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146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46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兹特克人定居特斯科科湖畔之后,继续向外扩张,此后百余年里,以武力先后征服阿托米等部族。阿兹特克人原系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部落,后来因吸收、融合这个地区其他印第安优秀文化传统而迅速崛起。 1426年,阿兹特克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结成了“阿兹特克联盟”,由阿兹特克国王伊兹科亚特尔任首领,势力日盛,在谷地建立了霸主地位。继承人蒙特祖马一世及其后的国王不断对外用兵,开疆拓土,至16世纪初,其疆域东西两面已抵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北与契契梅克为邻,南至今日之危地马拉,人口约300 万,发展到极盛时期。

    阿兹特克人的最高首领国王和贵族高居于民众之上,并拥有强大的军队,明显表现出阿兹特克社会已向阶级社会过渡。阿兹特克的国王由部落会议从特定的家族中推举,事实上是最高军事酋长,无世袭权,并可被部落会议罢黜。阿兹特克人同与之结盟的部落结成统一的政治和文化共同体。联盟所征服的部落需向联盟割让土地和纳贡,但可保有自己的部族神和习俗,由自己的酋长管理。特诺奇蒂特兰城分为四大区,分属四大胞族。下面共分为20个氏族,各氏族有自己的氏族神、祭司和寺庙,享有处理内部事务的权利。各氏族选出代表出席酋长会议。土地被分成王田、祭司田、军田,由公社成员集体耕种,以供国王、贵族、祭司和武士所需。但社会组织仍以被称作“卡尔普里”的氏族公社为基础,土地为氏族公有,分配给各家庭耕种。

    阿兹特克人的社会组织以氏族为基础,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但已开始出现阶级划分,贵族、祭司、武士和商人构成社会的统治阶级。贵族拥有土地和自己的姓氏,子女可受到特殊教育。平民接受农、工和战技等专业教育,是军队的主体。最下层是奴隶,主要来自阿兹特克内部,少数来自外族的战俘。

    阿兹特克国有比较发达的农业,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南瓜、马铃薯、棉花、龙舌兰(Tequila)等,其中龙舌兰是其特产。饲养火鸡、鸭、狗等禽畜。阿兹特克人利用特斯科科等湖泊发展人工灌溉系统,据说在特诺奇蒂特兰城南的索奇米尔科(Xochimilco)有1。5万条人工渠道,至今仍存900条。手工业相当发达,有金、银、铜、宝石、皮革、纺织、羽毛、陶器等各种工艺品。首都特诺奇蒂特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达30万。城内街道、广场设置整齐,全城有10余公里长的防水长堤,并有两条石槽从陆地引淡水入城。城内有神殿、王宫、行政官署、贵族邸宅、游戏场、学校等建筑。城北的市场是国内贸易中心,据记载可以容6万人交易货物,比西班牙的市场还大。

    天文历法方面,使用太阳历与圣年历,已知一年为 365天,每逢闰年补加一天。医学方面,知道利用各种草药治病,并已使用土法麻醉。阿兹特克人的陶器和绘画均极精致,建筑和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丽壮观。一般房屋的周围,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种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园。城中心的主庙基部长100米、宽 90米,四周有雉堞围墙环绕,塔顶建有供奉主神威济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坛周围有蛇头石雕,坛下发现的重达10吨的大石上,刻有被肢解的月亮女神图案,1790年在墨西哥城中心广场发现的“第五太阳石”直径近 4米,重约120吨,刻有阿兹特克宗教传说中创世以来四个时代的图像,代表了阿兹特克人石雕艺术的高度水平。阿兹特克人是优秀的建筑师。首府特诺奇蒂特兰是一座岛城,有3条宽达10米的石堤与湖外陆地相通,石堤每隔一定距离就留一横渠,渠上架设吊桥,可随时收放,以防外敌入侵。城内建有宫殿、神庙、官邸、学校,建筑宏伟,最大一座金字塔台庙其规模甚至可与古埃及的媲美。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但科尔特斯把这座城市烧成了废墟,后来的墨西哥城就建在这一废墟上。阿兹特克人主要生产工具仍为石器,多由黑曜岩制成,但已会制造铜、金物品。有精确历法,会使用各种草药治病,在音乐、舞蹈、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水平。

    宗教在阿兹特克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居民相信灵魂永存,并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主宰。他们崇拜自然神,主神威济洛波特利(Huitzilopochtli)被视为太阳神和战争之神,其他的神主要有:创造神特洛克-纳瓦克(Tloque-Nahuaque)、太阳神托南辛(Tonatinh)、雨神特拉洛克(Tláloc)、玉米神希洛内(Xilonen)、羽蛇神克查尔科阿特尔(Quetzalcóatl)、“双头神”奥梅特库特利(Ometecuhtli)及其妻子奥梅奇华特尔(Omecíhuatl)等,国王被看成神的化身,祭神时以战俘为牺牲。其特异习俗之一是以活人为祭品,每年有数千人被祭神灵。武士以献身祭坛为荣。

    阿兹特克人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蔬菜、棉花和烟草。

    由于小岛的面积有限,他们在岛屿四周建了许多人工岛。他们先在湖面上打桩,然后扎上木筏,铺上河泥,最后在上面种植庄稼,这种人工岛是浮在湖面上的;或者在沼泽地带筑起挡土墙,在挡土墙间堆上许多芦苇作基础,再在芦苇上铺上湖底的沃土。人工岛的边缘和角落种有柳树,以防泥土流失。这些人工岛,阿兹特克人称为“查那巴斯”,欧洲人则形象地叫它“水上花园”。

    阿兹特克人以擅长于城市建筑而著称,在设计和建筑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中充分反映出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畔定居不久,就开始建造都城,到1487年才正式竣工,前后约用了二百余年的时间。

    他们是在岛的中央建起庙宇,以此为中心修筑两条南北、东西交叉的大道,大道将全城分为四个市区。他们在市区中心,也是全城制高点建筑了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其中有国王和贵族居住的许多房屋和宫殿。

    阿兹特克国王居住的王宫令人叹为观止。宫殿四壁饰满羽蛇浮雕,栩栩如生。房间里到处挂满绚丽多彩的地毯和布帘,就连木柱子上都雕满了花鸟虫鱼。

    在国王就餐的大厅里,还有一扇金制的屏风挡在餐桌前,为的是不让朝臣看见国王进餐的样子。在王宫里,还有一座专供国王一人赏玩的庞大园林,里面饲养着几乎所有中南美洲的野生动物,其中包括成群的獏、美洲豹和养在坛子里的响尾蛇。园林里到处栽种着来自各地的奇花异草。据说当时的国王蒙特祖马的生活非常奢侈,他住的宫殿有一百多间屋子,有一千多个服侍他的女奴,他每顿饭要吃三十多种菜肴。吃饭时,还有歌唱、舞蹈和杂技节目的表演。

    特诺奇蒂特兰市中心最主要的建筑是神庙,在广场中心屹立着二十座大小不等的庙宇。这些庙宇被称作美洲金字塔。它们也用石块垒成,但造型与埃及金字塔不同,顶部不是尖的而是平的,四面均是等腰梯形。

    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祭奉战神威齐波罗奇特利的,高约四十六米,占地约八千一百平方米。金字塔四面都有石砌台阶,从地面到塔顶共一百十四级。塔身分四层,每层都有“回”形平台把四面台阶连成一片。金字塔顶端的平台上建有两个庙堂,堂内有神像、祭台和祭器。

    阿兹特克人有以活人作为祭品的习惯。每次出征前和战争胜利归来,总要把人当祭品押上祭坛,用刀挖出心脏来敬献给战神。

    阿兹特克人很重视自己的外表穿戴。男人们大多披挂宽大的斗篷和绶带,妇女则穿拖到地面的长袍。他们的衣服有棉布的,但大多数是用野鸡、鹦鹉和蜂鸟等珍贵鸟羽精心编缀起来的。鸟羽编织是古代美洲特有的工艺之一。

    阿兹特克人,不论男女都戴头饰、手镯、脚镯、耳环和鼻环。这些饰物一般都用金银和珠玉制成。金匠的工艺技术精湛,他们铸造的金鸟,头、舌和四肢都可以活动。他们还制作一种花边状的项圈,用珍珠、绿松石珠、红色小贝壳和小金珠串成项圈,每隔一段距离就用一个金环结起来,最外圈是一排二十四只小金铃。当人们集会的时候,便是一片金光银影,令人眼花缭乱。

    每隔五天,阿兹特克人便来到城北的市场进行交易,这个市场常常聚集起三到五万人。人们携带着蜂蜜、香草、布匹、陶器和羽毛织物来这里,进行贸易。阿兹特克人没有货币,一般都是以实物交易,有时也用珍贵的可可豆和装满金粉的鹅毛杆进行交换。

    阿兹特克人在文字上的发展,没有玛雅人那样成熟,仍使用绘画文字。但他们在医学方面却有相当成就。他们知道许多草药的用途,如用洋地黄治心脏病,用奎宁治疟疾。

    但是,处在无尚荣光之中的国王蒙特苏马二世却迎来了他和他的祖先都从来没有见过的敌人。抵达新大陆的西班牙早期殖民者,多数都是参加过摩尔人战争和意大利战争的老兵。当西班牙人在加勒比群岛“剿灭”印第安人的战争基本结束后,这些人又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为了逃避在殖民地枯燥无味的生活和工作,在西班牙王室的默许下,这些充满冒险精神的殖民者开始自行组织起来,向新大陆的其它未知地方进行探险;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征服者”,他们共有五百零八人,不包括船上的大副、司舵、水手,这些人加起来约有一百来人;此外还有十六匹马;大小船只十一条;弩弓手三十二名,火枪手十三名,铜炮十门,小口径长炮四门,还有许多火药、子弹。

    1518年11月18日,西班牙人科尔特率领6艘船只的船队,离开圣地亚哥港,一路南下,到达了墨西哥海域。科尔特的舰队沿着海岸航行,并在靠近特诺奇第特兰城的地方登陆,留下80人建立了一个基地,其余的人向特诺奇第特兰城挺进。阿兹特克是个尚武的有着很多黄金的大帝国,对于他们来说黄金只是装饰,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这恰好满足了西班牙人科尔特的要求,在进入阿兹特克后,一边拉拢周边小国,一边假意对阿兹特克表现出友好,不断的索要黄金,还谎称自己得了病需要不停的吃黄金才能保住性命。一路上,附近一些印地安部落因不满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纷纷和他们结盟。也遭到了蒙特苏马国王军队的抵抗,他们造成科尔特军队的很大伤亡。

    1519年11月8日西班牙人到达特诺奇第特兰城时,只剩下不到150人了。如果蒙特苏马二世这是发起总攻,科尔特和他的队员们,恐怕谁也别想活着离开这座城市,但是蒙特苏马二世这是却听信了收受了西班牙人贿赂神庙僧侣的话。他认为西班牙人是羽蛇神的化身,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用最为隆重的礼节将西班牙人请进自己的王宫待为上宾——这无异于引狼入室!科尔特斯堂堂正正的进入了特诺奇蒂特兰,并还受到了阿兹特克人的欢迎。进城后,西班牙人借口几个西班牙人被阿兹特克人所杀而俘虏了国王孟蒂祖玛二世,并在他的王宫内的地下室中大量掠夺财宝。

    他命令自己手下杀死了蒙特苏马二世的卫兵,将这位国王囚禁在自己王宫之内,并假借他的名义,命令阿兹特克的人民交出黄金,他的士兵也在特诺奇第特兰城大肆劫掠。蒙特苏马二世为了自己安全,也多次出面平息人民对于西班牙人的愤怒。

    1520年6月,西班牙圣多明各总督眼红科尔特的胜利,派了一支800人的船队前来讨伐。科尔特只身赶回登陆基地,带领留守的80人发动夜袭,把总督的部队打败。然后,他又用特诺奇第特兰城的富有,说服讨伐队加入到他的一边。而与此同时,他留在特诺奇第特兰城的手下,抢掠了羽蛇神神庙,并杀死了护庙的僧侣,这使得阿兹特克人的愤怒再也无法抑制。

    科尔特斯的部将阿尔瓦拉多屠杀了600多名阿兹特克人,成千上万的阿兹特克人聚集起来围攻皇宫。科尔特斯派出蒙特祖玛二世安抚民众,在混乱的集会中,蒙特祖玛二世被愤怒的民众投出的石块击中,身负重伤。很快,蒙特祖玛二世去世的消息传出。西班牙人声称他是伤重不治,而阿兹特克人更愿意相信是西班牙人杀死了他们的国王。这个消息彻底激怒了阿兹特克人

    西班牙人意识到危险已经逼近,他们决定在当晚突围。这些征服者们身上装满了掠夺来的财宝,想沿着一条堤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