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111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11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者正是兴王的王妃蒋嫣玲,她武艺高强,能言善辩。兴王知道自己奔赴藩国之路是条死路,就将王妃托付于岳父家,自己悄悄上路了。没想到夫妻情深,这蒋嫣玲还是亲自赶过来了。众侠客佩服王妃的豪气,纷纷夸赞道:“真是一个奇女子。”

    兴王爷说:“你又何必来?不过是平白多牺牲一个人罢了。”

    蒋嫣玲手持绣春刀,道:“你娶我的时候,就知道我喜欢快意恩仇,既然你是我的夫君,那我们生死同穴,要是今天都埋骨于此,我也认了。”

    刘大夏一声冷笑:“自古无情帝王家,你们要怪就怪阁相李东阳,和你们的皇帝哥哥朱佑樘。”他一挥手,说:“准备放箭!”

    听到号令,那军校们下马,结阵,然后张弓搭箭。他们拉起弓弦,准备射出。

    蒋妃武艺高强,本可以一人离去。但她知道夫君危险,不想独自逃生。蒋嫣玲纵马上前,以身蔽之。

    刘大夏手一落下,军校们便朝兴王射箭,那箭如雨下。

    蒋嫣玲扑在自己夫君身上,闭上双眼,心想:此命休矣!

    不曾想,半响之后,身上没有疼痛之感。只见一个长袍的说书人站于马前,将自己的说书旗帜舞得山响,只听得耳边呼呼的风声。所有的箭支都被那旗帜化去,飞与地下或者反方向飞出。对面射箭的军校倒有几个应声落马,众军校见箭雨之下,兴王安然无恙。每拨三百余箭,竟然无一箭能靠近兴王之身,

    众人大骇,手下拉弓的劲头不免少了几分。

    兴王见那说书人武功高强,毅然出手相救,忙拱手道:“刚才怠慢了义士。”

    说书人不以为然,一边挥舞旗帜为兴王遮挡箭雨,一边道:“刚才收了你的钱,还没说书给你听,我舍不得你死。”

    兴王大喜,道:“如果今日蒙先生大酒,定然将先生引于府上,拜先生为长史,每日听先生说书。”

    说书人说:“我不爱那俗物,但喜欢阿堵物,你给我银两,宝钞,黄金我喜欢得紧。官职我就不要了,不能换衣食住行之物,要来何用。”

    兴王说:“依先生所言。”

    众侠客背靠背,拼命抵挡箭雨,见这位说书人武艺高强,他们不由得大喊:“来呀!你等吃兵粮的,胆敢谋害藩王,我等有一人跑出,将其恶行公告天下。到时候,皇帝定然杀你们灭口,恐怕你们也是满门抄斩之罪。”

    兴王见众侠客慨然赴死,为自己拼命,不由得大喜,说:“感谢众壮士。”

    这时,又有十几名侠士赶到,为首的是兴王岳父锦衣卫中兵马指挥蒋敩。随同蒋敩冲在前面的是他的好友盲剑客谢无言,兴王邀请盲剑客护卫自己南下,盲剑客本来拒绝了。只是,义结金兰的好友蒋敩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婿和女儿,谢无言也只好随同前来。

    盲剑客谢无言使出一剑斩桃花,砍断了十几只箭,喊道:“王爷,我们来了,这可是看在你岳父的薄面上,兄弟才为你拼命,你可得加钱呀!”

    蒋敩笑骂:“瞎子,你对后辈也有脸狮子张大口。”

    兴王见自己又有了援军,知道有望逃出生天,就大喊:“侠士们,弟兄们,给我上,王爷我钱有的是,可不像那个吝啬皇兄。”

    剑客骆安见兴王有救,就使出成名绝技梨花剑。骆安剑挑起梨花,那花瓣顿时化作白光,纷纷朝军校们射去。那些弯弓的军校连忙挥刀阻挡,不想那花瓣居然穿透刀背,直取头颅,顷刻间,已有余名军校倒地而死。

    刘大夏大惊,说:“你是梨花剑客骆安。”

    剑客骆安一边使剑,一边说:“正是在下。”

    刘大夏颓然道:“你们走吧!众军校让路,不必再打了。”原来,这梨花剑客骆安名满天下,有人说他于千里取人头如探囊取物,又有人说他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不过谈笑之间耳。反正,蒙古鞑子的王爷,江浙倭寇首领的头颅骆安取下过不少。

    见到此人也出手,刘大夏知道事不可为,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放兴王走了。

    众军校策马让到一边,给兴王让出一条道路。

    众侠客手握刀剑,那说书人也骑上一匹死去军校的战马,随同护卫着兴王慢慢前行。

    受伤的侠客扯布包裹住自己的伤口,刘大夏和军校们捡起地上的箭只,抬起受伤和死去兵丁准备撤走。

    侠客们已经离开了半里路,众人正要策马狂奔,护送兴王上路。

    忽然,又冲出一彪人马挡与路前,为首的是个黑脸汉子。那人大声笑道:“阁相李东阳大人就知道刘大夏这帮废物拦不住你们,还是要我亲自出马才行。”

    蒋敩大惊,道:“宋野猪,你来此做甚?”

    那野猪宋身着一件深绿色的袍儿,上面一层油腻,仿佛半年没洗。一笑起来,浑身肥肉直颤,那血红的小眼睛和向空中乱刺的毛发仿佛都在呼唤人们上前一刀结果他的性命。众侠客都这样想,可却没有一个人出手。

    宋野猪说:“做甚,自然是奉阁相李东阳之命取你女婿兴王朱佑杬的性命。听说骆安小儿的梨花剑厉害,我已经见识过了,不知道你们蒋门的十步一杀是你,还是你女儿谁更厉害,我都想领教一番。”说完,宋野猪使出了金刚爪,直取蒋敩的脑门。

    蒋敩连忙用绣春刀向宋野猪的猪爪砍去,没想到叮当一声,玄铁打造的绣春刀竟然裂为了两半。

    (本章完)

第220章 两千头疯狂的大象() 
大明帝国的郧阳军屯很有名,在这漫长的驱赶荆襄移民的过程中,官府和流民结下了深深的怨恨。

    郧阳府下属六县都交通不便,大明皇家大道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

    宗泉贵一路走来,到处树立的平叛碑,和满山的坟包。

    在那山上,偶尔见到裸露人骨都给人一种压抑的印象。

    从外表看来,这郧阳府各地除了军屯,几乎就是一个无人居住的深山老林。

    宗泉贵问郧阳巡抚章拯:“这里的百姓呢?”

    移民总督左义贵说:“这里的百姓和外地不一样,他们都躲藏在深山里。他们结成寨子,连寨自保,要么就在深山老林的矿里打工,他们被屠杀了太多此,所以这些人不敢与大明朝廷接触,听到我们要来,这些人都躲藏了起来。”

    宗泉贵皱起了眉头,你要做工作,至少要有人才行。如果都是像现在这样,一个个躲在寨子里,那么不动刀兵,这些人是不可能出来见自己的。”

    郧阳府各地看起来都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像是一个没有设置栅栏的动物园。这里满地都是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林间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飞禽走兽。众人只听见熊嗥,苍咒攫;虎呤风而振迅,豹隐雾而溟溟;啮铁芒毛之貊,噉兽锯牙之。介然之蹊,坦然之壑,亦聚沐猴,亦隐狐貉,飞而啼,鹿奔而兔跃也。除了军屯,这里几乎看不到一个百姓。

    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实行过一段严厉的禁山制度,当时的禁区覆盖了整个大秦岭、大巴山。郧阳地区也在禁山区域内,不允许有人进去,再加上这里原本就是一片荒凉之地。所以说当时郧阳这片区域几乎找不到人的踪影。

    在那段时间,郧阳这片地区没有人烟,行政区域归属名存实亡,因为它虽然在版图上有所体现,但却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区域。后来,随着大明帝国人口增加,大量移民进入此地开垦荒地,开办工矿。

    但是,嘉靖之前的皇帝都脑子一根筋。总想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所以他们严格户籍制度,动不动就派人搜山,让这些百姓返回原籍。

    在百姓的开垦之下,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变成了到处见人迹、遍地是良田的繁荣景象。

    偏偏,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孔门子弟见不得百姓安居乐业。在大明孔门子弟怂恿下,皇帝多次派出官兵驱赶百姓回原籍。在宪宗之前,大明皇帝还有主见,只当儒生说话是放屁,所以官兵们到此只是大捞其钱,敲诈民脂民膏罢了。当地百姓凑足银两,官兵也就罢手,众人都相安无事。

    宪宗即位的成化年间,儒生们的气焰大涨,孔门开始插手大明方方面面的事物。由于看到此地出产银沙,还有各种矿藏,孔门子弟瞧着眼红,就想将当地百姓统统赶走。

    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在与十堰接壤的房县大木厂,爆发著名的荆襄流民起事,镇压十年仍然不能彻底平息,一时间成了朝廷心腹大患。

    其实,当时有个小武官本来招降了流民。当时,孔门杀手殿不想看见暴乱就这样轻易平息,居然将其用铁锤在军营之中活活打死。当时明军军官看见,都若无其事,这件事情被记入了正史,可见道貌岸然的孔门子弟之残暴。

    后来暴乱平息,朝廷委派副都御史原杰任钦差大臣抚治郧阳,成化十二年春到任,体恤流民苦难,从长计议国是。停止驱赶镇压,酌情就地安置;后来又首创置郧阳府,抚台迁移郧阳;郧荆襄宛抚安,百姓深深敬爱。湖广、河南、陕西三省安定,其劳苦功高,政绩卓著,于当年升职为都御史,次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回北京时病逝南阳。

    郧屯则自原公始,皆流逋所遗,岁复增辟,几至过当。意思是说:郧阳军屯,则由原杰公首创;屯田皆是流民逃走,其所遗弃的田地;年复一年增加开垦,几年之后超过当初。

    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郧阳府正式设立,下辖6个县,府址设置在如今的郧县城内。大明帝国的郧山,即郧县江北的山,郧山书院在城东北。

    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府治由此名郧阳府。巡抚公署亦迁至郧阳,以驻地名郧阳抚台。郧阳抚台控制湖广、河南、陕西三省地域,直接管辖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等府。

    明朝设置郧阳府,完全是军事需要。原杰写给朝廷的奏折说得很清楚:奈何襄阳,僻在一隅。相离本布政司,水路动经月余。所辖一州十县内,均州、竹山县、谷城县、南漳县、房县、郧县、上津县等县,俱在万山之中。贼盗啸聚之处,相离襄阳远则十日,近不下五六日。一旦有事,若待走报湖广三司,议调官军,鲜克济事。必须就近,添设司府,分管卫县,位高望重,且知利害所系。较之所县,百倍有益。今踏勘得郧县,地方广阔,迫近汉江,路通竹山、房县、上津、洵阳、淅川等县,正四通八达要地。递年,贼盗出没之所,应合展筑城池,添设府卫,控制地方,抚安军民。

    其实,嘉靖皇帝知道这样的政策是不对的。大明帝国成化二十年(1484年),《湖广图经志》记载韩弼《十堰春耕》赞颂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

    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通志郧阳》说:十堰在县(郧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其通志专门记载《郧阳十景》:天马崖高,摘星坡峻,南门晴望,十堰春耕,萧寺留题,仙宫遗像,武阳神洞,盛水灵泉,龙滚滩声,沄洲雨意。

    这证明,只要不横加干涉,郧阳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的官府开始屯田,并于成化十四年将十堰的土地发给官军,令其一边驻防一边种地。当年夏天,共计收获稻谷、小麦等粮食三千五百九十石三斗八升,之后这些粮食被统一集中在郧阳的大丰仓。

    明朝嘉靖元年《湖广通志郧阳》说:“本府在成化八年(1472年),田一千五百一十四顷五十二亩九分,赋一万二千九百二十五石四斗四升。”而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时,郧阳辖区内外地移民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居民数量,军屯耕地超过民间耕地。

    军民杂处乐耕锄,总属中丞保障余。军民杂处乃郧阳特色,中丞乃巡抚别称。

    从几乎荒芜的原始森林到有人居住再到后来的繁荣,这期间肯定离不开人类的聚集和繁衍。

    秦巴山区自陕甘省略阳、凤县至湖广省郧西十二县连片的南山老林,由陕甘省宁强、褒城经四川而至湖广省竹山、竹溪、房县、兴山、保康十八县连片的巴山老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均长势良好。

    郧阳府志记载:湖广、河南、陕西三省间,又多旷土,山谷扼塞、林箐深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

    左义贵对宗泉贵说:“想让这些人移民,要么像当年的项忠一样,在镇压荆襄流民起事时使用强硬手段。”

    荆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 )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入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

    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成化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