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46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46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荆门,许多汽车都装上了防滑链条,这些汽车冒险在道路上行驶。

    那些出租车,亮着灯,里面坐满了人。反正平时,这里的的士也总是拼车,现在自然是又涨价,又要客人必须拼车。更气人的是,现在你很难拦停的士。

    何海洋他们走在大街上,脚步踩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响。所有的雪都被大明的群众踩成了冰,汽车来回的碾压,让地上结了一层冰。

    身在非洲,陪同嘉靖皇帝的北镇抚司指挥使陆炳立刻任命何海洋为承天府锦衣卫指挥使,这个职位等同于锦衣卫千户。而且,权利要比一般的锦衣卫千户大的多。

    何海洋被临时任命为除雪总监,他立即命令所有的大明承天府公务员轮班上街除雪。

    这些平日里好吃懒做,专门刁难大明群众的公务员们,不得不从单位里舒适的椅子里挪出屁股,到街道上除雪干活了。

    承天府荆门的除雪设备不多,他们由少数车辆撒盐化雪,但是更多的时候,只能靠人工扫雪。

    锦衣卫指挥使何海洋上街组织人们扫雪,但是大明的荆门知州却完全失声了,他既没有亲自上街,也没有组织人去扫雪。荆门这里的扫雪设备,和阿拉斯加这样的地方不能相比,就是与大明本土的北方城市相比,也差了许多。

    在阿拉斯加,有专门的铲雪车,在大明本土的北方城市,也有这样的设备,可是这里,什么都没有。

    大明荆门的公务员们总算做了一件好事,这也是这些家伙,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各地的海豹油和海狗油卖得脱销,据说这种油可以防止冻伤。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找到了一条财路,那些经销这些产品的人则因此大发横财。

    那名被按在雪地里的女狗粉被治疗好了冻伤,然后送往了大明的教坊司,去伺候大明的退伍军人和达官贵人去了。

    正当何海洋意气风发的时候,何海洋的父亲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情。老头想节省点钱,他趁着大家都在灌香肠的时候,买了一些排骨。因为这时,大家都在灌香肠,所以排骨的价格只有十五元,要是到过年的时候,这价格就高了去了。

    在何海洋襄阳府扫黑,遭到失败的日子里,他在承天府荆门也开了一家药店,这家药店和福庆堂大药房联营,也算福庆堂大药房的分店。

    这药店就开在离福庆堂大药房不到一公里处,名字叫做福庆堂大药房何海洋分店,药店接受钱贵妃的直接领导。

    所以费用和人工都由何海洋一力承担,利润则九成归何海洋,一成上交钱贵妃和嘉靖皇帝。

    何海洋老头将排骨剁好了,放到药店的冰箱里。他只记得排骨便宜,没有算到在药店的冰箱要耗电。

    当时,何海洋将冰箱已经擦洗了一遍。他的老头不满意,非要多事,嫌弃何海洋擦洗的不够干净,自己又动手,结果,他只拔了插头化冰,却忘记了插上。

    好几天,何海洋都发觉自己的药店老是有一股臭味。何海洋反复寻找,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源头,最后他才发觉了原来臭味是来自冰箱里面。

    何海洋的老头舍不得将肉扔掉,他要将那臭肉吃掉。

    老头想省钱,结果弄巧成拙,给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天气很冷,一个瘸腿的老头来店里买药,这个老头知道店子里的药品便宜,他却拿出医保卡要求报销。

    何海洋指挥大明荆门的居民抗击冰雪,感到很疲劳,他回到了店子,开始执行自己作为一个药店老板的责任。

    何海洋笑了,他说:“从去年的12月29日到今年的1月8日,整个医保系统都在调整和升级,根本无法使用。”

    傻逼老头说:“你的前列康胶囊按照医保价格零差价,要医保报销。”

    何海洋告诉他:“你个二货,零差价是指的医保中标价。所谓医保,在某种程度上是个骗局,靠医保降价就是一个骗局。医保投标价,要养活无数的专家和学者,更要养活那些官僚。当他们将权力收回手中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些人总是满口的大话字,说自己为了百姓的福利,其实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这些人用高尚名义,来勾兑蝇营狗苟,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能捞到好处。”

    那些傻不能再傻的老头,却相信他们的胡说八道。这些老头的脑子进水了,成天沉浸在幻想之中,他们以为这些官僚真的会为自己着想。

    对这些花一分钱都希望报销的人来说,医保就是个骗局。因为医保主要是保的是大明的官僚,那些官僚的特护病房是百分之百报销的。

    因为他们的奢侈,所以不停的推高治疗费用,普通百姓深受其害。

    而且,在许多地方,医保的运作极其不畅。

    随着大明本土电脑和手机的推广,商业缴费,甚至连电力缴费都可以通过手机支付来缴纳了。

    医保缴费却固守着传统模式,不肯与时俱进。

    医保缴费,为什么故意搞得如此麻烦,还每年都大幅度上涨,让居民感到负担沉重。

    许多小孩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因为疏忽和没有经验,所以没有办理医保。

    和何海洋关系不错的何天宇,因为没有经验,他的第一个小孩出生时,没有办理医保。结果,小孩仅仅一个感冒就花费七千多元。

    小孩的医保很重要,每年十月开始在大明的居民委员会开始办理。由于这种医保不能和大人的不职工医保一起交,加上普通民众家里都有一堆事情,所以这些事情累加起来,让人感到非常烦恼。其实,如果医保能和别的费用一起通过在线来交,一定可以减少不少麻烦。

    当然,掌权的人士没有这些烦恼的,所以他们没有改革的动力。

    当他们改革时,也总是假借改革之名,剥夺老百姓手中仅有的东西。

    (本章完)

第640章 大明工厂() 
    荆门的雪开始融化,结果化成了冰块,到处都开始结冰。路上的冰,被人们用脚踩的严严实实,许多人在上面跌倒,

    何海洋也不得不,亲自上街扫雪和铲雪。和应天宇一样,何海洋由于伏案工作太多,也出现了左手小指头麻木,和无名指麻木的状况,当然无名指的情况要轻得多。

    何海洋隔壁的汽车装潢商铺,和旁边搞钢筋加固的,他们将雪铲了个干净。

    何海洋拿着铁锹和锤子也开始工作,雪非常不好铲,何海洋不得不烧着热水,然后浇到雪地里面。

    隔壁两家的男主人在铲雪的时候,都干得满头大汗,何海洋自己,在干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也是满头流汗。

    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汗水模糊了他的眼睛,他不得不停的停下来擦汗,眼前以前五六十平方米的雪块和冰块,很难擦的干净。

    他不得不改变策略,只想铲除一条路来。结果,让他想不到的是,连这个愿望也很难实现。当他用钉锤和铁锹砸雪的时候,飞溅的冰雪飞进了他的眼睛。

    他不得不停下来,检查自己有没有受伤?他这才明白,这项工作居然很危险。怪不得,在北美行政大区,铲雪是一项报酬很高的工作。

    何海洋满身臭汗,热气不停的在他身上缭绕。

    他想:刚刚洗澡的自己,又得再洗一个大澡了。更让他沮丧的是,他觉得自己的右手有些不舒服,他低头一看,居然破了块皮,这个伤口足有两块蚕豆大。

    门前的道路和何海洋无关,不过他不想看到人们摔跤。而且,他指挥别人铲雪,总想以身作则。在荆门的街道上,人们仍旧在铲雪,只有清洁工们相反没做什么工作,他们照旧只倒垃圾。

    雪开始融化,可是不久又开始凝结。何海洋想起了最近结识的好友何天宇,在没有发达的时候。因为城管没收了,他放在屋檐下的招牌,他上前和城管理论。结果导致左手受伤,当时只有一个蚕豆大的伤口,就这样他都花费了一个多月才长好。不过那次,何天宇的伤口要深得多。伤口疼痛的要命,尽管何海洋用云南白药和膏子处理了,又贴上了特大块的创可贴。但是,他依然很痛。

    现在,何海洋自己的右手受了伤。这样一来,何海洋,只能用轻微麻木的左手工作,何海洋每天都要完成6000字的报告。他想,这下自己有得忙了。

    店子里来了一个穿着蓝色羽绒服的傻逼,那孙子黑得像块炭。

    这孙子买药时,似乎梅毒入脑,神经不正常了。他非要说店子里进价十块多的膏子,进价一块多。

    何海洋只能摇头,这孙子依然唠唠叨叨,说了半天。

    何海洋说:“将本求利,你说的价格我进都不可能进到,你说的价钱是我进价的十分之一,你让我怎么去卖?”

    那个傻逼,仍然纠缠不已,但是最后何海洋也没有亏本把东西卖给他。

    何海洋忍着疼痛,撰写报告。

    一个老头和老婆婆拎着菜从何海洋店子的门口走过,因为雪很滑,所以老头摔倒了。

    何海洋心里感到遗憾,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疼痛,就觉得这都是命中注定,许多人可能就会吃亏。就会摔跤,因为命运在前方挖了一个坑,在等着他。

    随着嘉靖皇帝来到苏丹地区,许多工厂也进入了这里。在南苏丹这个贫瘠的地方,有的只有牛群和黑人,当地人缺乏干净的饮水。

    大明移民到来之后,建立了饮水工程。众多大明本土和欧洲的工程专家,都来到了这里。

    在南苏丹,当地人相信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当地人99都是文盲,为了帮助他们,大明移民开始开始建设公路。

    在解决了交通问题之后,大明本土的专家,开始开发这里的油气资源,有了能源,这里才有发展的机会。

    许多大明的移民家庭开始定居这里,他们将大明的先进文化和资金都带到了这里。

    在修建公路的时候,大明工程队雇佣了大量的当地人。在建设各种房屋和工程的时候,他们也招收了大量的黑人进入了当地的建筑队。

    大明的公司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这些黑人在劳动中,学会了组织和勤劳,大明工头,负责去传授他们技术和、大明官话。

    在大明专家的帮助下,这些黑人从睁眼瞎,变成了拥有小学和中学文化的劳动者,他们也开始创造价值了。

    大明移民在当地设立了许多工厂,许多当地黑人在大明移民和欧洲技术工人的帮助,在工厂里学会了技术。

    当黑人们买到能解决自己温饱和改善生活的商品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工厂。

    在当地,大明设立了许多维修厂,修理各种设备和车辆。

    同时,大明移民在黑非洲许多工厂都能提炼矿物和各种材料。一些密集型的工业,也被引进到黑非洲。

    一些简单的东西,开始在当地制造,特别是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许多初加工产品,开始大量供应非洲各地。

    大明移民和欧洲技术工人,不仅开始涉足维修业,而且在东非设立了两家摩托工厂。

    这两家工厂,一家在埃塞俄比亚,一家在南苏丹。这两家工厂开始为东非提供摩托车,这种简单的组装工业,锻炼吗了东非黑人的劳动者队伍。

    各种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大量的吸收黑人。黑人在人们的眼里,总是缺乏组织和纪律。

    但是黑人的力气都很大,只要加以利用,他们是一流的体力劳动者。在黑非洲,大明移民开始推广大明官话,被征服的黑非洲和北非等地区。人们将大明官话作为他们正式交流的语言,大明官话成了,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用语言。

    法律条文也以大明官话为准,同时许多方面都以大明官话和文字为通用语言。

    大明官话,是整个大明帝国百姓的交流工具,是沟通大明本土百姓和海外行省各部族的桥梁。

    (本章完)

第641章 受伤() 
    大明官话,是整个大明帝国百姓的交流工具,是沟通大明本土百姓和海外行省各部族的桥梁。

    嘉靖皇帝指挥大军征服了世界这么多地方,对于大明官话的推广,功不可没。

    经过培训,那些已经在大明工厂里工作的黑人,可以做相对复杂的工作。

    大量的黑人,进入了大明的工厂,操纵的机器,干着最累和最危险的活。

    为了减少成本,汽车和机动车辆的喷漆和钣金工作,都在黑非洲的本地进行。这些在第一线工作的黑人,他们吃了苦头,所以对生活的要求和憧憬就大幅度降低了,这些人变得容易满足,方便控制,这样更有利于大明帝国的稳定。

    苏丹和南苏丹的地区,成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