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悍刀行 >

第277部分

三国悍刀行-第277部分

小说: 三国悍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辞严。

    道教第一武学《大黄庭》正是脱胎于《黄庭内景经》,修得是教体内窍穴如那洞天福地,脉络如那玉阶天梯,大黄庭之裨益巨大,单从初代天师乘剑飞升便可管窥豹以蠡测海。

    浩荡青史各类天才才怪才层出不穷,唯有天师张道陵一人乘剑飞升,其余人多是骑鹿飞升驾鹤西游,顶天了会来个骑龙飞升。

    其实并没有什么乘剑飞升,骑鹿驾鹤骑龙都是内在气象的显化,祥瑞里从未有过也不会有杀气凛然的剑,天师张道陵脚下的那柄剑是自身背负了多年的一件俗物,普普通通的桃木剑而已。

    一为虚,一为实,其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张道陵正是在雒阳担任大典星期间,武学突飞猛进的,难怪他说了一句大道即武道的颠倒黑白之言。

    刘辩熟读了《黄庭内景经》这才明白被天下道门诟病了一甲子的那句话内在真意,难怪王老剑尊曾经说过,剑道我远胜张道陵,武道却与他不值得一提。

    融汇贯通这几本晦涩深奥典籍,也多亏了跟在王老剑尊身边的那些年,天下各类剑法刀法枪术学了大半不说,还有条有理的叙述了江湖顶尖高手突破桎梏的经历,这相当于有着无数顶尖高手指点明津,在为刘辩做嫁衣。

    这才有了自创三教合流武学心法的野望,这才初步疏浚了经络里的气机,便出现白气小蛇倒挂七窍的异象,王老剑尊为刘辩在武道铺的路不可谓不大。

    刘辩站起身来,手掌轻轻抚摸紫檀刀匣,准备掂量掂量自身气机的厚实度,身后突然传来了一声哈欠。

    一直守在刘辩身边针织女红的蔡姬,这段日子有些嗜睡,还没临近傍晚便哈欠连天的靠着玉质案几睡了过去,刘辩赶忙解下身的貂裘盖在蔡姐姐身。

    已经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刘辩,温柔的抚摸几下蔡姐姐的肚子,高兴又愧疚。

    传宗接代无论是谁都会万分高兴,而自己的孩子无论男女意义非凡,可在这个动荡时期彻底稳住麾下臣子们的心绪,若是自己出了意外,皇子最好了,公主大不了找个宗室子弟入赘,也算是名正言顺。

    愧疚则是因为这第一个孩子应该是与婉儿妹妹共同生下,可惜为了防止婉儿妹妹万一有个三张两短,便送到了长安城,真的是鞭长莫及了。

    蔡姬在皇后唐婉儿前面怀皇家血脉引起的连锁反应很快出现了,东汉后宫不像西汉那么繁琐分为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等等十四定制,只有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五等。

    贵人有四,虽说蔡姬占据一个四大贵人之一,已经是煊赫至极的册封,但是起母仪天下的皇后还是差了太多。

    刘辩麾下又有世家党与寒门党的明争暗斗,一个皇后的份量相当于占据了三公的两个紫的耀眼官帽子,甚至得三个。

    枕边风三字可不是说说而已,大汉皇后历来又占据了极大的民心民意,以黄琬郭图为首的世家党不免萌生了更换皇后的念头。

    一来蔡姬先一步有了皇室血脉名正言顺,二来坛宗主蔡邕的威望何等的一言既出皇帝都难追,世家出身的蔡姬又是当世的小蔡先生,于情于理都应当是小蔡先生入主后宫。

    蔡邕却出的没有表明态度,但以这位坛宗主的身份地位,不表态是最大的支持,黄琬郭图等人自有无数章可做,以至于黄琬郭图等人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接多次在公开场合开诚布公的谈论皇后母仪天下一事,其的深意不言而喻。

    唐婉儿出身市井,蔡姬出身书香门第,还是超拔俗流大汉王朝数得前三的诗书传家世家,父亲蔡邕无需多言那是当世坛执牛耳者之一。

    蔡姬本身又是大汉八绝之一,身世、样貌、才学、品行样样别说超过唐婉儿了,是整个天下也找不出媲美蔡姬的第二个人。

    蔡姬入主后宫似乎已经成了理所当然,连寒门党仰慕倾慕蔡姬的,皆是,粗鄙的武将也觉得天下再也没有小蔡先生更为合适的了。

    向来不参与党争的武将们,这次偏偏出的达成了一种共识,手书了一篇篇又是画图又是歪歪扭扭的谏言书,恳请陛下不要更换皇后,倒是胡车儿手书的谏言书字迹清晰工工整整,不过一看是找人捉刀代笔。

    太史慈甘宁兀突骨胡车儿这些嫡系武将书也罢了,毕竟受过王老剑尊的恩惠,诡异的是,张绣华雄这些个西凉派系武将,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书,着实把刘辩惊到了。

    事后是程昱提及了一件事,刘辩才想通了其的关节,唯有苦笑和叹息。

    “难怪当初实在想不通以大父的心性和武道修为,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成为戏志才的棋子,难怪大父这么放心婉儿的一定成为皇后,一切都因为那场千剑宗师。”

    “这也是大父不杀那些挡路的武夫,反而帮助他们提高境界解决武道难题的最大原因。”

    赵云、典韦、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渊、夏侯惇……

    默念这些名字的刘辩,悚然一惊:“婉儿妹妹,大父留给你的这份苦心当真是大的没边了。”

    “别说一个蔡邕了,是郑玄何休三人加一起,也不行。”

    世间武学宗师,天下武夫半师。

第457章 做官似坐关() 
过几日便是冬至了,天气转凉又转冷,这座竹楼面朝荷塘而建,湿气较重,刘辩担心身怀六甲的蔡姐姐染上风寒,轻柔的抱起来走了大半个时辰,放在了特意铺了两层狐裘的紫檀鸾凤床。

    大堂里响起了轻微的喝茶声,气机流转磅礴如大江东去的刘辩,早就发觉了这人的到来,勒令十二律里一名女律好生护卫蔡文姬,不紧不慢的迈步走入了大堂:“仲德,长安城的事情处理好了。”

    程昱赶来面见主公以前特意沐浴更衣了一番,头发身体上风尘仆仆容易洗去,昼夜兼程的疲惫却难以抹去:“启禀主公,皇陵一期的学子已经全部安插入十几万精挑细选的黄巾壮士,下到伍长上至千人校尉,九成都是由皇陵一期的学子担任。”

    兵权,历来是皇权稳固的头等大事,西壁垒一战过后,虽说一劳永逸的击败了二皇子刘协,从此高枕无忧再也不用担心皇位易主,但是嫡系兵马基本上死伤的七七八八。

    西凉并州两地是留有将近四十万的边军,不过都不是刘辩的嫡系,并且有着浓重的董卓丁原影子,岂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别人的刀下,十几万黄巾精锐的安置便成了久旱逢甘霖的一场救命及时雨。

    兵马是有了,却又回到了原点,这十几万精壮浸染的黄巾派系影子更重,也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只能是由着程昱把十几万精壮安排在了并州与司隶的一处交界点。

    开创武庙这一前所未有政治杂糅战略双重手段的程昱,很快又提出了一条建议,何不把剩余的两千多嫡系将士编成西垒营,大夏游骑、虎贲铁骑、红甲戍卒等等所有过去不对付的兵营,整合成一块铁板以后,由他们担任十几万黄巾壮士的中低层武官,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刘辩也曾经考虑过这么办,却衍生一个更大的难题,活下来的大多是斗大字不识一筐的悍勇莽汉,读过一些兵书的六郡良家子只占一小部分,实在是不堪大用。

    行军打仗,涉及许多旗语、鼓号、阵型……小卒子只需要跟着头儿往前冲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操心,这个头儿可就责任重大了,必须要熟稔这些旗语、鼓号、阵型,不然进攻听成撤退,鱼鳞阵听成一字长蛇阵,都不用敌人进攻,自会阵脚大乱。

    西垒营一事只是程昱的铺垫,如果没有妥善解决兵权问题的合理策略,作为布衣隐相的程昱,是不会轻易开口的,真是只有那么一点的浅显之见,也愧对布衣隐相这几个重于泰山的字了。

    皇陵学宫。

    程昱目光炯炯的直视刘辩,提出了一条比起武庙还让整个天下巨震的策略,建立一座培养武官的学宫。

    这条消息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两千多西垒营将士进入皇陵内那座学宫的那一天,消息疯狂的漫延出去,好在此时的世家望族全都在摩拳擦掌的积极备战,准备在这场勤王大战中好好捞上一笔,只有一些个文坛腐儒发文怒斥程昱,倒也没引起什么大的波澜。

    教化,历来是世家望族心里最触碰不得的禁脔,也是他们最后的底线,稍有不慎将会重现当初郭嘉‘王朝覆灭在于世家’的动荡不安,好在程昱不是天下皆醉我独醒的郭嘉,长于阳谋的他,更懂得如何借势造势,隐忍不发。

    从董卓入京开始,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再到十八镇诸侯讨董,全天下世家望族的目光定在了起兵勤王这块肥肉上,皇陵学宫一事虽说引来不少的非议,却鲜有世家望族把心思用来算计程昱,罕见的出现了相安无事的境地。

    现在恰恰是需要关东世家望族的支持,所以才会顾及这些占据大量土地佃户却不为国家出力的蛀虫,等到入主长安以后,却是一项收拢西凉民心的重大政策,这才是程昱提出建立皇陵学宫的根源。

    西凉地区民风彪悍,以武勋光耀门楣的豪强将种遍地都是,士子文人却比大漠里的绿洲还稀罕,皇陵学宫的建立不亚于为西凉子民开辟了一条类似于举孝廉的上升通道,这可是全所未有的壮举。

    自古以来,武夫要想享用荣华富贵只能拎着脑袋去沙场拿命拼,成功者钱帛美人要多少有多少,但终究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倒在了人命比纸薄的沙场,不成功便成仁这句儒家至理名言,反倒成了武夫嘴里时常念叨的话。

    要么爬上去,要么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垫脚石,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创办武将学宫,也是刘辩必做的几件远超这个时代的大事之一,只是想着培养武将,没有程昱思虑的那么长远,更想不到随随便便一件超前小事,竟能在政治上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若是知道了程昱脑子里繁琐之极的念头,免不了又要贬今崇古了。

    刘辩手里正拿着一卷邸报,里面全是关于皇陵一期学子的课业情况,谁的弓马骑射最出彩,谁的兵法韬略文试第一,又有谁擅长练兵治军等等全有着详细的记载,毫无疑问,皇陵一期学子里最优秀当属侄儿关平。

    十五岁年纪快长成一个大小伙子的关平,早在西壁垒一战就立下了仅次于帝国双壁的大功,又是二弟关羽的长子,忠诚程度比起宗室子弟还要忠心耿耿。

    由武卒营夹杂一些西垒营老卒整编成的虎贲卫,这支天下数一数二的悍勇步卒,本意是让关平担任虎贲中郎将,兀突骨、胡车儿、管亥三人担任副将。

    程昱突然带走了关平说是有大用,原来是为皇陵学宫一期学子树立一位标杆将领,为皇陵学宫正式招募学子做铺垫。

    虎贲中郎将一职便空了下来,兀突骨胡车儿管亥三人依旧是担任了这支宿卫刘辩的亲卫军副将,兀突骨胡车儿算是最早投靠刘辩的嫡系将领,得到这等浩荡恩宠那是理所应当。

    身上有着浓重黄巾派系标签的管亥,则就要受宠若惊多了,一来他曾经参与过造反,二来作为降将身上永远抹不掉卖主求荣的污点。

    还能做官已经够天子开恩的了,打死也没想到居然能够担任皇帝陛下的禁卫军统领,受封那日,管亥五体投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宣誓定要以死报效皇恩。

    其实不难理解,原由多多,主要是有两个,管亥作为能与关羽大战数十回合的黄巾第一猛将,武力足够,但以才干来说足以胜任虎贲卫副将一职。

    再者虽说天公将军张角莫名其妙的成了大将军何进的二子刘辩的二哥,但是黄巾影子浓重,管亥担任虎贲卫副将,可谓是最好的稳定人心收买人心的策略。

    刘辩连自己的安危都交托在了管亥手里,对于黄巾贼是多么的不计前嫌,这条消息隐秘并且刻意的传到十几万黄巾壮士的驻地以后,迅速消弭了快要形成啸营的惶恐不安,人人是充满了大干一场的激情。

    作为大良仙师嫡系的管渠帅都能捞了一个天子近卫将军,他们这些小卒子不求多好,一个小小的入了品秩的武官九成,咱们祖辈往上倒十八代都是庄稼汉子,甭说是入了品秩的小官,就是不入流的胥吏那都是极大的光宗耀祖。

    皇陵一期学子替代过去的大小渠帅担任十几万黄巾壮士中低层武官引起的躁动,不到一天便消散一空,十几名绣衣指使早就记录在案的黄巾渠帅当众斩首,又大大震慑了十几万黄巾壮士,大良仙师又在程昱的安排下适时出现,过去反叛大汉的黄巾贼,如今快要成了刘辩的虔诚信徒。

    至于没了兵权的文钦,先是连升两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