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38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38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远征军快速打击埃塞俄比亚的丹格尔皇帝,大明帝国正处于全盛期,大明的工业处于世界的顶点。

    明军将埃塞俄比亚的部族分开,他们将每个民族都选出酋长接收统治。

    那些坚决不服从的部族,大明军队将派出大军将他们彻底消灭。

    大明征服埃塞比亚之后,大明对阿比西尼亚的投资是以前的征服者所无法比拟的。大明移民带来了新技术,他们选择了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作为重点开发,他么将其分为包括亚的斯亚贝巴市和商业城市迪雷达瓦在内的2个自治行政区,以及9个民族州。

    在埃塞俄比亚,大明的工程师到处寻找矿产。大明移民已探明的矿藏有黄金、铂、镍、铜、铁、煤、钽、硅、钾盐、磷酸盐、大理石、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气。

    大明移民设立了公司,在这里进行油气勘探开发。在大明军人的帮助下,水资源丰富,号称“东非水塔”的埃塞俄比亚境内河流湖泊得到了利用。

    青尼罗河发源于此,但利用率不足5%,在大明移民的帮助下,这里居民获得了洁净水供应,埃塞比亚行政大区洁净水覆盖率将达到99%。在这里,森林覆盖率为19%。

    大明移民开发的农场里种着咖啡,大明领土内,最重要的咖啡豆原产地有三个,分别是:阿拉比卡,罗巴斯塔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咖啡的故乡,咖啡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量占全世界产量70%,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埃塞俄比亚位于北纬6度~9度,东经34度~40度,海拔1600米~1800米,大多数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绝佳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使得这里的咖啡富有一种葡萄酒的香味,并有浓郁的巧克力余味。埃塞俄比亚最著名的咖啡要数摩卡高地咖啡了,它并不像其它高海拔地区的“硬豆”或“特硬豆”带有一种柔软的口感,它的口感并不浓烈,也没有明显的酸味,但香味浓郁醇厚。东南高地的哈拉尔(Harar)咖啡是典型的穆哈咖啡,香郁味浓;哈贝沙(Habesha)咖啡滋味平和、香气浓郁,具酸果味;阿斯特(Aster)咖啡则巧克力味和酸味更加强烈。

    相传六世纪时,埃塞俄比亚卡法镇(kaffatown)有个叫卡尔弟的牧羊人,有一天发现自己饲养的羊群忽然在那儿不停地蹦蹦跳跳,他觉得很不可思议,仔细加以观察,才明白原来是羊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所导致的。于是他便将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并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吃,他们吃完后都觉得神清气爽。后来,该果实被用来做提神药,颇受医生们的好评。这些果实就是现今的咖啡豆。

    在埃塞俄比亚,几乎家家院内屋旁种植着咖啡树,咖啡对于他们的日常饮用再平常不过了。在大明移民的推广下,埃塞俄比亚人没有一天不喝咖啡,他们喝咖啡像大明本土的人们吃的每一餐饭一样,顿顿不能缺少,一般家庭喝咖啡都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仪式,就像做宗教礼拜一样隆重。

    (本章完)

第622章 大明的资本() 
    大明的剩余资本大量流入埃塞俄比亚,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大明对亚的斯亚贝巴作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大明移民盖起新的医院、学校和办公楼,安装路灯,开通自来水,兴办公共交通。他们在冈达尔和季马市也有类似的规划。

    甄达钱选择了亚的斯亚贝巴作为埃塞俄比亚的新首府,

    这块地方本是一片荒野,甄达钱的妻子瓦米公主在依恩陀陀山的温泉旁建立了一座房子,为建城之始。

    甄达钱发现恩陀陀山是军事操控国家南部地区非常重要的基地,且阿瓦什河的4条支流流经此地,气候温润,很适合城市的发展。

    甄达钱让贵族在此取得土地,按照阿姆哈拉语,亚的斯亚贝巴意思是“新鲜的花朵”。虽接近赤道,但气候凉爽,城市周围峰峦起伏、关山重叠。市区风光绮丽,街道随山势起伏,道旁奇花烂漫;到处可见尤加利树,苗条修长,苍苍郁郁,下垂的三角形叶子,颜色略带灰霜,远看像覆盖着白霜的竹子,是这个城市独特的景色。

    城市依山而建,按地势高低可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处在山丘,大多是弯曲、狭窄的街道。以居住和商业功能为主。下城是政府机关、旅馆分布区,多现代建筑。下城地势稍低,高楼大厦林立,是商店、餐馆、旅店和政府办公楼的集中之地。下城之南,在通往大明广场的东南部和西南部,是豪华的住宅和漂亮的别墅集中之地,有“富人区”之称。

    大明移民在投资80亿元,建立了8000家工厂和商店,大明的工厂在这里迅速建立,他们建造了许多维持当地生活所需的小型工业,如军火工厂、食品、服装、水泥、电力、和机械厂。大量欧洲和印度行政大区的移民和资本也进入了东非。

    为了改善恶劣的交通状况,大明政府还投入20亿元,在多山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新建了18000公里的全天候公路网,其中6500公里为柏油路面。公路沿途的一些涵洞、桥梁使用了大明和欧洲最新的建筑技术,是工程学上的杰作。大明铁路工程师开始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勘探路基,修建了阿斯马拉到摩加迪沙的铁路,并将吉布提铁路改成双线电气化线路。

    埃塞俄比亚的适牧地占国土一半多。以家庭放牧为主,抗灾力低。这里的牲畜存栏总数稳居非洲之首。在这里有牛4090万头,羊4890万只,这里向大明本土出口活牲畜6。7万吨,干肉1。7万吨。

    在埃塞俄比亚的北部,有隐藏在绿色橄榄树林中的11座拉利贝拉教堂。人们通常是仰视教堂,而在这里则变成了俯视。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国王统治时期。由于该城镇名声日增,最终以国王拉利贝的名字重新命名。圣乔治教堂是拉利贝唯一被凿成十字架形的教堂。

    这些教堂的建成使拉利贝拉城成了一个宗教中心。它可以与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城市阿克萨姆,或者甚至与耶路撒冷相匹敌。但是,人们只能乘坐骡车抵达这里。

    在70平方英里的锡门公园内,犬牙交错的悬崖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层层拔起,常年的日晒雨淋对锡门山脉造成了严重侵蚀,但同时也造就了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奇景,这里山峰险峻,峡谷幽深,4000英尺深的峡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谷底常绿的阔叶林以及山顶的稀树和草原等。这里也是狮尾狒狒、鬣狗、豺、秃鹫以及只在该地生活的瓦利亚山羊和其他很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大明移民开发的探险路线更加具有诱惑力,在锡门山山地探险之后,可以去游览高达150英尺的青尼罗河瀑布和纳塔湖,还有隐蔽在埃塞俄比亚山间的岩石教堂。游览完这些胜景后可以去参观久负盛名的、建于12世纪的壮观的拉里贝拉教堂,还可以驱车前往东非大裂谷观赏瞪羚、斑马、河马等野生动物。

    埃塞俄比亚有80个民族,主要有奥罗莫族、阿姆哈拉族、提格雷族、索马里族、锡达莫族等。

    阿姆哈拉族仅仅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但是他们居于统治地位,和阿姆哈拉人同源的提格雷族,共同构成了埃塞俄比亚的主要统治民族。

    阿姆哈拉族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和北部,使用阿姆哈拉语。总人口二百万,占全国人口27%。阿姆哈拉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就创建了著名的阿克苏姆帝国。阿克苏姆帝国最初起源于北部提格雷地区,公元320年到360年国王埃扎纳在位时,征服埃塞俄比亚高原、库施王国和南阿拉伯,与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缔结同盟条约,国势极盛,被称为“众王之王”。

    埃扎纳还皈依基督教,推行新拼音文字,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6世纪中叶,波斯萨珊王朝攻占也门,阿克苏姆被挤出南阿拉伯。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垄断从印度到地中海的商路,阿克苏姆衰落。公元12世纪,扎格维王朝取代了阿克苏姆王朝。

    1270年,所罗门王朝取代了扎格维王朝,所罗门王朝的国祚一直延续到大明到来。

    阿姆哈拉人是定居农业民族,传统的粮食作物是苔麸,为埃塞俄比亚高原特产,产量极低。以苔麸为原材料的“英吉拉”是阿姆哈拉人的日常主食。农户在种植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同时也饲养牲畜,畜牧业在阿姆哈拉地区有重要地位。

    阿姆哈拉人虽然论人口仅是全国第二大民族,但一直扮演实际上的主体民族角色。阿姆哈拉人的文化是埃塞俄比亚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阿姆哈拉人及其同源民族提格雷人的历史构成了埃塞俄比亚历史的主要部分。

    (本章完)

第623章 四百七十四章兵指阿达尔() 
    大明通过收买和建设,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稳固的统治。许多贵族被吸收进大明的政府,成为公职人员,在大明移民的学校里,贵族子弟们接受了大明的教育。

    种种大明的商品充斥着埃塞俄比亚的市场,大明将目光投向了索马里,这里是一片绿教的土地。

    埃塞俄比亚的贵族们都希望能够征服索马里,阿达尔位于索马里地区北部,共有人口三百万,有许多绿教小国和部落组成。

    埃塞俄比亚的奥斯塔公爵,瓦米公主的弟弟艾米奥亲王都说他们很高兴帮助大明军队征服阿达尔王国。

    大明向覆盖着肥沃火山灰土壤的埃塞俄比亚高原移民五十万人,大明在此地有五万本土军人和十万雇佣军。

    大明当局在这里实行军屯制度,由官方资助复员军人在阿比西尼亚进行屯垦,这样既可减少移民费用,又可抵御格拉瓦德沃斯率领的流亡游击队的袭击。

    大明的退伍军人往往被收入更高的工商业所吸引,很快就放弃农业、迁入城市。

    好在大明本土移民填补了这种损失,补充了殖民所需的物资。

    大明移民的农场每年出产28000吨小麦,从而避免了进口大量粮食。大明移民帮助建设耗费巨大的公路,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埃塞俄比亚变成了大明的面包篮,同时大明将目光投向了阿达尔王国。

    提格雷地区是阿比西尼亚人的发源地,阿克苏姆帝国征服埃塞俄比亚高原后,一部分阿比西尼亚人南下,成为了阿姆哈拉人的祖先。另一部分留守北部山区,是为提格雷人的先祖。提格雷人所使用的提格雷语同阿姆哈拉语相近,文化、民俗也与阿姆哈拉人大同小异。

    埃塞俄比亚居民中45%信奉基督教,45%信奉绿教,其余则信奉原始宗教。

    提格雷人受到优待,他们成了大明统治最忠实的帮助者。

    提格雷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提格雷州,人口占全国7%。提格雷人与阿姆哈拉人同为古代阿克苏姆帝国的后裔,两者同被称为阿比西尼亚人。

    这时,索马里族的部落经常和提格雷人发生冲突。

    索马里族是索马里的主体民族,也是埃塞俄比亚的重要少数民族,使用索马里语,属于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在埃塞俄比亚境内主要居住在东部与索马里接壤的欧加登地区。索马里族信奉绿教,属于逊尼派沙斐仪学派,家庭婚姻遵循绿教教法,允许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礼。索马里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严酷的沙漠地区,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饲养骆驼、长角牛、羊及少量马匹。

    这些人和阿法尔族,一起构成了阿达尔王国的主要成员。阿法尔人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州。使用阿法尔语,属含闪语系库希特语族。由很多部族组成,大部分人过着游牧生活。阿法尔人信奉绿教,历史上建立过很多苏丹国,阿里·米拉苏丹是阿法尔人的传统领袖。

    在进攻之前,大明军队包围了埃塞俄比亚的流亡埃塞俄比亚皇帝格拉瓦德沃斯的驻地。

    和埃塞俄比亚的流亡皇帝格拉瓦德沃斯在一起的,有葡萄牙雇佣军。他们由克里斯托弗·达·伽马统帅,包括600余名士兵、230名奴隶与一些工匠,他们配有上千支火绳枪,大量长矛,以及一些火炮。

    这位克里斯托弗·达·伽马就是著名的印度航线开辟者——瓦斯科·达·伽马的儿子。此外,他的副官米格尔·德·卡斯坦霍索也与他一起。

    经过11天的行军后,克里斯托弗率军抵达德巴尔瓦,这是巴哈尔涅古斯领主的首都,巴哈尔·涅古斯·耶萨克热情接待了克里斯托弗一行人,给予他物资、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