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藩王 >

第42部分

大明藩王-第42部分

小说: 大明藩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商王家乃是官绅世家,还出国张四维这样的大人物,认识的达官显贵众多,结实士绅豪族亦不少,对这小小的书吏平时根本不入眼,可今日却位置颠倒,一个被砍,一个宣罪。

    王家家主抬头看着这老书吏,似乎有些眼熟,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那书吏冷笑着说道:“家父乃是张太岳!”

    那王家家主结结巴巴的说道:“张居正?你是张允修!”……

    这老书吏不是别人,正是朱由楫命人到江陵请来的那个教书先生,张居正第五子张允修!

    张允修在原本的时空里,活到了八十岁高龄,张献忠打到江陵,要求八十高龄的张允修出仕做官,张允修写下了绝命诗:

    “八十空嗟发已皤,岂知衰骨碎干戈,纯忠事业承先远,捧日肝肠启后多,今夕敢言能报国,他年漫惜未抡科,愿将心化铮铮铁,万死丛中气不磨!”

    ……

    由于朱由楫的出现,张允修没机会在江陵赴死,却赶上了张四维家族覆灭。

    当初朱由楫给张允修写信,只是说要整治张家张居正之子张允修作为见证。

    朱由楫在信中可没说要灭张四维家满门,这也是怕读书人张允修同情心泛滥,不过,朱由楫显然低估了张居正后人的强大基因。

    张允修听说要灭张四维家,非但没有丝毫怜悯,反而称赞此举灭了天下奸商的气焰。

    更令朱由楫意想不到的是,张允修主动请缨,要做宣读盐商罪行的书吏,并且要亲眼送张四维家族上路……

    ……

    午时已至,朱由楫在签令桶拿中拿出行刑的令牌。

    烈日下,令牌上火红的字迹显得分外狰狞,一旦令牌落地,便如同军令,不得更改!

    在场的数万双眼睛盯着朱由楫。

    犯人们希望老天开恩,自己能死里逃生;

    商贾兔死狐悲,希望自己不要落得砍头的下场;

    围观的百姓们既胆颤心惊,又想凑热闹;

    地方文官们冷眼旁观,盯着这朱元璋、朱棣之后大明的新屠夫。

    御史们提起笔迟迟不肯落下,这绝不是因为替被灭族的盐商惋惜,更不是因为恐惧两千多颗头颅落地,而是心中琢磨如何书写皇孙嗜血成性、不守礼法的奏章,并把奏章变成自己升官的敲门砖。

    朱由楫用另一只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努力保持着冷静,虽说自己亲手切过建奴细作的手指、喝过汉奸的心头血,但是作为砍两千颗头颅的监斩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朱由楫用余光看到旁边的张允修,五十多岁的张允修沉着冷静,坦然自若,丝毫没有一丝恐惧。

    张允修和皇孙对视,朝着朱由楫点点头,仿佛在鼓励、在希望。

    朱由楫想起了被清算的张居正,如果大明朝没有张居正顶住压力改革,并得罪天下士绅,大明不可能攒下上千万石的粮食和数百万两的白银,也许大明打不赢万历三大征,也许根本坚持不到螨清入关!

    今日不杀这些国家蛀虫,也许,张居正“夺情”时引用过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依旧会变成螨清奴才改编的“千古名言”。

    这盐商的两千多家眷冤枉?

    可笑!

    辽东百万惨遭野猪皮杀害的军民怨不冤枉!

    西北数百万饿死荒野的无助百姓怨不冤枉!

    华夏数千万被螨清疯狂屠杀的平民怨不冤枉!

    五千年灿烂文明被野蛮和屈辱取代怨不冤枉!

    我堂堂中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怨不冤枉!!

    朱由楫猛然站起身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令牌远远抛出。

    “杀!”

    …………

第六十一章 二次盐会() 
运河两岸还未抹净的血迹,与傍晚的残阳交相辉映,如同火焰一般,照耀着通州。

    第二次小盐商大会,便在白天的刑场旁边举行。

    两千颗翻滚的头颅和喷射的鲜血,既让白日观刑的小盐商们呕吐了整日,同时,也让小盐商们懂得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任你富甲天下,任你黑白通吃,全都如同草芥一般!

    整日滴水未进、粒米未食的小盐商们各个脸色惨白,漫不经心的听着小太监朗读新盐纲法。

    白天的砍头盛宴小盐商们被恐惧支配,对于盐税的额度,别说上次定下的每纲五十万两,就是每纲一百万两,也会毫不犹豫答应,就算是砍头,小盐商们也会引颈受戮,只要能留下点香火!

    “首年每纲盐税定额为……”小太监说到关键处,停顿了一下,现场的小盐商全都屏住呼吸,准备倾听命运的裁决。

    “四十五万两!”

    “什么?四十五万两?小公公,确定不是一百四十五万两?”盐商们听到意外的数字,纷纷发问。

    小太监微怒道:“咋?是不是咱家的京话不够标准?是每纲四十五万两。”

    小盐商们确认了数字,仿佛从黑暗的深渊被人救起。

    当然,盐税看似减少,实则略微增加。

    这增加的部分来自取盐成本。

    按照之前的开中法,盐商获得盐引后直接到制盐户所取盐,时间久了,盐商们行贿买通、关系亲疏、同乡照顾、官商勾结等手段层出不穷,使得食盐分配不均。

    再加上大明后期盐引滥发,士绅豪族渐渐开始垄断盐业,导致小盐商们手中拿着盐引取不到盐。

    于是盐商们开始两极分化,大盐商们财富日益增长,富可敌国,小盐商们日渐衰落,勉强糊口。

    之后的盐纲法,更是断绝了小盐商的出路,一旦无法获得盐纲,好点的小盐商们能给大盐商打工,差点的只能转行讨生活,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新盐纲法,其实换汤不换药,依旧是按盐纲分区,固定的人员在固定的地点贩盐。只不过将十几个大盐商手中的“大蛋糕”,分割成了十个太监带领下的一百多块“小蛋糕”,分配给了穷途末路的小盐商。

    这样分割,既避免了大盐商垄断经营,尾大不掉;还能更加有效的控制盐商,即使适当放放盐商的血,相信也没人敢反抗。

    新盐纲法的另一个特色,是加入了新元素——盐务太监。

    比如两淮有十个盐务太监,他们的首要职责,是到盐场收盐。

    这横叉一脚的做法,竟然获得了小盐商的一致认同。

    虽说太监贪婪无耻、嚣张跋扈、无利不起早,某些时候却是盐商最需要的“品质”。

    按照新盐法,太监负责直接从盐户领盐,转手在交给盐商,盐商们不再直接与盐户对接,理论上可以坐在家里等盐。如果盐商取不到盐,就可以投诉自己盐纲的盐务太监。

    各地的盐户所如果像过去一样百般刁难、吃拿卡要,就准备迎接太监们的愤怒吧……

    当然,盐的收购价略微上涨,每斤从一文涨到五至十文钱,涨价的这点钱和大明朝动辄二、三百文的盐价,根本不值得一提。另外,这部分涨价得来的银子,全都进了内帑……

    盐务太监的另一个职责,是组织盐兵打击私盐。

    盐本无公私之分,但自从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之后,才有了从官府角度所谓的私盐。

    大明中后期,私盐愈演愈烈,朝廷虽然设置的了各地盐运使司及各场盐课官吏,但是各级官员同地方豪强勾结,“不遵成宪,肆志贪渎”,更甚者私藏武装,对抗官府,就连许多卫所官兵都不是私盐武装的对手。

    在朱由楫的说服及巨额盐税的诱惑下,万历皇帝同意下放太监领盐兵。

    这盐兵除了不能使用铁质铠甲、火枪火炮,其他制式武器均可装备,初步定额每纲八百人。

    可以想象,盐税矿税太监领率着数百武装到牙齿的兵丁横冲直撞,收税缉私,外加某皇孙拍着胸脯保证出事兜底,各地原本嚣张的豪商氏族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而且一旦事情闹大,没有人身权利的太监,就如同皇孙遇刺案中全军覆没的三十二低等轿夫一样,被当作弃子。

    ……

    随着小太监朗读着新盐法,一只脚已经踏进金山银海里面的盐商们渐渐恢复了气色,变得活跃起来。其中有个盐商问道:

    “殿下,如果盐务太监欺压盐商,不予发盐,我等小小商贾,去何处说理告发?”

    听到盐商这样问,早有准备的朱由楫放出大杀器——写奏章,直达天听!

    “啥?能像官老爷一样写奏章?还是直接给皇帝?”盐商们被这个爆炸性的消息震晕了头,开始在下面窃窃私语。

    朱由楫又道:

    “传递奏章须专人专送,耗费颇多。汝等要知道,宫内也没有余人,所以传递奏章要收取一定的银两……”

    盐商们一听又要银子,侧耳倾听朱由楫开出的价码。

    朱由楫道:“每份奏章一千两银子,诸位觉得如何?”

    “什么?一千两银子?”盐商们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喊道。

    朱由楫急忙挥挥手说道“诸位若是觉得不妥,那就……”

    “殿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您贵为皇孙可不要反悔!我们同意这价钱!”

    “真的?”朱由楫小声问道。

    “绝对是真的,我等明日先交上定钱!奏章以后在写!”盐商接着大喊道。

    朱由楫擦了擦额头的汗,暗道:“一千两银子一份奏章,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同意了?盐商还真是土豪!当前的物价下,一千两能买一百五十匹良马,或者两千石大米,如果用来养兵,足够一百多丘八每年的军饷。”

    朱由楫提出让盐商写“奏章”,自认为绝对是一本万利是事情,甚至事先都没和便宜爷爷打招呼。

    朱由楫原本的打算是,一旦商人交完钱,随便找几个太监递上去,万历皇帝管不管就不清楚了。

    朱由楫显然低估了万历皇帝对金钱的渴望,当听说盐商送个奏章就能白得一千两银子的时候,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批阅盐商的“奏章”也格外上心,后来甚至派出几十个闲散太监,天天跟在盐商后面要奏章,搞的盐商们哭笑不得。

    这也不能怨皇帝贪财,大明作为十七世纪最富的国家,有着世界闻名的瓷器、丝绸,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耕地,可是每年入户部太仓的银子却只有不到四百万两!

    这太仓银还包括之前每年一百多万两的盐税,这些钱基本也就在太仓走个过场,之后转瞬不见,接着就剩下天天哭穷的户部等着皇帝发内帑救济了……

    如果批阅奏章就能赚银子,万历宁愿天天批到深夜。

    ……

    盐商大会结束后,各盐商纷纷冲向自己的“纲地”,准备大干一场;太监们也回京师领命旗,准备招兵买马,好好调教豪强士绅及私盐贩子。

    至于新盐政基本没提到文官士大夫,甚至严重损害了部分官僚的利益,皇孙遇刺案中全国各地下狱、停职、转任、考评为下下下等的两百多巡盐御史、盐运使等官员强烈表示有话要说……

第六十二章 遇神箭手() 
通州的事情处理完,在征得便宜爷爷的同意下,朱由楫被允许南行,东厂、锦衣卫相关头领则回京复命。

    令朱由楫相当不满的是,万历皇帝不允许皇孙坐船走运河,朱由楫便依旧坐着三十二人大轿慢悠悠,拉风的走在“大明路上”。

    更令朱由楫意外的事还有!

    出发当天,朱由楫最痛恨的东林党李三才竟然跑来送行。

    李三才此行有两个目的:

    一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原来,经过皇三孙子的穷折腾,全国各地空出的盐务官员,这导致齐、楚、浙三党为争取肥缺,在朝堂大打出手。无人问津的东林党见缝插针,在朝中安排了不少闲散职位。

    二是……

    希望讨要回《富春山居图》!

    这也遭到了朱由楫的严词拒绝!

    拒绝的原因嘛……

    在大明,咱们的皇孙鉴赏能力一流,朱由楫称第二,没人愿意称第一!

    原来,今天一大早,朱由楫本想用这“破”画《富春山居图》换取太医院院花陈文君将来跟随自己去封地,没想到遭到了婉拒。

    这也是朱由楫第一次被拒绝……

    到了晚上,朱由楫看到六个御史不睡觉,眼睛冒着绿光,不停地出现在轿子旁,便明白该给御史素材了。

    第二日,朱由楫闷闷不乐,也没心情去“调戏”民妇,索性在军士的保护下直接用弓箭射大鹅。

    朱由楫身在皇宫,身体发育良好,力气颇大,外加有良师调教,也算是弓马娴熟,三五十步内的鸡鸭鹅狗猫基本难逃罪恶的箭羽。

    由于朱由楫每次射杀家禽事后都给数倍、甚至十数倍的银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