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左右逢源 >

第208部分

三国之左右逢源-第20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左右逢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说对,在曹操这里的地位可就会下降。

    有了司马懿的存在,陌书彦渐渐的感受到了一些威胁,总觉得司马懿被自己低估了。

    “先生。”

    见陌书彦久久不言,曹操忍不住轻唤了一声。

    回过神来的陌书彦,轻声说道:“暂不可说,而今局势尚可,还望主公在洛阳城待上几日,以观后效,也可以适时整顿一番洛阳城,有利而无害。”

    闻言,曹操深深地看了陌书彦一眼,随即摆手说道:“既然先生不说,自有先生的打算,正好我也打算在此待上一阵子,稳定好洛阳城,对后方也是一件好事。”

    “多谢主公理解。”

    陌书彦还想拱手行礼,一阵刺痛感从左手的伤口处传来,倒是让陌书彦脸庞不由得抽动几分,吸了一口冷气。

    见状,曹操赶忙制止了陌书彦的行为,拍打着陌书彦的右肩笑道:“先生还是好好养伤,不必多礼。”

    言毕,曹操起身朝司马懿等人说道:“既然已无事,我等还是不要在此打扰先生静养,都退下吧。”

    “诺。”

    司马懿等人听命,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皆是退了出去,而曹操,临走之际,再度拍了拍陌书彦的肩头,俯下身去,凑在陌书彦的耳边。

    “先生,兴许其中也有你的苦衷,但我不希望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相信你,希望你也不辜负我的信任。”

    摞下这句话,曹操转身径直离去,只留下呆坐在凳子上,看着曹操离去的陌书彦。

    一石激起千层浪,陌书彦没有想到,看似无所谓的曹操,却如此在意此事,若是陌书彦问心无愧,自当辩驳一番,但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自己清楚,又怎么能矢口否认。

    想至于此,陌书彦悠悠一叹。

第475章 坏消息() 
院落内,微风徐徐。

    明媚的阳光投射而来,无数阴影覆盖在地面上,形成明暗的交互。

    陌书彦端坐在石凳上,正好阳光就照射在身前不远的地方,触手可及,但陌书彦身处阴影之中,并未受到阳光的照拂。

    左手包扎着,还借助白布条系在脖颈之上,免得动弹过多,伤口崩裂。

    不经意间,陌书彦抬起了右手,往前伸出,出了阴影,让阳光照射在手心上,感受着那传来的丝丝暖意。

    “此景正合宜,奈何无处去。”

    陌书彦轻叹一声,有感而发。

    这几天,因为曹操吩咐下来,让陌书彦好好养伤,任何人不得打扰,故而除了侍从外,陌书彦并未见过荀彧等人,也无从得知现在的变故。

    自知理亏,陌书彦就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什么可抱怨的,曹操愿意怎样就怎样,毕竟他有错,哪能多说什么。

    不远处,季俊坐在屋外的台阶上,盯着陌书彦看,也不打扰,就这样静静的呆着,至于那腹部的伤口,这几日倒是没那么多痛楚,季俊也能忍受,故而他不愿意在床上躺着。

    “先生。”

    就在此时,院外疾步走来一名曹操的亲信,打断了陌书彦的思绪。

    侧过头来,收回手的陌书彦面色柔和的问道:“可是有什么消息传来了?”

    早先心有怀疑的曹操就已经派人前去查探许子晟的所在,按理来说这么多天应该有消息了才对。

    闻言,那名亲信躬身一拜,点头说道:“正是有消息传来,主公命我前来请先生前去议事。”

    “好,带路。”

    坐实了自己的想法,陌书彦哪里还呆的住,起身就往外头行去,他来洛阳城,可不是来这里被软禁的。

    “诺。”

    见陌书彦颇为急切,那名亲信也不耽误,转身在前,就准备引陌书彦前去。

    刚准备往前走,身后季俊就赶上前来,轻声问道:“先生可需要我陪同前去?”

    听闻此言,陌书彦回头看着季俊,看到了尽是那毫不遮掩的关切之意,季俊知道陌书彦做了什么事情,自然会担心他的安危。

    “没事,我去去就来。”

    陌书彦摞下这句话,在那名亲信的引领下,离开了此间院落,季俊则满脸担忧的看着陌书彦的背影消失在眼前。

    一路无言,陌书彦就这样来到了太守府议事堂之内,那名亲信引陌书彦入内,就退了出去,这里的对话,还不是他这个亲信级别的可以参与的。

    刚踏入议事堂,陌书彦就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目光,有猜疑,有尊敬,有关切,有不满,终究没有人能做到让所有人的喜欢,陌书彦自认做不到。

    当然,陌书彦也不太在意这些,感受到首席之上曹操颇为平静的探视,陌书彦轻身上前,拱手一辑,轻声说道:“拜见主公。”

    “免礼,入座吧。”曹操很是平淡的说道。

    能够感受到曹操语气的改变,陌书彦也没什么怨言,这都是自找的,怪不得谁。

    再度拱手一辑,陌书彦找了个最末尾的位置入座,四顾往去,见到了四位大将军同司马懿、荀彧,如今城内无事,这些人倒是难得可以聚在一起议事。

    等陌书彦坐定,曹操轻咳两声,将所有人的目光从陌书彦身上吸引回来,接着沉声说道:“消息已达,倒是个坏消息,许子晟此举,乃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竟然一举攻破了荆州城,刘琦在黄忠的保护下,得以西行,投奔刘备去了,但如今许子晟得到了荆州城,同孙坚互通有无,倒是个天大的麻烦。”

    “果然如此。”陌书彦喃喃道。

    这个最坏的打算,终究是发生了,陌书彦也没什么可说的,与其忧心忡忡,还不如多想想该怎么应对。

    “诸位,对此有什么看法?”曹操环视一周,沉声问道。

    “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既然荆州城已经被许子晟所得,那许子晟的南部,已经没有了阻碍,下一步,必将是第二次联合孙坚进攻我等。”荀彧说道。

    “附议。”司马懿跟着说道。

    随后,曹操的目光,又停留在了陌书彦的身上,陌书彦也只能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毕竟这个答案显而易见,荀彧和司马懿已经表明,那他就不需要再说一次。

    至于四位大将军,也没有其他的看法,也选择了缄默。

    “大举进攻,势在必行,避之不得。”

    曹操轻叹一声,无法否认这个结果,接着说道:“这恐怕是一场苦战,需要好好的准备一番。”

    “乘着战事未起,主公何不如先行回许昌坐镇,调配粮草,有备无患。”司马懿提议道。

    闻言,曹操斟酌一番,似乎在考虑此法是否可行。

    就在此时,陌书彦突然开口说道:“纵使这个结果再显而易见,但毕竟还没有发生,若是此时回返,势必打击我军高昂的士气,何不如等许子晟发兵之时,再行回返,而今先派兵遣将,将诸事安排妥当,再走不迟。”

    陌书彦的提议,正中曹操的下怀,就这样凭着猜测,立即回返许昌,的确会引来非议,认为他怯战,打仗最忌讳士气不兴,曹操还需要顾忌一二。

    “就按照先生所言,再停留一段时间,待一切明了,再付诸行动。”曹操朗声说道。

    “如此,岂不是失去了先机?”司马懿皱着眉头说道,看向陌书彦的眼神也充满了质疑。

    “若是等到回返许昌城后,再调兵遣将,安排粮草,一切为时晚矣,何来先机之说?”

    陌书彦据理力争,并不留情面,在大是大非上,陌书彦可不曾忍让过。

    “此乃歪理,不可”

    司马懿还想辩驳,却被曹操直接打断。

    “好了,别争了,我意已决,就按照先生说的来做吧。”

    “诺。”

    曹操都开口了,司马懿自然不会再争下去,而陌书彦也全然没有得胜的喜悦之感,心里面的担忧未曾消退多少,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劲。

第476章 多事之秋() 
既然做出了决定,众人就按照曹操的意思来行事,除了小幅度的微调,都没有任何背道而驰的做法产生。

    虽说司马懿对这个决定有些不认可,但终归没有在行事上下绊子,凡事都算是蛮配合的。

    几近商讨,一道道调令从洛阳城发出,朝着纵深的腹地四处散去,就连冀州之地,都没有避免,休养了这段时间,曹操终究是要调用他们的兵力,一同抵御外敌。

    毕竟冀州之地,按理来说,已经属于天子治下,如今战事将近,哪有避开的说法。

    哪怕是真的损失惨重,曹操也要拉上冀州,免得到时候许昌兵力大减,冀州再生出反心,那就真的是腹背受敌,再加上一旁的刘备,这场仗不用打就输了。

    如今大权仍在,料想三都督不敢违抗命令,定当派兵前来。

    至于其余四位将军,都有了各自的任务,除了保证许昌城的守备力量外,对那些探子的围剿也暂时告一段落,转而开始收集粮草,调整兵力,在保证内部正常防备力量的同时,随时做好准备迎敌。

    没过三日,前方的消息再度传来,原先已经战退的许褚再度整军而来,驻守在洛阳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大有进攻之意,却好像在准备什么似的。

    而荆州城那边,也有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蠢蠢欲动,似乎要从荆州之地直接向洛阳城进发,与许褚汇合。

    在那里来的大军,可不是许子晟一支那么简单,恐怕孙坚也会派大军前来,意图真正的倾覆曹操的统治。

    至于刘备方面,似乎也在调兵遣将,其目标,也不是许子晟,更像是向曹操进攻的意思,很有可能,曹操治下的地界,会遭受三波势力的围攻,刘备也不会放弃这等解救天子的机会。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啊。”

    曹操听到这些消息,一时间难以消化殆尽,倚在门口,望着明亮的天空,由衷的感叹道。

    “主公稍安。”

    荀彧上前,眉头紧锁,却依旧劝解道:“大事将近,也未尝不是好事,若是能借此机会,重创他们,将为日后,赢来一段相当长的安稳期,到时候我等的优势才能突显出来。”

    在荀彧看来,与其时不时同三方势力消耗一番,还不如一次解决,换来一段发展期。

    “谈何容易。”

    曹操轻叹一声,哪里不明白荀彧的意思,但这结果未必会顺了荀彧的意,负手身后,曹操侧过身望着陌书彦问道:“先生为何一言不发。”

    不等陌书彦开口,司马懿眯着眼睛,双手揣在袖子里,沉声说道:“听闻先生有恩于刘玄德,为刘玄德带去卧龙凤雏,此等大恩,刘玄德又是知恩图报之人,要不然先生去游说一番,让刘玄德打消进攻之意,也好为主公减去一部分压力。”

    闻言,陌书彦内心一沉,看向司马懿的眼神隐隐有些不善,这个司马仲达,从官渡开始,就不断地排挤他,似乎想要让曹操将他弃之不用才罢休。

    如今曹操因为陌书彦放走无日等人,已经心生疑虑,切不可再被司马懿煽风点火。

    “过去之事,仲达何必揪住不放,难不成是怕了卧龙凤雏不成?”陌书彦冷声问道。

    “何来畏惧之说,只是”

    司马懿也是心傲之人,那容得这番小看,自然要争辩一番,奈何曹操此时无意于此,出声打断了司马懿,继而让陌书彦答复他。

    再次被曹操阻止,司马懿依旧是无可奈何,拂袖于身后,坐定下来,不再多言。

    陌书彦暂时也不去理会司马懿,转而同曹操说道:“我等应当做好最坏的打算,先行将我方地界化成三道防线,哪怕洛阳城沦陷,我军还可退守第二道防线,继续消磨敌军的力量,大而化之,从长计议,做好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以守为攻,暂避其芒,如此甚好。”

    “三道防线?哪三道。”

    曹操来了兴趣,转身走到席位旁,摊开地形图,向陌书彦请教道:“还请先生为我答疑解惑。”

    闻言,陌书彦点了点头,走上前来,观摩了一边地形图,略做斟酌后,方才伸手在地形图上比划道:“第一道防线,西以洛阳城为主,兼具永宁郡、宜阳郡,借嵩山之地利,东以济阴、梁都借之芒砀山地利守之。”

    “第二道防线,西以荥阳、颖川、颖阳守之,东以武平、陈留守之。”

    “第三道防线,就是许昌城。”

    陌书彦轻轻敲打着许昌城的地界之上,目光深邃地继续说道:“到了许昌城,那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却不是背水一战的地方,此时,还要全力守住官渡,在必要之时,退入河北之地。”

    “如此一来,岂不是将我军地盘拱手相让,退去那偏于一隅之地?”荀彧皱眉说道。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军未伤到根基,在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