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

第89部分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89部分

小说: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来用。后来被民间艺人综合成一种艺术形式。表演时加上了民族舞蹈、唱山歌、打击乐伴奏,男女表演者每上一步都要表演惊险壮观的动作技艺。不过,何无敌很忙就没有实地观看。

    但是,当地的毛龙节却让何无敌心生好奇。所以,当地官员组织了几十个人,给三千骑兵表演了一番。石阡仡佬族毛龙灯,是石阡仅有、大明唯一的特有灯种,是古夜郎文明发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与中原“龙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该灯全以竹子编扎,由灯宝与毛龙两部分构成。表演时,数十人各执手柄舞动毛龙,并可多条毛龙相接摆出各种造型。夜间表演,整条毛龙通体透明,舞动之时更为壮观。看完后,官兵们都兴趣盎然,何无敌说:“有点意思。”

    大军再往前就是贵阳了,自此山路越来越多。这时就显出了蒙古马中百岔铁蹄马的好处,这种马善走山路,大军骑着这种马前行,也小心了许多。

    柳如桃说:“滇马中的腾冲马是滇马中体格较大的一个类群。成年公马体高121cm,母马为117cm。产于海拔980~3600m地区。中部地区平均气温14。7~C,年降水量1245mm。亚高山地带,草场面积广,青草利用期长,马群随季节不同、草场情况游牧,可区别为三种不同形式的放牧马群:游牧群,终年游牧于山上,随季节迁徙;坐牧群,白天放牧于附近牧场,夜间关进山房里,每群约20匹;游放坐山群,青草季节坐山放牧,枯草季节迁徙游牧。这样既降低了马匹生产成本,又促进了马匹健康。早在西汉,云南已和缅甸、印度有经济贸易往来,腾冲是这条商业通道的枢纽,驮马直接由腾冲长途跋涉进入印度平原。为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需要,腾冲马经选育形成为适于长途驮运、体大坚实的类群。”

    何无敌说:“到时候,我弄些腾冲马用于征服缅甸之用。”

    柳亦菲说:“蒙古马中的体格也不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飞节角度较小,稍曲飞,蹄质坚实。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母马平均体尺(厘米):平均肩高128。6,体长133。6,胸围154。2,管围17。4。”

    何无敌说:“以后的平叛战争其实就是蒙古马和滇马的战争。”

    柳如桃说:“叛军能有那么多马吗?”

    何无敌说:“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大军继续前行,他们不断穿过巍峨的群山,骑兵们的前锋到了安顺。

    在此驻营之后,何无敌深刻的感受到了关于贵州的那句谚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确,贵州是大明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虽不免夸张,但“地无三里平”却也庶几近乎实情。省会贵阳就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山民生活贫困、落后,但山里也是风光无限,进入贵州就像进了地质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有惊心动魄之感,贵州雨水多是实情,但说“天无三日晴”却不免夸张,其实省会贵阳冬暖夏凉,气候在全国仅次于昆明,而且不象昆明那样多风,避寒避暑都是好去处。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贵州省省会贵阳90公里。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东邻省会贵阳,西靠六盘水市,北接毕节市。

    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安顺面积9267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万。安顺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时属夜郎国。秦属象郡之夜郎县和且兰县地。

    西汉初,西南夷各方国据境自立,《史记》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之记载。武帝元溯三年(公元前126年)在夜郎国地置夜郎、且兰两县,今市境属夜郎县。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灭南越、且兰诸国,保留夜郎国,封夜郎侯为夜郎王,赐印绶。同年在夜郎国地置牂牁郡,形成郡国并治。今市境为牂牁郡中心,领17县(东汉领16县)。西部各县属谈指县,东部属且兰县。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前25年)夜郎王反,汉灭夜郎国,其地尽属牂牁郡,至东汉末。

    三国时期,属蜀汉益州牂牁郡之夜郎、且兰两县。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年)牂牁、兴古僚民反,后主调济火讨平,遂将普里一地赐封。济火让其兄之子柏墨前往统管,史称“贝勒大革”。辖今普定、平坝、安顺一带。

    晋代,分属益州牂牁、夜郎二郡之且兰、夜郎、广谈、谈指、谈乐等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今市境尽属夜郎郡,关岭、紫云为谈指县,镇宁、郎岱为谈乐县,安顺、普定为广谈县,平坝初属并渠县后属广谈。史称“三谈之地”。南北朝时,建置未变,多为遥属。

    隋代,先后属牂州、牂牁郡,辖宾化县;曾为东爨乌蛮所据。

    唐代,先属谢氏牂牁国,后分属罗甸国和普宁郡王地。牂牁、罗甸、普里先后归附朝廷,接受封号。太宗贞观四年(630年)置琰州,为谢氏所领之羁縻下州,辖5县,贞观中增置2县,共7县。在今市境有6县:武侯县,在今关岭顶营,为琰州州治;望江县,在今安顺、镇宁之间木浪枝二浪河侧;应江县,在今平坝县南场堡;降昆县,在今紫云西之火烘;琰州县,在今关岭之永宁;始安县,在今普定县沙家马场。另,今市境东平坝马场一带为清州属地。

    文宗开成元年(836年)东爨乌蛮于矢部鬼主阿佩内附,封其地为罗氏鬼国。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其别帅内附,封罗甸王,其地为罗甸国,辖有今紫云、关岭、镇宁东南部一带。同时,普里部内附亦封为滇王,寻改普宁郡王,领九部。曾几次出兵侵占谢氏牂牁国地,据有今安顺西部各县。是时罗甸王居岭南,普宁王居岭北,地各数百里。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南楚西扩,楚王派马平、龙德寿率柳州邕管八姓兵入黔,天福五年(940年)置南宁州(今都匀),授龙德寿怀远大将军,率军西进至惠水、长顺及安顺东南一带,“遂分土授世职”,今安顺旧州(旧称八十一寨或龙家寨)为张氏据控,史称大姓张番。宋代,今安顺市境西部大部属普宁郡王领地,部分属罗甸国。其中属普宁王的普里、普东二部有今普定、平坝、西秀一部及镇宁、紫云、关岭大部分;属罗甸国的有紫云、镇宁、关岭的东南部。

    元代,先南宋理祐五年,即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普里、普东二部北降蒙古,以其地置普定万户,寻改为普定府,领和宏、达安二州,隶云南行省曲靖宣慰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别置罗甸宣慰安抚司,属湖广行省八番罗甸宣慰司。二十九年(1292年),云南行省上奏力争,普定还隶于云南行省。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改普定府为普定路。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罗甸国归附,置习安州、安顺州和普定县,改和宏州为镇宁州,达安州为永宁州,至此普定路领四州一县。路总管府治所在今天西秀区杨武洗马塘。

    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置普定土府,仍沿领元朝时所辖四州一县,即:安顺州、镇宁州、永宁州、习安州和普定县。治所仍在今西秀区杨武。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382年1月4日),明朝廷择地阿达卜寨建今安顺城。十五年正月初七(1382年1月21日)即新置普定卫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该城即为其治所,时称普定卫城。同年三月三日(1382年4月16日)升普定卫指挥使司为军民指挥使司。三月十日(1382年4月23日)将普定府升为普定军民府,属四川布政司,仍领四州一县。十八年(1385年)八月废除普定军民府,并改安顺州为直隶州,隶于云南布政司。同年,罢除普定县、习安州,其属地并入安顺州。镇宁、永宁二州则属普定军民卫。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朝廷以安顺州属普定军民卫。史称其“屹为边垒,襟带三州”。永乐十一年二月二日(1413年3月8日),朝廷新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贵州省),正统三年(1438年)八月,以安顺、永宁、镇宁三州直隶贵州布政司,改普定卫属贵州都司。

    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安顺州治所迁入普定卫城,州卫同城而治,旋政原安顺州地为旧州。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朝廷升安顺州为安顺军民府,府、卫同城而治。安顺军民府领镇宁、永宁二州。原安顺州辖地不另划出,作为府亲辖地。

    柳亦菲说:“蒙古马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何无敌说:“你也研究起马经来了。”

    柳亦菲说:“你是我老公,你要平叛打仗,我不研究马怎么办?”

    何无敌说:“蒙古马是一个古老的品种。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北方民族就已驯化马匹。如《汉书?匈奴传》记载:尧舜以前居乎北边,随水草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牛马羊。匈奴马曾显赫一时,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出击匈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日。汉武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曾多次带回大量马匹,并任用匈奴王子金日蝉为汉朝的马监,民间养马事业空前发达。西晋以后,塞外各部族相继南下,带来马匹数以万计。”

    柳亦菲说:“盛唐时期,北方各族都曾以良马进贡,如《唐会要》就记载:突厥马技艺绝伦,筋骨适度,其能致远,田猎之用无比。并指出延陀马、同罗马、仆固马为同种,多为骆毛(兔褐毛)和骢毛(青毛》。这些都与蒙古马相似,都是蒙古马的祖先。北宋时东北的契丹马也是蒙古马,说明东北三省早已分布有蒙古马。蒙古帝国被誉为马之帝国,成吉斯汗的卫队就是由精良的骑兵队组成,历史上称他是以弓马之利取天下的。根据《元史,记载,当时牧马地甚广,北至火里秃麻(大明帝国外蒙省)遍及塞外草原及南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铁骑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的惊人速度及耐力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得到胜利。“

    柳如桃说:“既然这样,我们胜利的可能性大多了。”

    何无敌说:“没彻底消灭叛军之前,什么都不能说得太肯定。”

    (本章完)

第180章 西洋妃子圣水镇群魔() 
自从嘉靖皇帝有了西洋妃子格温妮斯之后,每日乐不思蜀。但是,格温妮斯以前在欧洲的时候是个演员,她是闲不住的。在这紫禁城中,每日不能出门让她深感郁闷。

    尽管,嘉靖皇帝特批她可以在宫女太监的陪伴下,易装出城到京师里逛逛。然而这片小小草原终究安放不了格温妮斯这匹野马。

    格温妮斯劝说嘉靖皇帝到外地去游览一番,其实嘉靖皇帝也想南巡钟祥,都说富贵不还乡,好比锦衣夜行。嘉靖皇帝自然也有这种想法,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身后葬于钟祥,父陵称之为显陵。嘉靖想回去祭拜一下,但是离开京师,不是小事,好多皇帝就因为离开紫禁城一小会儿,就被孔门子弟以及那些迂腐的大臣们参奏劝谏得抬不起头来。

    大臣们的说法无非是两样,一是扰民,二是皇帝不可轻动。但是,作为皇帝,大明帝国的神经中枢,如果整日里只在大殿之中,不与实际情况相接触。那么他肯定只能任凭文官们的摆弄,这也就是大臣们力谏皇帝不可轻动的根本原因。真正有作为的皇帝,要么御驾亲征,要么出游各地。那些长于妇人之手,又被文官绑住了手脚的皇帝,注定个个是悲剧。尽管,官僚们害惨了皇帝,可是在史官们的记载中,他们可不是这样说的,在历史记载中,他们这些文官总是高大上的形象,而皇帝的形象总是弱智低能。其实除非只有一个皇子,每个能从夺嫡斗争中胜出的皇帝都不是笨蛋。那些皇帝之所以不能有所作为,除了一些破罐破摔的皇帝外,多数是被文官的歪嘴念晕了头。

    嘉靖这次要出京,他预先做了妥善的安排。因为大礼仪之争,他掌握了绝大部分京师的政治和舆论力量。

    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低调出京。首先,京城的政务不能荒废。内阁三位阁相都

    是自己人,张璁、杨一清和新提拔的夏言三人组成了内阁梦幻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