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124部分

明帝国-第124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这样的提议,曹越最终还是答应了,让他们随他一道出征,当作他的高级参谋人员。

    在把事情做的圆满后,曹越参加了朝会,并和孙传庭一道,当殿提出率军北伐,收复北方的失地,驱逐占据北京的建奴,将大明的京师从建奴手中重新夺回来的奏议。这个提议,得到了参加朝会大部分大臣的支持,很快朝廷就做出决定,举大军北伐,讨伐入关的建奴,收复北京。

    朝议通过北伐的决定后,授权在都督府负责这次征战,具体的出征日期也由大都督府定。

    虽然说朝议只不过走形式,无论怎么样这次北伐都是要进行,但朝会上百官没有过多争执,几乎一面倒地同意北伐建奴,收复京师,还是让曹越挺高兴的。

    不过有人对此不高兴。那不是曹越的妻子、已经改封为坤兴长公主的朱媺娖。

    自从来到了南京,曹越有大半的时间在忙,不在府中,朱媺娖连见到曹越的机会都不多。更不要说两人一起亲密相处了。不过朱媺娖对此理解,她知道曹越是忙着国事,并不是到外面寻花问柳。

    如今曹越身居大都督的高位,大明的军队都由他掌管,战争还在继续。要忙的事太多。对于朱媺娖来说身上又背负着国仇家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曹越。

    但在听闻曹越要率军出征北伐,收复北京后,朱媺娖忍不住变了脸色。虽然说朱媺娖也非常希望曹越能帮她的父皇报仇,期望大明的京师北京能收复,但已经为人母的她,最想的还是自己的夫君能陪在身边,不要去做什么危险的事,一家人能长相厮守。她很怕曹越有什么意外,那她们母子两人。就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了。在听到难得回府一次的曹越说起出征的事时,朱媺娖不禁潸然泪下。

    “越哥儿,你可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出什么意外,不然我们娘俩,可没法活了!”朱媺娖不顾身边还有下人在,不顾一切地扑到曹越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曹越挥退了服侍的下人,在下人们带上门离开后,他搂紧朱媺娖。并不停地亲吻她,一边亲吻一边安慰,一个劲地保证,他一定会平安归来。连一根汗毛都不会少。但这样依然抚慰不了朱媺娖,她还是不停地抽泣抱怨,诉说着自己的担心。

    朱媺娖这样伤心让曹越心疼,并且有内疚起来。因为这段时间他大部分时间呆在燕子矶军营中,而燕子矶大营离南京城有一定距离,忙于军务的他不能经常回府。很多个晚上朱媺娖只能独守空房,而他在军营里,却有几个美女相陪,现在还将陈圆圆占为已有。

    曹越有点担心朱媺娖不能接受他有其他女人这个现实,也对自己冷落了她亲近其他女人而惭愧。

    最终曹越非常耐心地安慰了一番,并留在府中过夜,一个晚上身体力行地安慰了朱媺娖数次,让朱媺娖极度满足,并且连哭的力气都没后,这才放心睡觉。也不知道是想通了,还是曹越的安慰让她满足,第二天起来后,朱媺娖一张小脸非常娇艳,在曹越面前羞羞搭搭的样子,也没了抱怨。

    当然朱媺娖在曹越离府回军营的时候,还是一个劲地叮嘱,出征后要小心,千万不要去冒险,她和儿子等着他平安归来。曹越自然满不在乎地答应,并开玩笑说,天下间能取他性命的人还没出现,他一定能活过百岁,见证大明从纷乱走向繁荣。

    曹越原本想将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婉等人的事告诉朱媺娖,但想想还是打消了念头,现在不着急告诉她这些,一切等这次北伐结束后再说吧。

    朝廷很快就将北伐收复京师的军事行动诏告天下,并号召天下有志之士,都为收复北方及京师贡献一份力量。朝廷再次颁布了征兵令,希望热血青年能从军报国,投入到杀敌战场上,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曲大明好男儿为国征战的壮歌。

    在朝廷诏告天下,大明王师将北伐收复失地后,第一期《大明近卫军报》也正式刊印。

    这一份十六开的报纸,共刊印了两千份,里面的内容都是陈圆圆、董小婉和柳如是所编,排版和美工插图全是她们的杰作。头版头条是曹越所写的一篇讨伐建奴和流寇的檄文,曹越在檄文中将天下大势都大概讲述了一遍,并痛陈了建奴和流寇对大明百姓犯下的罪行,表示大明近卫军决不会容忍建奴和流寇作乱中原大地,占据大明京师北京。大明近卫军全体将士,一定会将失地收复,

    由曹越“所写”的《大明近卫军军歌》,也在檄文下面刊登。其他版面,都是充满激情和热血的文章,有将士们的迫切希望早日收复失地,替先皇报仇的心声,还有他们平时训练的情景写照,大明近卫军的很多情况都有介绍。几个女人,充分领会了曹越的意思,制作出一份让曹越挺是满意的军报。

    很快,这份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报仇,就从军营中流传出来,数不清的人在传阅。因为传到街坊间的报纸不多,而争抢的人很多,价格迅速被炒高,甚至一份报纸十两银子都要不到的地步。

    《大明近卫军报》随着这次北伐很快走近人们的视野,而军报的大量传阅,也让大明近卫军更被百姓熟悉和了解,有更多的热血青年在读了报纸后,起了从军报国意,加入大明近卫军中。

    在第三期《大明近卫军报》是北伐特刊,在这期军报刊印后,曹越也率大军离开了燕子矶大营,誓师北伐。(。)

第六十九章 多尔衮的焦躁不安() 
(感谢时光新人、笛竹书友的打赏、哆啦小梦、圣德公书友的月票)

    偏安南京的残明小*朝廷举大军北伐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

    紫禁城,武英殿,满清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正紧锁着眉头在踱步。建奴大军在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之后,整个北京就落入建奴之手,原本大明王公贵族所居府院,大部被建奴贵族所占。大明的皇宫紫禁城自然也成了建奴的战利品,多尔衮看中了武英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寝宫。

    此时的多尔衮,心思大部放在剿灭李自成的农民军上,对偏安南京的残明小*朝廷,他和他的谋臣都认为,现在暂时没必须考虑其威胁。曹越虽然将崇祯皇帝的遗体,还有几位皇子救出北京,拥立朱慈炯登基继位,但多尔衮依曹越率军从北京救出朱慈炯等人,并没过多停留,马上就撤离这一点判断,残明实力还很弱,曹越手中的兵马并不是很多,不然这家伙不可能让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

    曹越没能力阻止农民军占领北京,多尔衮和他的谋臣都认为,残明的军事力量还不足惧,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大的威胁还是李自成的农民军,他们想趁残明小*朝廷恢复元气之前,将李自成和张献忠所领的农民军消灭,占领他们所控制的地方。待稳固北方后,再挥师南下,与残明军队交锋。

    因此,多尔衮就倾大部力量,攻击退居陕西的李自成部。

    还真不要说,他的策略还是挺奏效的,李自成部在一片石之战遭遇惨败,并退出北京后,几乎没战必败,被建奴和吴三桂的关宁军打的惨败后,不得不退居陕西,一副苟延残存之态。

    多尔衮准备在半年之内解决李自成的人马。在解决李自成的人马后,再依据形势决定是先讨伐残明小*朝廷,还是张献忠占领的四川,或者两线兼顾。

    此时的多尔衮。是一副踌躇满志的豪情,他现在所想的并只是击败流寇和大明军队,而是占领天下。在吴三桂请命归附,大清军队正式入关的时候,多尔衮手下的第一谋臣、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就上书。范文程在奏议中说:“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他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谋取天下。

    范文程生怕建奴采取以往的策略,他用了很大的篇幅劝多尔衮改变对汉策略,他说:“我大清军队,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改变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对所占之地百姓秋毫无犯”,即不仅在战略上要改变得城不守之策,而且要想办法招揽民心。如果依然采取以前烧杀抢掠的政策,那是不可能得到汉人的支持的。

    如今大清军队入关是应了大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之请,大清军队入关也是打着替大明崇祯皇帝报仇的口号。大清军队可以以此为借口。通过改变策略,争取得到汉家百姓的支持。

    多尔衮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准备与农民军及残明争夺天下。

    为了按抚民心,在大清军队占领北京后。多尔衮下发严令,严禁清军进城后烧杀抢掠,并停止剃发易服,甚至大张旗鼓为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举丧,言为其报仇。多尔衮所定的政策被严格执行,此举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建奴进入北京的时候,许多士绅列队欢迎,并自发拿出钱物犒赏建奴大军。

    依靠范文程所提建奴,多尔衮很快稳定了北京一带的形势,随后其他被占之地,如太原、顺得、济南等府大量官员和士绅投降满清。

    在收获这些后,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以多尔衮为首的当权派认为,要以图进取,谋取天下,必须迁都北京,只有占据这个地方才能统一全国,建万年不朽之业。

    做出迁都北京的决定后,满清贵族也从盛京启程,前往北京。顺治帝在其母布木布泰及哲哲皇太后陪同下,也从盛京抵达北京,住进了紫禁城。

    顺治在抵达北京后,在皇极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同时封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其他建奴贵族都认为,大明被李自成打残了,不得不偏安南京,李自成现在又遭遇惨败,已经没有力量能对大清构成威胁。但多尔衮没想到,就在大清正式迁都北京后不到一个月,残明小*朝廷就挥师北伐,北伐军队数量有十余万,领军之人还是让许多大清将士害怕的曹越。

    虽然多尔衮知道曹越这十几万人马是刚刚募集不久的新军,但曹越曾经所领的大同军同样是募集不久的新兵,他们在大同城下数次击败大清军队,让无数八旗子弟命丧异乡。

    曹越这个人,多尔衮永远不会轻视。大明朝堂上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孙传庭,多尔衮也同样不会轻视。正因为担心残明在曹越和孙传庭的治理下,迅速恢复元气,多尔衮这才决心,倾大部力量消灭流寇,解决这个最大后顾之忧后,再想办法解决残明小*朝廷。

    不把残明小*朝廷放在要解决首位的,除了认为现在的李自成比残明威胁更大外,还有,南下要渡过长江和黄河两条天险,才能与残明交手,南下攻打残明付出的代价更大。

    多尔衮甚至想过,暂时与残明和谈,双方和平相处一段时间甚至联手消灭流寇,待大清的力量调整膨胀后,再想办法消灭残明小*朝廷。范文程所提建议,能让大清争取到更多汉人百姓及官绅的支持,只要大清军队先消灭流寇,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那关内官绅及百姓的支持是可以持续的。假以时日,说不定不战就可以屈残明小*朝廷之兵,曹越和孙传庭再有能耐,也是不能和官绅相抗衡。多尔衮和范文程都清楚士绅阶层在大明朝堂上的影响力,只要争取到他们的支持,那事情就好办了。

    现在多尔衮就纠集原山东刘泽清的残部,与明军对抗。同时他还派人与湖北的左良玉联系,鼓动左良玉抗命残明小*朝廷,甚至起乱。多尔衮明确告诉左良玉,只要他起兵,大清军队一定会南下支持。

    但现在,曹越意外率军北伐,准备收复北京,把他的计划全部打乱了。他只得赶紧召范文程来商议对策,在范文程还没到来之前,多尔衮显得非常焦躁不安。(。)

第七十章 商讨对策() 
多尔衮清楚,现在大清虽然接连取得胜利,但致命的短板,也就是人口短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如果假以时日,巩固对北方的占领,那可以利用募集及投降的汉人军队,还有归降的流寇,攻打南方的残明小*朝廷,让汉人去自相残杀,大清收获渔人之利。

    现在大清势力可及的地方包括北直隶、山西、大半个河南、山东一部、陕西一部。因为现在主要的对手是李自成的流寇,因此在与残明小*朝廷所控相接的山东济南府,多尔衮并没派镇多少军队,只有两千女真八旗,五千蒙古八旗及一部朝鲜军和汉军。那一线的总兵力,也不过几万人。

    能占领济南府,还是因为刘泽清不愿意听从残明小*朝廷的令,准备起兵作乱之故,在刘泽清被杀后,多尔衮趁机派军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