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女神不应有恨 >

第40部分

女神不应有恨-第40部分

小说: 女神不应有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ūǖ摹3珈踉谡飧鑫侍馍舷匀挥行┎〖甭彝兑剑岩恍┐岛褪妨匣煜恕2还菜挡欢ㄔ谡飧鑫幻妫茄攀钦娴睦罚

    不过在见过花雪以后,崇祯就没有兴趣问相关问题了。一个孩子罢了,哪里懂兵法韬略?即便懂,想必也是纸上谈兵,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货色。

    想起花雪,便又想起教出花雪的那位先生,便问陈洪谧:“你接触花雪这孩子也有一段日子了,应当也调查过他的根底。他那位先生,到底是谁啊?”

    陈洪谧当然调查过,但毫无结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调查两路线索微() 
桃花庵的确在花雪名下,不过不是三年前过的户,而是在隐士抱着年幼的小花雪定居的时候,就直接过户在了小花雪名下,已经有十年光景。

    过户之前的原主人的确是唐寅后人,但问过之后说是家中已故的长者与那先生相熟,并做主将其过户。家人问起该人是谁,长者只是称其是自己人,并无细表。

    他也问过梨园班主,毕竟消息说两人差点就谈婚论嫁了。但那梨园班主竟然也不知其来历,只说为其才华气质所倾倒,姓名过往一概不知,也只是以先生相称。

    那先生在桃花庵住了七年,也不与外人打交道,只是作些唱词,卖与梨园度日。周围街坊只知道有这么个人,但也没有相熟的。

    查来查去,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那先生来历。

    “不过既然唐家后人中的长者与之相熟,并且称其为自己人,想必确实是唐寅一脉无疑。”陈洪谧汇报完自己这些日子查到的结果,总结道。

    崇祯也已经令锦衣卫去查了,毕竟年深日久,所得也不比陈洪谧多,只能指望多些时间,可能锦衣卫能查到更多线索了。

    两人饮着王承恩煮的茶,说着话,观赏着楼外河对岸虎丘的盛景。少顷,点好的菜便端了上来,自有一旁锦衣卫验过无毒。

    即便崇祯并不嗜好口腹之欲,口味也是御厨积年惯下来的,船上和苏州府衙的伙食,尽管不敢怠慢,但还是差得远,崇祯已经多日胃口不佳了。

    这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总算是让崇祯食欲大振,连带着边上伺候着的王承恩,也跟着多吃了些。

    出了得月楼,陈洪谧引着崇祯去观赏园林。

    “离得月楼最近的园林应当数东园。”陈洪谧边引路边向崇祯介绍,“东园本是万历朝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园,后来徐泰时故去后,子孙对园林兴趣不大,如今与当时相比,稍显荒废,不过亦数顶尖的园林之一。”

    “徐泰时?”崇祯回忆了一下,没什么印象,便问,“朕怎么没有印象?”

    “徐泰时是万历八年进士出身,万历十七年在太仆寺少卿任上,旨令回籍听勘。回到家后,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在其曾祖父始创别业的基础上,杂莳花竹,以板舆徜徉其中,终于建成这座东园。”顿了顿,陈洪谧接着给崇祯介绍徐泰时,“徐泰时本名三锡,殿试得中之后更名泰时,时年四十一岁,授工部营缮主事,主持修复慈宁宫,亲自详细筹画并指挥施工。因有功劳,擢为营缮郎中。后建造寿陵,相土以定高下,精心核算,省钱数十万缗,被赐麟服,以彰宠异,又进秩太仆寺少卿。”

    崇祯寻思了一下陈洪谧所说的徐泰时的履历,奇怪问道:“听卿说这徐泰时的过往,当得上能臣二字。朕记得万历十七年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大案发生啊,怎么这样的能臣就要回籍听勘?”

    陈洪谧略显尴尬,这原因说出来,对万历皇帝不太尊重啊,不过他也是个不会阿谀的,还是说了实话:“徐泰时性耿介,敢直言,平生慷慨任事,遭人忌恨,被同僚排挤,指控其受贿。其实想想,他如果爱钱,建造寿陵的时候,怎么会省出十万缗来?”

    他这么一说崇祯就明白了,徐泰时和王心一是一个德行,都是敢说话的,估计皇爷爷也是被他说得烦了,便在他被指控的时候直接让他回家了,否则受贿这种事,哪里是回家就能解决问题的?脏银不用吐出来吗?行贿的又是谁?

    崇祯想着就有些羡慕,也就是万历初期能臣不缺,所以才这么不重视人才。哪像他现在,人才不够用,贪财什么的都是小问题了,能解决问题就行啊。就像这王心一,说济世安邦的大才吧,倒也没有,只能说是干才,还是个臭脾气,自己说不得还得把他请回去。

    又想起花雪不肯出仕,这是个大才,至少在天文和武艺两项上,当世不做第二人想。不过又想想,个人勇武在不到后天的时候,没有改变大局的能力,天文造诣,肯帮忙参谋就够了,钦天监这种官职,就不就任也影响不了大局。于是想想也就算了。

    崇祯想得入神,陈洪谧等人自然不会打扰,却听到路旁河中传来女子呼声:“来人啊!救命啊!”

    崇祯自然被惊动,陈洪谧也是脸色不好,这苏州城内,难不成有人敢当街行凶?

    众人看去,发现河上风平浪静,却是河中一叶扁舟上,一妙龄少女一脸焦急地边哭边喊。隐约可见船上倒着一个人,看不清年龄,但应当是成年男子无疑。看服饰,两人应该皆是河上讨生活的普通渔民船家,不是不愁吃喝的游人。

    四周路人此时也被惊动,皆往河边聚集,但显然都和崇祯等人一样,没明白发生了什么。

    陈洪谧心中先是一松,复又一紧。松是因为这少女呼救当不是治安问题,紧是因为既然呼救,那倒地之人当是性命垂危。

    崇祯一挥手,便有一个锦衣卫衣服也不脱,直接跳入河中,便向那船上游去。其余锦衣卫警惕着聚拢的路人,护卫着崇祯。

    河并不宽,转眼那锦衣卫便游到船边,手在船沿一搭便翻上船,围观的路人一阵喝彩,又见那姑娘仍然梨花带雨,想到不是喝彩的时候,喝彩声便戛然而止。

    锦衣卫上到船上,便见那倒地之人是一老者,看年纪应是少女的父亲或者祖父,此时已然动静全无。靠前探查,发现呼吸心跳一应具无,身体虽然还没有凉,但除非华佗扁鹊在世,药王孙思邈临凡,否则是无救了。

    再细看时,锦衣卫发现一丝不妥,这男子虽然看起来衰老,但其实身子骨健壮得很,竟然是个习武之人。

    刚要戒备,却见那老者倏然睁目,手上迅捷地比划了几个动作,然后手恢复原样,眼也仍旧紧闭,回复到之前样子。仿佛刚才的睁眼和比划都是幻觉。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三章 约法三章收使女() 
锦衣卫顿感无语,若非他认得刚才老者比划的暗号含义,还以为刚才一幕真的是幻觉。

    扫一眼还在哭泣的少女,对方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现,哭的还是那么敬业。仔细观察,虽然明知道这肯定是自己人,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破绽,的确是伤心地哭,看不出任何表演和做作的痕迹。

    经受过相关培训的锦衣卫自然知道这么逼真的演技有多么难。在心里给老者和少女默默点个赞,这么好的演技,必然是训练时的佼佼者,要知道装死和装苦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近距离不漏破绽真的是太难了。

    装作啥也不知道的样子,锦衣卫对少女道:“姑娘节哀,无论如何,先把船靠岸。靠到岸边,才有人能对老丈施救。”

    言罢,也不管少女哭哭啼啼的狂点头,抄起船上的桨棹,便将船靠上了岸边。

    跨步上岸,手上微不可察地比划个手势,向崇祯回道:“公子,那倒地的老丈已然无救。”

    几个锦衣卫连并王承恩见到暗号,便也已经心知肚明。崇祯和陈洪谧知道那手势是暗号,但不解其意,估计应该是没有威胁之类的,也就没有在意。

    其时,人心尚未丧乱,又是众目睽睽之下,不虞被讹诈,船一靠岸便有几个热心人上船查看,之后皆是摇头叹息。

    内中恰有医者,对那少女道出了实情,少女一口气没上来,也是晕了过去。

    所幸医者就在旁边,人中一掐,自然转醒。

    醒来的少女表情呆滞,双眼无神,欲哭无泪。

    围观众人尽管不知道少女与老者是什么关系,但不外乎父女或者祖孙。见少女伤心欲绝,七嘴八舌地劝了起来。少女只是毫无反应。

    医者表示少女这是悲伤过度,倒也无大碍,缓一缓就好了。然后表示这里也没有他什么事儿了,便径自离开。

    围观众人见此事应该也没有什么变化了,也各自都有自己的营生,便陆陆续续散了。复又有新来者,听先到者嘀咕两句,眼前场景又直观易懂,便也没了围观的兴趣。于是很快便没剩几个人。

    崇祯一行自然留在这里。毕竟是治下子民,遇不到的话,这种只关系一家一户的事情他们也没有闲暇搭理,但既然遇到了,当然不能不管。

    等那少女稍微从悲伤中缓过点劲儿,崇祯示意王承恩上前搭话。

    王承恩说话的声音自然与常人有异,不过说话时只要嗓音稍微压一点,不是有特殊的听音本领,或者经常与宫里打交道的,也只以为是嗓音怪异,不会往那方面怀疑。

    王承恩问道:“姑娘节哀,逝者已矣。不知姑娘家居何处,家中还有何人?还是尽快通知家里,死者为大,还是先处理老丈后事要紧。”

    那姑娘闻言抬起头,面向王承恩,但两眼并无焦距,显然还没有完全回过神。

    王承恩便又原话问了一遍。

    这次那姑娘总算有了回应,断断续续地啜泣道:“小女子,与爹爹,相依为命,打渔度日。船,便是家。如今,爹爹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家人?”

    姑娘哭的真切,连王承恩这种见惯了宫内各种勾心斗角的,都没看出破绽。几个锦衣卫心中啧啧称奇,暗赞不已。

    陈洪谧哀民生之多艰,但见惯了灾情中卖儿鬻女的,比这少女凄惨的多有。连那花雪心心念念的姐姐,不也是被家里发卖了吗?这少女能在爹爹跟前长到这么大,只能说他是有个好爹爹。虽然可怜这少女,但崇祯在场,也轮不到他伸手。

    崇祯是个没有什么怜香惜玉心思的,但他常年在宫墙中生活,没见过几出人间惨剧,对于面前这姑娘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又想到这次出来身边只有王承恩一个人伺候,锦衣卫都是大老粗,这些天很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两相一合,心中便生出了收留这姑娘的心思。

    说来这姑娘自从出现,就要么是哭,要么是呆呆的双眼无神,一副大花脸,除了五官能看出比较端正,具体长什么样还真的看不出来。

    若是个浓妆艳抹的,崇祯也看不上,偏偏是这种质朴的,崇祯心中并无欲念,却动了收个丫鬟在身边伺候的念头。

    如果这姑娘不欲委身,便在苏州打个下手,离开时让陈洪谧给她找个去处便了。

    若是她心中感恩,愿意跟着回京,宫里难道还能少她那一口饭吃?

    于是崇祯招招手,把王承恩叫到跟前,低声吩咐几句,把心中的想法跟他说了。

    王承恩听罢,心中对骆养性佩服得五体投地。嗯五体投地指的是四肢和头,倒是不分性别。

    王承恩心道:“这骆养性不愧是陛下的发小儿,对陛下的心思揣摩真是细致入微啊。自己和曹公公,尽管跟陛下的关系更亲近,但毕竟身体有缺,在某些方面对于陛下的心思揣摩,还是无法与之相比。”

    又凑到少女跟前,他面容和善,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又兼目光中没有**的气息,倒是没有引起姑娘警觉。

    王承恩先跟少女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少女刚刚丧父,孤苦无依,别说以后生活没有着落,就是当下,该如何处理其父的后事都是个大问题。

    又跟少女做了自我介绍。自言家中公子是宗室子弟,路过苏州,要在苏州住个几日。但京城离此山高水远,身边便没有带着丫鬟使女,这几日生活多有不便。

    然后道出目的。一是见她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二是确实缺个使女,多有不便。

    最后开出条件。首先是少女依旧是民籍,而非隶籍,并且绝不逼迫少女侍寝。当然若是襄王有意,神女有心,也没有谁会拦着。其次是等几日之后公子离开苏州,并不限制少女自由。再次,若是少女愿意跟随,宗室人家不缺一口饭;少女愿意留在苏州,公子面子大,自有苏州本地官员帮忙安顿少女。

    至于自己方的付出,当然是出人出力帮着少女张罗其父的后事,以及对于少女的安置问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四章 漂泊四海何处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