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秦孤竹君 >

第75部分

大秦孤竹君-第75部分

小说: 大秦孤竹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悲伤的仇禾满脸疑惑的看着周宽。

    “他能卖,你应该也能卖吧?”周宽目光灼灼的盯着仇禾说道。

    “镰刀?铁器?”仇禾眨了眨眼,皱起眉有些犹豫“可以倒是可以,王上临行前本来就是让我们出售一部分的铁器的,不过我卖这些没什么用啊,反而会徒增朱家的恶感,他那个人,小肚鸡肠,嫉恶如仇,他刚刚得势的时候,就虐杀了之前嘲讽过他的几个统领,手段残忍不堪,我不想在这件事情上招惹他。”

    周宽突然想起来自己之前好像也骂过朱家,不禁神色一僵,脑筋转的飞快“怎么会没用呢,你想啊,若是你将铁器都卖给我,周氏垄断林胡部的铁器,以我们两家的关系,就算林胡王也得忌惮三分吧,我们两家为世交,我跟你父更是挚友,但是如今贤侄有难,怎么能看仇氏没落置之不理,否则于禽兽何异?”

    看着周宽义正言辞的慈祥长辈嘴脸,仇禾本来就是难受的胃部一阵翻滚。

    然后吐了。

    十三年前,林胡王当着你的面,将我父亲活剐之时,为何不见你仗义相助!?

    仇禾忍着胸腔中的怒火,还好呕吐掩盖了被愤怒冲红的双眸。

    擦了擦嘴,仇禾撑起一个感激的笑容,跪在地上悲声道“多谢巫祝大人仗义相助!禾感激不尽!”

    “哎~贤侄太见外了,迟早都是一家人。”周宽笑呵呵的将仇禾扶起来“十五个奴隶换一把镰刀,三十个奴隶换一把铁剑,如何?”

    仇禾不动声色的摇摇头“伯父如此相助,禾感激不尽,前两日听红儿小姐说,家中积粮已经满仓?”

    周宽一怔,点点头。

    “一把镰刀,两石积粮,一把铁剑,四石积粮!”仇禾沉声道。

    周宽瞳孔一缩,留下感动的泪水握着仇禾的小手“贤侄恩义!”

    叔侄二人握着惺惺相惜的寒暄了良久,然后各自去做准备。

    仇禾将周宽送到庭院门口,看着他提着衣摆,扭动着肥硕身子小跑的背影,勾起嘴角笑的嘲弄“蠢货。”

    而兴奋的小跑回后院,招来管事关上门的周宽,也大笑着浑身肥肉顫抖“去,将沉积的粮食都搬出来,老爷今天做了件大买卖,还是年纪小的,即便聪慧又如何?还不是目光短浅,愚蠢至极!”

    。。。。。。。。。。。。。。

    “这么多铁器流入白狄部?会一下子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战斗力。”王离看着又有好几辆牛车拉着镰刀,甚至一些炼废的铁剑后,皱眉找到王诩。

    “这些都是废渣随便熔炼的。”王诩正在细致的描绘着地图,想要找到一条后世的京哈高速,但是地形有些偏差,需要进行整改。

    而且水泥试验也开始提上日程,所以王诩最近都像是一个科研工作者一样在王宫内。

    “但是十万个拿着废渣的奴隶,也不是我们能够轻易击穿的。”王离坐到了王诩的对面“还是说,你想把镰刀弄的人手一把,再煽动一次奴隶起义?不是说好的兵不血刃嘛?”

    “一把镰刀,二十个奴隶,这种粗制滥造的镰刀,现在每天产量足有五百,还不是全力生产,自己算算,到时候还有多少人。”王诩笑着瞥了眼王离。

    王离紧锁着眉头,手指脚趾并用,还抱过来小白虎,算了半天也没算明白。

    “每天能换来一万奴隶。”墨怜嘲讽的声音从楼上传来。

    王离脸颊微红,抬头瞥了眼墨怜“你怎么天天在毫都?不是在训练你的火凤军嘛?”

    “大帝在传授我肢体再生之术。”墨怜轻哼道。

    “嗯?”王离眸子一亮,惊讶的看着王诩“什么意思?”

    “就是让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能够慢慢能恢复一些正常行动的技术。”王诩轻笑道。

    “血肉再生?”王离呼吸有些急促。

    “没有那么夸张。”王诩摇摇头,从桌子下拎出一只木制假腿扔给王离。

    王离接过后研究了一下,皱眉道“这是条腿?木的?”

    “只是一个模型,后期还要改进。”王诩说道“等造出来以后你再研究吧,跟你解释你也听不懂。”

    王离翻了个大白眼“我觉得你似乎在嘲笑我的智商。”

    “你的感觉很准。”墨怜轻笑着把他手上的模型夺过来。

    王离冷哼一声,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那你倒是给我讲讲,真的能换来十万奴隶?那纍城不就城空了?”

    “奴隶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春耕和秋收之外,没有别的作用了,春耕之时再向东方扶余购买就行了,秋收之后的奴隶就是野生的畜牧,如果能够给主人家换成铁器,你觉得那些人会不愿意?”王诩轻笑道。

    “但是要怎么养?”王离皱眉问道“朱家没有换来粮食。”

    “给他们镰刀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赶在冬至之前,能够将新粮都收获了。”王诩轻笑道。“至于粮食,仇禾会弄来的。”

    “这样一来,奴隶也没了,粮仓也空了。”王离眨了眨眼,脸色有些怪异“然后城也易主了,啧啧,原来这才是兵不血刃啊。”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王诩抽空看了眼王离,轻笑道“白狄部的人拥有着充沛的粮食,所以我们提供镰刀,让他们把原本浪费的粮食也能收割,这样他们的粮仓储备至少能翻倍,而那些沉粮,可以用来兑换铁器和镰刀,提高他们的装备质量,这就是多多益善,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们。”

    “而奴隶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财产,反而是一种累赘,入冬之后冻死的大批奴隶都要花费精力处理,如果这些无用的,没有价值的奴隶也能换成有价值的铁器,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好事儿。”墨怜接着说道。

    王离眨了眨眼“这么一看,确实是他们占了天大的便宜啊。”

    “粮仓足了,武器足了,就会胡思乱想了。”王诩轻笑道“人的贪婪是无限的,当他们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才应该是掌握冶铁技术的主人时,他们就会选择掠夺。”

    “就是你的引蛇出洞?”王离眯起眼。

    “这是殷商立国之本。”王诩勾起嘴角“当年殷商就是用这种通商,交换模式而壮大的,但是最重要的不只是商品的价值,而是信息的价值,如果没有仇禾打入了纍城内部,这个计划也不会开启。”

    王离若有所思的站起身“我还是回林胡部做准备吧。”

    “这几天都会有大量的奴隶进入林胡部,消毒隔离是必要的,你不是要在峡口修建城墙嘛,可以安置在那边,另外就是仇禾运去的粮食,我派墨亥去消毒了,消毒之后才能食用。”

    “哦。”王离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

    “别这么兴致阑珊,分工不同而已,你天生就是当诸侯统领四方的。”王诩笑着说道。

    “我知道。”王离翻了个白眼“我准备分一批奴隶给李信。”

    “可以。”王诩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四千之数吧,目前这个人数的战士,是我们能够供应的极限。”

    “两千就够了。”王离轻笑着摆摆手,离开了王宫。

    “大帝应该直接给他们一万人。”墨怜轻声开口。

    “总归是性命啊,好不容易把他们从狼窝救出来,转身就推进虎口,我还是有些不忍。”王诩轻叹了一声“好了不说这些了,墨奎又带着大巫们进山了?”

    “自从大帝将祖山的地图绘制出来之后,国君就一直想要将其完善,他想要在祖山重建朝歌。”墨怜柔声说道“我也是很赞同的。”

    “建在祖山内也好。”王诩点点头“至少可以给孤竹国十年的残缓时间,不出两年,将有一条祖龙巡猎天下,确实未到玄鸟出世之时。”

    墨怜眨了眨水润的眸子“大帝是说,秦王?他也是殷商后裔啊,为何以龙称之?”

    “既为帝王,怎愿甘于人下?”王诩轻笑着揉了揉墨怜的头“去忙吧。”

    墨怜乖巧的点点头,抱着一堆木手木腿上了楼。

    王诩走入后院,盘膝坐下,身下未名湖内波澜不惊,抬头看向东方,却见夕阳烈火焚天映入眼帘。

    东方,似乎又出现了什么大事儿。

第106章 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 
一百零四章骑驴入咸阳,万户皆惊慌

    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是出自《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沿用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又被称之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哲学理念跟《道德经》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老子却比耶稣早提出五百多年。

    这是华夏先人的智慧,也象征着当时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成熟度比西方先进许多。

    这种哲学思想运用到现实社会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社会两极化’。

    让富的越富,让穷的越穷。

    更直观一点的解释,就是所谓的淘汰论了,将不适应这种生存状态的种群,慢慢淘汰掉,以此来推动社会或者文明的进展。

    但是两极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两极化的直接表现就是让天秤倾斜。

    一个原本平衡的天秤,突然倾斜,就会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王诩让白狄部的贵族变得更加富裕,还帮他们解决了奴隶过剩价值的问题,相当于直接将维持着白狄部平衡的天秤推翻了。

    等到白狄部的贵族野心膨胀到一个点,或者说当他们发现奴隶消失之后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后,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讨伐掠夺林胡部,是唯一的方法。

    这就是王诩的引蛇出洞,不需要让仇禾煽动内讧,简单粗暴的用一种宏观意识形态,对于白狄部的短视意识形态进行的降维打击。

    而在咸阳宫中的嬴政,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或许嬴政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马太效应,但是秦国六世积累的经验,以及春秋战国各个国家的兴衰都是嬴政最好的老师,让他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坚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

    那就是王权,一定要高于一切!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观念,依旧是延续着城邦结构文明,这是因为周朝的诸侯文化影响遗留,周朝曾经多次想要解决这种诸侯分封带来的遗毒,但是始终没有成功。

    因为周朝的建立,就全赖于这些诸侯的帮助。

    如果没有当时那些响应《牧誓》的诸侯方国,武王伐纣就是一个笑话。

    而有利必有弊,这些能够成就周朝的诸侯方国,自然也能推翻周朝。

    当年千里迢迢追随周朝脚步的楚国,因为地处偏远被周朝看不起,并且不接纳楚国为华夏苗裔,回去之后的楚国卧薪尝胆,终于在踏足中原并喊出那句震慑八方的“我蛮夷也”。

    而为周穆王忠心驾车的造父却因为被周王室猜忌,即便有着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依旧被发配分封到偏远之地,后裔子嗣秦非子也被派往蛮荒之地,忠心耿耿的替周朝,戍守边关,茹毛饮血也毫无怨言。

    当所有诸侯都对犬戎破镐京无动于衷的时候,秦襄公依旧尽心竭力的勤王护驾,但是却之得到了周王室一张空头支票。

    于是秦国嬴政的父亲,亲手替先祖结束了这个愧对他们秦国的故主。

    也在这场漫长的效忠中,秦国总结出来了经验。

    只有统一,才是结束战争和动乱的唯一方式。

    不只是要统一天下,更是要统一国家,将国家与天下融为一体,才能铸就无上王权。

    对于周朝来说,诸侯国就是阻碍天下统一的隐患。

    而对于秦国来说,各个古老的氏族,传承千年的世家,是阻碍国家统一的隐患。

    所以借着商鞅和范雎等贤才之手,秦国开始将将一个个氏族世家连根拔起,一步一步铸就王权。

    等到了嬴政这一代,秦国真正的三百年以上的大氏族,已经寥寥无几了,于是嬴政把目光放在了王室之中,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借助外戚互斗之势,挑动王室动乱,最终将秦王室,清洗一空。

    嫡系宗室严君嬴疾一脉在白起平赵之后被连坐,以通敌之罪清算。

    外戚宗室吕不韦与楚系宗室昌平君因嫪毐之乱而内乱,被相继清算。

    剩下的几脉宗室也都胆战心惊,再也不敢对朝野指手画脚。

    于是整个秦国的政权,都真正意义上的落入了嬴政之手。

    可以说从华夏诞生以来,真正做到一言九鼎的帝王,他是第一人。

    但是即便这样,嬴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