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67部分

明帝国-第67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顾自己亲兵的劝阻,一马当先地冲到了前面,准备亲自指挥登城。

    就在这时候,一排火枪子弹打来,被打中了察罕顿时栽落马下,接着一捆集束手榴弹被城头上的一个小型投石机扔到了他倒下地方的附近,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受伤倒地的察罕,连同那些准备上前救驾的亲兵,都被炸的七零八落……

第八十三章 怎么应对() 
蒙古人终于顶不住了,如此巨大的伤亡,即使是铁打的军队也是难以承受,蒙古人再勇敢,也被打掉了所有勇气。察罕死了,也没有人再在后面镇场子督战,溃逃者开始出现。

    溃逃者就像瘟疫一样,迅速就开始传播,马上就有人跟从,很快就有更多的人跟着往回逃跑。

    只一会儿功夫,残余还能跑路的那些蒙古人,都疯狂地逃离战场。残存的这些人,在掉头逃跑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快逃出城墙上明军火枪的射程,让自己脱离这人间地狱。

    刚刚跟着冲上来的汉军,也被他们冲的七零八落。耿仲明再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人马,最终只能在亲卫的护卫下,往回跑,结果许多人被拥护踩踏而死。

    见此情况,一直在观战的多铎,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鸣金收兵,停止攻城。

    没付出多少代价就将攻城的建奴击退,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城头上的大同军将士,暴发出惊天动地的喝喊声、惊叫声,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喝彩。

    曹越也很兴奋,今天这场战,再次证明了火器在对付冷兵器敌人的时候,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只要建奴继续采用这种方式攻城,他完全有信心将将他们全部歼灭在大同城下。

    看到建奴鸣金收兵,曹越也令守城的军士除一部分继续在城头上警戒外,其他都退入城内休息。

    将士们的士气大振,即使参战的军士也没消耗掉多少力气,许多人都不愿意下城墙休整。

    曹越也告诫他们,接下来建奴肯定还会继续攻城,有太多需要他们上城墙拼杀的时候。他不希望看到建奴再次攻击,但城头上的将士没力气应战。

    大同城外,到处是残肢断臂,鲜血横流,护城河内,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扑鼻的血腥味让许多人感觉到恶心,不过曹越挺享受这种味道,夹杂着硝烟的血腥味,让他感觉到了胜利的味道。

    “孙老头,从来没看过这种方式的战争吧?”曹越不无得意地看着站在身边的孙传庭:“相信今天这场战役,会颠覆你的观点。你肯定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等你带兵入河南作战,今天给你的收获会让你得益非凡的。”

    “小子,不就消灭了几千建奴吗?看你得意成这种样子!”孙传庭丝毫不在意曹越这副没大没小的样子,今天的观战,确实给他很大的触动,他没想到过,打战还能这样,不可一世的建奴,会败的如此惨烈,双方付出的损失完全不对等。

    如果每战都像今天这样,那建奴根本就不是威胁,流寇也很快就可以平定。

    现在的孙传庭,完全能想象的出来,曹越指挥的几场战役是如何取胜的,他对火枪及其他火器在战场上的用处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受益匪浅,这是他今天最大的感受之一,突然间他对平定天下乱事非常有信心了。

    ----------

    多铎的人马停止了攻击后,退后几里扎营。

    也就在这天下午,阿济格所领的人马也抵达了大同城下,与多铎会合。

    晚上时候,多尔衮的大军也抵达了大同城下,这样十几万建奴,就已经全部抵达大同。他们分驻在大同四门周围,将大同城围了起来。

    多尔衮在简单地听取了多铎的报告后,马上召集众将商议军情。

    中军大帐内,多尔衮居中而坐,多铎、阿济格、豪格、阿巴泰、巴布泰、硕托、萨哈廉等建奴贵胄则分列两班。这些人不是建奴的亲王、郡王,就是贝勒、贝子,女真八旗,除了留守盛京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其他旗主都到了,可以说,满清建奴大部的精英骨干,都汇聚在大同城下。

    首先,多铎把今天的战事大概经过告诉了在场的诸人。

    多铎原本性高气傲,但大同城下,两次遭遇惨败,而大明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这样的战况,让多铎非常羞愧,底气也失去,羞愧的满脸通红中,他扑通一声跪下,请求多尔衮重责。

    支持豪格的巴布泰,马上站出来,要求多尔衮重处打了败仗的多铎,但被多尔衮以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追谁责,而是要先弄清楚情况,找到就对之策。多铎的过失,待回到盛京后再讨论,要给什么处罚,可以按章而定,他决不会偏袒。

    今天这一战,大清军队总共战死了一万九千余人,其中蒙古八旗一万五千余人,汉军三千余人,而城头的大明军士,死伤最多不过百人。如此巨大的伤亡,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每个人都非常震撼,包括多尔衮在内的所有人,心里都非常沉重。

    “诸位,今日的战况,大家也都知晓,明军采取了新的战法,我们暂时无法破,今日我们好生讨论一下,如何才能有效攻击,”多尔衮当然不愿意处罚多铎,他清楚今天及上次的战败,并不是多铎无能,而是因为明军采取了新的战法,大规模使用火枪,并制定出一套非常有效的火枪射击技术,要想战胜明军,就必须想出制敌之术来。

    这可能是曹越想出来的新战法,大清军队在松山、盛京都吃过亏,在大同城下更是吃了几次大亏,要是不想出解决之道来,局势会马上恶变,大明对大清将占据绝对的优势。

    今日这战,这非常影响士气,如果就这样响了败仗走了,那大清军队的士气将大受打击,而大明军队士气将大盛,几百骑,甚至几十骑女真精骑,就能将几万明军追的到处乱跑的情景再不会出现,人口数占绝对劣势的大清,将永远没有立足之处。

    多尔衮令多铎先让蒙古人攻城,原本就不指望能够奏效,但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大清军队的士气大受影响,连他都很受打击。

    他已经知道,在与流寇的战争中,曹越所领的人马并遭受什么损失,如今大同城外,流寇的影响都见不到,大清军队已经没有便宜可捡。看来这次想趁火打劫的目的是要落空了,有点偷鸡不着蚀把米的梯子。理智告诉多尔衮,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攻打大同,即使绕道攻打北京也比打大同强。

    但现在大军已经陈兵大同城下,就这样撤走,影响士气不说,万一遭到明军的埋伏,曹越又在后面追击,那大清军队损失就大了,甚至倾国之力都毁掉都有可能。多尔衮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想出一条万全之策,当然最好就是能击败遭遇,攻下大同。

第八十四章 两位汉奸的主意() 
众人心情都非常沉重,许多人包括阿济格、硕托、萨哈廉等人虽然没亲眼看到今天的战况,但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那里,近两万蒙古人和汉军阵亡在大同城下,连察罕都身死于明军之手。可以说,这是大清军队数次南征中一次战役损失最惨重的,没有之一。

    多铎是什么样的人物众人都知道,这位极少打败仗的家伙,率军攻打大同两次惨败在曹越手下,而且都败的这么惨,攻城的人马几乎都全军覆灭,足可见曹越所领的明军战斗力有多恐怖。

    这样的对手,任何人都不愿意遇到。

    豪格虽然幸灾乐祸,但他也被深深震撼。

    豪格现在的心情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上次他的人马在攻打由曹越和曹变蛟兄弟镇守的乳*峰山时候,麾下的人马损失惨重。当时他遭受到了重大的损失后,压力非常大,地位也因此下降,他认为在争夺皇位中没办法胜过多尔衮,与此战的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多铎连续两次惨败在曹越手下,比他败的还要惨,这让他身上所负的压力小了一点。并不是他无能,而是对手太强大,连多尔衮一向最为赏识的多铎,都败的这么惨,再没有人可以对他上次的失败指手划脚,除非把曹越打败,或者攻下大同。

    豪格当然不服输,上次乳*峰山之战,他就认识到曹氏兄弟所部人马战斗力非常强,是任何人不能轻视的,他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击败曹氏兄弟,以雪当日之耻,为自己挣回脸面。

    但这不是现在,最好曹越有麻烦,或者他的人马遭遇重创后,他去抢个便宜,那样才好!

    多铎的再次兵败,让豪格有了说话的底气,不过他知道现在想要击败曹越,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站出来指责多铎的无能,要求多尔衮重责多铎后,并没站出来再说什么。

    他在等待机会,再杀一下多铎的威风,顺便让多尔衮也失些脸面。

    听多尔衮问询诸人有如何攻破大同城的计策时候,他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道:“睿亲王,豫亲王在战前曾跨下海口,一定能率军击败曹越,攻破大同城。如今他这番誓愿还未实现,本王觉得应该继续让豫亲王亲军攻打大同,直到将大同攻破为止。睿亲王足智多谋,与豫亲王又是最好的兄弟,一定会帮豫亲王完成这个愿意的,我们就在一边看着你们兄弟是怎么打下大同,全歼曹越的大同军好了。”

    豪格知道什么叫落井下石,当着这么多大清精英的面,他就要好生折辱一下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以挽回自己的脸面。刚才多尔衮不愿意责罚多铎已经让他心里非常不爽,他更不愿意去啃这块硬骨头,因此就当着众人的面,将这个难题推到多尔衮和多铎兄弟身上。他所领的正蓝旗无气大伤,今天也正好借机让自己的人马远离战场,让多尔衮和多铎的人马去和曹越血拼。

    豪格是个没什么谋略的人,涉及利益的事他虽然知道争斗,但却想不出来好的计谋。今天趁多铎惨败之际,急中生智说出这样的话,目的是想打击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保存自己的实力,但他说的太直接,意思不言自明,也把和多尔衮至今不能和平相处的心思完全袒露在众人面前。如今多尔衮势大,已经被委为“摄政王”,除了豪格还敢与其针锋相对外,其他人都没这个胆量。

    因此豪格这样的话后,除了少数几个豪格的铁杆支持外,其他并没有人站出来附和。

    而且他这样的话,直接惹恼了多尔衮,当着众人的面,多尔衮都用鼻子哼了哼,以示自己的恼怒。

    豪格以为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也没说什么,一脸得意地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刚刚议事,豪格就和多尔衮起了争执,其他人更是不敢随便发表意见。

    最终还是阿济格在多尔衮的眼神示意下,站出来说了一番比较深明大义的话:“各位,如今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打败曹越,第一波攻击已经失败,我们现在需要商量出解决之道,而不是彼此相争。肃亲王一向以勇武著称,又和曹越打过仗,相信你能提一些意见。”

    阿济格脑子并不是很好使,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很不错的。不过他这话却把豪格惹恼了,豪格马上站出来,说当日他在松山城下败于曹越,并不是指挥失当,而是明军火器厉害。当时他受到了重处,现在多铎比他败的惨,却没受到责罚,他觉得非常不公平。

    阿济格当然马上反唇相讥,多铎也不示弱,站出来争辩,大帐内顿时变成了斗嘴的地方。最终多尔衮忍不住,狠狠地拍了下桌案,以一声怒喝阻断了这场争执。退下的豪格和阿济格依然相互不服,像两只被强行拉开的斗鸡一样,在那里怒气冲冲地大眼瞪小眼。

    这时候,多尔衮非常倚重的明朝降臣宁完我站出来说道:“主子,奴才觉得,我们应该倾全力攻打大同,将全部人马压上,才有可能攻破大同。”

    宁完我这话一说,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多尔衮也一副问询的意思。

    这么多人的目光注视,宁完时顿时感受到了压力,赶紧解释:“主子,奴才认为,大举进攻伤亡虽然会很多,但想在短时间内攻破大同,这是唯一的办法。我们大清军队是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不可能在大同城下呆很长时间。而且,我们此次最终要攻打的还是北京,如果在大同城下呆太久,北京的明军守卫必前加强,那时候仗就更不好打了!”

    另外一个降臣范文臣也站出来,支持宁完我的提议:“主子,奴才觉得,公甫所言不错。待我们的红衣大炮运抵后,即可以倾全力攻城。我们的红衣大炮比明军的要厉害,只要红衣大炮运到,就能将大同城轰烂,到时候倾全力攻击,就能攻破大同城了。”

    “两位先生所言不错!”多尔衮想了想后,终于点点头,“那就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