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222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222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睛像会说话似的满脸微笑,是个精致的美人。钱娜虽然自称全部是汉族血统,其实她眼睛是褐色的,脸庞长得非常欧化,一头黄发,胸脯发育的明显比普通的汉族女同学要早。有次,何宁海下楼梯,他看见了钱娜那没带胸罩的胀鼓鼓的大馒头。那天,钱娜穿着一件绿色绸子衣衫,大白馒头上的红褐色甜枣让人恨不能咬上一口。

    何宁海与这四个美人都有着不同的纠葛,他想将这四位美女都娶了。不过,他也知道,除非他能和自己的堂哥何无敌一样做出一番大事业,才有实现这个美梦的可能性。

    正想着心思,大明的远征军已经进入了都柏林的城区。这时已是午夜,正是对敌人发动突袭的最好时机。

    朱三勇让炮兵们做好准备,同时步兵和骑兵都摆开阵型,准备冲锋。

    大明的炮火迅速轰开了城门,大明士兵们叫喊着冲进了都柏林。

    瑞恩金爵士立刻组织英军反击,不料天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将地面打的很湿。这小雨顿时让英军的火绳枪失去了效用,英军只能用弓箭来对付大明士兵的火器。

    和何宁海一起冲锋的是李金箔、寇怀勇、金浩等人。其中,寇怀勇是个口臭极其厉害的家伙,而李金箔是个头大如斗的无赖。

    何宁海抬起自己手中的嘉靖式步枪,不断的向英国士兵射去。

    英军士兵的弓箭手不断向明军发射弓箭,奈何明军的火力太猛,让英国人不断倒地。

    朱三勇杀得兴起,带着手下的两名干将苏世旺和王铁轮猛打猛冲。

    诸犁则带着杨翔飞,李德宇,边三曦三个连的士兵,扛着榴弹发射器端掉了英军的炮兵部队。那十门大炮全部被明军所缴获。

    明军的火力打得英国士兵抬不起头来,那些爱尔兰人呆在屋子里,既不帮助大明军队,也不帮助英军,似乎这一切和他们无关似的。

    帕克公爵带着骑着蒙古马和波兰马的大明法国骑兵,将溃逃的英军分割包围,同时用马刀和连珠火铳收割着这些人的生命。

    海风呼呼的吹着,这个十月,让都柏林的英国士兵感到前所未有的冷意。

    何宁海冷静的装弹,射击,将一名又一名英国士兵击倒。他的好友,大明士兵凌晓旺和牟云焰来到了他身边,他们三人背靠背,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这样的队形,既可以大量杀伤敌人,又可以最好的保证自己的安全。

    残余的英国士兵为了突围,开始在都柏林城内纵火。他们想趁乱逃出都柏林城,明军在城外埋伏有一千士兵,他们只要出城,就会被杨大仔带领的大明法国火枪手击毙。

    很快,到了第二天的黎明,绝大部分英军士兵不是被歼灭,就是已经投降。少部分英军士兵趁火打劫,到处抢劫和搜刮钱财。

    瑞恩金爵士见自己无力突围,明军的战斗力又远超自己相像,他不得不打着白旗,和明军指挥官接洽投降事宜。

    (本章完)

第405章 攻() 
瑞恩金爵士垂头丧气的带着残余的一千八百名英军士兵向大明军队投降,若干年后大明爱尔兰省的历史学家詹宁斯记载道:大明的军人面容坚毅,阵容整齐,武器先进,而投降的英军士兵则垂头丧气,像是从中世纪油画中走出来的幽灵。

    当然,这些话都是誉美之词,又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是大明军队士气高昂是确实的事情。帕克公爵的大明法国行政大区士兵特别高兴,他们和英国人的百年战争刚刚结束不久,能在英国人背后捅上一刀,这比让他们在三伏天喝了冰水还痛快。

    当大明的军队接受了都柏林的英国守军投降后,立刻指挥起爱尔兰居民救火和恢复秩序起来。那些的仍然在抢劫的英格兰士兵,很快就被大明士兵所镇压。

    朱三勇指着都柏林郊外的土地,得意的说:“你们瞧,这爱尔兰的土地肥得能榨出油来,以后这里就是咱大明的了。对了,帕克公爵你用那蒙古马,是不是因为这马便宜。我估计等打下整个爱尔兰,你就有钱给手下的部队换上好马了。”

    帕克公爵尴尬的笑笑,说:“刚开始,我用蒙古马确实是因为价格便宜,可越用我就越喜欢这马。因为这马吃苦耐劳,还不生病。比那些法国马,阿拉伯马耐造多了。”帕克身边的随身翻译连忙将帕克公爵的话翻给了朱三勇,朱三勇笑了。

    接受了都柏林城内的英军投降,大明的军队联成了一线。朱三勇在都柏林城内,征集了三千名爱尔兰志愿军,让他们带路去征服爱尔兰其他地区。

    在英格兰,大明与亨利八世的战争正进行的热火朝天。大明的炮火覆盖了亨利八世的军队,大明的炮弹给英军造就了一个地狱。

    英国军队的右翼是明军炮兵的重点轰击对象,从贵族骑士到长弓手,再到火绳枪士兵,甚至连亨利八世精锐的贴身卫队,在明军猛烈的炮击之下都不能幸存。

    亨利八世的陆军司令唐纳基公爵跑过来向他汇报:“陛下,我们必须转移阵地了,要是等会明军的骑兵和步兵来个联合冲锋,我们肯定都会战死或被俘。我死了没关系,但陛下是英格兰的希望所在,求您转移吧!我来给陛下断后。”

    明军的炮火已经让亨利八世有点呆头呆脑,唐纳基公爵对国王的卫队长威特塞德使了个眼色。威特塞德心领神会,立刻上前,拖着亨利八世就强行转移。

    亨利八世走后不久,大明军队的骑兵和步兵真的就来了个联合冲锋。大明的骑兵们挥舞着马刀冲了过来,对着英军的脑袋如砍瓜切菜吧般的猛砍。

    大明的步兵集中火力,横扫骑兵兄弟冲击过后的残余英军。大明的密集的子弹充斥着整个战场,英军士兵们身上被明军的子弹射出一个个血洞。

    英军成建制的被歼灭,那些骑着马的骑士们早已掩护着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逃回了白金汉宫,留下这些农民中间征发的弓箭手,和普通士兵等着被歼。那些军官和英国炮兵也很倒霉,军官们在明军的炮击和点射中纷纷身亡。而英国炮兵的大炮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大明的火炮所击毁。

    战后,大明英国行政大区历史学家布兰奇评价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和他手下的将士对明军的抵抗是这样的,“一些中世纪的傻瓜,夜郎自大的土邦藩王,可笑的以为靠着一群英格兰农民和土包子,就能螳臂挡车。这些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他们的抵抗,只能带来不必要的伤亡。经此一战,英格兰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大明的骑兵们又返过身来,与步兵们配合着杀灭英军残敌,唐纳基公爵实践了他的诺言,以身殉国,被大明骑兵劈成了两半。

    明军士兵用新学会的英语和法语喊道:“缴枪不杀,扔下武器,跪下不杀。”许多英国贵族都有法国血统,他们为了表示和英国农民的不同,一辈子都讲着法语。那些普通士兵,多是从农民和市民中征发,这些人只会讲英语。所以,英军中有个可笑的现象,高级军官讲法语,士兵和低级军官讲英文。他们互相传递命令,还需要翻译。当听到明军的叫喊,英军军官和士兵们终于找到了保命符,他们纷纷扔掉武器跪下。

    战后,明军士兵押送着被俘的英军将士打扫尸体,找到了被劈成两半的唐纳基公爵。何宁远下令给其立碑,并厚葬。

    仅仅两个小时,亨利八世带领的两万大军,除了护送他的一千五百名骑士外,全部被歼灭和俘虏。

    逃跑的亨利八世十分狼狈,他经过伦敦市区,却不敢停留。

    伦敦郊外,王宫。亨利八世看着宫外的风景,那远处的伦敦城里掺杂着无尽的喧哗,浮躁的城市转变着各种各样的情景。

    以前,他的野望是能休息几天,现在他很快就能得到休息了,但也许是永久的休息,他的心里空落落的。每个即将或者正在失去权力的人,都会有这种失落。

    亨利八世是个胖子,他胃口很好,虽然打了败仗,并不影响他吃饭。只是吃着地道的英国美食,他的眼里仍然充满了泪水。

    亨利八世新任命了麦克梅勒当他的陆军总司令,麦克梅勒立即投入了行动,开始为亨利八世召集士兵,他要重新组建一支队伍,以此替代已经被歼灭的两万英国陆军。英国的陆军一向不太精锐,不过在西欧和阿拉伯也曾经打出过名堂。他们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曾经占领了大半个法国,后来法国国王靠着炸药和大炮才将英国人赶回英格兰。

    十字军东侵时,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一世和萨拉丁的战斗也很有名气,可惜这时的英军陆军已经无法和当年的英军相比了,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强大明军。

    伦敦市长宾汉姆敲响了伦敦大钟,将所有的伦敦市民都召集到了一起,他说:“朋友们!国王的军队被明军打败了,我们今天如果不组织起来,只有当明军的奴隶了。”

    底下有人起哄,一个尖刻的声音叫道:“我们不就是国王亨利八世的奴隶吗?如果换个主人,说不定他会对我们更好呢!”人们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个死硬的天主教份子。这名叫帕兰德,是个神父。

    伦敦市长宾汉姆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英格兰生死存亡的大事,你别用你们教会那点破事来烦我们。你们和圣公教的纠纷以后再提。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组织一支军队,抵抗逼近的明军。”

    帕兰德说:“国王陛下的正规军都抵挡不住明军,你组织百姓去抵抗明军岂不是去送死?”

    狂热的伦敦市民听了这话开始冷静下来,但还是有一群不知死活的人加入了伦敦市民自卫队。

    伦敦市长宾汉姆被国王亨利八世封为爵士,他被全权授予指挥伦敦保卫战的权力。大明军队的开路骑兵,于第二天的傍晚进入了伦敦城。

    大明军队与伦敦自卫队的武器装备差距大太,这些伦敦市民再顽强,也不可能守住伦敦城!伦敦面积303平方公里。伦敦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已经有差不多两千年的历史。在罗马人到这个地方之前,这里已经有人类耕作、生活、埋葬死者等活动的痕迹。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皇帝克劳狄的领导下正式在公元43年征服了这里。他们在泰晤士河畔建筑了一个聚居点,取名为“伦底纽姆”。后来,罗马人在此修筑城墙,并且在城墙包围的地区逐步建立一个具规模的城市。

    在《罗马书》中有关伦敦的记载是从公元50年,伦敦这一名字是来自凯尔特语的河流经过的地方。凯尔特人在公元43年入侵英国,之后他们修建了一座跨越泰晤士河的桥梁,此后他们发现这里有利的地理位置又修建了一座港口。公元50年前后,罗马商人又在桥边兴建了一个城镇,伦敦由此而诞生。

    公元61年,布迪卡女王带领民众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她所领导的军队进军到伦敦。伦敦在战火中被毁,战乱后伦敦又被布迪卡女王重建。城中的富人们用石头和砖瓦来建造房屋,而大多数的穷人们只能住木屋。

    2世纪后叶,在伦敦修建了6米高的环伦敦石城墙,此时的伦敦人口已经增长到英国当时最大的城镇。公元407年,随着最后一批罗马军队撤离了英国,伦敦城镇也开始衰落。大批居民离城而走,住在城墙内的居民也仅剩少数的渔民和农民。伦敦也失去了城市的功能。但不久伦敦就又重新发展起来,在伦敦文特哥登的城墙外科出现了一座新城。新城不大,人口也仅有10,000人左右。

    597名来自罗马的修道士来到伦敦,他们是从撒克逊人转教的基督教徒。604年,一名主教被派往伦敦。640年伦敦开始铸造银币。

    842年和851年,丹麦人两次入侵英国,抢劫和烧毁了大多数的城镇。侵略军占领了包括伦敦在内英国北部和东部领土。

    878年,丹麦人被阿尔弗烈德大帝所击败,英国的国土被分为两部分,丹麦人拿走了英格兰的东部领土,包括伦敦。而阿尔弗烈德大帝则保持住了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土地。通过和平谈判,阿尔弗烈德大帝于886年重新收复伦敦,他重新修整了破败的旧罗马城的城墙。为了得到保护,居住在罗马城以外的伦敦人在阿尔弗烈德大帝统治时期又从新搬回到城里来居住。994年,伦敦人击退了丹麦人并迫使他们撤离此地。

    继盎格鲁撒克逊人之后,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是来自法国西北部的诺曼人。他们的领袖威廉声称因血缘关系有权继承盎格鲁撒克逊人王帝爱德华的王位而大举发动进攻。公元1066年,威廉军事行动成功,成为英格兰的君主威廉一世,号称“征服者威廉”。

    虽然此时英格兰的首都设于伦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