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孺子春秋 >

第388部分

孺子春秋-第388部分

小说: 孺子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还有“楚国第一国宝”观射父,名将宋木,史皇,武城黑,蒙觳,吴由于,遽固薳越薳射三兄弟,等等。

    总之阵容之豪华,吕荼看了,都头皮发麻。

    吕荼拿着伍子胥的密信看了又看,是苦笑不已,自己攻打郢都?怎么打?眼前这二十万楚军,就能要自己的老命。

第735章 八百年荆楚第一国宝() 
    吕荼拿着伍子胥的密信看了又看,是苦笑不已,让自己援军攻打郢都?怎么打?眼前这二十万楚军,就能要自己的老命。

    只能写王诏告诉伍子胥自己这边的状况,哨骑带着王诏星夜杀出重围南下,可是不幸,最后还是被埋伏的楚军给截获了。

    楚昭王有熊轸看着吕荼写给伍子胥的密信,脸色几变,他挥手让帐中军将们退下,只留下令尹沈诸梁和卜尹观射父。

    王帐内静悄悄的,许久,楚昭王说话了:“郢都被伍子胥大军围了”。

    此话一出,整个王帐静谧的能听到彼此的呼吸之声。

    沈诸梁无比的惊愕,他强忍住诡异的脸色潮红道:“大王,这是何时的事?”

    有熊轸没有说话而是把截获而来的密信递给了病榻上的沈诸梁,沈诸梁看罢,眼神晃动,他想要说些什么,最后又没有说出口。

    当自家大王带着全部楚国精锐来援助自己围杀吕荼时,他沈诸梁就已经猜到了,自家大王这是要破釜沉舟,豪赌天下。

    沈诸梁叹了口气把密信颤巍巍的递给了观射父,这个大楚“充满迷一样的男人”。

    观射父,上古八大姓的姒姓,观氏,据说和观世音是同族,同出身于殷周时期的蒲姑国,其父观从,因为辅佐楚平王即位有功被赐封卜尹之爵,后来观从死,其嫡子观射父继承其位。

    观射父不像他的父祖,只是巫师(巫师在先秦是指女祭司,观射父应该不是女祭司,观世音倒是有可能(玩笑)准确的讲应该叫觋),也同时是一位参与政事的大夫,楚平王死后,楚昭王有熊轸遇到不决事,必咨询于他,方才做出决定,其地位极为显赫,被楚国奉为第一国宝。

    此人更厉害的是他给的建议或者是预算往往是一针见血,从没有失灵过。有种迷之大神的感觉。

    《国语楚语下》,他和楚昭王的对答当中提出一个影响华夏千年的宗教论点,大概意思是说:对于祭祀神灵,不求贡品有多华美贵重,关键的是人要心诚。

    还有提出“绝地天通”这一论断,大概意思是说:我们的世界存在三个位面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古时期,民神不杂,接着少昊之衰、九黎乱德之时,“民神杂糅”、“家为巫史”、“民神同位”,而颛顼后重归于民神不杂。

    这个论断很有意思,因为他这个解释,说出了华夏历史有个最大的奇怪地方,就是在上古的时候,我们发现文献记载的那时候就是“人的历史”,可是历史越往后发展,发展着发展着不知道为何各种诡异神话传说诞生了,变成了“人神鬼混杂”的历史,像喷云吐雾召唤大神的炎黄蚩尤大战,再后来又变成了人的历史。

    而这也是后世华夏人研究先祖历史困惑的地方,越是往殷商之前考究,越发现华夏历史太玄幻,有点不可信。

    至于观射父的本质宗教思想,其实是讲:人就是人,神鬼就是神鬼,现在时代他们已经不在同一位面上存在。所以没有必要“过于祭祀”,也不需要去听信某人说自己是天神就盲目的相信,总之它是一种朴素人文主义祭祀宗教观。

    尤其要说的是这一个观点和动不动就发愿“重塑金身”的外来宗教还有自称天子是“天神人合一”的后世儒家学说很是不同。

    最初的佛家强调是高供奉,所献祭的越多,说明你求菩萨的心越强,这也是为何佛家宗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最豪华的,神像大多数都是鎏金的。对比泥土胚子的道君神还有直接用图画的孔圣人,简直是帝王级享受。

    当然不止华夏,东南亚国家也是如此,在后世也能观见一般,去缅甸,去柬埔寨,你会发现,人民穷饿干瘪,衣不裹体,但是寺庙却是金碧辉煌,令人嘬舌。

    这不是讽刺什么,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信奉任何宗教都是要“缴钱”的。像欧罗芭早期基督教的宗教税有“什一税”之类的,这个税其实就是供奉。在华夏先秦时期,当然不叫税,也不叫诸侯对王的供奉,而是叫牺牲。

    “天神人合一”,这个很有意思,在华夏三皇五帝时期,他们最是强调这点,因为这些皇和帝都是“天神人合一”的代表,是一种富有神性的概念。

    只是夏商周开启人文主义复兴后,就没有了这个宗教似的称呼,天下的主掌者,他们都叫王,叫人王。

    直到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自大猖狂,自诩始皇帝,口呼朕(真人),把夏商周大好的人文主义再次搭上了神学概念。

    从此后人王就变成了人皇,到汉武帝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更是把人王推向了神坛,变成了****的“皇帝”。

    说起皇帝,必须解释一下,皇的本意是:大。上帝,天也。《传》。是一种宗教概念,而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的皇叫天皇的原因。天皇不是人,是神人,神人不死,信仰不死。

    可惜,统治华夏的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对宗教最具有攻击性和防御性的观点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和“敬而远之”,所以没有形成天皇信仰。这也造就了后世一旦打破了孔圣人的神坛,一定会让佛家,基督思潮席卷华夏大地的重要原因。

    当然这不是不好,而是说从神权解放下的人文主义慢慢的走向死亡,走向神权下的众生平等。他会摧毁所有人文主义建立的人伦道德体系。

    譬如家庭观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儒家讲父母和子女是隶属,是私有,儿子不孝,我就往死了打,你管不着,因为那是我生的,是我的,是不平等的关系,可是神权下却不同,他们认为父母和子女都是神的子民,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神交给父母代管十几年而已,所以你没有权利殴打。

    帝的本意是指“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所以古人所说的“皇帝”,意指天地之神。

    于是把皇帝二字换成土话讲就是:“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啊!”或者“我的老天爷,老地爷”之类的。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皇帝这个词所带着的神性意义,而只是把他当成了世俗最高权力的象征罢了。

    所以从这些证据来看,观射父绝对是华夏原始宗教人文主义的最有成就先驱,人就是人,神鬼就是神鬼,在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代理人,任何人也成不了代理人。而这也成为他被誉为八百年巫楚第一国宝最大的实至名归。

第736章 误会了,误会了!() 
    观射父眼睛一扫王诏,然后从袖中拿出卜龟,细算起来,不一会儿,他叹气道:“大王,郢都破,就在这几日。”

    “那母后?”楚昭王顿时脸色惨白。

    观射父道:“大王的母亲有富态康乐之相,能躲过此劫”。

    楚昭王闻言这才放心,这时他把目光看向沈诸梁:“令尹,我们必须得想个法子,尽快在鸡父解决齐贼”。

    沈诸梁忍住胸中翻腾的血气,点头称是。

    郢都,伍子胥指挥着大军继续攻城,而齐军的水师则是封锁郢都之旁的两大河流沅与湘。不让楚军在水面上有偷逃的机会。

    若不是这部齐军因为是渡江之战,所以没有携带攻城车和抛石机,要不然郢都城早就拿下了。

    咚咚的战鼓声敲响,伍子胥看着城头即将被齐军拿下,大喜,忙鼓舞士气,令众军冲杀。

    可是接下来的一幕,让伍子胥大惊失色,只见郢都城墙上,突然出现一名身着红妆凤袍,头戴金冠的女子,她一剑杀死一名攻上城的齐军后,楚军顿时士气大振,冲天的咆哮喊杀,不一会儿齐军又被打回了城下。

    “该死!”伍子胥气的眼瞪如牛,白胡须乱飘。一拳狠狠砸在车轼上。

    苑何忌带着大军退回后,垂头丧气道:“国相,这个楚国的太后不死,我们很难攻下郢都”。

    苑何忌冤死了,他在北国打仗,哪有如此憋屈过,明明大军都攻上了城池,可是当敌军的太后一出场,整个敌军如同吃了春药似的,嗷嗷直叫,硬是把自己给杀退了。

    伍子胥听到苑何忌的话是沉默不语,他自然明白这个大屁股秦国女人孟赢的厉害,突然他灵机一动,脸色顿时大变,他这时才想起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郢都的楚王有熊轸怎么到现在还没见到,反而他的母亲却出来鼓舞士气?这不对!

    “不好!”伍子胥立马想明白了里面的关键,整张脸若寒霜。命大军回营,同时令水师统帅石乞立马上岸,商讨大事。

    郢都城外的齐军营寨,主帅帐内,此时气氛无比的诡异。

    伍子胥坐在主帅位置上,左右石乞,苑何忌,宗楼,国书……孙驰等将。

    满满的二十五名齐国悍将猛人。

    “诸位,大王可能已经被楚军包围,现在正处于危险当中”伍子胥淡淡道。

    “什么?”众将闻言无不大惊失色的噌的一声站了起来。

    伍子胥见状叹气,把原因给解释了。众军将无不骇然,楚王有熊轸太狠了,他这是拿国都还要他母亲家人做赌注啊!

    众将惊叫失色之后,立马想到自家大王正在处于楚军的围杀当中,忙请令北上救援。

    帐中二十五名将军,二十四人请令,只有末尾的孙驰,吕荼的女婿,安静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似乎在想着什么。

    伍子胥想想自己如今有八万军士,水师两万六千,这就是十万六千人,抽出五万救援,五万留守继续攻打郢都,应该不成问题,当下正要拍板。

    这时孙驰说话了:“国相,诸位将军,救大王做什么?不用救!”

    轰隆!

    孙驰的话如同石破天惊,把整个主帐内的众人给惊翻了。石乞是吕荼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对于吕荼的忠心,没有人能比得,听到孙驰的话后,气的一口血没有吐出来,他当场发飙,快速走到孙驰面前,一手提起孙驰的衣领,恶狠狠道:“你说什么?”

    孙驰被石乞凶恶的模样吓了一跳,诺诺道:“大王,不用”救字还没说出口,就被石乞一拳打在了地上,众将这时才反应过来,忙去拉,石乞更是勃然大怒,唰的抽出佩剑,对着围拢上来的诸将喝道:“我告诉你们,今日你们谁不去救大王,谁就是乱臣贼子!”

    “孙驰。你不要以为本将不知道你不去救大王是报了什么心思,我告诉你,太子的位置没有人能动摇”

    石乞此刻有些疯魔,当他听到孙驰说不救吕荼,当下就忍不住飙了,他作为齐国的实权人物,自然知道诸公子夺嫡的事,只是随着大王称王,太子人选定后,这事情便告了一段落。不过只是告一段落而已,毕竟太子有义渠人血统,又不是正夫人所生,很多人都不服。

    像孙驰就是其中一位,他早就听说孙驰和三王子吕恒走的近,而如今吕恒又在北平郡,孙武大军所控制的范围,一旦吕荼身死,石乞不得不多想会发生什么。

    “够了!”伍子胥听到石乞越说越离谱,大怒,这些东西就算有点影子,但是能讲破吗?

    石乞见伍子胥发怒,吸了口气,恳求道:“国相,出兵吧?”

    伍子胥整理整理思绪,想要把各部援军的名单以及救援路线思考好,再讲出来。可是如今伍子胥的不说话,在石乞眼里变成了犹豫的“别有用心”与“见死不救”。

    “伍子胥!你要干什么?你是不是也想像孙家还有范蠡另立太子?”时间过了二十个呼吸,伍子胥没有说话,石乞再也忍不住了,大怒,眼睛通红的,拿着剑指着伍子胥。

    这话彻底点燃了整个主帐,齐军众军将万全的陷入震惊当中,他们看向了伍子胥。

    范蠡建言改立太子的事,诸将有风闻,说的是当初灭吴之战,范蠡和孙武内斗,结果被孙武设计构陷牢狱,后来宫廷内的郑旦夫人和夷光夫人为其说情,才出了牢狱并恢复了爵位,为了回报两位夫人,范蠡支持郑夫人之子王子吕文为太子。当然这只是传闻,但不知真假。

    伍子胥被石乞的话也是镇住了,他不敢相信的看着石乞,这个被誉为齐国最有为的壮年将军,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我,伍子胥会改立太子?

    伍子胥眼睛顿时就红了,他不知道为何石乞会这么认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