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悍刀行 >

第124部分

三国悍刀行-第124部分

小说: 三国悍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倚楼听风雨,笑看寒门士。

    板着一张脸严防死守的披甲戍卒也多是新卒,老兵油子早就躲进了赌坊酒铺,挥霍一些小帮派奉上的茶水钱。

    水花四溅的驿道,惨遭铁骑碾压的宗室子弟世家子弟早已不见了踪影,出门寻找的管事仆人匆匆路过这里赶往骊山,并未发现异样。

    唯一比较奇怪的地方,一位高冠袍服的文官与一位佩剑披甲的武官,静静站在冰冷的大雨中,翘首以望。

    本以为是两个散发裸裎当街酣饮的狂士,侍奉了蓝田侯几十年有幸被赐姓刘的老管事刘礼走进了一瞧,竟然是长安县丞岑壁和长安县尉陈武。

    放在往常老管事刘礼还会上前寒嘘几句,今夜只是瞥了一眼便匆匆离开了,按理说能在蓝田侯府坐上管事的位置,待人接物比一般的胥吏还要老辣练达,这么一反常态势必事出有因。

    急于寻找侯府大公子是一方面,更在于蓝田侯不但是绝无仅有的县侯,往上倒的话蓝田侯还是前汉楚孝王刘嚣的嫡系后人,比起那个前一段时间路过长安,备了一份厚礼恭恭敬敬前来拜访的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宗室血统尊贵了不知多少。

    已经姓刘的老管事刘礼自然有资格也有底气蔑视这两人,毕竟他们两人一个是出身于边疆幽州的小世家子弟,一个是连豪强都算不上的小门小户。

    圣贤有云居移气养移体,自从授命长安县丞这个光宗耀祖的入品大官,经过与长安城内达官显贵礼尚往来的勾心斗角,岑壁具备了庙堂青壮应有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格局眼光大气许多。

    本性难移的心胸却依旧狭隘,放在过往早就一个大嘴巴子扇过去了,如今只见密集的雨水砸在身上,纹丝未动。

    四周心急如焚的人影逐渐消失,岑壁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没有以前的猥琐和假笑,有的只是‘发自肺腑’的和善:“今夜过后,别说你一个狗仗人势的管事,就算是蓝田”

    “咳!”如一块敦煌记功碑历经几十年风沙侵蚀岿然不动的陈武,突然打断了岑壁的阴狠,脸容越发黝黑的他,整个人散发出宝刀入鞘的韬光隐晦。

    韬光养晦,那一撮红紫权贵殚精竭虑的培养后辈子孙,也不见得有几人达到。

    胸中格局不足察言观色本事稀松平常的庸官小吏,只会把他当做翻不出几朵浪花的小泥鳅,落在各党派中坚士子庙堂重臣眼力,郑重其事,叮嘱后辈这人不可小觑。

    今天血洗长安纨绔子弟一事,看似是傲骨无双的关二爷恼怒这些废物挡住了兄长活命机会的任意妄为,实际上却是一位来自稷下学宫青年俊彦的顺势而为。

    今夜过后,长安的局势将会翻天覆地。

    “子烈。”屁股决定脑袋的岑壁,在长安错综复杂的各方势力眼里那叫一个养气如红紫,泰山崩都不带面有异色的。

    但他终究出身于朱漆斑驳的小世家望族,看待长安各方势力始终是只敢远观的庞然大物,手脚略微冰凉的忧虑道:“你说这位先生的谋划真的可行吗?”

    “蓝田侯、耿乡侯、戏亭侯,这一县一乡一亭三位宗亲列候可是陛下的嫡房族人,再加上一本万利的驿道商路,与宦党、外戚党、士大夫党等等整个朝廷中枢的红紫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郎情妾意勾勾搭搭。”

    “别的不说,这个蓝田县侯当年追随大将军先后参加过永康大乱、熹平血案、辛酉之祸,是大将军能够托妻献子的袍泽老兄弟,比起大将军的六位义子还要亲近。”

    “今夜要把他也连根拔除,根植在长安的党羽一个不留,有点说不过去,万一大将军知道了你我”

    “托妻献子?”陈武效仿主公的习惯,轻敲了两下腰间最为普通的黑木刀鞘,面无表情道:“还记的志才先生为了防止你我于心不忍,留下一两个蓝田侯的血脉,特意在锦囊中交代的几句话吗!”

    “蓝田侯确实是大将军出生入死几十年的老兄弟,还在熹平血案中为了救主公断了一条手臂,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比长安城内的任何人都该死。”

    “志才先生说过,天下很快就会陷入王莽之乱那个时候的局势,当然了直到现在你我还有几乎所有的朝廷重臣认为这是失心疯的胡言乱语。”

    “毕竟大汉还有西凉铁骑并州狼骑这些精锐铁骑,大将军又是主公的舅父,哪里还会出现阿猫阿狗也敢称王的乱世。”

    “不过志才先生谋国谋天下的才干,你是知道的,不相信归不相信,不妨碍我们防着点。”

    “万一真出现了那种局面,以蓝田侯这位功勋老将在西凉军和并州军的威望,在长安以及八百里秦川经营了这么多年,最重要的是他还是血统纯正的皇室宗亲。”

    “到时候来个登高一呼,占据天下四分之一的上西部地区都会是他的,对于主公来说比起现在的黄巾贼危害高出了十倍不止。”

    “可”岑壁的忧心忡忡不是没有道理,正是因为他这种瞻前顾后的三思而行,戏志才举荐了他作为长安县丞:“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恐怕”

    与当初刘辩在黄河水底见过的大秦将军俑没什么两样的陈武,肃穆的脸容终于露出了微乎其微的笑意:“战国时期,能与魏武卒齐击士并肩的战国七大拔尖精锐之一的韩国劲羽锐士,兄弟我根据主公赏赐的兵书,已经推演出了大致的训练方法,摸索着训练出了三千人。”

    瞧着那张流进雨水的大嘴,陈武再次放出了一个惊人消息:“全是远超一般士卒和精锐戍卒的悍卒。”

    “什什么”一直说话断断续续的岑壁,忽然开始结巴了,咽了一口唾沫,苦涩的雨水灌了一肚子,顾不上呸出雨水的他终于放宽了心:“有那位算尽人心的稷下大才主导这场密谋,加上三千劲羽锐士和两万长安水师,足够了。”

    这时,远方突然传来纵情高歌声。

    人未至,洒脱放浪的名士风流,扑面而来。

    二人如登仙高呼,胸中豁然开朗。

    一名青衫士子,拎着桂花而来。手机用户浏览mw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喜欢看都市乡村 家庭伦理的请 nbsp; llxsww     精彩的佳人公众号点击书城首页

00257 战术再变() 
    

    牵动朝廷中枢各大党羽暗中角力,地方势力望风而动的太子与三十万黄巾贼一战,终于在对峙了三天太子军一退再退了五十里,拉开了帷幕。

    这场大战关乎汉室兴衰,更是刘辩出征以来生死攸关的一场恶战。

    自己不是破釜沉舟的霸王项羽,统帅数万楚军大破四十万秦军,也不是背水一战的兵仙韩信,以数千汉军大胜二十万赵军。

    结果是生是死谁也说不好,前途未仆,生死难料。

    前几日太行山脉以西的长安下了一场连绵阴雨,太行山脉以东的汲县却是一直保持秋高气爽的惬意天气,就是西北风稍微大了一些。

    汲县附近包括整个河内郡的地势多是黄河冲积出来的平滩,土质松软,强烈的西北风不免带起了大量的烟尘草禾,聚集了二十几万大军的战场烟尘滚滚,铺天盖地全是灰蒙蒙的尘土。

    刘辩身披玄甲紫袍静静坐在战马上,双眼微眯,凝视‘吱呀’作响几乎折断的大汉旗杆,疯狂扭曲乱舞的旌旗,修长的手指轻敲紫檀刀匣隐隐击打出大风歌的宫商角徵羽。

    豪迈胜似沙场老将的徐庶自然是骑乘高头大马,吟诗作对手无缚鸡之力了不知多少年的郭图,出乎意料的没像军中其他士大夫那般,早早的躲进了郡城怀县,甚至连夜逃回了雒阳,同样是手持兵刃骑乘一匹乙等西凉马。

    刘辩自己也没料到贪生怕死的郭图会有这等举措,不喜反忧,因为他小小的破坏了自己的谋划。

    只有这些士大夫临阵脱逃,自己侥幸胜过黄巾贼才好重新启用他们,才好让朝野上下知晓自己的宽宏大量。

    尤其是经历过两次党锢之祸,士大夫儒林风声鹤唳到已经成为了惊弓之鸟,自己对临阵脱逃按律当斩的士大夫都能饶恕,更何况是其他一些以下犯上的直谏、兼并田产、贪墨赈灾钱帛等等不足以杀头的大罪。

    尘埃落定,急需士大夫文人支持的自己,必定能招揽一大批文臣士子,通过自己的人君南面之术在董卓进京以前把他们培养成文臣死谏的死忠,几年之后便不会出现皇帝被鸠杀满朝文武大臣无人反对的悲惨光景。

    只要有大批臣子反对,顾虑朝野风向的李儒,对于废立皇帝一事便会心存顾虑,自己到时又多了一丝火中取栗的机会。

    这些都是后事,当前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击败黄巾贼,从这场波及天下的黄巾之乱中捞上一大笔红利。

    “呜呜——”“咚咚——”

    灰蒙蒙的战场突然响起高亢厚重的号角声,战鼓如雷,大地颤抖,同样分成左中右三军的黄巾贼在旌旗战鼓指挥下,蜂拥而至。

    左右两军黄巾贼作为偏师只是为了策应主力大军,分派了区区四万人,剩下的十四万黄巾精锐按照张梁一锤子定音谋划,全部聚拢在迎风鼓舞的大纛下。

    从天空俯瞰,浩浩荡荡,绵延三十里尽是头戴黄巾的士卒,令人望之生畏,这还是得益于徐庶谋划,三十万黄巾贼没有全线压上,要不然五十里不见得能够铺展开浩瀚如东海潮汐的黄巾贼。

    退避三舍的战术,另一个大功效还在于让刘辩大军从南方下风口形式陡转到上风口,占据天时的黄巾贼则是位于东南方向的下风口。

    当然了多是乡野匹夫出身的黄巾贼没有几人知道天时这两个字怎么手书,更别提明白其中的真意了,正在关注这方面机宜的波才张燕难能在张梁面前说上几句真心话,自掘坟墓了。

    天时在我。

    后圣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嗜好一子一子提气养大龙的徐庶,掌握天时的目的更在于造就地利。

    战场能从一目了然变成烟尘滚滚,就是因为这位战术大才利用这一带土质松软的特点,强行造就了一次地利,六千骑军马尾上绑树枝绕着战场快速奔踏,扬起了无数灰尘。

    地利在我。

    环环相扣,这个地利又在为人和创造条件。

    人和,退避三舍以后,敌人生出骄横之心并没有压上全部的黄巾军,只是出动了十八万人,三十万士卒锐减到十八万这比什么半渡击之、趁虚而入的战术远胜太多了,徐庶在几天前的叙述中显然是没有说实话,其中的顾虑不外乎黑冰台三个字,谁知道军中有没有无孔不入的黑冰台细作。

    还真没有,一直像个年过古稀的糟老头子懒洋洋晒暖的老门房,既是太常寺十二律之一的无射,又是整个天下凤毛麟角的一品金刚刺客,除非是当年并掌黑冰台的李斯和尉缭子再活一回,否则这个世道没几个细作能够成为他手中的漏网之鱼。

    就算徐庶知道没有,小心谨慎到令人发指地步的他,也不会明堂正道的说出来,关乎主公性命的要事,还是烂在肚子里为妙。

    利用一些不足挂齿的外在条件,翻云覆雨,甚至说偷天换日的逆改了天时地利人和,难怪戏志才学着神神叨叨的老神棍管辂,铁口直断,预测徐庶未来能够以战术胜过战略。

    “砰砰!”

    黄巾大军如塞外天山倾泻而下的黄色雪崩,声势洪大的撞上了太史慈率领两千人畜营三千钩镶悍卒构成的第一道防线。

    幸是视线斑驳看不清敌军也看不清己方,经过栾武子训练的黄巾精锐失去什长屯长的指挥,阵脚大乱,只是一窝蜂向前冲,不然这第一波冲锋便能彻底击垮第一道防线。

    三千钩镶悍卒光景则就大不相同了,一来只是竖起大盾防御不需要改变阵型,这个由太史慈整日写写划划改良自一字长蛇阵和数阵的簠簋阵,稳如泰山,

    二是这三千钩镶悍卒可是太尉杨赐麾下用来征剿江湖魔头的锐士,战阵配合早就深入骨髓信手拈来,哪能会出现紊乱的新兵蛋子行径。

    值得一提的是,徐庶得知太史慈以弱冠的年纪便总结出了一个不动如山的簠簋阵,曾赞叹了一句如果能够熬的过一场场战火的洗礼,单凭这个战阵太史慈足够载入青史了。

    以往对于历史名臣名将的印象停留在史书纸面的刘辩,越是接触徐庶太史慈等人,越发的感慨能够能从五千万大汉子民中脱颖而出,必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时势造英雄,时势多了去了,能够抓住的才是英雄,抓不住的文韬武略再是前无古人,也是一身娇媚卖给瞎子看。

    “咚咚!”

    战场起惊雷。

    三千虎贲骑卒直奔刘辩而来。

    “出发!”静静思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