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帝国 >

第82部分

明帝国-第82部分

小说: 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马上将自己的发现和担心传报给了多尔衮。

    其实不用多铎提醒,一直观战的多尔衮,也发现了明军这一异常情况,他也马上做出了决断,明军火药数量不足,今天这样的战法是不愿意浪费火药在汉军及朝鲜军身上,如果女真八旗投入战斗,他们的火枪和火炮仍然会射击。

    多尔衮也只能决定,先不派女真八旗上场,继续由汉军、朝鲜军及蒙古八旗攻击!

第一百十三章 准备撤军() 
不过多尔衮很快就接到了另外几个不好的消息,山西总兵周遇吉的五万人马已经从太原出发,往大同方向而来。榆林和固原的姜氏兄弟所部的七八万人马,也有往大同驰援的迹象。还有辽东的曹变蛟部,正快速往大同方向增援而来。连续回报的消息,让原本坚定了信心的多尔衮,顿时大受打击。

    山西总兵周遇吉所部及姜让、姜镶兄弟的人马,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还是挺有战斗力的。这十几万明军可以说是除大同军及曹变蛟部以外大明最精锐的人马,当然这并不是让多尔衮最忌惮的。让他最忌惮的大明军队当然就是大同城内的曹越所部,还有辽东的曹变蛟率领的人马。

    现在好了,大明最有战斗力的军队,都往大同方向集结。

    大清军队,原本还占人数优势,现在好了,人数优势没了。曹变蛟部、周遇吉部、姜让部、姜镶部加起来超过了大清军队,而如今的大清军队,已经遭受重创,损失了数万人,士气低落。

    接到情报后,多尔衮也第一时间召集了多铎、阿济格等自己最亲信的兄弟商议军情。

    多尔衮使人传唤多铎和阿济格的时候,已经是子夜时分,兄弟两人这几天都窝着一肚子气,这仗打的太窝囊,他们心情很差。两人回去,都想好生发泄一下,但没等他们找到法子,多尔衮派人来传,他们也只好马上过来。

    听了多尔衮的情况通报后同,多铎和阿济格都变了脸色。

    如果换成以前,他们绝不会把这十几万大明援军当一回事,甚至还希望看到有大明援军到来,那样可以围点打援,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但现在,他们心态完全不一样了,在与大同军交手过程中,麾下的人马损失惨重,却奈何不了大同。曹变蛟的人马,他们也尝到过厉害,这也是一支装备了大量火器的军队,在松山之战中,他们给大清军队造成的损失也极大。

    曹越和曹变蛟兄弟所领的大明军队,是如今所有大清将领公认的最精锐的大明军队。大清军队在大同城下碰的鼻青脸肿,现在曹变蛟的人马又增援来了,大清军队面临的压力会更加大。

    兄弟三人,都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世道变了,如今的大清军队再不是天下无敌,装备了大量火器的明军,才是天下无敌的军队。多尔衮和多铎都相信,如果大同城内明军的弹药充足,用之不尽,那大清军队再没有任何取胜的可能。近二十万大明援军过来,那大同城的包围圈也不可能形成,制造火药的原料也可以源源不断运进大同城,那大同城内的火器弹药,也不会缺了。

    要真是这样,这仗还怎么打?

    多尔衮和多铎,几乎同时心生退兵的念头。

    但多尔衮是不可能主动提出这一点的,多铎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这么迟多尔衮召他过来议事的目的,当下小声地说道:“十四哥,小弟觉得,这仗不能继续这么打下去了,这次我们没办法攻下大同。曹变蛟的几万人马,距离大同才三天路程,周遇吉和姜让、姜镶的人马也才两三天时间就能抵大同,如果这二十万明军抵达,我们将腹背受敌!”

    阿济格却是没多尔衮和多铎这么机灵的头脑,他这几天打仗不顺利,火气正大。依他的性格,就是甩开膀子,与明军决一死战,不战到最后一个人,绝不退兵。

    刚刚多尔衮晚上布置了明天新的作战任务,多铎提出来要停战撤兵,他马上恼了,粗着喉咙大吼:“十五弟,你这是什么话?我大清军队什么时候学会了逃跑?明军二十几万算什么,再多的明军,在我们大清军队面前,只能是被打的抱头鼠窜。十四弟同,别听十五弟的话,我们怎么可以就这样撤军?如果这样撤军了,那我们大清军队的名望将荡然无存,以后还怎么驾驭蒙古人、朝鲜人?”

    阿济格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这也正是多尔衮最担心的地方。他非常清楚,大明军队数路援军往大同方向而来,其中有曹变蛟的精锐人马,遭受严重挫折的大清军队,最好的策略就是避明军锋芒,退兵回撤休整后再战。但他就是怕万一撤后,蒙古兵还有汉军、朝鲜军哗变,那就麻烦了。

    多铎与多尔衮相处最多,兄弟两人差不多是知根知底,从多尔衮的神情中,多铎能体会的到自己这位十四哥复杂的心思,他也马上反驳阿济格:“十二哥,你说的虽然不错,但小弟觉得,如果硬撑着在大同城下继续作战,待几路明军援军抵达,那局势更加不妙,蒙古人、汉军、朝鲜人起乱的可能性更大。小弟觉得,明天我们可以继续攻城,但只让汉军、朝鲜人、蒙古八旗进攻,我们女真精骑只观战,不参加进攻,就让明军去消耗汉军、朝鲜军及蒙古八旗的实力吧。等他们的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再起乱也没多少影响。”

    还没等阿济格再出言反驳多铎,多尔衮开口说话了:“十二哥,十五弟说的不错,我们现在确实不能再战了,在没找到破解明军火器的办法之前,我们再战,付出的代价肯定会很大,即使取得胜利,也是惨胜,我们大清军队的力量消耗光了,还怎么守辽东,还怎么重建大清国?汉军、朝鲜军、蒙古人的力量定要消耗,我们女真的力量一定要保留,明天就让他们去和曹越的人马狠狠拼杀吧,我们做好回撤的准备。回撤的路上,我们往北京方向走,战利品一定要带些回去,以弥补我们的损失!”

    阿济格还是不服气同,但还没等他开口争论,多尔衮又道:“十二哥,就这么定吧,明日一早,我召集所有亲王、郡王、贝勒宣布此事,后天一早,我们撤离大同。但有一点要记住,在撤离之前,决不能走漏任何消息,否则重责不怠!”

    “好吧!”阿济格最终也只能答应,但他心里依然不服气,准备明天亲自率军好好打一仗,以出心头之气。

第一百十四章 建奴竟然退兵了() 
(感谢公孙唐和时光新人书友的打赏)

    雄伟宽厚的大同城墙上,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至少五万以上的建奴,前赴后继地往城墙上冲。而大同城内的大明守军,也倾全力防守。双方都杀红了眼,城外的建奴不顾伤亡地想攻上城头,城墙上的明军,不顾自身伤亡的巨大,拼死战斗,不让建奴得逞。

    大同城内的守军数量不足,曹越又让火枪营临时休整,那些临时征召的青壮年并没发挥很大的战斗力,大同城墙上,到处险象环生。最终,曹越还是没忍住,让火枪队上,这才将建奴的攻击击退。

    一天血战下来,双方死伤惨重,至少有三万以上的建奴,还有近万的大同军及临时征召的青壮年,死在了城墙内外。这阵仗,让久经沙场的孙传庭及其他一些将领都有点受不了。

    前些天大胜带来的高昂士气也受到了一些打击,大同军的一些将士,甚至起了畏惧之心,生怕接下来建奴会更加凶猛地进攻。要是建奴继续这样不要命地打,而大同军的火枪营没了子弹,火炮也发射完弹药,那这仗就非常难打了。

    还好,天色终于变黑,建奴攻击无果后收兵退回大营,一天的战斗结束。

    许多大同军的将士看到建奴撤退后,就这样瘫在了城墙上,一天的拼杀下来,他们力竭了。

    但大多的将士依然坚守着城墙,严防建奴可能的趁夜攻城。而临时征召的一些民伕,则在忙碌地打扫战场,将阵亡者的尸体拖下去,集中停放。伤者也需要救治,不然很多人会因伤而丢失性命。

    为大同保卫战阵亡的将士,曹越已经决定,集中安葬,并为他们立碑纪念,在纪念碑上所有为保卫大同而亡的人,都会留下名字,家人也会得到抚恤。

    黑夜降临,曹越和孙传庭一起巡城安抚将士,亲自督促各项善后,还有饭食的供应等情况。大战的时候,主将的安抚作用会非常的大,这一点曹越和孙传庭都知道。

    在巡城结束后,两人一起回行辕吃饭,并准备在吃完晚饭后,再召集主要将领商讨军情。

    “曹总兵,今天建奴像不要命一样攻城,老夫觉得有些怪异!”脸上满是忧心忡忡的孙传庭,慢腾腾地吃着饭,将自己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多尔衮难道是打算不顾伤亡都要攻下大同城吗?他就不怕自己的十几万人马,全部损失在大同城下,彻底断了他们所谓后金的根本?”

    曹越当然也看出来了今天战斗的不寻常,他完全没料到建奴会不要命一样攻击。原本以为,建奴会打持久战,长期围困,会采取袭扰战术,每天都有攻城,但都是小规模的攻击。却没想到,建奴却突然一下子猛攻,难道是多尔衮突然弱智了,不清楚这样攻击,效果不可能好,付出的伤亡也会很大?

    曹越当然不相信多尔衮的脑袋突然进水了,难道是周遇吉、姜让、姜镶的人马调动让建奴害怕,所以想在这几路人马抵达之前,将大同城攻下?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曹越并不认为周遇吉、姜氏兄弟的人马战斗力有多强,这些将领所领的大明官军应该与乌合之众也差不多吧!

    建奴最擅长就是围城打援,在攻打辽阳、锦州、松山时候都用过,多支大明援军被歼灭,大明军队的机动力量几乎被消耗干净。大明军队不依城坚守,不依赖火器的话,战斗力肯定远逊于建奴。周遇吉、姜氏兄弟如果真的救援大军来,多尔衮完全能在运动战中将他们歼灭。

    曹越相信,如果建奴与周遇吉、姜氏兄弟的人马野战对阵,人马数量相当的情况下,建奴肯定完暴大明官军,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结果。照此分析,多尔衮也不可能因为探知这几路人马的去向,而失了方寸,乱打一气。更重要的是,周遇吉和姜氏兄弟的人马,已经明确告诉,只替大同军拦截流寇,不会直接到大同来。曹越想不出来,多尔衮为何会突然下令大军猛攻大同。

    就在曹越一边吃饭,一边沉思的时候,孙传庭突然说了一句:“小子,你有没有发现,今天攻城的,除了东门方向有女真满人参加外,其他各城,几乎见不到女真满人。攻城的都是汉军、朝鲜军,还有蒙古人,建奴的红衣大炮也没轰击,你不觉得奇怪吗?”

    “难道多尔衮是想借我们的手,消灭汉军、朝鲜八旗、蒙古八旗吗?”曹越更加糊涂了。

    这些仆从军,也是为建奴征战的,即使他们是建奴潜在的威胁,但现在建奴势力大受损的情况下,也不应该拿来消耗的,不然建奴的力量会更加单薄。

    孙传庭这样嘀咕了一句,但他也想不出来,事情到底是因为什么。

    不过很快他们就恍然大悟了,这是建奴撤退前的疯狂。

    夜半时分,正在睡觉的曹越被亲卫唤醒,说有紧急军情通报。

    “什么,建奴撤退了?”接到潜伏在城外的特种人员报告,曹越的睡意顿时完全没有了,他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马上穿戴整齐,准备到城头上巡视,并马上叫人通知孙传庭。

    城外远处,建奴的大营内,到处是灯火晃动,人昂马嘶乱糟糟的样子。但曹越没办法判断真实的情况,因此下令城头上各领军将领,严防死守,如果遇到建奴攻城,坚决还击。

    他不敢确认,建奴是真的撤退,还是在使计。睡觉刚醒,脑袋有点不太灵光,他一下子没联想到白天时候的建奴拼死猛攻。

    很快,城外又有消息传来,说女真满人及一部蒙古八旗在前半夜就已经悄悄撤退,汉军八旗及朝鲜八旗是殿后人马,如今闹的一团乱的就是汉军及朝鲜八旗。

    这时候,孙传庭也来到了城头,综合各种情况分析,曹越和孙传庭都得出结论,白天时候建奴猛攻,就是为了麻痹大同军,为悄悄撤退打掩护。两人马上决定,遣人马出城追杀,不给断后的建奴全身而退的机会。

    随着命令下达,大同北门、西门城门洞内的土石迅速被清理,城门先继打开,骑军在几位将领的带领下,往依然混乱一片的建奴大营杀过去!

第一百十五章 辉煌的胜利() 
天将黎明,已经率军远离大同的多尔衮,下令人马暂时休整。

    在全军停止前进后,他和多铎一道,带着一群亲兵,驰上一座山头,回看大同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