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混在古代搞工业 >

第27部分

混在古代搞工业-第27部分

小说: 混在古代搞工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路上与这差役的聊天,孙奇知道这郡守冯川,其实算得上是一个好官,三十中举,三十五县令,四十就升任郡守,为官性格孤僻,清廉正派,在民间口碑很高。

    要知大汉王朝天下五十六郡,分管于九州刺史之下,每个郡下辖数个县,每个郡的郡守,就相当于一方霸主,掌管郡内政治与政务,不过大汉王朝平衡权利,以免郡守一家独大,设置了‘都尉’一职,负责地方上的军事,权利与郡守平级。

    不过近年来大汉皇帝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都尉的权利渐渐被剥夺,一个郡,就是郡守说了算。

    “咱们郡守脾气有点古怪,你说话时都慎重点,他尤为痛恨贪污**。”

    官差将孙奇带到一处湖水前,自己便离去,湖水中间有一处人工亭,四周荷叶摆摆,鸟语花香,花红柳绿,生意盎然。

    孙奇只见那亭台中的,立了一人,伟岸,气势不凡,从远处便能感受到此人的云气。

    “来者可是印刷术的制造者?”

    孙奇正欲漫步至郡守身后,出其不意得打招呼,谁知道郡守大人的听力竟是如此之好。

    所以他当下立在亭子与岸相连的一座桥上,恭声道:“是,正是小生孙奇。”

    冯川回过头来,孙奇这才看清郡守的外貌,一副修剪得当的黑胡子,眼若火焰,嘴包四方,面色红润,孙奇一眼就能看出这郡守命中有大富大贵,有走四方之志向,命中必遇见贵人。

    “快过来呀,愣在那干什么?”

    冯川那如大理石雕刻的国字脸微笑着责备孙奇,似是怪他十分客气。

    孙奇到了亭子上后,冯川让他坐下,两人礼貌性地问好后,道明来意。

    “哦?你还是这次乡试的考生?如果我是主考官,一定会给你画个第一名。”

    冯川看起来十分友好,大大夸赞孙奇创造的印刷术,直夸他为国之栋梁,民间奇才,说自己从来没见过排版与那么工整的书籍。

    “不敢当,一点新奇的创意,这创意就如同喷泉,有时不经意间就冒出来,小生只是偶然取得而已,算不上什么大才。”

    气氛本来大好,但是冯川正说笑间,脸色就变了,变得很严肃,仿佛想到了什么烦心事。

    差役说这郡守的脾气古怪,看来不假,正与人说笑间,竟能忽然变脸。

    “你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么?”

    郡守的语气变得很恳切,孙奇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难道这官老爷有求于自己?

    孙奇摇头,你找我无非就是想让我帮你办事么。

    冯川也自嘲笑道:“也罢,你当然不可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我想让你给我办一份手册,手册上写满江宁郡各地每天的奇闻趣事,天气状况,与农业生产等等信息,本官需要每天过目的文件太多,自然不可能亲自去体察民情,只有通过一个合流的手册来了解民意,这就是本官请少年来的意图?”

    冯川一股脑抛出许多信息。

    手册?还必须有这些事情写在上面。

    这。。。。

    这种写满各类信息的手册,这种集合类的纸质读物,这不是日报么。。。,。请:

第四十九章 收集素材() 
一秒★小△说§网。。】,无弹窗!

    既然想办报纸,可以找书局呀,找自己这无业游民干甚,冯川好像也看出了孙奇的不解。

    冯川又解释道:“本官素来与鲁班会的那些低俗人不合,我身为鹰派的官僚,自然不可能找鲁班会的下属帮忙,那华利己,本身无多大才能,托关系掌管了江宁书局,却使得书局状况每况愈下,本官虽然有意改组,但是碍于上面的压力,不可轻动这些钉子户,开始本官以为这印刷术是华利己脑袋开窍,但后来才听说是一位少年书生发明,当下心中十分敬佩,正好本官需要这种大范围推广的手册。”

    冯川道出原因,这也许就是为何江宁书局得不到地方上的缘故,华利己与冯川位列两阵,自然不可能强强联手。

    原来这冯川是朝中另一派别鹰派的成员,鹰派成员行事利落,光明正大,以亲民勤政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与鲁班会那种行事阴暗,在硬件上费力的风格大相庭径,但是鹰派也是最容易得罪别人的,当朝太尉便是鹰派领袖,屡屡因为对外军事政策顶撞圣上,在朝中树敌繁多。

    但是,这鹰派在民间的口碑十分良好,可谓拥戴者十有**。

    孙奇也在地方上听说了这冯川的政绩,确实突出,与浙东巡抚使陆机珠联璧合,改革土地种植方案,使得浙东地区的粮食连年丰收,再创新高,并且精兵简政,屡次率兵剿灭威胁浙东沿海地区的倭寇与海贼,可谓功绩不断。

    浙东六郡,就是这江宁郡的治安最好,民风最为淳朴,这一切都少不了冯川双管齐下的行事风格。

    这样一位政绩与人品都十足良好的好官,孙奇自然是能帮就帮。

    “郡守大人,这手册,小生可以帮你完成,只是小生五天后便要参加科举,恐怕时间上来不及。”

    孙奇想起了五天后的科举,难言之隐道出。

    若是为这事误了科举,就得再等一年了。

    自己这一年,就是生命。

    冯川摆摆手,忙道:“科举固然是大事,但是你的平时成绩,传到主考官耳中后,一定会为你的成绩增色不少,怕什么,本官让你办些为民着想的美事,这不就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么,学以致用,立身为公,本官提前让你感受一下这种氛围,就算落榜,你也收获颇丰,人生在世,不如意时十有**,科举虽然,但是的还是自己的务实能力。”

    孙奇暗道这冯川心思激进,不过这也说明冯川不拘小节,行事雷厉风行的性格。

    冯川意味深长看着孙奇,他以为孙奇是位不可多得的良才,这才不惜与华利己撕破脸皮将孙奇要过来,如果孙奇真的有意为民办事,那再痛下狠手,将江宁书局的全部股份,转到孙奇名下,由他经营书局,这也未尝不可。

    冯川为官十年,身边会说话的人不少,但是急缺创造力极强的,而鲁班会那边就不同了,会长便是当朝工部侍郎,创造力极强,为圣上创造了许多玩物,深受皇上喜爱,自己这边除了大汉三大名匠之一的浙东陆机外,再无其他高手。

    这也是冯川最担心的,其余两位名匠早已隐声匿迹,不知所踪,所以,孙奇的潜力很大,他要好好开发孙奇。

    “好的,不过这手册做起来很简单,最的是,要收集资料,这资料必须是当日收集,当日便要将报纸印出来。”

    “没事,我又没让你一个人去办,我会将这事情吩咐给内政司他们协同你一并收集信息,你看如何?”

    孙奇自然是没有什么异议,人家郡守都这样说了,而且这郡守在浙东的影响力,丝毫不下于上一级掌管扬州刺史,孙奇自然倾囊相助。

    当下,冯川一纸草书叫来了内政司司长,面貌和善,双目慈祥,走路细无声,这位司长是冯川的亲信,要不然也不会交给他这等大事。

    “永忠,这几天,你就暂且听命于孙公子,好好办事!”

    内政司司长名为宋永忠,对于上司的命令,他只是点点头,表示同意。

    办事很踏实的一位人物,孙奇也乐于配合。

    所以当天就奔马而出,在江宁郡内寻找一些有趣的新闻,周边县城也没有错过。

    “今天天气,晴朗,无风,十五度!空气湿度百分之三十,湿度舒适。”

    日报的版面,当然少不了当天的天气状况与空气状况,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气象观察设置了,在一行人惊奇的目光中,孙奇变戏法般拿出几个精妙的仪器。

    “这是?”

    宋永忠为官十余年,还未曾见过这个黄色的小工具,孙奇解释这是空气湿度测量仪。

    “噢,只要有这个东西,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多少,我们就能知晓了,孙公子真是一位神人,那这里面一道红线的琉璃工具呢?”

    他指的是室外温度计。

    孙奇自然解释,这是能将室外温度精确到准确数字的机器,而且能反复使用,能准备测量气温,对天气的预测有很大用处。

    宋永忠由衷赞叹,他本来对郡守将他分管于一个毛头小子名下,十分不爽,只是一直忍着没说,现在看了这两个玩意,对孙奇多了一份敬意,少了一份轻蔑。

    “这些东西,都是手册上的必须品,剩下的,就是搜集一下田间地头的状况,比如今天有无蚂蝗,或者市井夫妻之间的一些吵架闹剧,都可以写进手册中。”

    孙奇一路说,宋永忠一边拿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

    “看,那家失火了,警备司用了多久才将火势控制,也是一件大事,可以记下来,记得时候,要做到,时间精确,数据准确,地点分明,事件清晰,宋司长,您可以好好记一下。”

    孙奇指着一处烧焦的房屋,对着宋永忠说道。

    “这是警备司的事情,还要写进手册里么?”

    宋永忠不解问道。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管别的部门什么事情。

    “手册上的事情,可以涵盖许多方面,除了民生,政治,还可以覆盖工程,水利与制造,要做大范围广,否则就失去作用了。”

    孙奇耐心解释,宋永忠若有所悟地点头。请:

第五十章 江宁第一日报() 
三个时辰,孙奇带着宋永忠一行人,记下了许多值得转化为文字的事情,对于报纸的排版,孙奇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上辈子是个理科生,对于那些上的抄抄写写不是很感兴趣。

    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坐在山尖,在白云缭绕的翠树绿草中,静看花开花落。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无非就是花草绕山水绕阶。

    今日还有一件奇事,江宁郡某地落下陨石数个,将附近农田庄稼烧毁破坏,这是个新闻,孙奇让宋司长仔细记录了该陨石的大小,与附近民众的受灾情况,几亩地严重受损,几亩地轻微受损,这都是官府发放救济粮与救灾金的凭证。

    孙奇心中对这种手册的实用性,十分期待。

    “宋司长,这些各地发生的奇事与灾情,先用准确的数字记下来,回去后再让文书加工润色一番,弄成一份有纪实意义的报道,今天收集素材,晚上润色印刷,第二天就能出手册。”

    孙奇策马而立,来到一处沟壑前,前方绿水环绕,山清水秀,还时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此刻虽已入秋,但是南方水汽足,凉爽异常,随行的士兵都是外着紫袍,内着布衫,倒是十分清凉。

    “那么,我们就要成立一个专门来收集情报的队伍,然后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按照时间列在一个本子上,比如江宁郡附近那家穷养牛户,被贼人偷走并杀害了两头牛,这件事就只能当天记录,不能隔几天再记,否则就丧失每日手册的意义了,手册的意义,就是要让郡守大人能及时获得各地情报与动态,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各种农政政策。”

    孙奇指着远处那片悠悠白云,宋永忠手上的本子已经记得密密麻麻,这一天,大概记录了二十余个奇闻异事与实时动态。

    “够了,撤吧,回去就将这些事情整理润色,然后我教大家印刷出每日手册。”

    天色渐晚,明月立在天涯,孙奇带领诸位内政司的成员,原路返回,孙奇先一步去郡守府布置印刷场地宋永忠先带人将那些事迹进行加工润色,使之能成为可以的新闻。

    郡守府内灯火通明,灯笼闪耀,孙奇步入郡守府,冯川早已按照孙奇的安排,准备好了印刷术需要的设备。

    院中早已立起了一个巨大的铁炉,炉中炉火正旺,通红的火焰,将院中的黑暗驱逐,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

    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郡守府的仆役与官差们,都仿佛观看天外神兽般集中精神,害怕眨一次眼,就错过历史性的一幕。

    “郡守大人,为何不直接将江宁书局的那套设备征调过来使用?”

    冯川脸色不悦道:“鲁班会的一切,我都不感兴趣,上次围剿倭寇,就借了他们几套诸葛连弩机,多用了几日没有归还,就急得那扬州刺史大骂我剿倭效率低下,这次不借了,有你就足够。”

    “这手册的纸张大小,要比一般书籍的大一些,咱们初期先印刷一千份,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可以的话,后期再印刷。”

    冯川赞许地点点头,这些东西,算是是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大众的生活,就多了一些信息的传递,他在江宁的政绩,无疑就丰厚了一些,对以后的升迁有益无害。

    当然,冯川这个每日手册的法子,从他刚上任就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