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159部分

明帝国-第159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腥风的战争。

    曹越的南方,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毕竟钱粮、赋税都要依靠南方所得,南方起乱,那要毁了大明的根本。孙传庭考虑过如何解决福建郑氏势力的事,但他没想过完美的解决办法来,今日曹越提起,他也没打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想听听曹越的意见。

    “只给他一种选择,那就是将全部军队都交给朝廷,由大都督府整编,郑芝龙本人也要到南京来任职,”曹越没任何犹豫,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郑芝龙必须听从朝廷的诏令,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然左良玉的下场,就是他的结局。如果他不愿意听从朝廷的诏令,交出军队,来南京养老,那大明近卫军马上就可以进军福建讨伐,我倒要看看,他凭什么抗击大明近卫军的征伐,他的水师船队,能不能与我大明新军的水师战船一较高下。”

    曹越的话,让孙传庭听了非常震撼,这个小家伙,还真的有胆气。如果在以前,听曹越说这样的话,孙传庭肯定会嘲笑,责怪曹越不自量力,空口说大话,但曹越指挥大明近卫军连续取得大胜,并且几乎完全控制了朝政后,他再不敢这么想。

    这个年轻人,谋略出众,手段高明,而且胆子大的出奇,没有他不敢做的事,也没有他完不成的事。今天听他这样说,那意思就是这个小家伙肯定详细地考虑过这事,不然不会如此果断地说出处置办法的。但孙传庭依然不动声色,他口气淡淡地问了一句:“你觉得郑芝龙会乖乖来南京?”

    “如果他够聪明,如果他想保郑氏一脉平安,他只能乖乖听从朝廷的诏令,交出军队,来南京任职,不然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曹越也一副口气淡淡的样子,眼神还挺轻蔑,“郑氏的军队,战斗力能比的上建奴吗?建奴在我大明新军面前都没有还手之力,福建水师更不行!”

    孙传庭听了,并没马上回答,而是皱着眉头沉思了半晌,这才微微地点点头:“那好吧,老夫听你的,就给郑芝龙来硬的,由大都督府整编福建水师,让郑芝龙到南京来任职。原本按排给左良玉的职务,就由郑芝龙来担吧,相信他能明白朝廷这样安排的用意!”

    “他会明白的!”曹越笑了笑,“明日就起草一份诏令,送到福州去,并限令郑芝龙两个月内来南京。还有,我听说郑芝龙有一儿子叫郑森,挺有谋略,也让他随郑芝龙一起来南京,我要好好栽培此人。”

    郑森就是郑成功,郑森是其本名。

    “你这是要赶尽杀绝啊!”孙传庭不禁愕然。

    “不必担心,没有此意,只是想好好栽培一下此子,让其能将所学完全发挥!”曹越阴险地笑了两笑后,再道:“好了,孙老头,这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其他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宏大计划() 
曹越也让孙传庭先说说他率军北伐这段时间,南京发生的事情,还有朝堂上官员们有何表现。其实这些事情,曹越已经从其他渠道了解的差不多了,但许多事情从孙传庭嘴里说出来,代表的意义就不一样。而且一些事情,锦衣卫的人是没办法打探到的,特别是朝堂上的争执,官员们的表现。

    孙传庭是如今的首辅,这位职位所代表的权威没有人可以否认,而且曹越也选择了相信孙传庭所说,他对各个人物的评价,对一些事情的表态。也没有什么事情出乎曹越的意外,朝中的大臣之间没有明面上的争斗发生,与孙传庭起争斗的人也没有,对曹越表示不满的人也没出现。

    “孙老头,现在的大明朝廷,可是一派团结、和睦,真想不明白,先皇的时候,朝堂上为何那样一团乱!”听了孙传庭所说后,曹越笑呵呵地调侃了一句:“难道那时候朝中的大臣,个性更鲜明一点,对利益的争夺更明目张胆一点?”

    “有点这样,但也不尽然,”孙传庭呵呵笑了笑道:“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底气争夺权力的人,都随着北京的沦陷而失去了一切,南京的这些官员,原本就是失势之人,重新登殿入阁,他们不想轻易失去。更何况,他们都被你压的死死的,没有人敢与你争斗,所以才有现在这一团和气的现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至理名言,”曹越自嘲道:“其实我们都明白一点,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队在我们掌握之中。掌握了军队,就掌握了话语权,所以现在的朝堂,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以后不可能一直这样,希望有一天,一整套合理的制度。能将一切都改变。在没有合理的制度制定之前,在制度被人接受之前,还是要像现在这样,军政高于一切。不然。让文官当政,又会恢复先前那一团乱的情景。”

    孙传庭看了两眼曹越,却没有对此表示什么。

    曹越也不理会,自顾自把话题叉开了,“孙老头。现在的大明,一切都需要变革,只有变革,大明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垂暮中重生。今日我们就好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朝中那些争权夺利的事,我没兴趣掺合,有什么风波起来,你处理就是,别来影响我。别妨碍到新政的施行就行了。”

    “臭小子,尽把麻烦事交给我,你自己躲起来享清福,”孙传庭笑骂了一句后,再道:“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尽管说与老夫听,让老夫见识一下你这个天下闻名的大英雄,又想到了什么些鬼主意。”

    “不是鬼主意,都是些对大明有大利的想法,”曹越不满地瞪了眼孙传庭后。再正儿八经地说道:“有两件事情必须尽快做。一是建造更多的兵工厂,让大明的军工产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起来,制造出更多、更先进的武器、弹药;二是尽早开办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作战将领。所有中高级军官都要到军事学学习才能继续领军,中下级军官也必须从军校毕业生中选拔。嗯,学院院长就由我来兼任好了。”

    曹越所提第一件事,并没出乎孙传庭的意外,因为这是曹越一再要求,并放在国家层面的事。如今的大明。已经将大部物力、财力投到兵工厂的建造及武器的改良上去,接下来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到上面,并没什么意外。

    但曹越说要筹建军事学院,并且院长由他兼任,以后的军官都要从学院毕业生中选拔,中高级将领也要到学院学习后才能继续领军,孙传庭马上从这番话中嗅出了一同寻常的味道。

    曹越这是要完全掌控军队的节奏啊,如果真的这样了,那以后大明的所有军队,都成了曹越的私家军。不过呢,现在已经是这样的节奏了,曹越完全掌握军队,那是迟早的事,开办军校,只不过是多了种手段。

    在听曹越解释了一番军校的性质及作用后,孙传庭也没质疑什么,而是爽快地同意了曹越的提议,表示尽快筹建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为军队培养更多军事理论丰富的预备军官,高级将领也到那时学习进修一下,将大明军队的整体实力提高到新的层次。

    “你同意就好,”曹越不理会孙传庭那意味深长的神情,继续说道:“还有呢,我觉得再成立一个专门管理技术人员的机构,尽快将我大明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上去。什么叫科学技术你都不懂?孙老头,你也太落伍了吧?嗯,我打个比方吧,比如说新式火枪、火炮的制造技术,就是一种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其他器械的制造技术提升,你和那些西洋人接触过,应该明白西洋的制造技术已经超过了我大明,这就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体现。我们大明不能落后于西洋,所以这方面的水平要大力提高,朝廷要特别重视,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去,各级官员都要重视。”

    “你说的有道理,老夫认可你的提议,一定会支持你!”孙传庭也马上表态,还嘀咕了一句:“就你小子歪门邪道多。”

    “不是我歪门邪道多,而是你孙老头是个老古董,没接触过这些新式的东西,你落伍了,”曹越一副轻蔑的样子看着孙传庭,“孙老头,你知道不,西方已经在研制蒸汽技术了,我大明也要开启这方面的研究和制造。什么叫蒸汽技术你也不懂?说你老古董还真的没冤枉你。就简单说了下吧,茶壶烧开了,水汽能将壶盖顶起来,这就是蒸汽的动力,如果能将蒸汽的动力通过机械转换加以利用,那将会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孙老头,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用蒸汽动力驱动战船,或者车辆,不要借助风力或者人物,而且跑起来更快,你说是不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孙传庭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知所云,最终他只能叹了口气,摇摇头道:“小子,你和老夫说这些,老夫都不懂,也不必和我说,你觉得必须做,那就做,老夫一定会倾力支持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思各异() 
“还有啊,要建造更多的新式火枪和火炮,并且要持续改进火炮和火枪的技术水平,制造出更新式的线膛炮、线膛枪,现在的火枪和火炮,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火药的制造,也要大幅度的变革,现在的火药爆炸威力太小了!”曹越不理会孙传庭的神情,继续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的想法,“孙老头,你可知道,********还有***的威力吗?那是现在黑色火药的数倍数十倍甚至更高,你能想象出来这种新式火药出来后,我大明军队的战力会有怎么样的提升吗?喂,孙老头,你别用这种神色看我,你不懂这些,不代表别人不知道。”

    “好吧,你继续说,我听!”孙传庭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听曹越说这些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东西。只可惜,他也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天方夜谭。

    曹越也一鼓脑把他想到全说给孙传庭听,也不管孙传庭听不听的懂,只要求他支持就行。

    两人密议要事的第二天,朱慈炯就依照曹越和孙传庭的要求,下发了任命郑芝龙为五军都督府中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之职的诏令,并令其马上到南京来任职,其部编入大都督府辖下,大明近卫军海军的序列,朝廷将派员改编。朝廷还让郑芝龙的长子郑森,也随其父一道,来南京面圣。

    在朝廷诏令急送往福建的同时,曹越也写了两封信分别给郑芝龙和郑森。

    给郑森的信基本是官面文章,表示他一直仰慕郑芝龙的威名,感谢郑芝龙替大明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舰队,现在朝廷决定成立海军部,归属于大都督府之下,希望郑芝龙能以后军左都督身份,全面管理海军部的事务。待郑芝龙来南京的时候,他会亲自带人到城外迎接,云云。

    给郑森的信中。曹越则用了不同的口气,他称赞了一番郑森的青年豪气和才学,表示像郑森这样的人物是大明少见的青年才俊,以后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他希望郑森能到南京来任职,到时他一定会给其安排一个最适合发挥才学的职位,并希望郑森能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希望有那么一天,能看到郑森率领大明近卫军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成就一段传奇。

    朝廷的诏令,及曹越的私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福建,并马上送到了郑芝龙和郑森的手里。

    曹越这样做,其实就是豪赌,赌郑芝龙不敢铤而走险与朝廷撕破脸。

    原来的历史上,郑芝龙最后不顾其子郑森的劝,投降了满清,并带着一些人北上,到北京面见奴酋康熙皇帝。原来的历史上郑芝龙不敢与满清抗争,那曹越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大明朝廷强硬要求之下,郑芝龙也不敢与朝廷抗争,最终会服软,听从朝廷的安排。

    如今的大明近卫军,战力已经被渲染的非常可怕,建奴都这般轻松被击败,任何一支力量在面对大明近卫军的威胁时候,都会好生掂量一下,这支可怕的军事组织是不是自己能抗衡的。曹越相信郑芝龙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也觉得郑森这个最终与其父郑芝龙决裂的热血青年。会拜到他门下的。

    当然,必要的布置及应对措施还是要制定的,谁知道郑芝龙会不会狗急跳墙。

    回北京一段时间后,曹越把要处置的事基本处置好了。年关到了。大多的人都觉得忙碌了一年,该好生休息一下,许多事也都能放就放一放,准备好生享乐一番,曹越也不例外。因此他也把事情先放一放,跟着已经数次上门约请一起去喝酒的常延龄、郭培民、张世泽几人。去青楼院寻乐去了。

    秦淮八艳,再次难得地聚在一起。这都是常延龄和郭培民、张世泽等人的安排,其实也可以说是秦淮八艳中其他五个还未与曹越搭上关系的女人花了钱托他们做的事。

    曹越回南京后,每天都有一堆事要处理,再加上要处理红娘子的事,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