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4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4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疯子说:“那感情好,年年大明百姓在九边的花费,让我们国家的财政部堪重负。其实,进攻时最好的防守,一旦打下这些蛮族的土地,再将其同化。我们大明可以节省多少军费呀!不过,也只有出了何将军这样不世出的名将,我大明才敢起裁撤九边军镇的心思。”

    何无敌说:“裁撤大明各藩王,移镇日本台湾,是皇帝的第一大举措。征伐蒙古、女真各蛮族,扩边万里,裁撤九边重镇,将我大明国境线推到中亚,欧洲东部,是我大明嘉靖皇帝的第二大举措。去除孔门程朱理学之余毒,壮我中华儿女之胆魄是我大皇帝第三大举措。”

    章疯子说:“这嘉靖皇帝是天下少有的明君,就是古代尧舜禹汤也不能更他比。谁要再说我大明嘉靖皇帝的坏话,小心我拧下他的脑袋当夜壶。”

    何无敌说:“既然你知道了我大明军队的行军路线,那你就暂时委屈在我府上做个亲随。等大军开拔之日,再让你做回参将。”

    章疯子说:“愿为将军效死。”

    (本章完)

第73章 蒙古大汗的死命令() 
威宁海上,蒙古包内,小王子达延汗正在饮酒。

    周围坐着都是他部落里的贵族,可是他们一个愁容满面,面对面前的酒杯提不起什么兴趣。因为根据他们在北京城的线报,可怕的大明龙将军何无敌在击败骁勇善战的蒙古王爷吉囊后,将要袭击威宁海了。

    大明的军队在占领吉囊的土地后,设立了蒙中行省。

    大明的子民像工蜂一样忙碌起来,他们从内地派来了移民。这些汉人构建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人民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大明的部队,在每个地方都有驻军。何无敌向嘉靖皇帝请示,由于吏部下文派出了人称“狐狸参将”的左义贵,充当蒙中巡抚。

    左义贵带兵两万,掌控原吉囊牧区的局势。

    本来,对于蒙古军队来说,曾经拍卖十六蒙古奴隶的左义贵是不共戴天的敌人。那两万明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达延汗小王子一声令下,小王子手下的八万大军再加上俺答的七万铁骑,以十五万大军之力,消灭那两万明军不费吹灰之力。

    可是,达延汗不敢下令,因为攻守之势已经转变。明军不来扫庭犁穴就感谢上苍了,哪里还敢主动进攻明军。谁也不知道,这两万明军是不是诱饵,万一吃下了,何无敌将军带领大军一到,大家全都会玩完。

    成吉思汗的子孙何时这样憋屈过,不烧不杀,不抢劫,只能老老实实的放马牧羊。

    从小久经战阵的小王子,自从自称达延汗以来,就没有这样憋屈过。以至于蒙古贵族私底下议论说,达延汗其实是大严寒,只能冷冷的发发脾气,狗屁本事没有。

    达延汗是大元汗的音译,除了白莲教徒,草原蒙古帝国中的汉人越来越少,以至于那个祖先建立的元朝也成了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在,他们连大元的声音都发不对了。

    狡猾的左义贵从中国内地招来了许多移民,特别是山东、河南两地。据说这两个地方人多地少,土地相对贫瘠,所以志愿过来的移民相当之多。短短几个月时间,到塞外蒙古王爷吉囊地盘的********已经有二十万之多。

    左义贵将这些人编成了武装开拓团,每三百人置一百户,三千人置一千户,三万人置一万户。现在,左义贵在蒙中地区已经安置了七个万户。

    按照嘉靖皇帝的命令,每个人授地一百亩,虽然蒙古大漠的土地普遍贫瘠,但是也有不少水草丰美的地方。

    这些武装开拓团每户有一驻地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每十户有一骑兵,骑兵为常备军,十户平民协助供养。武器国家供给,但是要勤加保养。

    茫茫草原之上,不是都适合耕地种田的。为了协助大明移民生存,左义贵请求嘉靖皇帝下令将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族迁移来了一万名。同时,将相对恭顺的五千名蒙古女马奴释放,将其配给大明移民中家贫无妻者。这些蒙古女奴的赎身钱则可分二十年偿还。这一举措,大大鼓励了全国各地的穷光棍移民蒙中行省。

    定居在蒙古草原的汉族农民们不再充满怀疑和惶恐不安,只要他们辛勤劳作,这吃食和肉食都不缺少。政府免费借贷给移民们牛羊马屁,等下崽长大后,再归还即可。

    在穷困的山东、河南看来,这生活比家乡好得太多。毕竟,在老家人们不能随时吃肉,而这里每天都可以吃肉,喝马奶、牛奶以及羊奶。

    相比达官贵人占据了绝大多数生存空间的内地,这些赤贫的农民开拓者更喜欢这里的生活。唯一的不便士,这里喝水多需要打井,除非你靠近河流。但是,草原上的河流不是那么多。

    唯一讨厌的是,有些蒙古马匪经常出没。他们会闯进汉族居民的村庄,寻觅粮食并抢夺钱财牲畜。

    实际上,他们大多是达延汗和俺答汗的侦查部队伪装的。这时,百户和千户们就带领武装移民与他们搏斗。

    按照左义贵的规定,每百户居民有一百名驻地兵,平时分成三组。每组分成三队,每队有十人,轮流警戒训练,三日一轮换。然后,剩下一百人作为机动力量,查漏补缺,这样既不耽误农活,又练出了一支强军。武装开拓团,千户的规模无非是规模大了十倍而已。万户则是规模又大了十倍。

    七万人的武装开拓团,还组建了七千人的骑兵队,加上女真一名的三千人骑兵。骑兵数量共有一万人之多。

    一万骑兵,两万驻军,外加七万农民驻地军,左义贵共有雄兵十万。有了武力作为后盾,他对付起达延汗的小股骚扰部队,自然是旗开得胜。俺答那边也发觉大明军民万众一心,虽然蒙古诸部能纠集起十五万之多的军事力量,但是他们已经不能动辄对大明移民发起攻击了。

    更重要的是,蒙中行省的建立,阻断了达延汗与俺答的顺畅交流。两边想联系,只能绕道元朝的岭北行省,那里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土。虽然西伯利亚汗在三百年多年前和达延汗同事成吉思汗的子孙,可是现在他总是盯着自己的地盘,生怕自己为达延汗所吞并。由于此地过于苦寒,连吃苦耐闹的蒙古草原牧民都不太愿意在此居住。所以,达延汗倒也没有去攻伐此地。

    嘉靖皇帝得知左义贵阻断了蒙古大汗与俺答部的交通,高兴的赏赐了他内蒙总督的头衔。

    左义贵知道,嘉靖皇帝的意思是将来何无敌将军打下了威宁海,将把东蒙古分配给他来治理。

    现在,大家都知道何无敌将军将会进攻威宁海,关键是在什么时间进攻的问题。

    有人劝说达延汗迁移到水草丰美的朵颜三卫去游牧,东蒙古的王公们都主张这样做。可是,达延汗认为,那里离明朝的辽东卫太近。加上女真人在那里活动频繁,要是朵颜三卫反水,女真人夹攻,自己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以前,朵颜三卫投靠过明成祖朱棣。蒙古王公迁移到东蒙古的,最后下场都不太好。有些让他躲藏到乌兰巴托去,说那里是成吉思汗的王兴之地。可是,那里太过苦寒,迁移到那里的蒙古大汗无不败死,那地方之适合做陵墓,不太吉利。

    在惶惶不安中,达延汗等待着明天,像是在等待着自己的末日。

    (本章完)

第74章 白刃战() 
何无敌的大军正装待发,由中路五万大军由他亲自带领,从宣化镇出发。得到他的大军来到的消息,俺答连忙将大军布置在归化城和大同军镇里。

    由辽东出发的东路三万大军由武定侯郭勋率领,西路大军则是左义贵带领的三万军队。

    因为蒙古草原经常干旱无雨,所以大军带好了马皮袋所缝制的水袋。同时,夜不收们早就为征伐小王子达延汗找好了驻扎地点。为了这次征伐,何无敌组织了一支六十只骆驼组成的驼队。其中六只骆驼一组,它们拖着一个可拆卸的行军帐篷,以及沿途的作战地图。

    何无敌有着一支五百人的贴身卫队,他们五十人一组,每两个小时一轮换,以保持自己旺盛的精力。同时,这支队伍是最精锐的后备队,一旦战斗到最危险的时刻,他们就将立刻出发支援战斗。不过,这个功能目前他们还没有用过。何无敌卫队的每个战士随时都愿意为了将军牺牲自己,他们都以保护何无敌将军的生命为光荣。

    而何无敌对手达延汗,则有一支两千人的卫队。所有未经允许靠近达延汗的人,都将遭到毒箭的射杀。同时,达延汗养着一群草原獒犬,一旦有陌生人经过,他们就会发出咆哮,有时会直接扑上去撕咬。

    相反,何无敌将军养着一群鹅,因为他很讨厌狗。不过,鹅的警觉性比狗更高,靠着它们,何无敌将军也抓到几个刺客。

    武定侯郭勋率领的军队以辽东军、京师十二营为主,同时有从女真部落征发来的一万骑兵部队。这些年的征发,让女真民族的强壮男人有五万来人服了兵役。但是,何无敌将军说:“女真各部总数超过百万,善战的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还能挖挖潜力,征发个十万以上不成问题。”郭勋知道,这个事只能将来调左义贵来干了。

    当五天后,明朝大军扑向威宁海时,达延汗的警戒部队与何无敌的大军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晚风中,苍茫的天空与地平线交界处,出现了威宁海的轮廓。威宁海没有河流流出,属内流湖。这个湖泊通过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表、地下径流带入湖中,经长期的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湖边有无数堆篝火发出的光亮,这成了大明炮兵的靶子。星光下,明军的轻型火炮将炮弹送向蒙古骑兵、骆驼和达延汗的部众。蒙古骑兵摸索着用弓箭和火枪还击,但是由于射程差距巨大,几乎不能给明军造成什么伤亡。

    贵族劝说小王子达延汗马上逃跑,他拒绝了。小王子说道:“我巴图蒙克自从即位以来,经过无数场战斗,今天如果稍一接触就逃跑。我们的部族就怎么看我。”

    贵族们见到小王子将自己的本名都叫出来了,知道他寄希望长生天的保佑想和明军战上一场。

    蒙古骑兵有人数优势,达延汗冷静下来,将自己的大军分作十六队。每五个千户,组成一队。

    小王子达延汗传令诸汗:“每三队组成一组,从兵左翼、右翼和中路一起向明军队伍冲击。两翼包抄,中间一路发动真正的进攻。”

    (本章完)

第75章 汉族骑兵的威力() 
蒙古贵族们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让蒙古骑士们顶着火炮和火枪向前冲,这不是送死吗?

    但是,没有人当着小王子达延汗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其实,这是唯一可能的获胜方法。何无敌率领的明朝大军只有五万,如果八万蒙古铁骑万众一心,分成六匹冲锋的话,那么到第三批或者第四批,何无敌的大军防线就有崩溃的可能性。

    当然,这只是可能性。问题是,现在蒙古骑兵肯不肯按照小王子给他们制定的战术去冲锋。

    在星光的照耀下,第一个冲锋集团发动了。五千名蒙古骑兵,分成五队,穿越对面明军的射击火力网,向何无敌炮兵阵地而来。只是明军的火力太猛了。能冲到炮兵阵地附近的只有不到三百人,正当他们准备用马刀和长矛刺杀炮兵时,忽然有一队精锐骑兵挡在了他们面前。这些人都骑着匹高大的阿拉伯战马,他们身披铠甲、头戴铁盔。这些人左手拿长矛,右手拿火铳。没等对面那些身穿皮袄、头戴蒙古毡帽的蒙古士兵反应过来,他们的火铳就纷纷响了。

    那些穿着蓝色蒙古长袍,骑着长鬃粗腿、个头矮小的战马的蒙古骑兵纷纷被打下马来。

    侥幸逃过一劫的蒙古骑兵,则被明军骑兵的长矛顶上了天,祭奠历次在征蒙战争中死去的灵魂。

    在星光的照耀下,五千具尸体显得格外显眼。

    何无敌将两万名火枪手分成了五队,四千人一组,轮流射击。火枪手旁边则是他的两万名精锐骑兵,剩下的则是炮兵和五千预备队。

    除了这五万战斗军队之外,跟随他们而来的有两万名辎重兵,他们主要由于蒙中行省的民兵武装和明朝旧式部队担任。一旦到了适当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投入战斗。不过,他们只有一万人在战争现场。他们所带的高轮辎重车越来越多,明军的火药、炮弹和饭食源源不断的送来。

    五千名骑兵在何无敌的大军面前,没有掀起一点浪花,蒙古骑兵们感到一阵胆寒。这时,左义贵带着的一万骑兵也赶到了战场。

    女真的三千骑兵打头,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