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14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1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三勇骑着战马,带着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望着远方的小城艾西拉。

    雾,笼罩在海浪泡沫之上,仿佛溶解了地平线和艾西拉的葡萄牙式城墙,和各种各样的棱堡。

    守军坐在那小矮墙上,远望着那大明的铁骑慢慢地沉没在暮霭中,迟迟不肯落山的太阳将火似的光芒照在明军骑兵身上。

    大西洋的海滩上,灰绿色的卷浪一排排而至,发出轰隆声。

    这座建于 15 世纪的建筑群,不断地震惊于自己所遭遇的命运。

    这座美丽的城市,是马林王朝的要塞,当它开创后,马林王朝开始和西方大国进行商业交易,并经历了一段繁华时期。

    马林王朝在此地建立了一座阿拉伯和安达卢西亚混合样式的王宫,以及若干用于监视的箭楼,还有一些毫无瑕疵的建筑面,它们的过去构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秘密。

    这里,人们口中谈论的,只有甜蜜的生活,但是现在它被大明军队包围了。

    这里离丹吉尔城只有 40 公里,来自欧洲和绿教世界的艺术创造者们来到这里,都能获得主的恩泽和创作的灵感。这座城市,在某些人眼里是安宁而静谧的,而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奇异而魁丽的。

    艾西拉总是对艺术家们有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大大小小的河流,用石灰粉刷成的白色房子,各种蓝色的门,以及众多摆满珊瑚等物的小摊店,构成了这一成功的因素。但除此之外,绵长的原生态海滩、险峻的悬崖、温和的气候,以及光线的效果等等,都赋予这座城市一种名副其实的原汁原味。

    只是现在,这里被朱三勇包围了。

    马林王朝的一名柏柏尔人守将图伊斯不肯投降,他依然效忠于马林王朝。

    朱三勇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宣布如果在两天之内,这座小城不投降,将将用三百重炮,和五百们野战炮,将此地炸为废墟。

    城内,有的是艺术家,少的却是拿枪的人。美人人都喜欢,却不能抵挡明军的子弹,和大明的火炮。

    (本章完)

第575章 里夫山() 
朱三勇骑着马在艾西拉城下巡逻,他的部队在海岸线边训练。他带着卫兵沿着城墙,仔细的观察那些设有枪眼和突堞的葡萄牙式棱堡。

    城内有巴巴里海盗和马林王朝的总督建立的宫殿,这座宫殿由在里夫山脉鼎鼎大名的海盗麦哈德建造,他自称为艾西拉的帕夏。他和图伊斯是姻亲,不过他更喜欢奥斯曼帝国的总督的虚名。

    图伊斯则觉得有枪就是草头王,他认为想当统治者,最重要的是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在麦哈德的巨大的建筑,在楼间设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厅,由琉璃瓦、彩绘木头和镂雕石膏墙面组成。打开大厅的门,正对着一个宽敞的阳台。

    麦哈德从阳台上可以观察城内所有人的动静,他可以接待一个自己想试探的人,然后让他离开,然后观察他的举动。他通过那些穿着有风帽的白色长袍的柏柏尔人的走动,来判断他们是否可靠。

    麦哈德观察卑微的当地居民,他盯着那些行走在阴影和灯光所吞噬的大街小巷中的人。

    进入深夜,艾西拉城变得极其安静,只有大明士兵的操练声和从大西洋传来的海浪。

    在大明士兵激昂的叫喊声中,麦哈德夜不能寐,他望着远处的哈米拉沙滩,不由得叹了口气。

    麦哈德是一个海盗,却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海盗。他懂得审美,他喜欢这里的风景。麦哈德让许多出身贫寒的画家在这座城市里画画,

    这些艺术家,同时也是文化人的绿教画家,在这座旧城的城墙上绘制壁画。从此,每年的慕散节,大街小巷便有了一些名家的画作来添光增色。

    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都来到此地作画。这些画作,令每个路过者大饱眼福,成为了游览此地的独特回忆。随后,各种各样的展览丰富了起来,浪漫主义者、诗人、作家以及画家都从世界各地前来展览他们的作品。

    如今,这美好的一切都没了,大明军队打过来了,自己可能被他们征服,重新变成了一个海盗。自己的宫殿和城堡实在太小了,明军的炮弹一响,自己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以前,自己可以闭着眼睛在这里闲逛,不用担心会迷路。麦哈德在这块充满诗情画意的宝地,并没有像葡萄牙城市那样采取笔直的城市规划。

    马林王朝的摩洛哥人在取回这座城市的所有权之后,将道路的变得狭窄了许多,又新建了一些房屋和巷子。

    城里的百姓和外来游客们行走在大街上,会被那些卖干果的摊子所阻挡,他们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欣赏一下艾西拉的绿教寺庙和那八角形的尖塔。

    朱三勇没有得到答复,他通过望远镜看着远处这座美丽的城市。成就像一副美丽的风景画,还有奴隶和花卉干果市场。这座城市是属于里夫人的神奇世界,他们头戴挂着多彩大流苏的稻草帽,牵着一头母驴或小公驴。

    里夫是摩洛哥极北部的一个山区,也是许多外来殖民者心中的梦魇之地。

    朱三勇知道在城墙外一座土台上的海上小公墓,是绿教隐士们的坟墓附近。那些坟墓全都用陶瓷来覆盖,从外面看,这片土地仿佛竖立着一座座垂直的镶嵌壁画。

    在等待了三天后,朱三勇觉得仁至义尽,他下令向艾西拉城开炮。大明的炮兵抬着炮弹,不停的往炮膛里传送。

    明军的炮弹划过天际,砸在艾西拉城的城墙上,那些葡萄牙式棱堡还是没起到防护作用。

    大明的士兵静静的等着,看到大明的炮弹向敌人的城堡飞去,他们都开心的笑了。

    朱三勇不断的命令用火炮向城墙轰击,明军士兵们静静得着将城墙轰塌。

    麦哈德有些恐慌,他想向明军投降,他召集了手下的五千名士兵。

    柏柏尔人守将图伊斯有另外五千名士兵,他只想和明朝军队打个痛快。

    麦哈德考虑的更多,他知道这座城市是他的立命根本,他和图伊斯考虑的不一样。在图伊斯看来,最坏的情况无非是战死,而且万一打不赢还可以往里夫山脉里一钻,在大山里和明军打游击。或者,他突围南下,到摩洛哥南部去避难。

    明军的炮火轰塌了城墙,城内变得极其安静,只有炮弹的爆炸声,和明军的枪声在城里回响着。

    大明的两万步兵呼喊着冲进了艾西拉城,柏柏尔人用火绳枪还击着。

    图伊斯带领着手下的士兵奋勇拼杀,麦哈德却在保存实力,他不想和明军撕破脸。

    麦哈德派出手下的心腹,偷偷潜伏出城,与朱三勇取得了联系,他表示愿意协助明军接管这座城市。

    明军答应在破城之后,保留麦哈德的地位,如果他能帮助明军顺利的接管里夫山区,明军将给他更高的权位。

    朱三勇一面将榴弹发射器都运到了艾西拉城内,一面让骑兵进城冲击着图伊斯带领着的柏柏尔士兵。

    明军的狙击枪手也进了城,不断的射击着柏柏尔人的指挥官。在大明军队的威压下,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不断败退。大明的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都进了城,城外还有一万骑兵和一万步兵,防备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突围。

    麦哈德眼见图伊斯败局已定,急忙投入手下的士兵,协助明军向图伊斯手下的柏柏尔士兵发动了猛攻。

    麦哈德手下的海盗,挥舞着阿拉伯弯刀,大明军队用嘉靖式步枪,打得城内的柏柏尔守军狼狈逃窜。

    明军有了麦哈德手下的海盗引路,追着图伊斯的柏柏尔士兵屁滚尿流。

    图伊斯率领手下的士兵,夺路而逃。但是,图伊斯的五千柏柏尔士兵,能冲出艾西拉城外的不到两千人,他们刚刚冲到城外,就又碰到了早有准备的大明的军队。

    明军用火炮和榴弹发射器迎接着突围的图伊斯军队,他们在明军的火力打击下,纷纷倒地毙命。

    图伊斯骑着毛驴,在里夫的山间小路飞快的奔跑着,他沿着摩洛哥的里夫山脉,一直前行,直到跑到了美丽的山城契夫萧安。

    随着图伊斯逃进萧安城的人有四百多名士兵,在这里有不少来自古西班牙的绿教信徒。他们的祖先曾经和查理大帝作战过,还让查理大帝的法国诗人写下了悲伤的历史史诗《罗兰之歌》。

    不过,现在这些人都不复当年的骁勇。

    里夫山脉横亘摩洛哥北部,高度从得土安以南开始渐增,美丽山城契夫萧安位在山区一处山谷的开口,海拔高度500至700 米,人口仅仅三万人。

    拉奥河,发源于东南部的高山,从契夫萧安西面绕一个大弯再切入两山之间,蜿蜒注入30 多公里外的地中海。靠着这条河,这座小城拥有充足的水源。

    契夫萧安,简称萧安,名称来自柏柏语的角,因为背后的山峰很像一对羊角。

    公元1471年,为了防御葡萄牙入侵,当地人建立的城堡,是萧安建城之始。当时这一带,由马林王朝瓦塔斯家族下属的一个半独立的公国控制。

    公元15世纪末,大量逃离伊比利半岛的绿教难民,大量涌入,老城区开始从城堡四周,向外扩展,由于地形的阻绝,且居民十分排斥外人,深山里的萧安,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远处的欧洲人,对她鲜有所知。

    与其他城市相比,萧安的建筑,显得十分古拙朴实,少见繁复的装饰。城市西侧的主要入口,艾因门完全没有城门的气派,但门前路面的拼石图案,极富趣味。

    萧安充满魅力的光影与色彩,小城房屋的墙面,除了白色以外,都一律粉刷上深浅不一的蓝色,大门不是保持材质本色,就是也都漆成蓝色。

    萧安虽小,但不拥挤,街道巷弄,随着地势起伏,对路面的讲究,也是在其他城市看不到的。这些宽窄不一的路面,铺着各型石块与鹅卵石交织而成的丰富图案,遇到阶梯,又有各富巧思的变化。

    图伊斯顾不得欣赏城市的美景,他萧安城里征兵,号召与大明军队展开圣战。

    萧安城里有建城者穆莱阿里拉希德家族,他们自15 世纪起,就统治着这个城市。

    萧安城市面积很小,适合徒步,艾因门至城堡以南,是昔日的米拉即犹太社区,城堡是萧安最早树起的建筑。

    萧安像一个历史真空罐一般,保存了极为鲜明的古老安达鲁西亚特色,它独特的古风依然浓醇。

    萧安人还在使用15 世纪即已在西班牙本土失传的卡斯提尔语,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所以,图伊斯的号召没能成功,这里的城主穆莱伊斯麦尔不认为图伊斯有权号召人们圣战。他们愿意与明军和睦相处,将城市保持现有的规模。

    朱三勇的两万追兵进入了萧安城,双方经过商谈,决定让明军和平进入这个城市。

    明军进入此地后,被镇住了,这里的人偏执的深爱着蓝色,山城萧安是一片迷人的蓝色世界。

    图伊斯无心欣赏着萧安城的美景,他听到明军要来的消息,也害怕萧安城内三千城主军队,他带兵向里夫山的其他地区逃去。

    (本章完)

第576章 游击战() 
朱三勇听说了萧安城,他特地带兵进入了这座城市,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简直像人间仙境。

    大明的骑兵在山间道路上飞驰,一个转弯后,山城乍现。白色的大小房屋参差相接,配上赭红色的屋瓦,以及土黄色的老旧墙垣,萧安小城,笼罩在一片美丽的浅蓝色里。

    虽然朱三勇征服的摩洛哥大西洋岸的大小城镇,多半都偏好蓝白相间的色调,但没有一处,比得上萧安迷人的蓝色世界。

    铺着红瓦的斜屋顶,也是小城的特色,配以大量的红瓦挑檐,为小城景观,加上一道道舒适的收边,明显有别于朱三勇所征服的摩洛哥其他城市,清一色的平顶民房。

    朱三勇决心将摩洛哥北部的反抗力量消灭之后,将反抗领袖们都关在这里的城堡里,让他们放松心情。

    朱三勇发觉这里的城堡内外大树成荫,紧邻城堡建有绿教寺庙,它的主要特色是,砖红色的八角柱型宣礼塔。

    城堡外有狭长的乌塔哈曼广场,这是城里的市场,连接着城堡另一头的,马克哈真广场,也是原市政广场。城里平民的人群,三三两两漫步其间。

    在广场中央,有一座别致的喷泉,四周围绕着各种商店与餐厅,还有一家历史悠久的驿站旅馆,为往来商人提供膳宿。这里有阿拉伯茶和水烟,有许多阿拉伯商人在这里小歇,还有阿拉伯水烟的爱好者在吞云吐雾。

    萧安最吸引人的,是各色市场,以及别有洞天的巷弄,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