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悍刀行 >

第21部分

三国悍刀行-第21部分

小说: 三国悍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何进看到他这幅样子,笑骂了一句没有外人就不要装聋作哑了,之后就像年轻时教训他们这些老兵油子那样,轻轻的踹了他一脚,可谁知老门房不躲不避任由大将军何进踢了一脚。

    只听‘扑通’的一声,掉入了碧波荡漾的桥下流水中,正当众人愕然之际,老门房悄无声息的出现了另一侧的柱子上,继续老眼昏花的晒太阳。

    看到这一幕的刘辩等人本应该松了一口气,此时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只因老门房手中拎着一颗滴答着血水的狰狞头颅,轻声道:“黑冰台。”

    大将军何进肥壮的身躯,骤然射放出一股浓烈之极的杀气,右手瞬间按住了大夏龙雀的刀柄,谨慎的审视四周,沉重道:“辩儿怎么回事。”

    刘辩也很奇怪地府黑冰台的刺客,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便把当初在黄河上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的全部告诉了舅父。

    大将军何进越听脸色越是凝重,握住大夏龙雀的手指都开始发白了,直到刘辩讲完所有的事情,过去了半柱香时间,他还是久久没能回神。

    何进突然想到几天前皇帝突然违背礼法,宣称半个月之后要举行春狩时,十常侍张让等人的冷笑,以及今日黑冰台刺客的出手,心中有了一个极其不安的猜测。

    转过身子,何进环顾身边的老门房,气势惊人的关羽,喜不自胜的兀突骨,最终看到了带着一条四脚蛇,呲着满嘴黄牙嘿笑喝酒的老酒鬼,这才放下心来寒暄道:“王兄什么时候来的?”

    老酒鬼听到何进的呼喊,如惊弓之鸟一般赶忙把酒葫芦藏到了身后,似是感觉这样还不保险,用手在胯下挠了挠,随后抹了一把酒葫芦壶嘴,看的关羽眼皮直跳,嘿嘿笑道:“小何啊,有什么事吗?”

    事关外甥的生死,大将军何进也不做过多的寒暄,直截了当的说道:“辩儿及冠之后,迎娶唐婉儿为太子妃。”

    这位荣辱不惊的列仙榜第四高人,忽地站直了身子,依旧是呲开满口的黄牙笑了起来,不过已经没了猥琐之气,有的只是无尽剑气,呢喃道:“我还有一剑未出呐。”

0044 稷下大才() 
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数十一株青翠欲滴的芭蕉树,梳而不稀,稀而不少,又根据周围地势暗合一定的天地气机,一副仙家佛山的大气派光景,显然与格局恢弘的画廊,出自同一位大匠师之手。

    刘辩细细数了一遍,青翠芭蕉树不多不少刚好八十一株,心头巨震,建造这座太子府邸之人,想必已经不是一般的大匠师了。

    而是一位道家大真人或者谶纬大家了,甚至是一位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大儒,唯有这等人物才能仅在方寸之间,营造出如此之大的格局气象。

    万物负阴而抱阳,活着的人是阳,死去的人是阴,朝代初生气运是阳,灭亡的大限刼数是阴。

    易理的个数最大值为阳数,九是个数的极限,也就是极阳,九个九是八十一,是阳极之阳的纯阳之数。

    这么一来,勾连整座蛟蟒初升的府邸,便形成了‘权煞化禄’的奇妙格局,能够潜移默化的消减大限刼数。

    多么惊世骇俗的气象格局掌控能力,单凭一座小小的府邸,赫然可以消减大汉积攒了数百年的大限刼数,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难怪刘辩进入太子府之后,本就呼吸顺畅的气机,隐隐有一种由涓涓小溪流,化为奔涌河川的气象。

    一旦溪流化河川,虽说只是最次一等的门前小河,但是河和溪一字之差,便有了天壤之别。

    正如大虬化幼蛟一般,大虬就算再是高大,十丈、百丈、甚至数百丈,终究是比不上一条不足一丈的幼蛟,因为幼蛟已经把天道赐予的气运,转变成自身气数,有了无限的可能。

    刘辩闭目感受了一番运转速度加快了三分,颇有点如臂使指意味的武道气机,对于这位不曾谋面大儒,心生结交之情,问道:“舅父,这座太子府邸是雒阳城内的哪一位大儒督造的?”

    “大儒?”大将军何进轻轻摇头,望着芭蕉树尽头一座冲泄而下的瀑布道:“这个人的才能虽说不下于一位大儒,但是他的名声并不显,或者说才名不显。”

    “就像芭蕉树前方冲泄而成的碧水深潭,表面上看似只有那么不大不小的一块,实际内在深约百丈。”

    大将军何进并没有继续回答刘辩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辩儿还记不记得,当初我谈起捉弄世家子弟那件事?”

    蓦地一停顿,凑到刘辩耳边,小声道:“还有童老怪的弟子赵云突然出现一事,莫名其妙收服关羽一事,剑尊老王拔剑一事,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谋划。”

    刘辩本来就觉得黄河一行,从里到外都透着一抹古怪,发生的一切就好像经过演练过的戏剧,行云流水一般,太顺畅了。

    今天听到舅父的话,竟然是一个人的谋划,这个人该是有多大的经天纬地之才,能够算尽这一切。

    而他后来通过老剑尊王越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这一场螣蛇出世的闹剧,不过是文曲评第一国士阎罗的算计,这人反倒是算计了一番文曲第一人阎罗,智谋该是多么的惊人啊。

    大将军何进是看着刘辩长大的,瞬间明白了他心中的想法,没有说破其中还夹杂着这人先生与阎罗的交易,留点神秘感总是好事情,继续加重这人在刘辩心中的分量道:“他是与颍川荀彧、广平沮授、临淮鲁肃并称为稷下学宫四大战略大家的戏志才。”

    戏志才一生凄苦,刚出生便克死了母亲,三岁那年克死了祖父,七岁克死了父亲,他为父亲守孝三年完毕,悲痛欲绝的想要自尽。

    这时,一个壮硕的像武将的儒生,带来了一封他父亲的亲笔书信,告诉他这一切不是他的错,想要知道答案,就去书里面去找,书中自有他想要知道的一切,从此戏志才便开始废寝忘食的阅读家中典藏。

    十岁那年,戏志才便读完了祖父和父亲遗留的典籍,但没有找到答案,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踏上了求学之路。

    一路上但凡帮助过他的人,都给家里引来了各种各样的灾祸,以至于后来别说有人帮助他,就是连靠近他人都没有。

    家中姑、舅之类的至亲更是与他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这对于接连死去嫡亲的十岁孩童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几乎想要自刎,不过为了找到答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后来历经了各种艰辛,终于踏上了稷下学宫的门槛,也引发了数百年以来最惊人的一件事,稷下学子和先生集体罢学。

    以他的才智进入稷下学宫自然是没有问题,但可惜的是,众多学子甚至是一部分稷下学宫的先生,惊悚于戏志才的命数,都不愿与他为伍,联名上书只要戏志才成为他们的同窗弟子,他们便会立即退学请辞。

    稷下学宫的大祭酒无奈之下,只能把他的名字从名策上抹掉,驱逐了戏志才。

    十余岁的戏志才没了嫡亲,又没了找到答案的希望,万念俱灰之下,准备跳入山崖自尽,那位壮硕儒生再次出现,救下了他,并把他安排成了书山的祭扫,也就是负责清扫书山落叶、树枝的杂役。

    书山是稷下学宫馆藏典籍的一座山峰,高耸入云,每十里建立一座书斋,号称九百书斋,十万典藏,比起大汉数百年来的典藏,还要多上三分。

    每一位拜入稷下学宫的学子,都会在拜师之前登一次书山,根据气数感应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

    书山九百书斋,攀行的越高,那座书斋的典籍越是珍贵,以后在学术大道上走的也就越远,因此所有的学子都拼了命的往上走,力求走到山顶的易斋。

    令人奇怪的是戏志才担任祭扫期间,从没尝试过登顶,证明自己是一位大才,白天只是按部就班的清扫,晚上则从山脚下最不起眼的蹞步斋开始读书。

    他用了十年的时间,一本一本的读尽了书山一半的典藏,被几位不在意其命犯天煞的好友,称赞为胸中有万千沟壑,腹中有锦绣乾坤。

    阅尽万卷经典的戏志才,终于明白了父亲那笔书信所表达的意思,凄惨的笑了一声,下了书山,按照壮硕儒生的吩咐,前往京都雒阳。

    至于他的命格为何这么怪异,克死了所有亲近之人,还是没有找到。

    不过找到了又如何,人死不能复生,知不知道已经没了意义。

    他啊,只想在有生之年,守护一点父亲珍之若命的东西,这才是他存在的意义,也是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0045 谁能克我() 
“十年读完了书山上一半带字的纸!”兀突骨夸张的大喊一声,看向了一旁眯眼抚髯的关羽,黄澄澄竖瞳中尽是挖苦的意思。

    关羽十年读完一部春秋和戏志才十年阅尽万卷经典,数量不同,道理却是一样,都是在寻找心中的大道。

    关羽对于兀突骨的针锋相对,有些理解,不外乎是想在主公面前多表现,加深主公对于他的印象,免得以后主公麾下的将校多了,有了战事忘了他这位南疆斩将夺旗第一人。

    简在帝心比什么都强。

    帝王权术最重要的一点,便在于制衡二字,文臣制约武将,妄臣牵制能臣,免得武将功勋过高自立为王,能臣对于朝堂的掌控力太大,改朝换代。

    不过万事都有一个度,一旦过度,玩脱了,那么对于朝廷造成的影响,可就比一两个自立为王的功勋武将大多了。

    刘辩希望麾下的文臣将校出现善意的竞争,可不希望出现恶意的戕害,甚至于历朝历代皇帝都极其憎恶的一个词,党同伐异。

    不过麾下大猫小猫三两只的刘辩,连士党都没影子,更不可能出现党同伐异了,因此兀突骨针对于关羽这件事,他还是挺喜闻乐见的。

    毕竟说明兀突骨渴望立功,渴望向上爬,那么有了作战的机会,他还不得拼死效命。

    兀突骨要是世家望族出身,关羽二话不说直接一刀劈过去,想要与他作对,先接下他一刀拿出对等的实力再说。

    但想到这人这么努力的表现,不过是为了爬的高一些,掌握的兵权大一些,为族人报仇的时间快一些,心头的那抹杀意消减一空,抚髯的右手轻轻一探,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以罡气在掌心组成了一个兀字,倨傲道:“这个字念什么?”

    这一手罡气化形的修为,已经有了指玄境一指通玄的神妙了。

    若说一品金刚境武将体内的气机罡气是一滩死水,只能傻瓜式的随着招式流转,体内沟渠的开辟,顺水推舟。

    那么指尖通玄的指玄境,便是一滩肆意流淌的活水,能够平地起风波,造化出许多奇谲诡异的变化。

    譬如张飞的旱地行船,虽是二品宗师,但他在壶口瀑布劈斩了十余年万钧水幕,不知不觉中已经摸到了指玄境的门槛,一剑劈出,可使体内气机叠加出大翼撞角劈波斩浪的神威。

    一品四境界,金刚、指玄、天象、陆地神仙,境界上有高低之分,但是并不代表武学成就上有高低。

    金刚境代表着金刚不坏的体魄,但是并不妨碍一些天赋高绝的人物,还没拥有金刚体魄之前,便领悟精妙绝伦的招式,触摸一指通玄的精妙,

    毕竟,一个代表肉身的强大,一个代表意念的高绝,虽说需要循序渐进,没有金刚体魄支撑的指玄精妙,就如空中楼阁很容易坍塌,但是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可以凭空造楼阁。

    不过,对于沙场武将、江湖武夫来说,无论是天赋再怎么高绝,还是循序渐进为妙,因为这些一指通玄的精妙招式,很吃肉身体魄,一个不好很容易搞的肉身崩溃而死。

    就好像拿一个易碎的陶罐去炼丹,恐怕丹药还没练成,炉鼎先破碎了,想要练成那一品氤氲的丹药,非得用那千锤百炼的青铜丹炉不可。

    这个坚不可摧的丹炉便是那金刚体魄,随你怎么炼制,就算练不成功也不会破碎。

    而直入金刚、指玄、天象的三教中人,可又大不相同了,他们所求的坑涩繁杂天人大道,不仅可以凭空造楼阁,还可建造直通天门的天地之桥,当真是天地的宠儿。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有益则有损,三教中人虽然在大道上远胜于三教之外的武道散人,但是论起战力,精通于术法外道的武夫,往往能打的三教中人满地找牙。

    当然了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就如道教四大祖庭的终南山大弟子于吉,弃大道转修丹鼎外法,成为了无敌于天下的剑甲。

    四百年前的圣儒董仲舒只修大道,却以一手仙人拂你顶,许你弑长生,抹去了不知多少武道散人的青蛇红蟒气数。

    至于那个劳什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