的不是官爵,而是灾情严重激发起他为民承重的精神。赴官途中经洛阳、渑池、潼关,直达长安。一路行来,目睹灾民惨状,感历代兴废,写了数首怀古曲,意绪苍凉,流露出对本朝前景暗淡的哀叹,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时代,像张养浩这样为民尽瘁的官儿实在并不多见!元朝廷对其旌表,不过是旌忠励节,激励臣下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来区分善恶,表明自己的爱憎。张养浩所维护的那个制度虽已过去,但他为民尽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却可与济南山川同在,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第90章 皇太子半途迎驾元明宗喋血暴亡() 
第90章皇太子半途迎驾元明宗喋血暴亡

    元文宗图贴睦尔很有心计,他为了赢得人心,达到名正言顺地当上帝王的目的,他虚晃一枪,以退为进,为了获得皇位,首先放弃皇位,谦让着请长兄周王和世瓎登基称帝,周王和世瓎却也难以抵抗帝王之位的诱惑,当仁不让,在漠北登基称帝王,把弟弟图贴睦尔降格为皇太子,他这样做无异于飞蛾赴火,自取灭亡。这样元朝的局势就变得更加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引发宫廷之间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一场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在所难免。

    当时主动陇西发生了罕见的灾情,自泰定二年,至天历二年,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只见每天的阳光,从不见下一滴雨水,天气持续干旱,使得田野干裂,禾苗枯槁,草木不生,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出现人吃了的惨象,元朝名臣张养浩临危受命,救济灾民,让民众得以度过难关,张养浩积劳成疾死亡,陕西百姓比死去爹娘还要痛苦悲伤。

    当时的皇太子图贴睦尔好人做到底,很明白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他自作主张派遣使者,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后,立即将铁木儿补化等人辞职之类的事情,写成报告向漠北行宫请示定夺。元明宗和世瓎接到报告后,看见弟弟对皇兄无比尊重,心里很是受用,他对阔儿吉思等人下达口谕说:“修养德行回应上天,是我们朝廷君臣应当尽的责任,铁木儿补化等人所说的话,很合朕我的心意。如果皇太子前来与我相会,我应当与他共同商议,如有让民众得利。让国家安宁的主张,都应当一一推行,卿你等人可以按照朕我的意图,向群臣说明,务必使朝廷上下,敬畏天地。感动上天,赢得民心。”

    这时监察御史监察官把的于思,向皇帝报告说“自从去年秋天以来,下令将军率军出征,平国内叛乱,凡所供给的军需物资,赏赐将士的物品,耗费巨大,不可胜计。与每年的税收相比。所支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好几倍。况且今年各位王公到京城朝会拜见皇帝,按照过去的制度,支出的一切费用已经超过一亿之数,至今都没有能完全支付给他们。现在陇西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天灾,饥饿遍地,尸体相互枕籍,异常悲惨。更糟糕的是。在冬春季节交替之际,雨雪连绵不断。麦苗全部枯死,秋田也无法耕种,民众饥荒,人心惶惶。大臣我以为此时此景,应该厉行节约,不应该妄加浪费。如果为了真正做到有功必赏。也必须根据官级的高低,考虑功绩的大小,决定奖赏的轻重,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经费开支,也是为了真正体现奖惩的效果。其他如皇帝的近侍大臣。提请的恩赐奖赏,都应该下令停止,借以减轻民众的负担”等等之类的话。

    元明宗和世瓎阅读过奏章报告,都深为感动,立即下诏,命令朝廷上下厉行节约,决定启程南下进入京城大都,所经过的地方,一切供应物资,都要一切从俭,不得铺张浪费,奢侈豪华。朝廷的各部门虽然都遵照皇帝的命令,但是也不敢过于节省,沿途的物资供应,都相互攀比,争相奢华。元明宗和世瓎对此也心知肚明,但是这也是元朝官场的潜规则,也装聋作哑,认以身为皇帝,也理所当然,只得得过且过,没有加以阻止和拒绝。

    元明宗和世瓎组织大批人马,按照行程安排,开始登上路途,浩浩荡荡地向京城大都进发,不久之后,他们就已经到了王忽察都的地方,那边京城大都的皇太子图贴睦尔,也率领着大都京城里的群臣,到了元明宗和世瓎的行宫。元明宗和世瓎和皇太子图贴睦尔,兄弟两人相见,相互握手言欢,他们虽然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层次隔得较远,但是他们在情谊上终究是骨肉兄弟,同父异母。也许怀王图贴睦尔可能不会这样想,他一直在心里打自己的小算盘。元明宗和世瓎看见兄弟格外欢喜,在行宫里大摆宴席,他们兄弟两人畅谈了好长时间,直到他尽兴后,酒席散去,他们才各自返回驻地睡觉休息。后来燕帖木儿又来拜见皇太子图贴睦尔,他们又密谈了半夜,他们密谈的内容,外界无人知晓,谁也弄不清楚到底谈了一些什么事。当时皇太子图贴睦尔也还踌躇不决,他们一连密谈三天,才最后作出决定。

    天历二年八月六日,那天天已经完全明亮,元明宗和世瓎却还在睡觉,没有起床。皇后八不沙,以为是元明宗和世瓎连日过度劳累,让他好好地多睡一会儿,因此不敢去惊动他,到了已经巳时的时候,还没有听到元明宗和世瓎起床的动静,才不禁有些惊讶起来。她走近元明宗和世瓎的床前,揭开蚊帐,不看犹可,仔细一看,吓得她面无人色,顿时惊叫起来,昏厥了过去。原来此时的元明宗和世瓎,已经七窍流血,四肢青黑,硬挺挺的死在了卧床上。八不沙皇后毕竟是女流之辈,被这一惊吓,顿时连话语都说不出来,昏死了过去,当时幸好有侍女在旁边侍候她,急忙把这一重大变故报告了皇帝身边的近臣,命令他们立即传唤太子进入寝宫,处理这一重大变故。

    这时的皇太子图贴睦尔,正在与将军燕帖木儿同坐在一间房间里,静待那边的消息。他们得知了这个信息,急忙赶到皇帝的大帐里,看见了元明宗和世瓎死亡的恐怖场面,皇太子图贴睦尔心地慈善,其心不忍,情不自禁地放声大哭起来。他此时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燕帖木儿却从容自若地对他说:“皇帝现在已经驾崩死亡,再也不能复生了,太子关系到元朝的大统,千万不可惊惶失措,现在最要紧的事是尽快返回京城大都,主持朝廷大局。如果稍有不测,岂不是贻误国家了吗?”燕帖木儿一边说着话,一边不停地向皇帝的床探望,看见皇帝的御宝印信还在他的枕头旁边,他便立即伸过手去,取了过来。紧紧地握在手中,双手奉送给皇太子图贴睦尔说:“这是死去的皇帝帝给你留下的宝物,传给皇太子,皇太子不妨尽快接受。况且皇后也在这里,如果按照理来说,也应该下令交给皇太子,责无旁贷,不必推辞!”其实他们费尽心机,步步设局。争夺目标就是皇帝的宝座,皇帝的玉玺印章。

    此时的八不沙皇后,只知道放声痛哭,皇帝靠山意外喋血暴亡,连性命都难以保证,还顾得上什么御宝不御宝,玉玺印章不玉玺印章。她悲伤当时哭泣得死去活来,就连老谋深算的燕帖木儿的那番言语。也根本没有听见。皇太子图贴睦尔看见这种情形,他也知道皇后是一个妇道人家。无什么作为,也就镇定自若地把皇帝的御宝接受了下来,他也止住了哭声,想去劝慰还在痛哭中的皇后。这时站在旁边的燕帖木儿用眼睛向他示意,他也心领神会,立即停止了劝慰皇后的行动。他们也顾不上其他的事情,径直走出了行宫。

    燕帖木儿也立即跟随着皇太子图贴睦尔出来,扶着皇太子图贴睦尔上了马背,疾驰而去。他们在路途中传达命令,任命伯颜为中书左丞相。加封太保,钦察台、阿儿思兰海牙、赵世延,同为中书平章政事,朵儿只为中书右丞,前中书参议阿荣,太子詹事赵世安,同为中书参知政事,前右丞相塔失铁木儿为知枢密院事,铁木儿补化及上都留守铁木儿脱并为御史大夫。皇帝的御玺到手,皇太子图贴睦尔立即更换朝廷大臣,可谓是胸有成竹,早有预谋。于是元明宗和世瓎所用的一班旧臣,又全部被束诸高阁,闲置了起来,让他们像陶渊明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归去来兮,全部废除,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元明宗,名和世瓎,他是元武宗海山的长子,他的母亲是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他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泰定帝死后,图贴睦尔在大都被拥立为帝,时天历元年九月。天历二年,即1329年正月,图贴睦尔谴使迎其兄和世瓎即皇帝位,成为元明宗。八月,图贴睦尔将明宗毒死,恢复了皇位。元明宗在位仅八个月。他真是一位倒霉透顶的皇帝,元明宗和世瓎想玩帝王游戏,却把自己的小命都玩掉了,帝王真是人间风险最大的行业。帝王虽好,却很杯具啊!

    元明宗和世瓎曾受封为周王,封地在云南。他行至陕西时。跟随他的各位大臣皆不想遥远的边疆云南去,他们就向西到了金山,驻扎在西北的各位蒙古王公都归顺了他,留他镇守西北。公元1328年泰定帝死后,留守大都的签枢密院事燕帖木儿政变,密谋立和世瓎为帝,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去迎请他。

    公元1328年九月,武宗次子怀王图贴睦尔于大都称帝,成为元文宗,改元天历。九月,大都左丞相倒剌沙等又在上都拥立泰定帝幼子阿速吉八为帝,改元天顺,其时和世瓎已率兵从漠北南下。倒剌沙派兵破居庸关,与燕木儿军大战于昌平,上都军大败,倒剌沙奉送皇帝的玺宝向大都朝廷投降,天顺帝不知去向。公元1329年正月,元明宗和世瓎在漠北即皇帝位,于四月遣使立图贴睦尔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和世瓎南下至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设宴请元文宗图贴睦尔与燕贴木儿,反被对方下毒害死,死后被埋葬在蒙古皇家墓地起辇谷。封谥为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起辇谷是一个山谷名称,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汗国和元朝的历代皇帝都被秘密地埋葬在蒙古高原的起辇谷之地。这个神秘的起辇谷,在元代并没有留下准确的位置。当时,蒙元皇帝的葬地是不让人们知道的。

    成吉思汗生前就已经定了自己的墓地:“有一次成吉思汗出去打猎,有个地方长着一颗孤树,他在树下下了马,在那里心情喜悦,他遂说道:‘这个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适!在这里做上个记号吧!’举哀时,当时听他说过这话的人,重复了他所说的话,诸王和异密,即官员们遂按照他的命令选定了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在“不儿罕合勒敦山”,由兀良罕一个千户守护。这里树木茂密,被称为“大禁地”,也称客?忽鲁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