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孺子春秋 >

第381部分

孺子春秋-第381部分

小说: 孺子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命二十大营,各自抽出一部司马,向外延伸二十里探查,确定对方在外部没有埋伏后,方才轻舒口气,写了封王诏,命勾践出山投降。

    其实写这封劝降王诏,吕荼一则是想尽量减少军队的伤亡,二则也是给天下人看的“面子工程”,是决一死战的程序,因为无论如何勾践都是吕荼的必杀之人。

    当王诏被勾践看完后,勾践是哈哈大笑。他的回答是用剑杀了使者,把使者的头颅挂在了会稽山下南镇的关隘上。

    吕荼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他脸色无比的阴沉,他曾经预料到过勾践会屈膝投降,也预料过勾践会拼死一战,但是他绝没有想到勾践竟然坏了规矩,斩杀使者。

    吕荼想想都后怕,多亏自己没有让伯牙去作使者,否则伯牙现在也想必一命呜呼了吧!

    既然对方如此无礼破坏规矩,吕荼也不是好惹的。命大军立刻攻伐南镇,报仇雪恨。

    南镇是一座山谷关隘,不大,但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齐军用箭雨扫射一遍,然后便步军攻了上去,但是显然对方早有所料,在箭雨落下的时候,越军全部躲在了巨盾之下,所以受伤被杀的人并不多。

    当步军扛着攻城梯杀向了关隘后,关隘上的越军从巨盾之下爬了出来,拿着长矛和大戈开始攻杀杀向关隘的人。

    一时间关隘上下惨呼一片。

    后军观阵的吕荼,看到齐军根本无法发出优势很是皱眉,国书看到吕荼很是不高兴,立马请令说自己带军攻伐。

    吕荼点头,国书鸣金,让先头部队退下来,接着一座座抛石车被推出来,然后就是令人头皮发麻的乱石砸向了南镇关隘。

    这次攻击的杀伤力很大,不一会儿关隘上的越军十不存五。国书见状,便带着精锐,冲杀向了关隘城头。

    半个时辰后,关隘被拿下。

    吕荼踏着尸山血海,来到了南镇关隘之上,并没有战胜的一点欣喜,他看着郁郁葱葱黑黝森森重岩叠嶂的会稽山,喟然长叹:不愧是王霸之气的会稽山,不愧是有天子气的会稽山!

    玛德,实在不行,放火烧山!

    吕荼看到攻下一个南镇就损耗了如此大的兵力,心头一横。

    烧山,是遭天谴的。吕荼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用此计。

    二十万大军继续如同罗网往上追剿越军。

    随着战线的紧缩,齐军遇到的越军抵抗越来越多,伍子胥建议对越军行各个击破之策,既:对于主动的越军,免除罪过,若是能立功,则奖赏财货;对帮助齐军杀死顽劣反抗着的越军,不仅要免罪,还要奖赏功爵。

    吕荼采纳了这个建议,其实他早想到了,但他没说,因为他是王,而王只做决定。

    齐军开始对着会稽山约莫二十八万的越军高喊起来,一时间越军军心浮动,再遇到与齐军厮杀,大多数都是直接丢掉武器投降。

    为了达到更好的劝降效果,吕荼命那些降了的越军,头前开路,以自身为则,劝说越军投降。

    果然效果,很不错,起初是成千成千的投降,后来便是成万成万的降了。

    从投降的越军将领口中得知,勾践躲在了那座状若香炉的山锋上。吕荼大喜,分出五万人,看押俘虏,但是投降的各级越军将校则是被他带着,继续往香炉峰上前进。

    这就是吕荼的奸诈之处,吕荼怕这些俘虏当中混入了“故意投降之人”,将来一旦自己不注意,这些人发动反叛,和山上的越军前后夹击齐军,那到时自己哭都来不及了。

    于是他才把越军分成将校和军士两部,就算这些故意之人想反叛,他们没有兵,也反叛不出个花样来。

第0722章 王霸之山,会稽山之战(下)() 
    吕荼的这个举措,其实不是杞人忧天,的确有不少越将是故意投降的,他们想在那一刻,带着军队反叛,然后前后夹击齐军。不过如今,他们成了光杆司令,想反叛却是不可能了,一个个苦瓜着脸,不知怎么办好?

    在会稽山的越军大概二十八万左右,如今投降了十九万有余,也就是说还有八到十万人没有投降。

    这些人难道都在香炉山吗?

    吕荼心中估摸着,眼睛却不由的再次看向那个状若香炉的山锋。

    齐军十五万继续围杀,慢慢的香炉峰被围的死死的。

    勾践出来了,他和吕荼面面相视,就在那一片竹林之下。双方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战将与军队。

    “你终于出来了!”

    “你终于来了!”

    二人相视几乎是同时对着彼此发出了声音。

    声音过后,二人同时沉默,竹林萧萧,风声飒飒。

    “勾践,你临死前,还有什么遗言吗?”吕荼看着断发纹身的勾践,脸若无情道。

    勾践冷笑反问:“吕荼,你临死前,可有什么遗言吗?”

    吕荼见闻,眉头一挑,接着哈哈大笑:“勾践啊勾践,你的诈降之计已被朕所破,如今还敢如此大言不惭,不知是何人给你的胆量?”

    吕荼称王后,为了实现灭楚大计,拉拢人心,自然入乡随俗,自称朕。

    吕荼的话是赢得身后齐军的齐声大笑,越军却是愤怒交加,个个挺剑欲要上前,拼杀,可就在这时,勾践拦住了他们,口中充满了同情,啧啧道:“吕荼啊吕荼,枉你聪明一世,可是没有想到最后还是败在了孤的手上,看来孤是高看你了!”

    勾践此刻似乎又回来了,那个睥睨天下,高傲,目空一切,伟大的王,又回来了。他是孤,没错。就像他当年继承越国大统,打败了吴国人入侵一样。

    “你什么意思?”吕荼不知道勾践什么意思,他眯眼瞳孔快速收缩着。

    勾践冷笑:“诈降之计?没错,孤的确是设了诈降之计。可是诈降之计,难道孤不能猜出你吕荼会看不出来吗?”

    “所以诈降之计不过是吸引你的注意力而已。”

    此话一出,整个竹林内,一片肃静,只能听到山风吹过竹林的声音。

    静谧半刻之后,吕荼和勾践同时大笑。

    “你笑什么?是为了临死前的垂死挣扎吗?”

    “你又笑什么?是为了临死前的垂死挣扎吗?”

    “孤笑你,不知孤计!”

    “朕也是笑你,你不知朕计!”

    又是沉默。

    “你的计是什么?”

    “你的计又是什么?”

    又是沉默。

    “勾践,别想了,你的藏兵洞,早已经被朕所发现,现在那些人要嘛投降了,要嘛死在了你所谓的藏兵洞内”吕荼出声嗤之以鼻。

    勾践听罢,身体一颤,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从始至终,他都是在自作聪明!哈哈……

    华发披肩的勾践抽出他的越王剑,对着吕荼方向所在的竹林,发起了最后的攻击。

    吕荼摆手,三排弓箭手,上前,然后就是万箭齐发。

    勾践败了,他败回到了那个香炉似的山顶上,然后放了一把大火,把自己给烧死了。

    吕荼看着大火蔓延,微微摇头,叹息:勾践啊勾践,你真狠!朕只是想想放火烧山,可却是没有放火烧山的勇气,你呢,有,因为你够狠,不仅对他人狠,对自己更狠!

    撤!

    吕荼一声令下,齐军如同海潮似的往山下散去。

    大火烧了会稽山半个月,最后整个会稽山都被烧红了,天公才下起了暴雨。大火湮灭后,整个会稽山,王霸之气不再,天子之气不再。

    吕荼对着钱塘郡的郡守伯牙道:“从今日起,会稽山,给朕养猪!”

    伯牙闻言脸部肌肉抽搐,他不知道自家大王为何要颁布这样的政令。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藉此,大齐王朝,第一个国营养猪场诞生了。

    吕荼之所以圈地整个会稽山养猪,心思很复杂,总之除了恶心勾践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完成历史的宿命:

    快看,越国的病死猪又扔到吴国的河流了,哎呀,有六千多头,该死,勾践养这么多猪,肯定又要打仗了……

    史书记载的那一幕回音在吕荼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挥去,所以他要养猪。

    一时间猪肉若吃不完,那就腌了,或者熏成腊肉,要是技术行的话,做成火腿肠也行……

    火腿肠的名字就叫做金华火腿……

    ……

    至于养猪人,当然是那些越国王室投降的遗留子弟,吕荼很大方不仅没有斩尽杀绝而且还给他们赐了姓氏,不绝祖宗祭祀,姓氏为于。被誉为中华于姓的老祖宗。

    钱塘郡是指越国的旧土,吕荼之所以没有把这个郡的名字叫为会稽郡,是因为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把越国旧地化为会稽郡后,秦始皇就遇到了灾难,他的国家很快就蹦脆了,吕荼可不想重蹈覆辙,于是改名喜庆的钱塘二字。

    之所以叫钱塘,除了后世钱塘江大潮的情愫羁绊原因外,最主要的是这个地区盛产珠贝,吕荼和众军将开玩笑说,你们去河里或者池塘,随便摸了两下,都能抓出活鱼和珍贝来,这些东西那可都是钱啊!

    于是便叫了这个名字。希望他能成为齐国的钱塘之地。众人自是没有反对。

    安排好钱塘郡的事宜,并让欧冶子的女儿和女婿干将莫邪亲自带队为使节到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梧、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等钱塘郡南部地区的方国或者部落,进行使节信息交换,得知这些部落愿意联合齐国共同对付鹿郢的越国余孽后,吕荼方才率领十八万齐军东进,他这次要为伍子胥报仇,完成历史的宿命:鞭尸楚平王!

    当然吞并楚国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楚国,楚昭王十万大军前锋主将沈诸梁刚带着军队渡过穷水,来到了锁地,就听到了勾践已死,越国已灭,太子郢鹿带着越国残部逃到瘴气漫野古雨林当中的消息,顿时一个咯噔,命楚军暂时停止攻击锁城,等待命令。

第0723章 过昭关,古巢湖十八坻箕山会盟() 
    十万大军停留在锁城外,一时间让锁城令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本来还打算着要带着人誓死抵抗最后殉城的,可是如今这眼前发生的诡异,着实让他头脑有些发蒙。

    围而不攻,这个沈诸梁是什么意思?

    锁城令站在城墙上眺望着远方的楚军大营,有些不明白。

    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一位黎杖老人上了城来。锁城令看到老人心中一哆嗦,这位老爷子不是向来不闻不问天下事吗?怎么今日来了?又联想到这位老爷子曾经救过自家国相的性命,他慌忙上前请礼:“皇甫先生您怎么来了?”

    这位黎杖老人正是皇甫讷。

    皇甫讷对着锁城令点了点头,然后目光方向城外,过了会儿他道:“锁城令大人,若老夫所料不错,定是大王已经灭了越国,楚军得知消息,所以才……锁城令你要想办法通知大军,要防止楚军围城打援……”

    昭关,绵延不绝的齐军涌进了这个名传华夏的最古老的关隘之一。

    摸着厚重的城墙,抬头望着雄伟的关隘,吕荼是感叹不已。

    就是在这里,他的国相伍子胥一夜愁白了头。

    伍子胥看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军队涌入关内,此刻也是感慨不已:“他伍子胥又回来了!”

    十八万精锐之师,再加上最强悍的将军阵容,这次他的仇终于可以报了。

    大军在昭关休息一晚,继续西进。吕荼要在梅雨之前,大军最少挺进穷水一带。

    三江水师则是由石乞率领,沿着古长江走水路逆水前进。

    三江水师,是灭越后,吕荼新编制的水师部队,其人数在三万,是齐军唯一大编制大营。

    吕荼这次伐楚就是要水路并进,让楚军顾头不顾尾,然后寻找时机,定楚于一役。

    齐军继续西进,西进至橐皋后,吕荼和伍子胥分兵两处,伍子胥部九万大军南下古长江,沿着古长江南岸继续西进,和江中的石乞三万水师呼应,而吕荼部十万大军,则是北上居巢,打算沿着古淮水南岸西进。

    齐军起初西进的部队只有十八万,但是西进途中,又招收了一些当地的精锐子弟,加入了军中,所以部队的总量有所增加。

    三头并进的策略是吕荼和伍子胥想了很久,才合计出来的最佳伐楚战略。毕竟楚国的地盘太大了,地形也太复杂了,吕荼可不敢把胜利的希望只放进一个篮子里。

    伍子胥部的九万大军在石乞水师的护送下很快进入了古长江南岸。看着最后的一条战船上,伍子胥摆手让吕荼回去的场景,吕荼喃喃道:“伍子胥啊伍子胥,不要怪孤心狠,没办法啊!”

    “孤是不可能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