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孺子春秋 >

第420部分

孺子春秋-第420部分

小说: 孺子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又把他三大心腹给弄死了,这梁子!?玛德,打寡人,怕他毛?寡人左有王诩,右有项橐,怕他毛!只是西面崤函那边与秦人的干仗得停停了……

    被三家瓜分后,仅剩一隅之地的晋国,晋国的国主晋哀公在想,好啊好啊,打吧,赶紧打吧,把那些乱臣贼子,窃国大盗,全都杀光,杀光!

    苟延残喘在巴地的楚国,此时楚王有熊章正在大战陆浑戎后,蹲在伏牛山上的一块大理石上吃酸菜粉,边吃边在想,打朕?应该不会吧?朕这几年虽然嘴上骂吕荼,但也只是嘴上,从没有主动骚扰过齐国,更何况朕的母亲还在吕荼的身边,听说还很得宠,她要是知道齐国会出手楚国,一定会相劝吧!以吕荼对母亲的宠幸,应该会听从吧?嗯?婊长滴,朕怕瓜仔齐国?朕还要打回去呢?不过这陆浑戎,瓜娃的,砸就嫩难消灭?朕干!

    秦国,年轻的秦王秦历共公拿着绵诸进贡的煮熟后的核桃,在想,这绵诸人进贡的玩意有些意思!哦,对了,齐国会打寡人吗?不会,因为齐国离寡人远,这个一定的。那他会打谁呢?打楚国,寡人是一定要出手的,毕竟王祖父的面子是要给的;若不打楚国而是打魏国呢?那寡人是坐山观虎斗,还是与齐国一起前后夹击魏国?这个也有点意思?嗯,还是去找王祖父去问问。

    蜀国,开明王黄帝带着青铜面具,手拿黄金权杖,站在秦岭之上,眼望陇西,在想,哇啦?哇啦,娃娃啦。哇啦!哇啦,哇哇不哇啦,哇啦哇?哇啦。

    白国,白长腿站在树屋之上眺望东方在想:亲亲,你终于有动静了,你再不来,老娘都要老死了?只是你会动谁呢?魏国?魏驹那粗人,老娘也看不惯了,打他,对,打他!

    盘踞在武夷山以南的越国余孽,越王鹿郢在想,这几年寡人一直叫嚷着北伐,打回老家,但是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齐国人不会那么没有肚量吧?不行,不行,必须立马把太子不寿西征百濮的大军给调回来,寡人没有大军在,这心里就不踏实。

第795章 学派纷争() 
    玉皇峰顶,泰山学宫,造化神秀,阴阳昏晓,一处视野比较开阔的高台。

    与天下惶惶不安的局势和齐国国内躁动叫嚷着要战争的局面相反,吕荼却是清闲的紧,此刻的他正在和墨翟忙活架接类似于天文望远镜的东西。

    因为这几天吕荼琢磨着,天上可能又要出现流星雨。

    说也奇怪,吕荼这消停的十年,这天上是年年有诡异:流星撞地球不说,就连那几乎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都难遇到的大日全食,超级月亮,七星连珠,扫把星(哈雷彗星)……都被他遇到了。

    按这个时代天人感应理论讲,所谓天现异常,必有大变。吕荼不太信天人感应,但是这个时代的天下人却信,他们隐隐约约的觉得,这是上天告诉世人有大格局要变了。

    其实天下人隐隐约约感觉到的没错,若是按正常的史书记载和后世对春秋战国的划分,这段期间正好是春秋向战国最后过渡的十年。

    不过还好,虽然这天象异常,但是却没有给齐国带来自然灾害,而这种幸运,给吕荼带来了无尽的好处。

    它将本来脆弱即将蹦乱的人心,再次凝聚在了吕荼身上。

    齐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是受到了神灵保护的,要不然天下其他诸侯国都在闹灾荒,为何只有自己相安无事?

    接着他们又想神灵为什么保护他们,而不保护其他国呢?

    他们思索良久把原因归结在了他们的国君,吕荼身上。国君勤政爱民,感动了上苍,所以降下水旱灾害时避开了齐国。

    而这也为吕荼上山下乡搞民生改革,让改革得以顺利的进行奠定了人心的基础。

    这天文望远镜别看简陋,可是着实累死了不少吕荼和墨翟的脑细胞。原因不是因为吕荼不懂这天文望远镜制作的原理,而是在这个时代,可没有制作出天文望远镜的部件。

    为了弄到这些部件,吕荼是挂肠搜肚,遍寻天下,花了巨大的物力财力和精力,才终于七凑八凑凑齐了。

    看着眼前粗陋的天文望远镜,吕荼小心的组装着,如同他亲眼目睹第一个儿子出世后,抱着小小而丑丑的儿子一样,那样的小心,那样的担心。

    墨翟也和吕荼差不多,在二人的身后则是位忙碌其璇玑事的老者,这老者仙风道骨,俨然一副活神仙样。

    这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如今天下一辈中,最厉害的占星师,宋国的子韦。。。

    子韦本是宋国太史重臣,深得宋景公喜爱,所以才赐了姓为子,只是宋景公死后,子韦就不受待见了。后来宋国和齐国联姻,宋国公主王妹嫁给了吕渠,吕荼要求宋国的所送的陪行嫁妆里,其中就有子韦。

    对于子韦,吕荼是十分的佩服,此人对于天文学的造诣,恐怕后世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也远远不如,毕竟后世天文学家们是靠着先进的仪器设备来推算出他们的结果,而子韦呢,他只是靠着自黄帝时就流传下来的简单天文器械,如璇玑之类的,便能演算天象,推知气象,着实令人惊叹。

    夜色降临,在泰山之上仰望星空,星空干净的如洗。

    “快看,星雨来了”

    这一夜,吕荼满意了,墨翟震惊了,子韦有点难受。

    吕荼满意是因为他终于满足了自己用天文望远镜观看流星雨的愿望。

    墨翟震惊了,原来大王口中的天文望远镜竟然可以如此清晰的看见星体,还有星体本来以为是诸神的降临,原来它真的只是星体!

    子韦有些难受,是因为自老祖宗传下来的“天人感应”还有“地上人天上星”学说竟然是假的,那流星根本不是人陨而是星体的燃烧,就和炭的燃烧一样。

    “大王,天文望远镜应该立刻销毁!”

    这是子韦辗转反侧三天三夜后,第四天顶着熊猫眼跑到吕荼的行宫中给出了建议。

    吕荼此刻正在行宫中教授诸子王孙写字作画,他听到子韦的建议很是吃惊,毕竟子韦是星象学家,给他制造出了天文望远镜难道不是对他将来的天文星象深入研究有更大的益处吗?

    那些王子王孙们也是惊愕,纷纷手中的笔墨放了下来,静坐在小案桌旁,看着子韦。

    子韦正要解释原因,这时行宫外传出了墨翟愤怒声:“大国士何意?你是想掩埋真相吗?”

    墨翟是来行宫进献新研究出的食品豆腐的,不料想,刚到行宫门外就听到了子韦说要毁掉天文望远镜的事。他也初始惊愕,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墨翟是个聪明人,当子韦的话刚结束,他瞬间就明白了子韦的意思,他大步走向殿内,对着子韦就是怒斥,所用语言皆是一针见血之语。

    子韦也没有否认,他就是要世人不知天文的真相,他不顾墨翟,而是对吕荼语音悲切道:“大王,这个天下已经人心丧乱如此,若是让天下人知道唯一还能制衡他们,威胁到他们的天,竟然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实在物体,他们会怎么样?他们还有敬畏心吗?”

    “大王,人应该保存敬畏心!”

    “所以会毁掉人敬畏心的这玩意必须毁了”

    子韦说到最后老神仙平静如水的模样荡然无存,换之的是满脸的狰狞。

    墨翟闻言却是大怒,顶回去道:“敬畏心来自内心,来自自我的约束和休养,和追求事实无关”。

    “大王,我也提倡鬼神学说,这您是知道的。可是提倡鬼神学说,不代表我们就去否定追求真相,甚至去把追求真相的介质给毁掉”

    “更何况天空之浩瀚,宇宙之无穷,能探索的完吗?”

    “四万八千丈之外,无鬼神,那四万八千丈之外呢?”

    “苍茫之无穷谓之玄,玄之上谓之玄而又玄,因为玄,我们才会敬畏”

    “就和懵懂无知的幼儿一样,他们浅薄愚蠢时见到老虎不觉得老虎可畏,可是当他们见识增长了,他们就会敬畏”

    “所以大王,我和子韦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推广此物,让世人知道自己在上天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放弃舍掉一些会造成动乱的**,让“法度”“秩序”“尊卑”嵌入他们真正的内心。

第796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墨翟慷慨陈词,吕荼听的是赞不绝口,内心十分的认同。

    在后世流传着这么一个事实,虽然这个事实有些刺目,但无法否认那就是事实: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走到最后都是神学家,世界上所有的科学,走到尽头都是神学。

    当然吕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天下的士人陷入神学自我催眠的牢狱当中,而是想让人们去拥有探索真相的**,就像好奇的猫一样,不会因为神秘而放弃好奇,就是在这种好奇当中,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会得到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至于走到尽头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了,人生人生,生生不息的过程才最是重要。

    子韦显然极其不认同墨翟的观点,认为那是自欺欺人,在他看来,士人多愚蠢,他们在得到一点所谓的真相后就会怀疑一切,目空一切,自尊自大,而这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当然墨翟所言的可能也不是不存在,只是最后能做到因为“知的越多”越“大汗淋漓”“如履薄冰”“诚惶诚恐”的少之又少。以少对多,则天下不稳。

    子韦的话又让吕荼本来的赞同动摇了,他思前想后又觉得有理,这就和后世总有人拿着一点所谓的历史“知”与“识”就大放厥词,搞历史虚无主义,用西方的“知识”与“逻辑”去推测祖宗的智慧与当前的不可知,然后说先贤祖宗就是封建迷信一样。

    封建迷信,那也比宗教迷信强!

    因为封建迷信的根本在人,迷信的目的是为了人,而不像是宗教迷信,宗教迷信的根本在神,目的也是为了那位神,不是为了人。

    吕荼接着又想起一句话:有文化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知识的人没有文化。

    因为有知识的人控制着朝堂控制着财富,若是他们搞动摇一切,怀疑一切,把这个本来有主流文化的国家搞的乌烟瘴气,杂草丛生荒芜,那若是如此国家还有希望吗,人们还有希望吗?

    最终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人会陷入一种自我思维的困苦纠缠当中,什么都是亦真亦假,什么都是无是无非,什么都是亦梦亦幻,什么都是没有好与坏。。。。。。呵呵,到那时唯一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坐在菩提树发呆吧?

    吕荼陷入沉思当中,他在取舍。若是墨翟的观点是大河之水往下流,是展望未来,踏步前进的话,那么子韦的观点就是回溯源头,追寻过去。一个用发展解决问题,一个是依靠历史解决问题,一个是激进派,一个是保守派,两派都是为了天下的稳定,又似乎都有理都有不足。

    “你们先退下吧”吕荼手指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对在正堂当中还在激辩的墨翟和子韦,头疼无比,由于双方说的各有理据,他一时难以下最终的决定,于是只能让二人暂且退下,缓缓,冷静冷静。

    “诺”二人讪讪,最后相视一眼,彼此间充斥着敌视,最后一甩衣袖分道扬镳,离去。

    子韦和墨翟本来都是宋国人,而且出身还差不多,都是“贱民”阶层,而且还是博学之人中的十分尊奉鬼神的佼佼者,按常理讲二人本来应该是惺惺相惜,可是如今却是因为对“天文望远镜”一个小小的机括的分歧,渐渐演变成了形同陌路,势同水火,不得不让人瞠目感叹。

    “父王,这?”殿中,诸王子王孙当中有个年轻人看到二位大国士不欢而散,有些担心,忙站起对着愁思的吕荼道。

    那年轻人是吕荼的第十四子,名为吕安,是吕荼与双胞之中大燕姬所生。

    吕安自幼喜欢鼓捣东西,和吕荼的妹婿禽滑釐相交甚好,十岁后便和禽滑釐一起在泰山学宫求学。

    吕荼来泰山学宫,这作为儿子的吕安自然是昼夜相陪。

    吕荼见老十四神色无尽的担忧,微微一笑安慰道:“安儿,勿要多虑,这子韦和墨翟都是有心胸的国士,他们之所以闹成当前局面,不是因为‘私仇’而是因为‘公理’”。

    说到这儿,吕荼又笑着补充道:“安儿你不是常说‘私仇会迷雾人的双眼,公理则是越辩越明’吗?”

    “他们辩论分歧就是为了公理之明啊!”

    吕安听到父亲的话,方才轻舒了口气。这时吕荼又道:“安儿,你说伟大的君主是什么样的?”

    吕安不懂吕荼为什么这样问,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道:“孩儿以为,伟大的君主是能让人去遵从他的意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