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147部分

明帝国-第147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随火枪兵一起先进的佛朗机炮,开始了试射。

    佛朗机炮虽然射程不远,但因为重量轻,运送方便也深受曹越的喜欢,因此军中配备非常多,这次主动进攻,也让近半佛郎机炮随火枪兵一起行进,作为压制火力使用。

    随着火炮的试射,一枚又一枚的炮弹落入刚刚提起速度准备正面反击的建奴阵中,掀起巨大爆炸气浪的同时,将许多建奴掀翻马下。

    这只是试射,调试射击单元,后面才是正式的射击。

    因为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办法,又采用了后世时候炮兵大范围采用的估距方式,大明军队的火炮试射后的调试很快,一轮试射后,更密集的炮弹也呼啸而来,接二连三地落到建奴的阵中。(。)

第一百十五章 依然是一面倒() 
如此密集的火炮射击,出乎所有建奴的意外,多尔衮也是没料到。

    看着自己在营方向已经笼罩在一片硝烟中,多尔衮忍不住起了不祥的预感。明军明显是有充分准备的,如此多的火炮在火枪阵缓慢逼近中跟着来,那接下来定还有让人更加意外的举动。只不过,感觉不对的多尔衮已经没办法改变决定,现在全线反击是必须要做的事,不然肯定会被明军攻进大营。

    多尔衮再次下令,所有人马从几个方向对明军展开反击,不惜代价都要消灭敢于主动进攻的这几万明军火枪兵。

    随着多尔衮的命令,近十二万建奴,从几个方向,对突前的几个大明近卫师展开了密集的冲锋。

    而大明军队的反应很快,他们停止前进后,马上用随行的车辆在阵前组成了车阵,第一排面的火枪兵利用车阵做支撑和掩护。列车阵,这在明军以往的战事是经常采用,是抵挡建奴铁骑快速攻击的非常有效手段。而车子可以帮忙运送物资,携带又方便,这次大明军队主动进攻,也携带了大量车子。

    火炮的威力虽然不少,但倒在火炮气浪之下的建奴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建奴还是冲过了炮弹爆炸的地方,继续往大明军队的阵前冲杀而来。

    “开始射击!”亲临第一线的曹变蛟,看到建奴马上进入火枪的射程,非常冷静地下达了命令。

    随着曹变蛟的命令,最前面第一个排面两千军士手中的火枪发出了巨大的轰鸣,马上冲在最前头的一大片建奴骑兵,像被割倒的麦子一样倒伏了下去。随着第一排火枪兵的射击,更加密集的枪声在明军阵中响起来,更多的建奴,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把一样,从马上栽倒。

    正面反击的建奴顿时陷入了混乱,栽倒在地的人和马,马上成了后面人的绊脚石。许多没被火枪打中的建奴,因为坐骑受惊,或者马儿被绊倒,结果也一头扑在了地上。不死即伤,再次成为后面同伴的绊脚石。

    建奴的反击队形依然是“人”字形,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明军队的火枪阵是稍稍后陷的凹形,这样不只正面的火枪兵能对敌射击。两翼的火枪兵也能有效对敌的侧翼射击。一个排面至少五千支火枪的射击,威力大的吓人,倒下的建奴就像割稻草一样。

    而这时候,第二近卫军的两个近卫师的几万火枪兵,也在正面攻击的第一近卫军两翼列好阵后,迎击玩命反击的女真精骑。

    两个近卫军四个近卫师七八万人马,相互成契形,将几个方向攻击的建奴进攻角度完全遮挡住。在火炮越来越密集的射击配合下,一排排的火枪子弹,疯狂地朝着快速冲杀而来的建奴身上射去。在建奴冲入弓箭射程之前。大明军队可以单方面对建奴杀伤,而建奴只有挨打的份。

    多尔衮是建有火枪营,军中也有火炮,只不过多尔衮手中那只装备了最老式火枪的几千火枪兵,根本不敢拿出来与明军正面对阵。建奴的火炮,在前面几次战役中被大明军队摧毁了大半,这次战役,也同样没发挥作用,因为现在大明军队还没进入建奴藏在大营里面火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现在的建奴,依然只能利用血肉之躯。反击大明军队的主动进攻。

    与昨天的战争相比,性质并没根本的差别,相差的只不过是大明军队没继续躲在战壕里面而已。

    战场上到处是硝烟,指挥作战的曹越和多尔衮。到现在已经没办法看清战场上的形势。两位指挥官只能下令麾下人马,拼尽全力进攻,不让对手占了先机。

    曹越丝毫不担心几万火枪兵会落败,这段时间补充的一万五千余支火枪,极大地提高了第一、第二近卫军的战力,两个近卫军差不多七万左右的火枪兵。完全可以给建奴制造一次人间悲剧。多尔衮以为大明军队离开战壕战斗力就下降,就让他看看这次大明军队主动进攻结局会是怎么样吧。

    最前面指挥作战的曹变蛟和黄得功,也没办法完全看清战场的形势,建奴伤亡情况也没办法清楚看到了。但数轮火枪射击下来,没有一名建奴能冲到大明军队阵前,这情景就很好地说明了战斗情况,建奴损失惨重之下,依然没办法攻到大明军队的阵前。

    事实正如曹变蛟、黄得功预料的那样,建奴正面及两翼的反击并没取得有效进展,玩命攻击的建奴,基本上没办法冲过大明军队的火枪覆盖区域。几万支火枪的猛烈射击,百来门火炮的轰鸣,将战场上所有声音都盖下去同时,也给建奴带去了灭顶之灾。

    整个战场,就是人间地狱,前赴后继冲锋的建奴,很难躲过如此密集火枪的射击。

    被火枪打中的建奴和他们的马匹,并不一定毙命,但受伤倒地的人和马,会极大的影响后面人的冲锋。骑兵的冲杀是要靠速度,而突破明军火枪的覆盖也需要速度,速度降下去了,建奴的攻击力也随之下降。

    在几个方向建奴倾全力的攻击下,最终只有不多的建奴,侥幸躲过了火枪的射击,冲到了大明军队的阵前。但迎接他们的,还是坚固的车阵,而且第一排的明军,有人替他们遮挡箭矢。

    在发现有建奴冲过火枪的射击,并冲到近前,搭弓射击的时候,原本无所事事的橹盾兵,也将他们早就准备的盾牌举了起来,替火枪兵抵挡箭矢。数量并不多的建奴冲过了火枪射击区域,并未对大明军队造成大的损失,他们射出的箭矢,除了将百来名明军火枪兵射中外,并没造成更多的麻烦。

    而这些侥幸冲到大明军队阵前的建奴,最终也被火枪兵的子弹,或者扔出的手榴弹打死或炸死。

    装备了大量火枪的大明军队,基本摒弃了用刀枪解决战斗的模式,能用枪或者炸药解决的,决不用枪。建奴弓箭射程范围内,也是大明军士手榴弹可以投掷的范围,而手榴弹的威力远非弓箭可以相比,即使有建奴冲到阵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战争依然是一面倒的态势。(。)

第一百十六章 天津卫失陷() 
不断接到战场失利情况报告的多尔衮,就像是在煎窝上煎熬一样。

    他料不到,明军离开战壕主动进攻,情况依然是这样,大清军队怎么都攻不破明军的防线。

    战场上,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听着让人心里忍不住颤抖,多尔衮知道,随着每一阵的枪炮声响,不少的大清勇士没能将手中的战刀劈出就失去了性命。这样的死,太窝囊了,每一个人都会死不瞑目。

    多尔衮悲哀地发现,正在进行的战争,完全是不对等的,在装备了大量火枪和火炮的明军面前,大清军队简直像个没还手之力的孩子一样,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还击,都被打的灰头土脸。

    他实在想不明白,短短两年时间,曹越怎么就让大明军队发生了如此根本性的变化?

    以前大明军队不是没装备火枪和火炮,但那时候,火枪和火炮根本没对大清军队构成什么威胁。对明军的火炮还稍稍有所顾忌,但所有大清将士完全无视明军手中装备的火枪。

    却没想到,如今大明军队大量装备的火枪,却成了大清军队将士永远的噩梦。

    骑射面对火枪和火炮,难道真的落伍了吗?

    虽然多尔衮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战争事实,却不得不让他承认这一点,大清军队与明军战斗力相差太远了,就因为火器之故。

    曹越在主动进攻前,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明军还没投入全部力量,正面战场上只不过六七万人马,后面准备投入战斗的,至少还有一倍以上的兵力。而大清军队倾全力也没办法攻破这六七万明军离开战壕后构筑的防线,更不要说明军全部力量投入战斗后。

    “停止进攻,全线退守大营!”在战事进行了一个多时辰,反击没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付出了比昨天更加惨重的损失后。多尔衮被迫下达了停止反击的命令,令全军退守大营,利用大营外构筑的防御手段,阻挡明军的攻击。

    随着多尔衮的命令。建奴很快就全线退却,完全脱离了与大明军队的接触。

    而所带弹药使用过半的大明将士,也没有主动追击,依然固守原来列阵的地方。

    连续的大风吹过,将战场上的硝烟吹散。惨不忍睹的场面显露在众人面前。堆积如山的人和马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旗帜,到处可见燃烧的情景,未死的人和马匹在地上及尸体堆中挣扎悲鸣的场景,活脱脱的人间地狱。

    看到建奴全线后撤,指挥作战的曹变蛟和黄得功,也是长舒了口气。

    他们同样紧张,在面对建奴不要命的冲击时候,他们还是很担心,怕火枪兵顶不住攻击。他们都令各近卫军配属的骑兵。做好出击的准备,打算在火枪兵没办法抵挡建奴的冲击时候,让骑兵加入战团,怎么都不能让建奴冲进火枪兵的军阵中。但没想到,火枪射击的威力如此巨大,愣是将建奴的大规模冲锋挡在了弓箭的射程之外,能冲到大明军队阵前的只是少数。

    军中装备的大量手榴弹,轻松地将这些建奴消灭,最终动用了刀枪的大明军士,并无几人。可以说。如今的战斗,真的只需要动用火器即可,刀枪已经基本上没什么用场了。

    两人也越加敬佩曹越的远见,竟然想到了在军中大规模装备火器。要知道火器出现多年,没有一个将领对其上心,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类似“烧火棍”一样的东西,差不多是累赘,在战斗中没什么杀伤力,解决战争的最终还是要靠弓箭、刀枪。

    几次战役的巨大胜利。他们终于彻底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曹越是穿越人,后世时候通过各种渠道见多了现代化战争的场景,知道冷兵器的战争模式终究会被势兵器模式所取代。穿越前又在军中领军,现实地感受到了热兵器战争的巨大杀伤力,因此到了军中后,根本没想到要发展骑兵,训练将士们的骑射,而是一心发展火器。

    在镇戍大同时及抵达南京后,曹越就是一心投入到火器的制造和升级上。

    抵达南京后,更是倾全力升级火器的制造,在掌握了朝政后,更是将大明的主要财力都投入到火器的研制和升级上。如果没有他这样玩命的投入,根本没办法制造出如此多的火器,也没办法在与建奴的战争中取得接连的胜利。

    付出有了回报,一切也都好解释了,满朝文武,再没有人怀疑曹越当初的决定,火器的制造和发展,将进入更快的模式。

    现在建奴没办法击败大明军队,以后更加不要想了。

    只可惜现在整体的科技发生力不高,军队没办法实现机械化。而曹越又想稳扎稳打,不想冒进,不然现在的大明军队,在取得大胜后,会马上加快进攻的节奏,继续给建奴更多的苦头吃。

    见明军并没趋势追击,而是停止不前,多尔衮稍稍松了口气。

    他清楚这仗没办法继续以这样的方式打了,大清军队想战胜大明军队,必须要和明军一样装备更多的火枪、火炮,不然战争的结果依然会如今天这样,最终大清会节节失败,被迫退出关外,甚至在关外都站不出脚。

    撤军退守北京一线,或者马上退到关外,利用长城阻挡明军的攻击,这是多尔衮在收军回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策略。只是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就这样撤军,他非常不甘心。他还想找机会狠狠反击一下,让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

    诱敌深入,将明军引往北京方向,在途中设下埋伏,趁明军没防备之际,狠狠地打击一下明军,这是多尔衮和多铎、范文程讨论后做出的决定。今天的再次惨败,已经让他们三个最足智多谋的人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决定退兵诱敌深入这下策了。

    谁都知道,这样的诱敌深入,只要明军继续稳扎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