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67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67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二世,这是莫斯科的统治者第一次被外族俘获。由于无力征服莫斯科,在包围弗拉季米尔一段时间后,喀山军撤离了莫斯科大公国领地。为了赎回瓦西里二世,莫斯科大公国的居民们用了14个月筹集了20万卢布的巨款。而在1408年,金帐汗国勒索莫斯科的赎城费不过3000卢布。此外莫斯科大公国还割让出了1343年从脱脱迷失汗手上购买到的土地,产生了作为两国之间缓冲的卡西姆汗国。

    1446年,释放后的瓦西里二世被加利奇王公德米特里·舍米亚卡贬黜并刺瞎了双眼。在遭受了世间最痛苦的打击之后,瓦西里二世否极泰来,依靠贵族和城市居民支持者的力量,非但重新夺回莫斯科大公之位还于1453年攻陷加利奇,迫使舍米亚卡出走。在其执政期间几乎全部废除了莫斯科大公国内部的独立封建领地。为尔后莫斯科大公国的中央集权扫清道路。然而,此刻的莫斯科大公国的整体形势恶劣:名义上依旧是金帐汗国的附庸;同西边的立陶宛也战火不断;在军事上此刻的莫斯科大公国仍然显得弱小,时刻面临遭受外敌入侵兵临首都城下的危险。

    1451年7月2日,诺盖人渡过奥卡河兵临莫斯科城下。瓦西里二世带着长子伊凡(日后的伊凡三世)逃之夭夭,留下妻子与小儿子尤里指挥军队。莫斯科军队粉碎了诺盖人妄图占领克里姆林宫的企图,在烈焰与浓烟中在克里姆林宫的城墙外厮杀。之后,守城者撤回城墙内,准备第二天再进行新的反攻。在第二天早上,却发现诺盖人已经带着掠夺的财物离开了莫斯科。尽管在此之后的岁月里,诺盖鞑靼人的入侵始终被阻挡于奥卡河附近,而其他地方的鞑靼人如克里木鞑靼人的身影在以后两百年里还将多次出掠过克里姆林宫的城头。

    莫斯科军事力量的改观发生在伊凡三世统治时期。伊凡三世时期的莫斯科武装力量依靠一支强大的职业贵族军队发展壮大起来。由于随着单独的公国在瓦西里二世时期逐一被莫斯科大公国吞并,各个地方的贵族骑兵队只能通过为莫斯科大公服役获取封邑,在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的武装力量人数最多达到了18万。也正是在伊凡三世时期,喀山汗国和金帐汗国也因为自身的原因衰落下去,给予莫斯科打击与取得独立国家地位的机会。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纵横于诸国之间,利用各汗之间的矛盾,极尽所法,逐步兼并其它国家。

    1478年,伊凡三世停止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

    1480年,金帐汗阿合马率兵讨伐。伊凡三世怯阵准备退却。在莫斯科市民压力下,才陈兵乌格拉河,与蒙古军隔河对峙。不久形势发生变化。蒙古军因天寒粮缺,波兰援军未到,又听说都城萨莱受到克里米亚汗的袭击,被迫撤兵,伊凡三世不战而胜。

    不久,阿合马在内讧中被杀。这样,结束了蒙古人对俄长达240年(1240…1480)的统治。

    诺夫哥罗德自古即为罗斯与北欧各国的贸易中心,从 12 世纪中期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共和制政体,最高权力机关是市民大会(维彻),决定一应大事,选举各种官吏并推选大主教。实际掌权的是贵族会议,由城市中的大贵族组成,大主教主持。它也有王公,王公多由维彻邀请其他地区的王公来担任,负责防务,统率军队,但他必须遵守当地古老的习惯,如果与维彻发生冲突,则被黜退。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拥有巨大领土,从芬兰湾一直到乌拉尔山脉。

    12世纪末,瑞典已征服芬兰部落,占领了芬兰海。1240年7月,瑞典舰队从芬兰海侵入涅瓦河。诺夫哥罗德王公大败瑞军于涅瓦河口。同年,立沃尼亚骑士团(又叫日耳曼骑士团)也侵入罗斯,占领普斯科夫,1242年4月,诺夫哥罗德王公在楚得湖大败骑士团,史称楚德湖战役,或冰湖之战。

    1456 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1425……1462 年在位)带兵讨伐诺夫哥罗德。1478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1462……1505 年在位)正式吞并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这是俄罗斯走向中央集权制国家的重大步骤。伊凡三世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为后,自认为是拜占庭帝国的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

    伊凡三世的儿子瓦西里三世先后吞并了特维尔公国、普斯科夫共和国(俄罗斯…爱沙尼亚边境)、梁赞公国,1514年占领立陶宛大公国的斯摩棱斯克。雅罗斯拉夫尔和罗斯托夫自己的法律被废除,只是在服从莫斯科大公的前提下保留了一点自治权。至此,莫斯科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达北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东北罗斯和西北罗斯广大地域的统一向集权化的行政管理制度迈出了第一步。1497 年颁布了推行于全罗斯的法典,在各地和各城市任命了大公的地方长官。从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地位完全改变了。过去,它只是东北罗斯许多公国的一个,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莫斯科大公权力的性质也改变了,过去只是“几个平等王公中的最有权势的一个“,他成了整个俄罗斯唯一的君主,其他王公都为他来服务、成为他的臣民。罗斯东正教会作为一个统一组织,即使在封建分裂时期都一直是罗斯共同体思想的体现者,因而也是罗斯国家统一的坚决拥护者。从 1328 年起罗斯主教常驻莫斯科,并且成为传统。其次,金帐汗国对罗斯长期实行野蛮统治的反作用。为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莫斯科大公国需要集中全部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罗斯民族要形成高度的向心力、凝聚力。另一方面,在与蒙古人进行斗争的过程中,罗斯人的领导者莫斯科大公也接受了东方蒙古人的军事行政组织、人民普遍纳税服役、尤其是关于王权无限的教诲。到瓦西里三世时期,莫斯科大公国开始走向了大肆扩张,这时它已经成为了一个面积二百八十平方公里的欧陆国土第一大国。

    这样在普通欧洲国家眼中的野蛮强国,所面对的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文明程度超过莫斯科大公国千百倍的文明国家。

    不过,它因为想吞并和报复自己垂涎已久的喀山汗国,还是忍耐不住出手了。

    陈棐带领六万骑兵日夜兼程赶往喀山城,为了发挥新式步枪的威力,他让两万蒙古骑兵将站马让给火枪手,十五天后,大军赶赴喀山城下,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本章完)

第140章 罗斯军背后的明军骑兵() 
当陈棐的大军赶到喀山城下时,无论是大明移民、蒙古部落、女真部落,还是喀山城当地的鞑靼人,他们都感动的哭了。

    这些来自莫斯科的家伙太坏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人的残忍比绿教徒屠杀被征服者,比十字军杀绿教徒都要狠毒十倍。这些来自森林的奴隶,一旦自己掌握权力和组织军队,就成了地道的人形野兽。

    因为,缺乏粮食,他们甚至活活打死了许多鞑靼人当做粮食。小小的喀山城下,莫斯科大公国集中了一百五十门大炮,还有一支六万五千人的火枪射击军。

    陈棐说:“瓦西里三世这家伙不笨呀!”

    陪同赶来的克里米亚可汗萨尔达特。格莱说:“瓦西里三世这个人极端狡猾,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有人说他比其父亲瓦西里三世平庸,其实这家伙比其父亲要狡猾百倍。”

    瓦西里三世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拜占廷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瓦西里三世通过政变夺取大公位置。在位期间,继承父亲政策,努力统一俄罗斯。1510年吞并普斯科夫公国,1514年从立陶宛手里收复斯摩棱斯克,1521年吞并梁赞公国,大致完成了东北罗斯各公国的统一。接着,瓦西里三世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贵族和诸大公参与政治,一切问题均由自己决定。

    15世纪后期,莫斯科民间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瓦西里三世时期,有人(僧侣菲洛费)做赞辞给瓦西里三世大公,称“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将永远繁荣“,歌颂他的统治。对大公政治的反对者加以严厉的处罚。因此造难的有尼尔·叔伊斯基、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对外政策方面,消灭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的交往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立陶宛的冲突也时断时续。

    他的父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公位传给自己的长子伊凡·伊万诺维奇的。伊凡·伊万诺维奇与瓦西里三世是异母兄弟,是伊凡三世的第一个妻子所生。但是伊凡在1490年先于其父去世,这使伊凡三世必须要在瓦西里和伊凡的儿子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中作出选择。由于瓦西里的母亲在莫斯科并不受欢迎,大多数贵族都支持德米特里。在少数贵族的支持下,瓦西里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他企图离开莫斯科夺取沃洛格达,然后以那里为根据地摧毁德米特里的势力。但是这个阴谋在1497年末败露了。伊凡三世把瓦西里抓了起来,他的支持者都被处决或流放。但是德米特里的优势只维持了不长时间:1502年伊凡三世监禁了德米特里,原因可能是他的幕僚卷入了谋害瓦西里的阴谋。于是可能的继承者只剩下瓦西里了。伊凡三世在其生命中办的最后一件事是为瓦西里寻找合适的妻子,结果从1500名俄国少女中挑出了所罗门尼娅·尤里耶芙娜·萨布罗娃,她的父亲甚至都不是波雅尔(大贵族)。

    1502年,瘫痪在床的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大公位传给瓦西里。1505年,伊凡三世在临终前特意嘱咐瓦西里,一定要照顾好被废黜的德米特里,也就是伊凡三世的孙子,希望瓦西里不计前嫌,不要因为德米特里与其争夺过大公位子,就加害于德米特里。瓦西里向父亲做下了保证。10月末,风云一世、第一个号称“全俄君主“的伊凡三世病逝。伊凡三世刚刚过世,瓦西里就违背诺言,派人把德米特里抓起来,关进了监狱。1508年,德米特里死在狱中。索菲娅公主不遗余力将儿子瓦西里推上大公位在先,瓦西里三世将亲侄子德米特里投入监狱致死在后,两次出尔反尔,违背诺言,使得瓦西里和他的母亲索菲娅在贵族们眼中成为不折不扣的篡位者。

    和生于忧患、生性谨慎的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生于王侯之家,自幼就习惯于一呼百应,高高在上,而且在性格上很像他的母亲,作风专断,疑心很重。他即位后也没能摆脱母亲索菲娅和拜占庭近臣的影响,这使得城中的贵族对瓦西里三世更加不满。对这部分贵族,瓦西里三世并没有采取相对温和的宽抚政策,做一些笼络人心的工作,相反采取了高压政策,对稍有不满的贵族大加打压。在处理内政外交问题上,瓦西里三世也不是按照传统,听取贵族们的意见,而是和周围的几个近臣私下里做约定;即便召集贵族杜马议事,也是走走过场,听不得反面意见。这一方面是在因为当年在争夺王位时,瓦西里对莫斯科贵族们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确实也是由于瓦西里三世为人专横武断。最终大贵族们对莫斯科大公离心离德,由此产生了严重后果。

    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开始了他父亲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继续开疆拓土,把所有周围的城邦并入莫斯科版图,建立一个统一的俄罗斯。瓦西里三世的首要目标就是把西部边境上的所有俄罗斯城邦纳入本土,用武力让立陶宛和边境上的小公国承认他这个“全俄君主“的称号。和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三世不是有耐心地采取军事和外交手段并用的策略,而是注重军事扩张,这样就和原来的盟国克里木汗国关系逐渐冷淡,伊凡三世在位时的外交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

    在西线,莫斯科军队彻底击败立陶宛军队后,立陶宛被迫求和,让出大片领土。1503年,双方宣布停战。在西线稳定后,瓦西里三世不满足于东部喀山汗国的藩属地位,决定彻底将喀山汗国纳入莫斯科版图。1506年,瓦西里三世借口喀山汗国的穆哈默德·阿明汗违反此前签署的和约,发兵喀山汗国。但结果莫斯科军队出征不利,还导致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大公国反目成仇。第一次东征瓦西里三世铩羽而归,喀山汗王穆哈默德·阿明只是在明面上表示要臣服于莫斯科。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兵,喀山汗国暗中联络克里木汗国、立陶宛大公国等,开始共同反对莫斯科。喀山汗国和克里木汗国的结盟,对莫斯科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军事威胁。

    在这一年,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史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