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10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描绘中国册封使,其壮观的队伍,严肃场面的卷轴《中国册封使行列图》,如今还收藏在那霸的冲绳县立博物馆。琉球王国向中国“进贡“,而中国则给它“册封。

    琉球就通过这种关系,不仅从中国获得大量的物资供应,还发展成为当时锁国时中国的海上对外贸易“总代理“。琉球的船只,不仅往来那霸与福州之间,还北上日本、朝鲜,又南下安南(越南)、吕宋(菲律宾)、暹罗(泰国)、亚齐、爪哇(印尼)、马六甲等,遍布整个南洋。

    琉球王国历史悠久,自中国明朝起接受中国中央政权的册封,是明朝中国的藩属国。

    没想到日本的萨摩藩居然想出兵,想兼并琉球。琉球国王于是向明朝求救,它在国书中称:

    “窃琉球小国,自明洪武五年(即1372年)入贡中国,永乐二年(即1 399年),我前王武宁,受册封为中山王,相承至今,向列外藩。遵用中国年号、历朔、文字,惟国内政令,许小国自治。…自列中国外藩以来,至今百余年不改。

    现今事处危急,唯有仰仗大国劝谕日本,使琉球国一切照旧。阖国臣民,戴德无极。除别备文禀,求大明国钦差大臣及葡萄牙全权大使、荷兰国全权公使、西班牙全权公使,相应具禀,求请恩准施行。”琉球的呼吁获得了大明国的积极反响,但遗憾的是作为宗主国的明军到达后发觉,所谓日本侵略军不过区区三千人。而到达的明军足有一万,同时还有新近征发的两千名高山族义勇队。

    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如从中国去的蔡氏为蔡襄的后人,林氏为林和靖家族的后人。与此同时,琉球王还经常选派子弟到中国留学。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更赐闽人三十六姓”入琉。这批中国移民主要是向琉球传授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琉球王国也曾主动请求赐人,

    日本萨摩藩(今鹿儿岛县)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未变。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琉球人也与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国册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宽永通宝(日币),改穿唐服。琉球还配合中国抗倭,《明史》就有记载,如嘉靖初年(1521年),“先是,倭寇自浙江败还,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大歼之,获中国被掠者六人,至是送还。”

    不过,琉球的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日本也有很大的联系。例如琉球所用的日本历法。在琉球与中国通贡之前,使用的是“和历”。据日本诸省原来的史籍载:“先代用和、汉历”。

    琉日的这种文化交流在《琉球国由来记》'2'??中有相关记载。此部书是清康熙末年琉球王府始成立“旧记座”(国史馆)整理琉球典籍时编写的,共二十一卷。其中卷三、卷四的《琉球事始记》列述琉球城市、田、驿、城、墓、楼阁、衣饰、饮食、动物、植物、财器、典制、文教、艺妓、制作等。

    在1919年发掘的狄堂贝冢,位于冲绳本岛(旧琉球)中部;1920年发掘的伊波贝冢。位于冲绳本岛的石川市。这两处遗址出土的磨制或半磨制石斧的制作方法与日本本土绳文式文化初期或前期的制作相同,皆被认为是相当于日本九州绳文式文化后期的遗物。

    从遗址的年代来考察被认为是相当于日本绳文式文化末期至弥生式文化前期的遗物。其中,以口缘部位肥厚的壶型陶器为代表的“宇座滨式”陶器与奄美大岛宇宿贝冢出土的上层式陶器相比,在形状和花纹上相互类似。

    而宇宿贝冢出土的下层式陶器,又与鹿耳岛县日置郡市来町贝冢出土的陶器具有一定的联系。进而1976…1977年在冲绳本岛读谷村渡具知东原遗址出土的陶器,又与现今日本熊本县宇土市曾田贝冢、轰贝冢出土的陶器相近,皆属于九州绳文式文化前期陶器。

    此外在冲绳国头郡恩纳村发掘的贝冢仲泊遗址、久米岛的大原贝冢、伊江岛具志原发掘的后期贝冢、八重山群岛石垣市川平的1号贝冢等等。这些考古发掘证明琉球的早期文化体系与大明日本诸省的关系。

    大明时,琉球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因此琉球语受到了汉语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而且琉球国官方文字为汉字。琉球语亦有不同的方言。昔日的琉球国亦为汉字文化圈一员,当时琉球群岛的上层人士亦用汉文记事书文,而下层百姓则使用一种象形文字。

    7世纪左右,《日本书记》“多祢人、掖玖人、阿麻弥人赐禄各有差”

    这里的多祢人、掖玖人、阿麻弥人分别指久米岛、屋久岛、冲绳本岛的人。据日本史料记载,在古代日本对琉球有两段统治时期,第一段是在唐宋时期,奄美、冲绳等地是日本令制国南岛(南蛮)地区,是在更早的时候连同九州一起统一和归顺的。第二段是萨摩统治时期,是作为日本萨摩的属国而存在的。

    秋七月……多丸、夜玖、奄美、度感等人,从朝宰(官名)而来,贡方物,授位赐物各有差。铜七年(714 年)十二月,太朝臣建治等率南岛奄美、信觉及球美岛五十二人归朝。灵龟元年(715年)正月,南岛奄美、夜玖、度感、信觉、球美人等,来朝贡方物。

    11世纪左右,“オキナワ”分离出日本本土。(见《平家物语》。)

    “鬼界有十二岛,外五岛从属于日本(河内源氏、惟宗氏),内七岛不从我朝(王权分离),名曰白石、アコシキ、タ口岛、硫黄岛、阿世纳(别本记为阿世波)、ヤクノ岛、トホエラブ、オキナワ、鬼界岛。”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521年,萨摩“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当时琉球王侍从写的《喜安日记》记载:“有如家家日记,代代文书,七珍万宝,尽失无遗!”萨军将琉球王尚宁等百余人俘至鹿儿岛,达三年五个月,逼迫尚宁王屈辱地承认向其“进贡”。同时还强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岛。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变中琉关系。

    152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访日本之际,突然强制“册封”琉球国王为藩王,并列入所谓“华族”。这是维新政府强行改变日琉关系的第一步。而这些行径,当时都是暗中进行,对中国隐瞒的。从此,琉球便成为了所谓“日明两属”。1523年1月,一艘琉球渔船遇台风漂到了台湾,被高山族土著枭首。余者侥幸生还,本来是一件小事,可是日本萨摩藩藩主不知好歹,居然想出兵入寇明朝,为其讨还公道。

    1523年,《大明日报》刊载《论本要约琉球》一文:

    (琉球)世世臣服本朝,朝贡不绝未尝有失臣事之义。

    日国多方伺隙而琉球尚难为楚至从楚、晋至从晋之谋,然经日夕诱胁,国小民贫势将坐困,又不得不改辄。而东况日人累年台湾一役,以琉球遭风,难民被生番谋杀,藉词诘问,以媚琉球。虽琉球守恭顺之义,难民被杀未尝求恤于天朝,日本从中谀奉代鸣不平,实为多事而究之,受恩不感,又易启强邻恩逞之心,不得不感激而从之。自此与中国通商好使闻往来而于中朝,则仍守礼仪恭顺不渝两受其盟。

    当中国与日本和好之际固无虑,况日本自命强大,则以海岛小邦俨然厕衣裳之会为许男可也,小邾子亦可也,然以今日新闻则殊可虑焉何也?

    自古通好之国小役于大,弱役于强,岁时聘问阅世相朝征伐,会师、会盟、应召亦曰至矣,断未有举其国之政治禁令悉听命于大过而更张之者。琉球虽小,亦世及相承,有祖宗之遗法可守也,今以日本之故而尽弃之非,所以为国也。

    日人独好救以暇甫与通好而一一为之,处置亦未免多事矣。以设官而论,假令一岛为一县而每部各为一府,其规制尚善以其有控驭之势也,然岛之小者尤儡狭于大都之市镇,气局已属太小,而况举县而皆郡之,乎县皆为郡,而上设总督以要其成,又设辅政司以参赞之区区弹丸,乃建此大规模亦殊不相称矣。且派差设馆代为保护,其人民将安集之,亦惟差馆苛虐之亦惟差馆矣,日本初意如仅欲与之通商则当令其为自主之国,而无庸如此更张也,今若是设施而谓无深意奢望存焉,吾不信也,岂其谓通商以后彼此必有交涉事件,日本遣驻之官,其职位必尊嫌于与知县,敌体殊见亵越,故改令以知府易知县乎,然又何难令琉球之君,特派大员专办通商事宜,而必出于改乎,至于派差一事或者因通商之后,日本商民聚处必多,恐土人性情不类,致成隔阂之势,故设差馆以保护,其民籍以自卫然,究有似反客为主之势。苟日人不欺凌其民,琉球之人皆得安堵无患而又何所用其保护乎?'3…8'?

    日人得寸得尺之计而琉球所不能不从者也!倘以交换日本之故而弃与国以媚之,虽中国政尚宽,大其无乃示人以无能乎?

    但是,日本萨摩山炮自以为牛B,非要和中国硬碰硬。结果,中国部队将他们围困在那霸岛。

    遇到中国部队的迎头痛击,中国的两百门大炮齐鸣。一阵猛轰过后,日本武士们早已魂飞魄散。只要炮弹所致,日本人无不血肉横飞。

    接着,不等日本士兵用鸟铳,抬枪重箭还击。中国新兵站成五排,依次设计,没有间隙,日本士兵被打得不敢抬头。

    然后,高山族义勇队,拿着长枪和短刀冲上前去,对着那些腿脚发软的残兵败将捅去。有些高山族蛮兵杀得性起,当场砍下日本武士的头颅。不得不说日本武士还真是顽强,在他们武士头领七生报国的叫嚣下,他们居然恶魔般的发起了还击。有些还砍下了高山民族义勇队的头颅。不过,伤亡过半的日本武士不是士气正旺的高山族蛮兵的对手。终于,他们没能来得及开船逃走,就被全歼了。中国新兵上前补枪,高山族蛮兵则争抢着枭首。

    堂堂日本萨摩精兵,在两天之内,被歼灭的干干净净。何无敌解救出藩王后,在小琉球群岛设置琉球县。并开始向上面大量移民,两万名来自浙江温州、福建厦门的移民迅速移居小琉球诸岛。小琉球共有140多个岛屿,面积456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人的岛屿有40多个。以前,小琉球岛上居住着12万人,为了让2万********有个主心骨,嘉靖皇帝干脆将桂王也移民了过来。

    这时,大明的百姓都知道大明的部队将去征服日本本土了。估计,首当其冲的就是萨摩藩,这些小鬼子的某日恐怕到了。

    (本章完)

第16章 萨摩藩的野望() 
这时,统治九州岛萨摩藩的岛津家正野心勃勃。妄图趁应仁之乱后,日本国群龙无首的状态,先统一九州,再征服四国。接着,进军日本本土关东与关西诸地,最后挥师北海道,一统日本。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虽然萨摩藩号称强藩,不过位于九州西南部的岛津家,其领地只有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以前外琉球王国还受他们控制,现在大明的部队收复小琉球之后。他们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对外贸易的窗口和支柱。

    萨摩藩领土包括今日日本大区九州省的鹿儿岛县全域与宫崎县的西南部。

    萨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

    萨摩藩,石高77万。藩主岛津氏,十二世纪中义久执政任三国守护,以则成为守护大名,战国大名。藩制采用外城制、门割制等独特的兵农分离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末期的统治体制。这种藩制加上火山地带、台风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生产力停滞,瓦解封建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其藩主后,推行藩营事业,如建立洋式军备、建设藩营工厂等。通过这些改革和党派斗争,改革派成长起来。岛津忠良就是新派的领袖,这时他拥有精兵2万,自以为横行九州无敌。正谋划着统一九州岛。

    何无敌率领小琉球的万余大军直扑种子岛,同时台湾的两万留守部队也随即出发,进攻鹿儿岛本部。与此同时,两万新军从浙江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