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悍刀行 >

第237部分

三国悍刀行-第237部分

小说: 三国悍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衷谟钟姓馕话滓禄鞴牡牟檀蠹遥约赫庑┡幽睦锘垢矣Τ邢勺佣帧

    蜀中刀王严颜本以为有幸惊鸿一瞥的帷帽女子已是人间女子绝颠,没想到今日有幸见到了占尽世间女子风韵的一幕。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上一代艳压天下的何皇后与胭脂评第一娥姁君在这里,怕是也会黯然失色吧。

    “啾啾!”安静无声只留风声的棋盘台,突如其来的响起一道清脆鸟鸣,深陷那道白衣风姿的众人陡然惊醒,棋盘台入口缓步走来一位逗弄黄鹂鸟的老儒生。

    苍石棋子知晓这位在江湖上的名声有多一时无两,还不足以让她重视。

    吴懿满脸的好奇,左顾右盼的仔细瞧了几眼,想起这人或者说这个魔头在江湖上遗留的传说,赶忙把头别了过去。

    雷铜则是皱着眉头出现了一抹诧异,黄鹂先生不是说去西凉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领头人蜀中刀王严颜如释重负,他是沙场武将,若是给他安排一个冲锋陷阵的活计,有信心比太子麾下任何一员将领做的尽善尽美,可安排他带领精挑细选出来的数百江湖人士刺杀黄巾贼中层渠帅,不见得比一名太常寺的乙等奉礼郎出色。

    甲等房两大刺客之一的黄鹂先生,自顾自的逗弄黄鹂鸟,心不在焉的问道:“是否都到齐了。”

    知晓黄鹂先生身份的只有领头的几人,其他巴蜀各郡江湖人士代表没有一个知晓这位迂腐儒生的背景,但这些人都是老江湖了,知道水深王八多的道理,没敢多言语,更加不敢出言挑衅。

    哪怕是初出江湖的小虾米也知道祸从口出,他们这些老江湖随便就敢口无遮拦,岂能混到现在的地位,早早的抛尸荒野了。

    蜀中刀王严颜做了一个手势,十余位蜀中的江湖名宿,飘逸的跳下了苍石棋子:“等候先生多时了,人员的布置按照程昱先生给出的那张分布图,已经安排妥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这种事宜早不宜迟,潜伏的时间越长越是容易被黑冰台的刺客发现,万一暴露了,以本将多年的沙场经验来看,太子殿下唯一的破局机会也就没了。”

    黄鹂先生突然面朝那名帷帽女子笑了,瞧见老儒生含饴弄孙的慈祥笑容,众人勒紧脖子的紧张气氛,总算是透了一股气:“南宫青簧,你家先生近来可好?”

    罩在帷帽里的绝美脸容闪过一丝愠怒,我的名号岂是你能叫出口的,不过帷帽女子并没有呵斥了老儒生,一方面摸不准这位天下有数的刺客真正实力,二来自然有人会强出头的。

    许是老儒生的笑容太让人放松戒备了,几名在蜀中江湖名声不小,打从年轻时就仰慕蜀中四大仙子之首南宫青簧的江湖小宗师,顿时怒不可遏。

    他们这些老一辈小宗师强行出头,博取帷帽女子一点希望渺茫的青睐只是彩头,根本目的还在于赚取更大的名声。

    江湖人活的就是一个脸面,蜀中江湖素来被中原侠客称作山中无老虎的偏居一隅,这名蜀中刀王严颜都恭敬有加的中原老儒生,被他们声严词厉的呵斥过,添油加醋的传到蜀中江湖,他们的名望起码可以上升一个台阶。

    至于出手那是不可能出手的,没看见蜀中刀王严颜都对中原老儒生客客气气,显然又是一位不露相的高人。

    钟鼓台雷铜一身横炼功夫冠绝巴蜀,兴许是脑子也练成了肌肉,狞笑一声,准备一巴掌怕死这个弱不经风的老家伙,江湖代有人才出,正愁没有机会踩个垫脚石一跃成为中原江湖都毕恭毕敬的武林名宿,现在正好机会来了。

    黄鹂先生脸上的慈祥笑容不变,手掌轻轻一翻,江湖名宿们只是瞧见老儒生的右手从手心朝下缓缓变成手心朝上,一颗狰狞的人头放在了手上。

    那抹慈祥,里里外外透露着一股子阴寒和可怖。

    黄鹂先生认真的端详还在滴血的头颅,聊聊家常似的与人头交谈:“投靠谁不行,非得投靠二皇子刘协,你要是安安心心的做益州牧背地里的走狗,泄露点消息不算什么,等多在你完成刺杀的军务过后再杀你,偏偏要做左右逢源的行径,真当自己是庙堂上的那些权臣了。”

    “还是说你有庙堂小蛟鲵王匡的本事?没有,就老老实实的当个走狗多好,非得自寻死路。”

    气势如江河滔滔的严颜,忽地风平浪静,这位江湖魔头要是没有任何理由平白无故的暴起杀人,纵是有负太子殿下的嘱托,也要杀了这名名气极大的顶尖刺客。

    其中不仅仅是因为钟鼓台与他交好,更重要的还在于一个看似平淡无奇其实锱铢必较的原因,雷铜与严颜同是蜀人,

    同乡之谊,在官场上或许是了不得的关系,不亚于同窗之旧和门生故吏,但在江湖上同一个门派的都能为了一把铁剑打生打死,同乡之谊值半枚五铢钱?

    出了巴蜀可就大不相同了,钟鼓台雷铜毕竟是严颜带出来的,如果被人平白无故的当面斩杀,他还不去讨个公道,以后统兵作战谁还敢为他拼死作战。

    境地不同,道理,黑白也能颠倒。

    已经死了一个了,不想再被杀几个的严颜,再次问道:“何时出手。”

    黄鹂先生随手扔掉不怎么滴血的头颅,遥望太子军大纛方向,却不是瞩目那一袭白衣的风采,轻声道:“就快了。”

    ————————

    鼓声中,刘辩蓦然转过身子,牵着一匹骑乘了四年的西凉大马从土坡上走了下去。

    门墙里的几位稷下名士若说谁最是称心如意,不是第一个投靠自己的戏志才,也不是常伴左右的徐庶,更不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也不知道有没有效忠自己的郭嘉,而是整天端着白瓷碗的程昱。

    戏志才展露的才干确实远胜过其他几人,甚至超过了鬼才郭嘉,单从熹平之春只有戏志才在大年开启以前获得国士尊称,便可以管中窥豹。

    不过这位大汉国士有才是有才,但整天与自己唱反调,甚至有时候算计自己身边的人,泰山下雪的那天,已经分道扬镳了。

    徐庶忠心是忠心,但是无时无刻不流露出瑚琏大才的傲骨,时常是与自己各执己见,有些时候还刚愎自用的想让自己这个主公听他的,比如沙场战术的安排。

    这个也理解,唯有坚定不移相信自己的自负,才是一位真正的战术大家,连自己都不坚信不疑,还能指望别人相信他?

    至于郭嘉到现在还没摸清楚他的心思,谁知道他是抹不开戏志才的情面相助一二,还是真心实意的投靠自己。

    数来数去,只有最后投靠自己的程昱最是称心如意,言听计从的有点佞臣的意思,这也不怪他,屁股决定脑袋也决定处事风格,程昱掌控的可是监控天下的太常寺,相当于君王的耳目。

    若是耳目不听话了,君王第一件事就是杀了这个耳目,没有第二种可能。

    历史上因为耳聋目障亡国的君王可是不少,天下灾荒说成河清海晏,叛乱四起说成歌舞升平,岂有不亡国的道理,治国在于体察民情,而这个民情的体察就在于耳目上。

    四年前,一直是个软柿子的程昱,突然比苍石还硬的提出了一条谏言,交换两人的坐骑,那时还不明显,现在想想,心底莫名的对这些熹平之春产生深深的恐惧,算计的可是真深。

    刘辩不紧不慢的从这些伤将残兵中间走过,没有帮任何一人包扎伤口,没有去为一人盖上入土为安的草席,一直走到了汜水河边。

    前线的最前。

    两千多西凉铁骑抽刀下马,一千左右的虎贲铁骑大夏游骑抽刀下马,三千多湟中义羌抽刀下马。

    是时候了。

    刘辩最后望了一眼击鼓的白衣女子,卸甲,撕衣,露出了令在场将士们目瞪口呆的大大小小十几道狰狞伤疤。

    不是说世家子弟比秦楼楚馆的小娘们还光滑吗?怎么最最最尊贵的太子殿下,比自己这个泥腿子还糙的很。

    刘辩轻柔的抚过西凉大马堪比丝绸的鬃毛,声音石破天惊:“当年曹操敢以五千人冲击驻守了数十万黄巾贼的虎牢关。”

    “今日,诸位可敢与孤一道赴死!”

    猛地一拽精美的玉冠,狠狠的砸在地面,怒喝道:“杀马!”

    猜你喜欢:

    ps:书友们,我是半山先生,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00412 杀马() 
马之大者,甲国之本。

    这句历代皇帝治理国政蓄养边军的金科玉律,出自那位站在地上却能俯视天下的谋圣张良之口,三杰之一的丞相萧何更是殚精竭虑的在汉律九章里额外添加了厩律,制定有关养马的法律。

    早在车兵横行以乘作为计量国力的商代,马政一事历来是诸侯王每隔三五日都要亲自过问的要事,亲自督养、点视、印烙、编马户的国本,任何一项如有纰漏,轻者鞭挞一百主事的小吏,重则连主持马政的主事官一起车裂。

    马政一事主持的出色,更是不吝赏赐,锦缎金钱高官厚禄,应有尽有,冠军侯霍去病早些年也不过是一名养马的小吏,有幸得到汉武帝的青眼相加还不是因为清贵尤胜黄门侍郎羽林郎的马政官署。

    简在帝心四字,在封疆大吏一州之长州牧眼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对于马政官署的那一帮子品秩不高的官吏来说,却是唯恐避之不及,可见马之一字,在大汉皇帝心中何止是重达千金,万金也是有的。

    西凉铁骑甲天下,这句中原人士同样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之所以能让眼高于顶的中原军界捏着鼻子承认是至理名言,在于大汉歌舞升平了一百多年,中原各郡武库的长矛甲胄腐朽的腐朽,变卖的变卖,西凉军却还能保持那一句令整个大汉王朝热血的一汉当五胡。

    从来没服气过西凉军的并州军和幽州军,在士卒的人高马大上照例是不服气,在军阵排列军容士气上自认是不输西凉军,唯有一点自愧不如还有些羡慕嫉妒的便是西凉大马。

    大汉王朝的马政官署有两处宅子,一处是天子六厩,负责督养京师及近郊的马场,另一处规模最大管辖大汉王朝大大小小三十几所马场的边郡六牧师苑。

    边郡六牧师苑管辖的边郡马场中并州的北地郡、西河郡,幽州的代郡、辽东郡皆有几处一等一的马场,但是比起在史书中都留名的陇西马场,还是逊色一筹,就连班固在汉书中都不吝笔墨的记载了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可以想象陇西马场的盛况。

    马超带来的两千多西凉铁骑,全是其父亲马腾花了大价钱砸出来的精锐铁骑,为了那些士卒们平时不敢拿鞭子重打的陇西良马,不知多少次陪着笑脸请陇西牧师骑丞喝酒送钱,多少次拉下脸低三下四的去找不对路的董卓联络感情。

    那六个品秩不过九品的骑丞小官,平时见了县令都不敢多说话,见了一只手不知道捏死多少郡太守的凉州牧董卓,却敢上前两步喊上一句老哥或者老弟,凶名远播整天板着一张脸的董卓,往往会挤出个笑脸,奉承两句。

    那帮子只敢在凉州土皇帝三丈以外小心翼翼跟着功勋名将们,没一个有异议的,若是哪天去长安述职的时候,凉州的那三位牧师骑丞没打招呼,反倒是会踹踹不安。

    大汉王朝总共六个只敢在窝里横的牧师骑丞,因此被桀骜不驯的边陲武将们戏称为马太岁,至于边郡六牧师苑的主事官六牧师苑令,直接被称作马王爷。

    这大汉初年的六郡马场如今扩展到七郡的三十几处马场,总共为大汉王朝养马三十万,难怪这些最高不过八品还没有一个小小县令官帽子大的骑丞敢这么和杀人如麻的边陲勋将们,称兄道弟。

    毕竟战马就那么多,不是说凉州蓄养的高头大马就一定归西凉,并州蓄养的精良战马一个不剩的落入并州军袋中,三处边陲补充的战马每年都是由九卿之一的太仆定额,交给皇帝过目。

    不过嘛,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一些有迹可循的擦边球,每年病死落选的西凉大马可不在少数,正是这个少数西凉军才得以称雄边塞,打的匈奴羌人丢盔卸甲。

    当然其中少不了李儒这位名士的运作,大将军何进的寸步不让,以及匈奴每年的南下寇边和皇帝陛下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经过四年来的连番大战,再是捧在手心的小心谨慎,西凉铁骑、虎贲铁骑、大夏游骑、湟中义羌这四支骁骑的战马,从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折损到勉强只够一人一骑,

    这几年来不知有多少直面死亡面不改色的悍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