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393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393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安公主是曹端妃的女儿,她的母亲曹端妃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继纳入了钱贵妃和大明非洲皇后方皇后之后,新收的宠妃之一。皇宫中的女人有很多,但是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不多。

    在另一个时空,曹端妃丧身于方皇后之手。但在这个时空,陈皇后没有因为小产而死。

    嘉靖皇帝没有废除第二位皇后即美洲皇后张皇后的称号,所以方皇后也没能杀死曹端妃。

    曹端妃的父亲是进士及第,曾任福建三明知府曹察。

    曹端妃的美貌过人,他名为曹洛莹。

    面对爱女的骄纵,嘉靖皇帝虽然广有天下,但是也没有多少办法。

    在大明福建沿海,曾有一些海盗,后来随着大明海军的强大。

    这些海盗消失了,然而随着倭寇的雄起,这些海盗重新出现了。

    黑龙会的倭寇在杨慎的策划下,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那些西班牙人的到来,则给福建沿海带来了更大恐惧。

    何宁海在福建沿海巡航,嘉靖皇帝也亲自带着镜月湖号军舰,在大明的东南沿海游荡。

    和其他沿海省份不同,福建的大山让人感到惧怕,尽管大明的经济发展迅速,在福建的群山之间修建了许多条铁路和帝国大道。可是,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司机,将车子开在盘山公路上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害怕。

    在大明的东南沿海,有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小岛。

    西班牙叛乱者的舰队就在大山之间游荡,他们和倭寇聚会在一起,不断袭扰大明的地方部队。

    曹端妃的父亲曹察这时刚刚由三明调到福州任知府,没想到从浙江逃窜到福清的倭寇特别猖狂,他们还攻占了福清的许多地方。

    这时,戚景通从浙江率军日夜兼程,带领戚家军从浙江急行三百多里,从温州的平阳披荆斩棘,进入福建。

    随其一起行动的,还有戚继光和一万名义乌矿工和农民组成的戚家军。

    这些侵扰福建的倭寇,主要集中在横屿、牛田和林墩三个据点。横屿是倭寇的大本营,而倭寇的头目则在林墩扎营。戚景通决计先破横屿,再乘胜破牛田,最后捣毁林墩的寇巢。

    横屿是宁德县城东北的一个小岛,离岸十里,四面皆水路险隘,岛上建有木城,周围还构筑许多坚固的防御工事,一千多名倭寇结营于此,凭险据守。

    何无敌刚刚在浙江痛击倭寇,但是这些倭寇却避实就虚,在福建猖狂起来。

    更要命的是,听到倭乱的消息,西班牙的叛军开着劫持的大明红海舰队,来到了这里助战。

    戚景通招募义乌的矿工和农民,加以训练,教以阵法,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武艺精强的“戚家军”。戚景通率领他们,和何无敌一起,在浙江接连打了几次大胜仗。

    出了宁波和绍兴外,明军基本上解除了浙江的倭患。

    宁波与绍兴两地,有战神何无敌坐镇,加上明军三十万精锐会剿此两地的倭寇乱党,这些地方的收复只是是时间问题。

    由于在台州剿灭倭寇有功,所以嘉靖皇帝才特地抽调戚景通去支援福州地区抵御倭寇。

    横屿附近的宁德、福清还有一万多名倭寇,他们互相应援,很难对付。戚景通和戚继光采用硝枝弱干”的办法,先发兵进攻横屿对岸的张湾,并张贴告示实行招抚。

    由于明军的压力,加上嘉靖皇帝,以及何宁远将军带着大明战舰赶来的消息,一千多名倭寇的胁从分子被迫缴械投降。

    这时,已经在荒岛上,靠着吃鱼活命,勉强度日的大明红海舰队船员,终于碰到了大明的巡洋舰。

    一艘大明新建的驱逐舰,发现了这些在荒岛上等待救援的可怜船员。

    常安公主知道大明海军在救援那些船员后,就饶有兴趣的亲自参加了救护。

    嘉靖皇帝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女儿,说:“孺子可教!”

    嘉靖皇帝知道这些获救的大明海军士兵,一旦为自己的女儿常安公主所用,一定会成为一群猛将和死士。

    这时,获救的大明海军船员都穿得像叫花子。几天工夫,他们就胡须丛生,像是一个个野人。

    但是,当他们听说在不远处,大明的军队正在进攻横屿的倭寇时,这些人还是主动请战,要求与倭寇们决一雌雄。

    大明的舰队到来的消息,让西班牙叛军大吃一惊,他们立即开船,像兔子一样溜走了。

    何宁远因为没能找到西班牙叛军的主力,而很不高兴。

    (本章完)

第736章 雪夜战横屿() 
    东南沿海的福州城,本来是大明的一块乐土。

    但倭寇的到来,让往日里热闹的福州府变得冷清了许多。

    曹端妃的父亲曹察,这位新任的福州知府见到戚景通的军队非常高兴,他说:“戚将军还有您的手下真是威武之师呀!有了你们,这些倭寇被歼,就指日可待了。”

    这时,在倭寇的大本营里,那些倭寇们已经安歇了。

    当然,那些大小倭寇头目不曾睡觉,他们大呼小叫,丑态百出。这些人大喊:“花姑娘,我们要花姑娘。”

    倭寇大头目和田光司吼道:“那些西班牙番子,真是胆小,他们乘坐着大战舰,就那样溜走了。”

    倭寇小头目向山裕说:“西班牙人办不了大事,我们还是要明国的叛逆,来成事。”

    这时,西班牙人洛萨和彼得,正在大明的东南沿海东躲西藏,他们生怕与明军的舰队直接交战。

    霍侗郡和孙亥头缠白布,他们发誓要手刃倭寇和西班牙叛徒,替大明的红海舰队那些被杀害的海军战士报仇。

    这个冬日,东南沿海的福建横屿,天上忽然白雪纷飞。

    整个福州城内,犹如身裹缟帛。枯树枝头,只只寒鸦发出一声长长的悲鸣,似乎在为倭寇们的丧事在预演哀乐。

    横屿岛内的倭寇却很兴奋,他们说:“这北国的雪终于下到这里来了,明军不会来进攻了。”

    板野友美将头靠在和田光司的身上,说:“这些天,我一直很担心,直到我看到雪了,我才放了心。”

    嘉靖皇帝从镜月湖号军舰上起飞,乘坐小型飞艇降临福州城。

    福州城内,大家都在为难得一见的雪景啧啧称奇。

    大明从事海上贸易的福州人颇多,至海外的商人也很多。据王应山的《闽都记》记载:当时福州人往海外者有阮、芮、朴、郝等姓,他们住居外国多年,娶番妇生子,携带回国。福州人称外国船只为“番船”。

    而较轻便的番船,可以迳入闽江,停泊码头。按照大明政府规定,番船入境,须经地方官员允许,并须验证,至于停泊何处码头,也要经过官府的指定才行。

    明代藤山有一块地,土名“上王”,地临江滨,居民稀少,江阔水深,宜泊船只。公元1498年,即弘治十一年太监邓某来闽督管海上船舶。

    这名太监相对头脑开通,他将该地租于外人开凿新港,以供番船停泊。当时,这里桅杆林立,外国船只密集,人即称之为“番船浦”。其后,地扩成洲,可以播种农作物。嘉靖年间,官府派人来测量田亩,编入册数。因地处江岸,水陆交通便利,商贩云集,到处建起房屋,逐渐成为临江之小埠,人们即以浦名呼作地名。因福州话“番”与“泛”谐音,而“番”带有“洋”的意思,故现在改称为“泛船浦”。

    等到倭寇入侵福州沿海各地之后,加上魁岐一带江心沙土冲积,外轮不能驶入福州,只能停靠在马尾港,因此番船浦早已名不副实。

    番船浦旧有舍人庙,香火鼎盛,后因城建需要,迁至高盖山北麓。

    嘉靖皇帝在岳父曹察的陪同下,视察了番船浦。嘉靖皇帝当场赋诗一首:“对面青山似画图,烟云旦晚自模糊。番船旧说曾聚浦,今只渔舟傍芦苇。”

    可算是番船浦之冷寂的真实写照,福州知府曹察面对自己的这位皇帝女婿的赋诗,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只得表态说:“我一定消灭倭寇,平定倭乱,让福州重现往日荣光。”

    跟随着嘉靖皇帝的戚景通也表态说:“圣上,我们一定杀倭报国!”

    戚景通敢于向皇帝承诺,是有原因的,胡宗宪和他编练的乡勇,经过在浙江等地的锤炼,已经有了一定的战力。加上戚宁,戚继光等人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了数千新兵。

    为了招到死战之士,他们严格选兵,只收矿工和农村老实之人,不要城市油滑之徒。

    戚景通组织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军队;并严格教育,教导士兵“正心术,立志向”、“以保民为职”。要求遵守纪律,服从节制;严格训练,不准练装点门面、华而不实的招式,只练实用的搏击技巧,教以击刺法。将这支队伍训练成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景通和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

    在战斗中,戚家军先以火器、弓箭作掩护,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发火器,进入六十步内发弓箭,敌人再进,便用“鸳鸯阵”冲杀。“鸳鸯阵”是一种戚继光独创的和倭寇进行短距离肉搏的战斗组合。

    曹察和嘉靖皇帝冒雪,带着大军向横屿扑去。

    戚景通带着戚继光等人,随着嘉靖皇帝挥师东进,直攻横屿。

    从海岸到横屿,中间连着一处浅滩,涨潮时滩没水中,一片汪洋,落潮时水退滩出,又是一片泥泞,极难通过。

    嘉靖皇帝从清晨出发,他命令戚景通、戚继光和其他士兵都带上草束,乘着落潮,铺在泥滩上,匍匐前进。他们奋勇冲上小岛,有的施放鸟铳,有的挽弓射箭,有的投掷标枪,有的挥舞狼筅。

    所谓狼筅,是一种用长竹竿做柄的武器,前部留有密枝,梢部装有利刃。

    嘉靖皇帝带着精锐部队,用步枪、狼筅和腰刀,同倭寇展开了肉搏战。

    嘉靖皇帝的新布阵,让乡勇们大开眼界。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这种阵形以12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

    (本章完)

第737章 一个豪华的婚礼() 
    嘉靖皇帝的新布阵,让乡勇们的战斗力暴增。

    倭寇们用步枪、长枪、重剑和火铳与大明的乡勇们作战。

    双方展开了血战,和田光司指挥着倭寇的敢死队和明军中的乡勇进行缠斗。

    嘉靖皇帝坐拥天下,自然希望大明的好男儿能杀得倭寇们和叛逆人仰马翻。

    板野友美也拿着刀枪,希望倭寇的大队人马能将明军杀退。

    不过,她是等不到那个时刻了。

    明军越战越勇,杀得倭寇小头目向山裕冷汗直冒。

    霍侗郡和孙亥拿着狙击步枪,一枪一个打得对面的倭寇大小头目纷纷下伏。

    嘉靖极爱山水,北方的山,与南方的水。

    嘉靖皇帝觉得福建的山极其雄肃苍沉,偏巧这雪下得正是时候,这万古霜岩千峰巨木,这横屿的怪石嶙峋,加上那烂泥之间,不断冲出冲进,杀进杀出的大明官军。

    戚继光振臂一呼而众人应,霍侗郡和孙亥,以及众水手都自行上了船,他们解缆开动。

    明军的战船渐渐靠近了横屿,只见横屿岛上无数海鸟一同惊起。

    明军与倭寇的枪炮声中,双方的战船忽然加速。

    明军朝着想逃窜的倭寇战船包抄,倭寇的船舷两侧不知何时已多出两列划手。明军的战船,有炮艇和快艇。

    明军的船只一路上掀波遏浪,竟不是普通的快法,明军追逐着倭寇头目的战船。

    和田光司见势头不妙,想率先逃跑,没想到被明军的战船紧追不舍。

    明军似乎发觉了这艘船上是个倭寇的大人物,他们的船头一转向南急逸,似是要向大海深处的西班牙叛军战舰靠拢。

    明军的战舰紧追不舍,倭寇的船只虽小,但速度远远不如明军的战船。

    许多泊在横屿的倭寇战船由于人手不足,所以他们一时不得走脱。

    众多倭寇四处奔走,颇见张慌,起锚欲行。

    众倭寇簇拥着一个头目模样的人上舷观望,倭寇的战船逃至距大明战舰数箭之地。

    不过,明军的战船速度明显更快,倭寇的船只终于被明军追兵团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