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3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手文。

    杨廷和为了讨好张太后,继续掌权,在大礼议一开始就表明:“惟宋儒程颐《濮议》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后来,他的儿子杨慎偕同列36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

    程朱道理学奉形上学之天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明中叶以后,它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王阳明的心学说。二是罗钦顺恢复张载气本论思想,主张“理气为一物“,把理拉向气,否定天理的形上学本体性,认为天理只是气本体固有的条理和属性。

    自元明以来程朱道学被官方意识形态所强化,成为士子们猎取功名利禄的工具和紧箍思想的教条。其理论破绽逐渐显露,其理论思维的生命力渐次削弱,早已脱离了社会实际。在这次“大礼议”的论争中,充分暴露了程朱道学不近人情的冷酷面目,不顾现实的僵化心态。

    张璁认为“大礼议”的统、嗣之争,其实质是天理与人情之争的反映。

    他称:圣人缘人情以制礼。夫统与嗣不同,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帝承惠帝之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帝之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强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尝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矣。

    故曰:礼,时为大,顺次之。不时不顺,则非人情矣。非人情,则非礼矣。强调礼要适应时变,要缘人情,若既不依据时,又不顺人情,就是非礼,也无所谓礼。

    “人情”与“礼”的关系,《礼记·丧服四制》就说过:“顺人情,故谓之礼“。

    杨廷和弄巧成拙,他的内阁首辅职务被撤销了。

    嘉靖皇帝刚继位时,杨廷和将自己的儿子杨慎强行安排为嘉

    靖的经筵讲官,当上了嘉靖皇帝的老师。嘉靖皇帝对这位老师没有好感,因为杨慎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和他以前在兴王府的老师相比,水平差多了。但一来碍于杨慎的阴毒,二来也因为他是杨廷和的儿子,所以选拔翰林学士,还是把杨慎列为第一人选。

    杨慎却没有自知之明,他自称自己是天下第一才子。理由就是自己是正德六年的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其实,早在武宗时,正德皇帝就知道他肚子里没什么货。因为他爹当年是首辅,硬是有无耻的考官将他录取为状元。当年,这时正德年间第一大黑幕。在杨廷和之前,还没有人敢这样干。可是,人家杨氏父子就那样干了。嘉靖皇帝对这个草包状元自然是很不待见。

    没本事你就别张个嘴瞎叫唤,这杨慎却不其然。理论修养不如张璁,辩论说不赢张璁。他就图穷匕见,他扬言要殴打张璁,而且要将其打死。这可不是简单的威胁,他开始串联和威胁杨廷和的门生已经翰林院的官员加入。如果不理睬他的,他就派人威胁对方家人的性命。想到杨廷和的毒辣手段,以及杨慎的霸道,不少人不情不愿的加入到了杨慎反张璁联盟。

    (本章完)

第70章 域内一清() 
张璁、桂萼到了北京,杨慎授意三十多名官员诬陷他们:“两人赋性奸邪。”

    同时,给事中张汉卿弹劾赞成张璁观点的席书赈荒不法。这些杨慎的狗腿子真是疯了,为了拍马屁也真是够拼的。人家救个灾害违法了,也真亏这些官僚想的出来。现实,有时真比童话更可笑。

    杨慎勾结杨廷和余党弹劾张、桂二人,并让刑部尚书赵鉴即列璁等罪状上请。

    杨慎和同党说:“就算皇帝称赞他们,说他们是对的。我们也要打死他们。”杨慎这个官二代,何等狂妄,何等无耻,仅仅因为别人和自己观点不同,就处心积虑的要取人性命。

    这话传到了张璁等人的耳朵里,为了避免被他们殴打。张璁、桂萼等人一上朝就撒丫子飞奔,下朝又撒丫子飞奔。他们把自己狼狈

    老这样也不行,嘉靖皇帝封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同时,下令武定侯郭勋派兵保护张璁、桂萼等人。

    郭勋可是手上见过血,杀过蒙古鞑子的人。那些依附杨慎的狗屁无耻文人,他一拳可以打死俩。这些无耻官僚,看到张璁、桂萼就气得要死。

    这时,许多正直的官员也醒悟了。他们私下说:“我们更杨慎起什么哄!人家皇帝认自己亲爹当爹有什么错,他杨家勾结鞑子,把持朝政,我们又得了什么好。现在被他当枪使,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张璁不怕群言汹汹和途中击杀,坚持己见。

    嘉靖皇帝,听从正直大臣的意见,在左顺门召见群臣,宣诏生母章圣皇太后之尊号去“本生”二字。杨慎都腐儒力争不可去,疏奏留中不下。

    会朝方罢,杨廷和的门生何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

    修撰杨慎煽动大家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留群臣于金水桥南,说:“今日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

    在何孟春、金献民、徐文华的逼迫下,秦金、赵鉴、赵璜、丰熙、张张翀等231人,气势汹汹的都跪伏在左顺门。其中六部尚书五人,监察院都御史二人,六部侍郎三人,另有三品以上高级官员三十人,翰林院、詹事府等十余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一百余人。

    明朝中央老六部,来示威的就有五个部长,新增加的部门则一个没来。那些部门都是干实事,平时只听皇上安排,才没有闲功夫搭理这帮傻瓜呢!

    杨慎带头,高喊:“高皇帝、孝宗皇帝。”这些人歇斯底里,平时让他们干正事也没见他们这么激动。

    叫了一会儿,见没人搭理,有些不诚心来的,就开始扯闲篇。但是,杨慎等人给骨干们一人发了一撮大麻叶。这些人嚼了之后,更搜丑态百出。

    嘉靖皇帝还是想治病救人,他命令司礼监劝说众人回去。黄锦说:“你们这又是何苦呢?有这工夫干点什么不好。皇帝家事与你们何干,扯什么闲篇呢?”

    杨慎说:“我们不得到皇帝的正式命令,我们死也不退。”

    黄锦说:“你们的意见皇帝知道了,会给你们答复的。”

    (本章完)

第71章 蒙中巡抚左义贵() 
黄锦传达了皇帝的意思,跪着的大臣们也觉得膝盖有些痛了。

    明朝的皇帝并不太喜欢人们下跪,嘉靖皇帝尤其如此,所以这些大人们也感到有些不适了。

    过了一会儿,黄锦再次出来,让他们想干嘛干嘛去。早点回家吃饭,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干嘛要在这里跪着受苦,而且这下跪对帝国毫无意义。皇帝的家事,用得着你们这一大帮子人神经病似的在这里下跪发飙吗?

    其实,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有张太后暗中给他们撑腰。除了杨慎是因为自己父亲杨廷和被撤职而发怒之外,许多人是想政治投机,抱紧张太后的大腿。

    见他们还是不退,嘉靖皇帝发怒了,他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后。他下令锦衣卫出动,把左顺门外的这帮人抓起来。刚开始,皇帝还想怀柔,只抓了八个首犯。这八人都是和张太后有勾结的家伙。不知道,是不是皇帝想对他们怀柔,杨慎这个首要分子没抓。嘉靖还幻想着给他们一点体面,没想到有人给脸不要脸。

    等锦衣卫抓走了这些人,有些不想去的就散了。左顺门前只剩下了一百四十多人。

    杨慎更来劲了,他带领剩下的人大拍左顺门,有些还吐这口水。这些让皇帝忍不住了,他最讨厌的就是乱吐痰。

    嘉靖皇帝决定让锦衣卫教育他们讲卫生,于是锦衣卫一下子逮捕了134人。

    接着,嘉靖皇帝命令锦衣卫脱光了他们的裤子,就开始打屁股。因为长期不洗屁股,锦衣卫官员被熏得捂住了鼻子。

    噼里啪啦一顿猛揍,这些官员顿时老实了。好在嘉靖皇帝很人道,几个年老的,官级大的没打。

    因为挨揍实在不是件光荣的事情,有些官员开始讨饶,有些官员说自己是被胁迫的。

    因为,锦衣卫对这帮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官僚怀恨在心,所以打起来也就格外用力。也难怪,锦衣卫要冒生命危险,拿的钱却没有这些官员多。锦衣卫中有坏人,可官员中坏人的比例更高。不过,官员老是喜欢为自己身上贴金,也不知他们从哪里来的道德优越感,

    结果,当场打死了十二个,回去后又有斯人因为伤重抢救无效而死的。

    只有杨慎和六名死硬官员不改口,嘉靖皇帝见这七个人死不悔改,十天之后又脱了他们的裤子,打了一顿回笼棍。

    回家后,这些官员的老婆孩子把他们好一顿埋怨。人家杨慎是高干子弟,钱早就捞够了。起初,嘉靖皇帝为了避免和杨廷和发生矛盾,还赏赐了不少黄金呢!咱们家可是清水衙门,你跟着起什么哄呀!人家皇帝认自己爹当爹,更你有个毛关系。瞎咧咧什么,这个大明就容不下你了。成天胡说八道,一点正经没有。谁不知道你肚子里是什么货色,一肚子饭桶。

    这些话臊得那些官员都不想活了,同时又深深地感到后悔。

    几个尚书更是后悔,于是他们串联到一起向嘉靖皇帝表示诚恳认错。

    可是,嘉靖皇帝一个都不原谅。早干嘛去了?说你们自己被杨慎忽悠了,杨慎让你****你们也去****呀?没脑子的东西。

    这些官员的官位统统被撸了,换上去一批适合的新人。结果,一点没耽误工作。新换上的官员工作起来,效率奇高,百姓皇帝对他们都很满意。

    也难怪,人们习惯了杨廷和一党低智商官员的胡作非为,换个正常的点官员,大家当然感到非常满意了。

    (本章完)

第72章 秋高马肥出兵日() 
嘉靖皇帝办了杨廷和,重新召见了何无敌,问:“你看现在出兵攻打蒙古小王子如何?”

    何无敌说:“如今朝堂肃然,域内一清,再无奸相杨廷和绊手绊脚,出卖消息给那蒙古鞑子。臣等秣马厉兵,正是出击蒙古鞑子的最好季节。”

    嘉靖皇帝说:“好!我已经准备好了粮草,军费就等你凯旋而归。”

    何无敌说:“陛下英明,仁慈之心普照宇内,有您的支持,取蒙古达延汗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两人议论良久,何无敌方才告退。

    回到北京的家,何无敌让厨房的仆役给他上饭。忽然听见外面有人喧哗,何无敌问:“是谁在外面?”

    家中的管家答道:“是一个参加,外号‘章疯子’,以前是大同军镇的参将,后来参加勤王。后来,将军在大峪关会战灭鞑。那章疯子因为被武定侯郭勋安排去归化城侦查,结果部队被左义贵带去参战。战后,那左义贵走了钱贵妃的门路,这章疯子无兵可带。就吵嚷着要见将军,每日都在城门外待着。”

    何无敌说:“既然已经来了这么长时间,为何今日才让我知晓。”

    管家说:“以前,那只是好言好语。门子三言两语就将他搪塞走了。今日,他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说将军可能兵指大同关。这小子就赖在将军府前只是不走,非得和将军见上一面。”

    何无敌说:“郭勋是个明白人,他举荐的左义贵我见过,是个带兵的好材料。这左义贵又懂经济,会做商业,是个难得的人才。这章疯子却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我吃完饭去会会他,你们出去传话,让他不要吵了。”

    吃完饭,何无敌到客厅去见那章疯子。只是一个壮汉树在哪里,见何无敌出来见他,那人纳头就拜,说:“小将惊扰将军大驾罪该万死!”

    何无敌说:“你也别给我来这套虚文,你既然敢于前来将军府,必然有些本事。你有话直说就行了,你想从本将军这里得到些什么?又能给本将军带来些什么?”

    章疯子说:“小将愿意为将军征伐蒙古做先锋,为将军抢骡马、抢奴隶。”

    何无敌说:“抢到这些也是皇上和大明百姓的。好了,你是个敞亮人。上次在归化城拿到的情报不错,我打下威宁海,擒杀小王子,后就带你去打大同军镇。”

    章疯子说:“原来我们要先打小王子呀!”

    何无敌说:“不仅要打小王子,还要彻底征服辽东的朵颜三卫,以及白山黑水间的女真部落。这次,我们远征要打草搂兔子,以后九边可能就不存在了。”

    章疯子说:“那感情好,年年大明百姓在九边的花费,让我们国家的财政部堪重负。其实,进攻时最好的防守,一旦打下这些蛮族的土地,再将其同化。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