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278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278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60年马穆鲁克王朝将领拜巴尔攻占安条克城,灭亡安条克公国,其安条克亲王头衔则成为塞浦路斯国王的一个头衔,这一头衔常赐予年轻王室成员。

    16世纪初,奥斯曼人夺取安条克,命名为安塔基亚。从此,安塔基亚成为奥斯帝国的一个普通城市。

    (本章完)

第503章 嘉靖皇帝亲征伊刺克() 
大明的军队攻下了君士坦丁堡,拿下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土地,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在哪里呢?

    苏莱曼一世正在和大明的嘉靖皇帝在伊刺克的地区交战,他有心无力,根本腾不出手来支援。

    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带着最精锐的三十万军队,他们中有苏丹三万近卫军,突厥骑兵六万人,还有二十一万各地民兵部队。

    嘉靖大帝手里有来自大明行政大区的三十万波斯大军与十万阿富汗骑兵,守候在他周围的是大明的一万本土精锐部队。此外还有来自登陆黎巴嫩和叙利亚海岸的两万大明的私掠船的精锐部队,他们横穿叙利亚和伊刺克,与大明在哈奈根地区碰了头。带着手下的精锐部队穿越千里风沙之地,与奥斯曼帝国交战数十次,终于见到了嘉靖皇帝,大明特许经营专门打劫奥斯曼人的海盗头子汪直两眼发酸,眼泪哗哗得往外流。

    汪直一见嘉靖皇帝不仅泪流满面而且立刻跪了下来。他说:“皇上,臣等终于一睹天颜了。”

    大明普通百姓与商人,还是很守本分的,当然那些官僚和杨慎等老官油子是例外。汪直家业虽大,但是嘉靖皇帝那么大的场面还是震慑了他,见惯腥风血雨的他,一见皇上就忍不住两腿发软跪了下来,见孩子见了父母。

    嘉靖让汪直平升,说:“爱卿忠心报国,可升为大明总兵,赐正三品官身。”

    汪直以头抢地,大呼:“谢主隆恩!”

    由于何无敌进展神速,所以嘉靖皇帝为小亚细亚半岛准备的三十万骑兵预备队,没有派上用场。来自中亚草原的乌兹别克与哈萨克行政大区大明的骑兵部队片铺天盖地而来,掀起了阵阵尘土。他们绕过大明的军阵,向奥斯曼大军的背后绕去。

    奥斯曼苏丹紧张不已,准备对付这支大军,没想到他们仅仅留下了五万人对付奥斯曼人,主力却直奔巴格达。

    章项阳交出了战场的指挥权,由嘉靖皇帝亲自调兵遣将,章项阳则率领草原骑兵向巴格达奔去。

    嘉靖皇帝在战象,通过望远镜眺望着对面的奥斯曼军队。

    苏莱曼一世见背后的草原骑兵走了大半,他略微松了一口气,可是他对面有四十八万大军,背后还有五万骑兵,压力仍然很大。

    嘉靖皇帝手下有两万炮兵与工兵队伍,同时还有三万步兵。

    明军竖起了两千门重炮,和三千门野战炮,还有四千架榴弹发射器。

    奥斯曼军队这边火炮不到八百门,而且射程远远不及明军。好在大明这边以骑兵为主,他们用的主要是连珠手铳,这东西只比火绳枪的射程远个百十米,而不像大明步兵拿的嘉靖式步枪那样吓人。让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头疼的是,大明骑兵有近十万人拿的仍是嘉靖式步枪,这些远程火力,对奥斯曼人构成了威胁。

    大明的阵营有五十万匹军马和六万头牲畜,它们饮水和食料是个大问题,十多万武装开拓团负责运送物资,近万头骆驼运送着水和食物向明军阵地过来。

    明军在营帐边修建了临时公厕,他们将人畜的粪便挖坑深埋,尿液也浇到坑里。许多士兵都在卖力的干活,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瘟疫流行。

    嘉靖皇帝核心军事力量来自他精心营建的战术体系,各地的游牧生产区能为他提供足够数量的骑兵与优质马匹,而大明本土的生产能力让他的部队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有着充足的保障,在各地的骑兵使用着大兵团穿插作战的经典战术,他用占总数九分之一的大明草原骑兵部队威胁奥斯曼军队的背部。大明的主力骑兵则在正面和左右两翼冲锋。

    中亚地区和波斯的优质马匹让部队在冲锋速度、作战持久力上有了提升,精锐的大明骑兵部队不惧怕所有的对手。大明海外行省的军事力量被融入到大明的军事系统,大明的骑兵包括各地突厥、波斯、中亚的骑兵。大明帝国的扩张大业得到了所有国民的支持。

    和传统骑兵战术不一样,大明的骑兵将全军分为前锋、两翼、中军、预备队和皇家骁骑兵这六个部分。前锋负责袭扰和诱敌深入,两翼部队执行包抄合围,中军与预备队给予对手以致命一击。

    如果战斗不顺利,那么皇家骁骑兵就会派上用场,他们手持嘉靖式步枪。在战斗危急的时刻,他们下马作战,掩护大部门撤退和做冲锋的火力支援。

    皇家骁骑兵常安排在骑兵分队的两翼,执行掩护和防御任务。大明的骑兵先后招募了中亚和波斯欧洲的勇士加入皇家骁骑兵,以便增强全军在大规模交战时的攻坚与防御水平。

    正是这样的配置,让大明将领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一步步的发挥。大明的军队可以在野战中击败莫斯科大公国,也可以在蒙古骑兵突袭时,仅以骑兵力量做迅速而有力的反击。面对曾让各国军队忌惮的战象,大明的大军屡次战胜,还将象战玩得比敌人更顺手。无论是君士坦丁堡这样精心设计城防的大城,还是瑞士的险要山城,大明军队总能用各地的步兵与骑兵,以及来自大明本土的攻城部队予以攻克。

    到这次决战的时候,大明帝国已经很难找到与之匹敌的对手了。

    何无敌带领的大明军队在小亚细亚半岛稳步推进,这些地方还是有反抗意识。毕竟,像布尔萨和伊兹密尔这样的大城市都落入了明军手中。

    伊兹密尔是奥斯曼本土的第三大城市,布尔萨则是其本土的第二大城市。战报不断送来,但是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已经无法回头了,他知道自己只要带兵回援,自己的大军立刻就会土崩瓦解,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打败对面的嘉靖皇帝。

    奥斯曼帝国已经称雄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并通过在欧洲地区的征伐,控制了巴尔干半岛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的大片土地。

    虽然奥斯曼人也是不折不扣的突厥部落出生,却在早年的迁徙后获得了一片定居土地。这使得奥斯曼人最终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混合型军事制度,并依靠这个制度一直进行着扩张。

    奥斯曼兴起时,大量吸收了欧洲人的军事力量。无论是东欧靠近草原地区的传统轻骑兵力量,还是受西欧影响发展起来的骑士重骑兵部队,又或是兼而有之的各类步兵,都被如饥似渴的奥斯曼人收入囊中。大明歼灭了奥斯曼帝国欧洲地区的大军,但是他们没能消灭苏丹本人带在身边的这些杂牌军。

    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的部队既有突厥的轻骑兵也有巴尔干骑兵部队,更有各种类型的步兵。苏莱曼一世也是个有经验的军事将领,要不是遇到嘉靖皇帝率领的明军,他本来没有理由战败的。

    战场上与大明军队交锋的奥斯曼军队就是这么一支混合队伍。奥斯曼苏丹苏莱曼带着近卫军,他们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奴隶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视。

    嘉靖皇帝利用了自己军队的优势,让大明的中亚草原骑兵不断机动。他们先是出现在防御严密的奥斯曼大军背后,吸引苏莱曼一世变阵,随后大明的中亚骑兵主力迅速向巴格达地区移动,离开了对手。

    其间,嘉靖皇帝还写信劝降苏莱曼一世,刺激他的对手。

    大明军队开挖了不少水井,并修建了蓄水池,同时派兵占据了水源。

    奥斯曼军队发觉自己无法喝到足够的水,大明军队占据了水源。双方为此展开激战,奥斯曼的骑兵共有十一万人,其中有六万突厥骑兵。

    和大明军队争夺水源的正是这六万突厥骑兵,明军先用重炮轰击,炸得他们哭爹叫妈,尸横遍野。

    奥斯曼炮兵将八百门大炮推到阵前,与明军玩起了炮战。大明军队等的就是这些奥斯曼炮兵,他们的两千门重炮调转炮口,向奥斯曼的炮兵阵地轰去。

    奥斯曼的炮兵遭到了大明重炮的打击,那些炮弹从天而降,把他们的大炮炸成了废铜烂铁,奥斯曼的炮兵则变成了一具具尸体。

    明军的三千门野战炮和四千架榴弹发射器,接管了明军重炮的阵地,向突厥骑兵们发出了怒吼。

    六万骑兵血肉横飞,等大明炮兵停止炮击的时候,六万突厥骑兵已经不足五万人了。

    奥斯曼的突厥骑兵刚刚从炮击中回过神来,他们就发现自己被明军包围了。

    二十万大明骑兵铺天盖地而来,他们在各个方向突厥骑兵发起攻击。

    大明的骑兵连珠手铳像打靶一样,轻松的将突厥骑兵们射倒在地。奥斯曼的突厥骑兵像树叶一样,纷纷坠落。

    奥斯曼骑兵用火绳枪还击,可是双方的射程相差巨大,大明的皇家骁骑兵在背后不断用嘉靖式步枪补射。这些百发百种的神射手,将挥舞着大马士革钢刀的突厥将领纷纷打死。

    (本章完)

第504章 马刀向奥斯曼人头上砍去() 
苏莱曼一世见自己的突厥骑兵无法占领水源地,就发出信号想他们撤回,可是已经晚了。

    明军冲到了突厥骑兵身边,这些骑兵纷纷举着火绳枪和刀剑抵抗。不过明军骑兵拥有武器被数量优势,突厥骑兵们被明军亮晃晃的马刀一个接着一个劈倒在地。

    战场上,突厥骑兵刚开始还抱成团在抵抗明军,后来渐渐的被撕成了无数碎片。

    有些突厥骑兵还在顽强抵抗,他们将明军射下马来。有些悍勇的突厥士兵,用大马士革钢刀将明军的波斯骑兵砍死。

    部分突厥骑兵,发觉自己反正无法逃跑,就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想法,与明军骑兵奋勇拼杀。

    那些大明的阿富汗骑兵,也成了已成困兽的突厥骑兵的报复对象。好在明军骑兵人数众多,武器精良,靠着火器的优势,他们镇压了这些突厥人的反抗。

    见到大势已去,突厥人纷纷掉头逃跑,可是他们没跑出多远,就被后面的明军用连珠手铳射倒在地。

    面对明军的火器和马刀,突厥骑兵们唯一的生路就是跳下马跪地投降。不过这也有风险,因为许多人都被战场上的战马活活踩死。

    不过,相对于与明军对射和比拼刀剑,这条路的生存几率还是稍微大一些。

    经过五个小时的厮杀,六万突厥骑兵全军覆没。

    战后一清点,明军杀死了五万突厥骑兵,俘虏一万人。

    明军的伤亡总数不过四千人,明军的骑兵将领章隆坤满意的看着自己的部下。

    章隆坤是章项阳的侄子,他一直跟着叔叔打下手,这次作战,嘉靖皇帝陡然给他委以重任,这让大家都大吃一惊。章隆坤自己都没想到能统帅二十骑兵,唯有嘉靖皇帝看着他的眼睛说:“我相信你,你行的。”

    嘉靖皇帝的话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人以温暖和力量。章隆坤眼含泪水,说:“皇上,我一定不负君上之托。”

    章隆坤对骑兵军官们说:“留下三万人打扫战场,其余的人回大营休息。”

    大明帝国的大军云集之地,当地百姓本来已经离开。后来见这些军人们说话和气,买东西还给钱他们就纷纷搬了回来。

    毕竟,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他们朝不保夕,还要支付大笔的捐税。到大明的土地上去,就会被明军送到难民营去,虽然有吃有喝,还有人帮忙看病,但是毕竟故土难离。何况,在难民营里,每天都会被送去修建水渠,房屋和帝国大道,这些劳动太辛苦,让懒散惯了的伊刺克百姓很不习惯。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大规模的回到家乡,千好万好不如家好,虽然家乡处在战火之中,前途渺茫,他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战场上,当地的民众见到战火已经平息,他们就冲上前去挑挑拣拣,他们扒拉着尸体的口袋,想从中找到些金钱和财宝。大明军队冲上前去,用马鞭将他们驱赶开来。

    如果让当地民众在战场上呆太长时间,可他们哭着喊着不肯离去,于是大明军人与他们达成妥协,让他们帮忙挖坑埋人。每具尸体上的值钱物事都归这些当地民众所有,于是当地民众哼着歌埋葬他们的绿教兄弟。偶尔,有一两个突厥骑兵没有死透的,他们不介意帮助这些人一下。

    大明的袍泽,则被明军救护队小心分开,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损失了六万突厥骑兵,他气得直跳脚。

    次日,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