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松纪 >

第11部分

武松纪-第11部分

小说: 武松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您说俺大哥还能认出俺来吗?”……

    自从周侗、武松、卢俊义师徒三人离开大名府准备前往阳谷县后,这一路上武松就不停的对周侗询问道。近乡情更怯,无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还是平凡的芸芸众生其实都是一样的。虽然这一路上周侗被武松问得有点不耐烦了,但他还耐心的回答武松的问题,因为他了解武松和武大郎之间的兄弟情谊、同时他也理解武松现在的心情。

    不知不觉的,周侗、武松卢俊义三人已经来到阳谷县、走进阳谷县城。

    正在这时,阳谷县城的大街上有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皮肤长得像开裂的树皮、面目狰狞可怕的男子正挑着胆子一边走着一边喊道:“炊饼!炊饼来!”这人不是武松的大哥武植武大郎还会是谁?!

    当武松看到大哥那矮小的身躯走在拥挤的大街上时,武松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自己与哥哥小时候相依为命的情景来,他眼中的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紧接着武松连忙跳下马来,来到武大郎的身前跪倒在地喊道:“大哥!俺是二郎啊,大哥您近来过得可好?!”

    武大郎看到一个身材高大、浓眉大眼的少年跪倒自己的面前就吓了一跳,当他听到武松的话后再仔细的看看武松然后小心的说道:“你可是俺的弟弟武松武二郎?”

    “大哥!正是小弟!”武松听到武大郎的话后,就连忙说道。

    武大郎听到武松的话后,就连忙把肩上的担子放在一旁、扶起武松说道:“你真的是俺的兄弟二郎啊,你可想煞哥哥了!哥哥还是老样子,每天做点炊饼、卖点炊饼,只是心里一直担心你。对了,二郎,这几年你过的可好?”

    武松站起来后自然而然的帮武大郎挑起担子说道:“让哥哥担心了,小弟这两年过得很好,师傅一直待我如同亲生儿子一般。对了,小弟现在还有两个师弟了,一个叫卢俊义、一个叫林冲。这次跟俺和师傅一起来俺们阳谷县的就是卢俊义卢师弟。”

    随后,武大郎仔细的看了看武松,只见才刚刚十一岁的武松已经长得高大威猛,其身高以及远远的超过武大郎并接近一米七上下来。同时,武大郎也放下了心中的担忧,看着武松直傻笑。

    就在此时,周侗走过来笑着对武大郎说道:“大郎,你还记得老夫吗?”

    “记得!记得!俺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周大叔啊!谢谢周大叔这些年来照顾俺家兄弟。”武大郎看到周侗后,就连忙说道。

    同时,卢俊义也跳下马来对武大郎拱手行礼道:“小弟卢俊义见过大郎哥哥。”

    武大郎看到犹如天神般的卢俊义对自己拱手行礼,就连忙摆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这位小官人万万使不得啊。”

    卢俊义连忙说道:“大郎哥哥是武师兄的大哥以后自然也是小弟的大哥。”

    武大郎、武松二兄弟见面后,武大郎高兴的连炊饼也不卖了,就领着武松等人往家里赶去。

    武松的家还是原来的模样,只是显得更加破落啊。等武松走进自己以前住的西厢房的时候,他发现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床上的被子叠的整整齐齐的,自己以前穿过的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叠在床头。

    到晚上的时候,武大郎、武松兄弟二人抵足长谈,武松把这两年半来自己跟随周侗学习武艺的点点滴滴都讲给了武大郎听。武大郎高兴的直说周侗是个好人、是个好师傅,并让武松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孝敬师傅,否则他就不认武松这个兄弟了。

    等第二天天还没亮,武松就早早的起床拿起柴刀向着城外的小山走去。

    且说周侗、卢俊义二人起床后就在院子里练习拳脚功夫,而卢俊义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武松过来练习武艺就奇怪的对周侗问道:“师傅,今天武师兄怎么没有晨练啊?以往武师兄起的总是最早的。”

    “二郎去城外的山坡上砍柴了。”周侗听到卢俊义的疑问后,就解释说道。

    周侗看到卢俊义仍然是满脸疑问后,就把自己当时是如何遇到小武松的以及小武松是如何拜师的,还有武家兄弟从小相依为命的情况以及武家兄弟都在小时候被雷劈的事讲了一遍。

    此时的卢俊义才知道平时言语轻狂、爱开玩笑的武松背后还有这么多心酸的故事,同时也感受到了武大郎、武松兄弟二人的深厚情谊,另外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同父同母、同胞兄弟的武大郎和武松二人在身高、容貌方面有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在武松回到家中的第三天,武大郎突然对武松问道:“二郎啊,不知此次你们师徒三人是特地来俺们阳谷县还是路过阳谷县?”

    武松听到大哥的问话后先是一愣,然后实话实说道:“大哥,此次是师傅领着俺和卢师弟前往莱州胶水县会友的。在这之前俺们已经在大名府卢师弟家中停留了十天,同样俺们也准备在咱家停留十天。”

    武大郎听到武松的话后,就急忙摇摇脑袋说道:“不行!不行!不能因为你的事耽误了周大叔的大事,俺看明天你们就启程吧。”当然了,这不是武大郎不想管他们饭了。其实,卢俊义在得知武松家的情况后就主动给武家买了不少粮食和蔬菜,并说这是他做小弟的给大郎哥哥的见面礼。

    且说武松听到武大郎的话后就傻眼了,他连忙拒绝说这是师傅周侗的决定,自己更改不了。结果,在吃完晚饭后武大郎专程找到周侗把白天他和武松的对话说一遍。最后,武大郎又说道:“周大叔,俺们兄弟二人以后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也不在于这几天的时间,但千万不能因此耽误大叔的事啊。”

    周侗听完武大郎的话后,见武大郎决心已定也只好点头同意了。

第二十一章卖艺青年() 
在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武松就早早的起床把家中水缸全部满打水、又把院子里里外外的仔细的打扫了一遍,随后他才拿起柴刀向着阳谷城外的小山丘上走去。等武大郎刚做完早饭后,武松就背着一大担柴火走了进来。

    “二郎啊,你好不容易才回家一趟,你就好好休息休息吧。怎么不听哥哥的话又上山砍柴去了?”武大郎看到后,就心疼的说道。

    武松把背上的柴火放到厨房后,说道:“哥哥,俺也是闲不住的人,看到哥哥每日里忙里忙外的心中总是过意不去,只要俺能帮大哥干点活心中就舒坦多了。”

    在众人吃完早饭后,武大郎就把周侗、武松、卢俊义三人送出阳谷县城北门。

    “大哥,俺走了,您以后多多保重啊!”武松骑在马上依依不舍的对武大郎说道。

    武大郎忍着眼中的泪水、强颜欢笑地笑了笑说道:“二郎啊,以后一定要听周大叔的,还要你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要多注意身体。至于咱们家里你就放心吧,一切都有哥哥在呢。”

    “大郎,多保重!老夫告辞了!”随后,周侗就对着武大郎说道。

    接着,卢俊义又对武大郎拱手行礼说道:“大郎哥哥,多保重,咱们后会有期!”

    武大郎听到二人的话后,向他们挥挥手说道:“周大叔、俊义你们也多多保重。”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武大郎站在阳谷县城的北城门外拼命的向着武松等人挥手,而武松骑在马上不时的回头看看身影变得越来越小的武大郎直到消失不见了。

    就在这时,武松突然想起后世一位伟人在辞别父亲时写的一首诗,顿时大声朗诵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好!好!二郎好志气!”周侗听到武松朗诵的诗后,就大声的拍掌叫好。随后,周侗又略带暗示的说道:“二郎啊,你可知道仅仅学的一身好武艺是难以真正的出人头地、光耀门庭的,一个人的武艺再高也不过是十人敌、百人敌,却无法做到千人敌、万人敌。”

    “师傅,俺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等俺回到开封府后,俺就跟您学习经史子集、兵法韬略”武松听到周侗的话后,就连忙说道。其实,在这之前周侗曾让武松跟自己学习经史、兵法之类的,但当时的武松一心学习武艺就拒绝了,

    周侗听到武松答应后,就欣慰的抚抚胡须、点点头说道:“孺子可教也。”

    而,旁边的卢俊义听到周侗和武松二人的对话后,他心中也暗自决定等自己回到开封府后也要跟师傅读书学习。

    周侗、武松、卢俊义三人骑马沿着济水岸边经过平阴、长清两个县城后,就抵达历城。历城既是历城县县衙所在,同时也是齐州(也即是后来的济南府)州治所在,自是相当的繁华。

    武松、卢俊义二人跟随周侗进入历城后就跳下马来,各自牵着马向前走去。而,武松则是不停的四处张望。其实,无论是武松现在所居住的开封府还是曾经去过的大名府,论繁华程度都远远的超过历城,但却没有历城那特有的市井氛围。只见历城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叫卖的小贩们,偶尔还有在耍杂技的、摆擂台的等等。

    “好!好武艺!这汉子当真是好本领啊。”

    “就凭这套戟法他就能雄霸咱们济州。”

    “你们知道什么啊?这铁戟可不是一般的戟,据说是三国时期吕布吕奉先使用过的方天画戟!”

    “真的假的?要是这汉子真的这么厉害的话怎么还会在这里卖艺呢?”……

    周侗他们三人刚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就看到一大群百姓围拢在一起好像是在观看什么表演的,同时还不断的讨论着。

    武松听到这些人的对话后好奇心顿时大起,后世的武松也曾经在古文化街或是什么民俗节日上看过耍杂技、表演武术的、街头卖艺的,但那些把戏都是假的、并不是真功夫。

    随后,武松连忙牵马来的周侗旁边问道:“师傅,俺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街头卖艺的呢?要不俺们停下来看看?”

    周侗听到武松的话后,看看他那希冀的眼神心中一软说道:“也好,市井之中藏龙卧虎,你和俊义也开开眼界,免得日后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周侗说完后就牵着马拨开人群向中间走去,武松牵马紧跟其后,而卢俊义则是牵马走在最后面。

    武松挤到人群最前面后才看到前方的空地上正有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男子挥舞着一杆方天画戟,不过这杆方天画戟在这青年男子手中仿佛是一根木棍似的,扎、拿、拦、劈、点、崩、挑、圈等一系列的戟法在这青年男子使出来后仿佛像行云流水一般,又恰似羚羊挂角。

    “这方天画戟不会是木头做的吧?!”武松看到后就惊讶的问道。

    周侗听到武松的话后,就笑着说道:“二郎啊,你可不要小看天下英雄啊。至于这男子手中的方天画戟是不是木头做的马上就能见分晓。”

    “当!”就在周侗刚说完不久,就见那个青年男子把手中方天画戟一收、然后把方天画戟往地上猛地一竖,顿时传来巨大的声响。随之,武松就看到用大青石铺的地面上居然出现了一道裂缝,原来这真的是铁制的方天画戟啊。

    听到周围传来一阵阵惊呼声后,这青年男子就满意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在下德州陵县(即水浒传中的凌州)史文恭,因囊中羞涩特地借贵宝地展示一下武艺,请父老乡亲们有钱场的捧个钱场、没钱场的捧个人场。”

    史文恭说完后,就向着周围的百姓们一拱手顿时引来一片叫好声。

    武松听到史文恭自报家门后就大吃一惊,随后他仔细的看了看史文恭。只见这史文恭身高接近一米九,身材偏瘦;四肢修长,尤其是史文恭的胳膊长度异于常人,他的手掌特别大,难怪他挥舞铁制方天画戟时毫不费力;史文恭脸型消瘦,吊丧眉、三角眼,鼻梁挺拔、鼻头带钩,嘴阔唇薄,另外他的皮肤是蜡黄色的。

    同时,武松也看清史文恭手中的方天画戟真的是通体铁制的,足足有两米多长、有成人的小臂粗细,戟尖双刃、两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戟尖相连,可刺可劈。

第二十二章卢史较技() 
武松仔细的打量完史文恭后,突然笑嘻嘻的对着旁边正聚精会神观看的卢俊义问道:“卢师弟,你看这史文恭的武艺怎么样?与你相比又如何?”

    卢俊义听到武松的话后,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这史文恭的戟法相当了得,我估计与林师弟施展的林家枪法不相上下。但是,史文恭的武艺与我相比自是逊色几分。”

    武松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致,连忙用质疑的口吻说道:“真的假的?卢师弟啊,人家史文恭用的兵器那可是通体铁铸的方天画戟啊,卢师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