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131部分

明帝国-第131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下午,建奴没再发动攻击。不过曹越知道,多尔衮是不会轻易罢手,认输退走的,这位实际掌握满清权力的野心家。在遭遇几次进攻失败后,一定在想破大明军队火器的办法。

    多尔衮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曹越也在认真琢磨。

    夜间偷袭这一招,多尔衮是肯定会采取的,对此曹越也早已经有对策。还有利用雨天非常不利于火器射击时候发动攻击,这一点曹越也料到了。并在制作火器的时候已经将天气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虽然说天气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将影响大幅度降低。

    还有建奴利用兵力的优势,采取疲兵战术,消耗大明军队的弹药,让大明将士没有机会好好休息。这些曹越都考虑到了,并有应对之策。

    曹越最怕的就是将士们大意,因为接连取得胜利而放松警惕,给建奴以可趁之机。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严令各部,不得有任何的懈怠。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要保持最高的警惕。哨位的布置一定要合理科学,明暗哨密集程度要连一只老鼠都跑不进来。

    主阵地前陷阱要设置很多,让建奴没机可趁。直接配属大军行动的特卫营将士,也全部出动,给建奴制造麻烦。一些地形险要的地方,也都有这样的尖兵埋设,一发现情况马上示警。大部分只装备了弓箭、刀枪的建奴,有时候人数占优势也奈何不了有火枪及炸药这些厉害武器的大明尖兵。

    曹越想到的这些,建奴也都采用了。

    战争开始的第一个晚上。建奴果真趁夜进攻了。但他们没料到,明军对此早有应对,照例是一通炮击。火炮射击后在一些地方引燃了大火,火炮爆炸时候产生的明亮火光照亮了建奴攻击的队列。虽然有暗夜的掩护。但建奴的行动还是或多或少地暴露在了大明将士的眼前。而大明军队的阵地上没多少亮光,晚上时候建奴倒很难弄清楚大明军队的兵力、火力配置,最终吃亏的依然是他们。

    不过第二天时候,建奴采取的另外一种策略,却是曹越不曾想到过的。

    建奴也撕下了满汉亲和的面具,将被他们俘虏的大批汉人百姓。当作人肉盾牌,押在进攻队伍的最前面,想以此报复,让防守的大明将士无所适从。

    押着汉家百姓冲锋,如果大明将士继续用火枪和火炮射击,那百姓也会被打死。

    从望远镜里看到此情况,曹越不禁起了怒意,其他观战的将领也是同样。黄得功人纷纷怒骂建奴的卑鄙和不人道,不过他们并没敢轻易表态怎么决断,全都等着曹越下决定。

    曹越拿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后,也马上做出决定,抬高射角,将火炮对准后面的建奴射击,放过前面的百姓及押解百姓的那些建奴。在火炮射击的时候,想办法鼓动百姓逃跑,脱离建奴的控制。

    虽然做了这样的安排,但曹越知道,这些百姓很难从战场上逃脱升天。即使大明将士的枪炮不将他们射杀,跟在后面的建奴也会将他们杀死。无论怎么样,他是不会让建奴冲到阵地前面来,让近卫军将士的性命受到威胁,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

    几千名百姓的生命虽然宝贵,但与战争的胜利,与数万大明将士的性命相比,那份量就轻了很多。

    曹越要求将士们尽量不直接射杀百姓,只希望不给将士们以压力和心理负担。

    很快,数百门各种火炮以不同的射角和射距对建奴的攻击队列进行了炮击,实心弹、开花弹等种种炮弹,携着一团团的黑烟,呼啸着朝建奴的冲锋队列中飞去。而战壕中的火枪营将士,也各就各位,准备迎击冲到阵地前面的建奴。

    “地狱火”只有一次实施的机会,在敌我两军对垒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再次埋设如此数量的炸药,而火炮又不可能将建奴全部消灭,肯定会有数量不少的建奴冲到阵地前面。要将这些建奴消灭,就要靠将士们手中的火枪了。

    火炮的持续轰击,将整个战场都笼罩在黑烟中。被建奴挟持的百姓,有很多人趁此机会脱离建奴的控制,想办法逃离战场。但依然有很多的人想不到逃跑,继续被建奴押着往前冲。

    很快,侥幸没被火炮击中的这些人,就进入了火枪的射击范围之内。(。)

第八十三章 无计可施的多尔衮() 
也就在侥幸逃脱火炮轰击,继续往前冲的那些建奴押着被胁迫的百姓在浓烟中若隐若现的时候,几个大铁皮喇叭在战壕前举了起来,粗喉咙的将士利用大喇叭拼命地喊,要行在前面的那些百姓停止前进,就地卧倒,不要充当建奴的盾牌。大明将士是分辨不出哪些是百姓,哪些是建奴,如果再往前走,只能全部射杀。要活命者赶紧逃命,不要再往前冲了。

    这招还是挺有用处的,虽然没有扩音设备,但几十个人拿着这种铁皮大喇叭怒吼,声音还是不小,在隆隆的爆炸声中能传到了建奴的阵中。一些百姓听到这样的喊声后,顿时慌了神,再也不顾身后押解的建奴,拼命的挣脱他们的控制,或者就地卧倒,以免被明军的火枪、火炮射杀。

    他们不得不被胁迫,就是因为死亡的威胁,他们如果不尊从就要被建奴杀死。但现在,屈从建奴的命令继续往前行,就要被明军的火枪射杀,那他们就很自然想到了逃命。开始时候不愿意听从建奴的命令他们的结局就是死亡,而被押解上战场有可能得一条生路,他们选择了服从;如今继续前行肯定会被射杀,逃跑或者卧倒有可能拣回一条命,他们就放弃了遵从,选择了抗争。

    看到建奴已经接近火枪的射程,而被他们强迫上战场的百姓争选逃命或者卧倒,曹越果断地下达了火炮抵近射击,并令各火枪营做好射击的准备。

    随着曹越的命令,两个近卫师的火炮压低了射角,朝着开始加快冲击速度的前面那些建奴射击。这些建奴因为押着百姓,在前面的炮击中并没挨到炸,百姓开始不受他们控制逃命了,炮弹也就落到了他们头上。很多无辜的百姓也被火炮躲中,不幸身死或者受伤

    这部建奴,自然也开始出现伤亡,他们在拼命躲避炮弹轰击的过程中。也加快了冲锋的速度,试图冲过前面这些区域,冲进弓箭的射程之内。只有冲到弓箭射程之内,他们才有机会对明军攻击。才有可能重创明军。

    但前一天那惊天爆炸所产生的巨坑,还有明军所设的一些陷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冲击速度。而这时候,他们也冲进了明军的火枪射程,随着一排排的火枪射击声音响起来。接二连三的建奴倒在了明军的枪口下。

    火枪的射击,给人感觉威力远不如火炮那样惊天动地,但实际的杀伤力,却远不是火炮可以相比。

    第三、第四近卫师在阵地前布置的火枪兵都是八千人,分前后三个横列,每个横列的军士都躲在战壕里,几道战战壕里的八千军队每次齐射就是八千发子弹,一轮齐射对建奴的杀伤力是非常恐怖的。侥幸没被火炮打伤的建奴,成片地倒在了大明将士的火枪射击之下。

    因为有老兵的示范,连续几场大战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导致军中士气大涨。新兵们也没什么怯场出现,建奴又还在百步之外,弓箭射不到他们,大部军士都能按照平时的训练操作。因为新式的燧发火枪装有初级的瞄准器,射击精度大为提高,对建奴的整体杀伤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最终经过十几轮射击后,建奴在扔下无数的尸体溃逃,两个方向有幸冲进弓箭射程之内的建奴至多不过千人,他们射出的弓箭给大明将士造成了极少的伤亡。在弄清楚战场上的情况后,因为愤怒导致脸都扭曲变形的多尔衮。终于无奈地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

    让多尔衮稍稍放心的是,明军并未趁势追击,依然坚守阵地不出击。

    连续两天的巨大伤亡,及几乎没给明军带去任何麻烦的战果。让多尔衮感觉恐惧。在收兵停战后,他马上下令,全部人马后撤五里,完全脱离与明军的接触。各部人马收笼溃部后,严防死守营地,防止明军可能的偷袭。多尔衮知道。战打成现在这样,无论如何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如果继续打下去,他这二十几万人马,全部打光都没办法奈何明军。

    战争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

    上次与曹越交手,明军依靠炸药和火枪,还有大同城的坚固才打败大清军队的,而这次明军是准备攻打聊城,凭坚城而守的不是明军,而是大清军队。只靠临时修筑的工事,没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可以依靠,明军依然完胜大清军队,而且双方伤亡的比例是这样的悬殊,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过的。这让他深深的恐惧,清楚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完全朝着明军方向倾斜。

    与明军之间的战争,唱主角的不再是骑兵与战刀,而是火炮和火枪,还有炸药,这是多尔衮不曾考虑过的。上次大同城下败于曹越的火枪兵,他认识到了火枪的厉害,因此想尽办法,搜索到了大概五千支火枪,准备了一个火枪营,准备在这次战役中投入战场,关键时候给明军狠狠一击。

    这些火枪是从明降军中搜集来的,都是些老式火枪,不过多尔衮已经如获至宝一样,对这个火枪营备加珍惜,轻易不使用。但从这两天的战场情况上来看,他这个视作宝贝的火枪营,在兼备在大量火炮和火枪的明军面前,有可能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对方消灭了。怎么才能破解明军的战法,将大清军队的优势发挥出来,不至于继续惨败,这是多尔衮现在最要考虑的。

    在停止了攻击,并令全军后退五里扎营后,多尔衮也马上将军中主要将领和谋臣唤到大帐中来,商讨对策。在多尔衮唤这些谋臣和主要将领到大帐中来的时候,初步的战果统计已经出来了。

    大清军队在两天的大战中,竟然损失了一万五千多人马,包括三千女真精锐。

    这是阵亡的人数,伤者更多,至少在三万人以上,重伤者数量也不少。这些重伤者,即使能捡回一条性命,大部基本没有继续参加战斗的可能。

    不需要打探明军的伤亡情况,多尔衮已经能估计到对方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然说主力人马还没重大的损失,伤亡主要发生在明降军、汉军、朝鲜军、蒙古八旗上,但这已经让多尔衮感觉到了胆寒,这仗好像没办法打了。(。)

第八十四章 范文程的新建议() 
大帐内,每个人都是心情沉重,谁都想不到原本战无不胜的大清精骑,竟然会败的这么惨,败的这么窝囊。面对明军大规模使用火炮和火枪,原本引以为傲的骑射,竟然连用武之地都没有。

    被多尔衮召到帐内的所有人都看到过这两天的战争场景,多尔衮刚才也向他们通报了今天的战果,每个人心里都很愤怒,感觉到耻辱,但却想不出来该用什么好办法破解明军的战术。

    密集的火炮轰击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心理预期,那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不只他们受到惊呼,战马更是不受控制地受惊,冲锋的队形几乎没办法保持。好不容易冲过火炮的射击区,明军又以一次巨大的爆炸将数千大清精兵送入地狱。再有侥幸不死者冲到明军阵前,那密集的排枪射击,几乎鲜有存活者。

    大清与大明之间的战争,原本胜利的天平偏向大清,但现在却一边倒地往大明那边倾斜,大清军队连破解的办法都想不出来。要知道这是在野外交手,如果明军再有坚城可以依靠,那这仗更难打了。

    其实在这一点上建奴理解错了,热兵器战争年代,坚城已经成为制肘,没办法让火炮和火枪发挥最大的威力。

    每座城,里面的面积不可能很大,火炮也没办法排布更多,每段城墙上,军士也不可能布置很多。但在野外,这些制约因素都不存在,炮兵阵地可以从容地布置,数量更多的火炮可以投入到战场中。野战工事挖好后,可以起到和城墙相似的抵御作用,并且可以做到更灵活,就如曹越这次埋设大量炸药,制造了一次人间惨剧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旷野之间进行的战争,工事可以修建的更宽阔,地形完全可以利用起来,每个排面躲在野战工事朝敌军射击的军士数量更多。想要攻击野战工事的建奴,遭到的打击自然成倍地增加。

    而且大明军队现在这个阵地,还可以将运河中的战船利用起来,战船上有数量众多的火炮。还有火枪兵。而在城内,战船就没办法发挥作用了。

    这场战争打成这样,其实很好理解,这是两支装备完全不同的军队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一群手持弓箭、刀枪的士兵。朝着修筑了完善野战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