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悍刀行 >

第44部分

三国悍刀行-第44部分

小说: 三国悍刀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白抛媚眼了。

    不过无伤大体,身后还有从西凉军和并州军百里挑一的精锐悍卒,五百虎贲营。

    一品金刚境又如何,碰到这等数一数二的边疆悍卒,就是一品指玄境也是白搭,真当自己是多少年才出一位的剑尊,能够一剑破甲三千又三千。

    我呸!五百虎贲营配上高头大马,发挥出三千西凉铁骑集体冲锋的威力,应该不成问题,剿杀列仙评上的老怪物都已经足够了,何况是一品金刚境。

    虽然五百虎贲营只是披坚持锐,并没有配备稀缺的乙等战马,或者精良的丙等战马,但金刚境也不是列仙评上的老怪物。

    两两相减,宰了汝南三十七县第一县尉许定,应该可以。

    就在刘辩准备发号施令,鼻青脸肿的胡车儿和兀突骨磨刀霍霍向猪羊之际。

    颤颤巍巍走来的老门房,再次搓了搓手。

    苍老的手,苍如枯骨,老如枯枝的手。

    却又枯木逢春,散发出一股娇艳的生机。

    娇艳?生机怎么可能是娇艳?只有鲜花才会娇艳。

    那双苍老的手,此时确实娇艳欲滴如鲜花,也真的滴出了颜色。

    血色。

    一颗错愕的头颅,正在枯老的手掌间滴答鲜血。

    老门房第三次搓了搓手,搓掉了鲜血,睡意朦胧的说道:“哦,金刚境啊。”

0093 按律当斩() 
在场的所有人顿时呆若木鸡,权贵们只觉的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王老剑尊超凡如圣,仙气纵横,恍若天人,却不知道究竟有多厉害。

    此时亲眼看到不亚于军国大将军的一品大宗师,像只鸡崽子一样被王老剑尊捏死,呼吸不免艰难了很多。

    而新一代的武勋权贵,并不像上一代父辈那般,经历过永康大乱和剑断昆仑,毕竟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一切已经物是人非。

    因此对于声名远播四海的江湖剑道至尊,不屑多于尊敬,哪一个心中不想着率领重甲士卒,堆死王越,以他为垫脚石进入皇帝的视野,彻底迈入红紫权贵的行列。

    皇帝陛下这辈子最痛恨的恐怕就是这位,令他面子里子尽失的江湖剑尊。

    至于前一段时间流传的什么一剑破甲三千又三千,将门子弟相信的不多,多数认为是太子鼓吹出来,为自己造势。

    后来家中长辈亲自谈及这件事,唏嘘感慨三十年前的光景,剑尊还是当年的剑尊,自己却不是当年的少年了。

    岁月辗转成耄耋,流年至此生花发。

    这才打消了心中的质疑,然而杀心更是浓重了三分,剑尊越是强大,重甲武卒堆死他之后所带来的权势和名望越是沉甸甸,说不定能够进入兵韬榜,成为最受皇帝器重的帅才。

    少年志向高,青年血最热。

    可是当他们真正见识过‘老剑尊’轻轻一搓手,摘下了好大一颗头颅,哪里还敢布成战阵围杀这位凶人,巴不得早点离开这里,脱离老神仙的视野。

    孰不知,他们认为的王老剑尊,只是太常寺十二律之一的阳律无射,并非是凶威赫赫数十年不曾消减半分的剑尊王越。

    “哦。”刘辩瞧着脸色发紫的二皇子刘协,嗤笑一声,手掌敲打紫檀剑匣道:“金刚境啊,很厉害的样子。”

    “我怎么感觉凡事碰到你才是最倒霉的。”

    “哈哈,可不是!”险些笑出眼泪的胡车儿,才不顾你是皇子还是三公,混不吝的他,除了大将军和主公以外还没怕过谁,旁若无人的捧腹大笑:“驴艹的玩意,克死了王美人不说。”

    “还导致自己的外祖父练功出了差错,从当世功力雄厚第一人,变成了一根手指都能戳倒的糟老头子。”

    “我记得关闇投靠你之前是天下第一吧,现在咋就成了天下第二。。。不。。。又变成天下第三了。”

    “最可悲的是这个许定,好好的一个汝南第一县尉不当,非得投靠你个扫把星,结果怎样,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二皇子刘协自幼心思极为阴沉,并且时常告诫自己,凡是成就大事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但终归是有底线的。

    常言道祸不及家人,辱不及父母,面前这个千刀万剐的蛮夷,竟敢侮辱母妃,一股暴戾瞬间从心底冲出,剑指胡车儿,一字一顿的说道:“我!要!你!死!”

    一位头戴玉簪冠的中年儒士,急忙拦住了二皇子刘协,肃声道:“殿下,万万不可动手,免得留给外戚一党攻击我们的借口。”

    “子师先生。。。。”二皇子刘协牙根几乎咬碎,闭上眼睛深沉的喘息几口,语调冰冷的说道:“这人侮辱母妃,按照汉律应该斩首。”

    王允向来以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的死忠之臣标榜自己,听到刺耳的王美人三个字,恨不得撸开袖子,直接冲过去掐死这个该死的西凉蛮夷。

    不过,此时处于外戚、宦党、士大夫三党交锋的关键时刻,武官一党、文坛大儒等众多中立党派保持观望的特别时期。

    万万不能冲动,一旦出了差错,武官一党倒向太子倒不是蚀骨之痛的大事,因为外戚一党对于军方的渗透,本就不是他们所能媲美。

    怕就怕,代表着天下读书人清谈风议的文坛大儒倒向太子。

    军权本就不如对方,再失去民心,大势离已去不远了。

    王允摆正衣冠,直面凶神恶煞的胡车儿和五百披甲虎贲,毫无惧色,义正言辞的说道:“侮辱宫闱,按律当斩。”

0094 风格() 
出身越是尊贵,所享受的权势富贵越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同时,自身所受规矩的约束也同样非常人所能想象。

    钟鸣鼎食,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丝毫不能有一丝僭越,胆敢逾越雷池半步,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即使贵为天子也要谨小慎微,否则会受到言官硕儒的抨击不说,严重了还会在史书上留下斑斑劣迹。

    更何况此时的刘辩,身份地位固然高入云端,但忌讳还是颇多,不能如寻常百姓那样畅所欲言,随心所欲。

    鼎食都要端着架子,更何况涉及到有关帝国威严的事宜。

    这个时候再次体现了胡车儿的小人自有小智慧,俩眼瞪得比铜铃还大,扛着精铁双锤,抡圆了用力砸向王允。

    看的一众簪缨权贵世家子弟,心惊肉跳,这一锤子若是砸中了王允,还不得变成一滩肉酱。

    刘协这个杂种既然用诛心的言论,破坏自己在世家望族心中的地位,那自己就来一个更狠的,直接干死鼎力支持他的雒阳王氏下一代扛鼎人。

    连自己人都保护不了,我看谁还敢投靠你。

    至于胡车儿嘛,好办,流放到西北边疆好了,而他最在乎并不像兀突骨那般,一个在军界举足轻重的官职,而是部族的光景好不好,族中的小崽子能活下来多少。

    就像胭脂楼大战过后那样,多赏他一些绢帛金银就是了。

    刘辩这不按常理出棋的手腕,着实吓到二皇子刘协,来不及多想,慌忙抽出太阿剑,一剑惊龙式,扫开了开山碎石的精铁双锤。

    河滩上的形势风云变幻,正当兀突骨凶恶的大笑一声,率领五百虎贲悍卒即将冲锋。

    一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步履不紧不慢的走了出来,站在了双方之间:“孟戚,还要胡闹到什么时候。”

    号称将种克星的何咸,更是天王老子第一,老子第二的混不吝性格,被他拾捣惨了的文人儒生不知道有多少。

    当他看到这人长相,反倒是不甘不愿的恭敬揖礼:“长文先生。”

    当今天下执掌儒生风言议论的鸿儒,一是古文经学家郑玄,另一个则是太学祭酒今文经学家何休。

    抛开家族底蕴不谈,南阳何氏只能够跻身于上十阀,何进身居权势通天的大将军一职,何瑛成为与皇帝并掌宫闱的皇后,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得益于执文坛牛耳之一的鸿儒何休。

    他是继董仲舒之后成就最高的今文经学大家,曾经作了一本《春秋汉议》十三卷,以春秋大义,驳正大汉政事足足达到600多条,使得大汉进入了儒家三世说中的升平世。

    在天下儒生心中鸿儒何休是天下楷模,唯有稷下学宫大祭酒郑玄,能够与他相媲美,就连凡受到他的赏识,也被誉之为登龙门。

    面前的陈群便是登龙门者之一,若只是鸿儒何休的授业学生,倒不至于让何咸这样,关键是身为文坛老供奉之一的鸿儒何休,是何咸的曾祖父。

    按照辈分算的话,年岁不大的陈群与他的祖父平辈,比起大将军何进还要高出一辈。

    由不得他不尊敬。

0095 四达而不悸() 
陈群出现的时机可谓是极为巧妙,刚好踩在了刘辩打压二皇子刘协,即将把事情闹大的节点上,既维护了刘辩的威严,又不让二皇子刘协过于损失颜面,不至于彻底撕破脸。

    两人一个太子,一个是皇子,一旦彻彻底底的决裂大打出手,最终折损的还不是天家的颜面,这是最重名望的清谈儒生深为忌讳的。

    至于党争站队这件事上,虽说太子是何皇后所生,与南阳何氏一脉相承,荣辱与共,但保不齐最终登基的是二皇子刘协。

    历经三朝而不倒,人称庙堂不倒翁的三朝元老何休,并没有明确的表明支持哪一位,保持一贯研究今文经学抨击时政的作风,看似浑噩糊涂,实则高明远见。

    万一二皇子刘协登基,到时候鸿儒何休便可以忍痛将孙儿何进推出去,再加上他在文坛的名望和地位,便可以保住南阳何氏。

    心痛归心痛,但一切要以守住老祖宗的基业为大本大宗。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已经到了知命之年的鸿儒何休,可不想南阳何氏平生许多坎坷。

    只是想着在有生之年,悉心呵护与沛国曹氏那般崛起不过数百年,却号称千年世家的南阳何氏,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屹立不倒,成为汝南袁氏颍川荀氏那样真正的千年世家。

    先生没有表明心意,作为学生弟子的陈群等人,自然不敢轻易站队混入党争之中,免得给先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陈群虽说喝止了何咸,连带着胡车儿也不敢轻易妄动,但来自交州的兀突骨完完全全诠释了什么叫做文臣武官两看相厌。

    管你是鸿儒门生,还是朝堂公卿,老子直接率兵冲过去,看你还能不能气定神闲的在那大言不惭。

    放在以往,风骨稍微软一些的交州士大夫儒生,脸上的神情自若志得意满,面对上到将校下至小卒杀气极重的黥字军,往往是吓得屁滚尿流,没有一点士子风流。

    不过对于恨不得碰到昏君,时不时来个死谏的京畿儒生来说,难能有很大的威慑力,陈群只是神情严肃的站在刘辩和二皇子刘协之间。

    寸步未动。

    刘辩颇为敬重这些臣子死直谏的儒生,轻轻摆手拦住了战意沸腾的兀突骨,平静道:“既然长文先生在这,那我就给长文先生一个面子,暂时放过这个不成器的庶出弟弟。”

    庶出和弟弟这四个字,刘辩刻意加重了语调,嘴角轻勾的扫了一眼只剩下中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的权贵们,意味深长。

    紧紧握着太阿剑的二皇子刘协,瞳孔骤缩,这句话的震慑力实在是太大了,自古以来,无论是皇位的继承,还是世家族长的传承,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二皇子刘协想要登临大宝,行呐,就算不是嫡出,起码也得是庶出长子,这样才能给皇帝一个合理的借口。

    可惜这两样他都不占,只要刘辩一天不死,除非是违背祖宗礼法,二皇子刘协一天没有希望登基称帝,毕竟一旦立幼不立长立庶不立嫡,便是撬动汉室统治根基的弥天大祸。

    别说其他皇亲国戚不会答应,就算是满朝文武大臣天下各地的大小世家族长,也不会有一人同意。

    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历来是各朝皇室世家望族立锥的根本,不然的话,今天皇帝陛下可以册立幼子为帝,明天世家望族中颇有才能的庶出长子、嫡出幼子,还不得翻了天。

    结党争夺族长之位,造成家族内乱还是小事,万一恼羞成怒之下,破罐子破摔的勾结外人霍乱家族,最终导致家族分裂,甚至分裂,那可是百死莫赎的大罪。

    长幼嫡庶之争,数千年来一直是各大世家最为忌讳,乃至于恐惧的事情,所以这个苗头,绝不能让它燃起来。

    刘辩这么多年来在何皇后督促下,庞德公的教导下,帝王心术真是没有白学,也难怪文坛执牛耳者何休见了他说了一句,四达而不悸。

    对于刘辩的评价,几乎达到了汉武帝光武帝的高度,可见刘辩的帝王心术之高,对于王道的领会之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