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160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160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船上发出熊熊火光,接着,“无敌舰队”的大小船只一片混乱,一些船已经被大火点燃。埃里卡诺慌忙命令各舰砍断锚索,想等火船过去后,重新占领这个投锚地。但在混乱中,许多船只只顾夺路逃走,结果互相碰撞,甚至自己打了起来,全舰队已经开始溃散。火船过后,埃里卡诺命令所属各分舰队向圣多明各集中,但只有少数船只执行了命令,大多数船只由于刚才砍去两只锚,只靠剩下的一只锚已经系留不住,遂沿岸向西南方向漂流而去。

    此时发生的情况,何宁远看得清清楚楚,“无敌舰队”正以杂乱无章的队形驶向圣地亚哥方向,这样它就没有可能再回到圣多明各了。何宁远立即命令舰队全速追击,在高速航行中,大明舰队与“无敌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

    考虑到自己的弹药虽然十分充足,但是要靠近点才能打得准。何宁远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敌人,在保证弹无虚发、全部命中的短距离才开始实施炮击。此时,“无敌舰队”已没有弹药储备了,大明舰队抓住这个弱点,把握风向,进退灵活,无所顾忌,时而左舷,时而右舷,连续不断地向敌舰发射大小炮弹。“无敌舰队”只有后退之力而无招架之功。

    23日晚上十时许,双方舰队在考塞多港附近交火。大明舰队步步紧逼,“无敌舰队”各舰距离越拉越大,秩序更加混乱。大明舰队各舰配合默契,各式火炮此起彼伏,打得极有章有法。海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这时风向突变,何宁远及时命令舰队摆脱战斗,“无敌舰队”趁此机会,退出西印度群岛。

    整整一个星期的交战中,“无敌舰队”耗费了二十多万发大型炮弹,而大明舰队只有沈阳号遭到重创,只是阵亡了两名舰长和二百多水手。与此相比,仅仅考塞多港一战,“无敌舰队”即死伤三千六百余人。

    (本章完)

第301章 皇妃大人来海地() 
26日,埃里卡诺召集作战会议,权衡利弊后,他决定如果风向有利,应再度设法控制古巴的圣地亚哥港,否则别无出路,只能绕道大西洋,返回西班牙。

    结果,天公不作美,风向始终未变,“无敌舰队”只得采取第二方案,返回西班牙。在抗击无敌舰队的海战中获胜的大明并未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西班牙舰队依然是欧洲最强大的舰队。大明的舰队追上了西班牙海军,双方在圣多明各西南的海岸上又进行了二次会战。

    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大明舰队的吨位占优势,所以西班牙船只成为了大明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目标。大明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

    刚刚在圣地亚哥军火库得到补充的西班牙战舰开炮向大明战舰射击,却不能命中大明战舰,大明战舰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28日,西班牙全线退却,在退却途中,大明舰队紧追不舍。大明舰队又紧逼“无敌舰队”的一百多艘军舰,以优势兵力发起攻击。这时,“无敌舰队”其余八十余艘军舰正在十海里外,未能及时介入战斗。大明军舰高大灵活,机动性能好,其火炮射程也远远大于敌人,因此,大明战舰始终保持着有利于自己的距离作战。而西班牙火炮射程近,只能力图靠近大明战舰队,以便进行接舷战。大明战舰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对方,不让其靠近一步。战斗持续到晚上才以西班牙舰队受到重创而结束。这一战,“无敌舰队”被击沉86艘军舰,而大明军舰只有一艘被击沉,那就是已经重伤沈阳号。其余战舰虽有一些损伤,但无一被击沉。

    “无敌舰队”集中起残余船只,从南面绕过西印度群岛向西班牙驶去。大明舰队虽取得胜利,但有一些舰只受创,加之弹药消耗过大,何宁远命令停止追击。

    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西班牙逃窜,准备直接跨越大西洋回国。受损的舰队抵达亚速尔群岛时,遇到猛烈的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战舰漏水、损坏,船员饥饿、生病,他们孤立无援地在海上随风漂泊。许多战舰撞上了岩石;另一些战舰进水下沉,消失在浪涛之中。风暴狂吹了一个月。还有一些战舰在亚速尔群岛的海岸外失踪,近万人被淹死。许多好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

    到1533年八月,“无敌舰队”仅剩47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而大明战舰只损失一艘,海员损失不到四百人。

    1533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大明舰队所击败,在精神上的杀伤是巨大的。在此之前,西班牙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发现新大陆到只用几百人就征服了美洲、环球航行、大败土耳其舰队、白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和遍布全球的贸易点和殖民地,这些成就让西班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不可被击败的。而美洲被大明的占领,以及无敌舰队的毁灭则把这种自信击的粉碎,从此西班牙开始了衰退之路,直到被大明帝国所征服。

    不过,西班牙人不肯认输,他们伙同葡萄牙,准备再战一场。11月6日,他们搜罗了剩余的战舰,强迫葡萄牙人和他们一起出兵,薄雾散尽,一百三十九艘战舰再次出现在浩瀚的大西洋上。

    近两万三千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军将士非常乐观,在他们眼中,正如在所有欧洲人的眼中一样,大明只是一个半开化的国家。虽然西班牙人他们被大明海军痛击了一顿,但他们认为白种人就是比黄种人强大。提奥多尼欧作为葡萄牙舰队的司令,他在葡萄牙的旗舰里斯本号上,而西班牙人的舰队司令贝格贝德尔则在西班牙旗舰马德里号上。他们两人忧心忡忡,和一般水兵不同,他们深知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也深知自己的实力究竟如何。

    这支舰队本是一支极具威慑力的海上劲旅,但是他们要对付的是大明帝国的舰队。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弹药虽然充足,火炮的射程却比明军要短。提奥多尼欧和贝格贝德尔甚至怀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是否能安然到达目的地,即使到达了西印度群岛,他们也无法去解救古巴和里约热内卢。等待他们的命运,看起来也只有被绝对优势的大明军队所摧毁。

    提奥多尼欧和贝格贝德尔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堂吉诃德式的战争。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战,而是为了捍卫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荣誉而战。他们心痛地望着这支意气风发的联合舰队,它像是八十多年之前覆灭的东罗马帝国的幽灵,为了守护欧洲的光荣与梦想,带着最后的勇气与毅力,奔赴那注定通向毁灭的命运。

    在西班牙国王和葡萄牙国王的命令下,西葡联合舰队离开西非海岸的佛得角,驶向美洲。

    当西葡联合舰队离开佛得角的时候,当地的大明监视船只向大明舰队发出了警报。

    为了尽早摧毁西葡联合舰队,大明海军开始了一场劳而无功的海上迷藏。指挥作战围截战的大明大西洋舰队司令霍米西判断,西葡舰队的目的地是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港。

    于是,霍米西率大明舰队于12月11日赶到圣多明各,结果扑了场空,霍米西失望之下,朝圣多明各的海滨建筑胡乱开了几炮了事。不久,霍米西舰队又开到海地,同样没有发现西班牙舰队的踪影。后来,美军才得知西葡联合舰队在12月10日到达了法属马提尼克岛。

    (本章完)

第302章 大明帝国的一百勇士() 
霍米西的判断,西葡舰队的目标会是古巴的圣地亚哥港或者海地的太子港。这时,嘉靖皇帝带着一支空前强大的舰队也赶来了。

    霍米西自己在古巴沿岸守候,而嘉靖皇帝则在多米尼加和海地沿岸守株待兔。西班牙的海地省和多米尼加省在一个岛上,只是被分成了两个区域。

    西葡联合舰队从西班牙占领的库拉索岛绕了一圈后,于1月21日泊进了海地的太子港。情报很快传到大明军队方面,霍米西立即从圣地亚哥出发。嘉靖皇帝则带领舰队封锁了太子港。大明的三百艘战舰将太子港围得水泄不通,西葡联合舰队躲在太子港里,两岸有牢固的防御工事,港湾中布有水雷。

    大明舰队一时也拿这只不死不活的“缩头乌龟”无可奈何,嘉靖皇帝的还被拖住了。与此同时,西班牙人在本土的加的斯港以惊人的速度打造一支新的舰队,倔强的西班牙人打算以这支集中了西班牙以及西属意大利领土的全部剩余海上力量的舰队去反攻西印度群岛。

    大明帝国皇帝嘉靖如坐针毡,最好的法子莫过于派海军直捣西班牙本土,将该舰队消灭在襁褓之中。然而,大明的可用的最大力量又在美洲和东印度群岛脱不开身。

    飓风季节也越来越近,很可能给游弋在古巴海岸的大明帝国舰队带来灭顶之灾。情急之下,大明帝国想出一个歪点子,把一艘大船在太子港出海口沉掉,正好可以堵住主要航道,让西葡联合舰队插翅难飞,这样只需要留一些次要的舰只防守,主力可以调开。

    该计划唯一的困难在于,预定的沉船方位在敌军的火力圈内,要在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眼皮底下做手脚可不容易。结果计划归于失败,大明帝国白损失了一条船,执行人员跳海逃生。

    大明军队一度为看住了西葡联合舰队而松了一口气。可是事实证明,大明军队对太子港的封锁反而有利于敌人。大明军队本来只打算以海军封锁古巴,现在不得不开始艰苦的陆战。在现在的形势下,是非出动陆军不可了。

    大明军队的战略计划被嘉靖最后拍板:派陆军登陆海地,夺取太子港,解除对大明帝国舰队的陆上威胁,然后海陆并进,彻底消灭西葡联合舰队。此后大明军队就可以稳操胜券了。显然,西班牙的唯一一线生机在于,海地守军能否拖住大明帝国的陆战队。

    西班牙海地省,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印第安语意为“多山的地方“。海地东接多米尼加省,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西与古巴和牙买加隔海相望,总面积27750平方公里。

    海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克里奥尔语。海地原为印第安人部落阿拉瓦克族居住地,伊斯帕尼奥拉岛被发现时,岛上居住着约100万印第安人,主要为泰诺人,岛的西北部居住着少许西沃内人。当时岛上已经有五个印第安土著政权,他们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庄里,捕捉鸟类、鱼类、啮齿类动物,并耕种土地。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用石斧开垦,用木铲耕种。主要的作物是木薯和甘薯。

    1492年,在哥伦布的首次航行中,因为其旗舰搁浅,不能把其他两艘船上的船员带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附近建立了纳维达德城堡。

    1493年哥伦布返回这里时,发现堡内无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贝拉殖民地,该岛的殖民统治就此开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奥拉岛正式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岛上印第安人的军事反抗被粉碎。16世纪时,西班牙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们都分得了岛上的土地,并且把居住在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变成了奴隶,用于采掘黄金、种植甘蔗和养牛。由于天花的影响,阿拉瓦克人在岛上绝迹。

    一些来自英、法、荷等国的猎人逐渐来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狩猎野牛和野猪,做成腌肉出售给西班牙人,还有一些农民种植烟草和一些基本的粮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的欧洲移民中,西班牙人占数量上的优势。西班牙政府声称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称为“海地角”。

    西班牙政府考虑到在该地建立殖民地,因此不仅很注意制止海盗活动,而且劝说猎人移居到殖民区,成为定居农民。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不断迁入,海地角已经成为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之一。

    1531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发布了“黑人法令”,规定种植园主要为奴隶提供足够的衣食和住宿,但是也允许他们对黑人奴隶施加各种残酷的肉刑。天主教牧师记录了白人种植园主的种种酷刑:“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