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松纪 >

第28部分

武松纪-第28部分

小说: 武松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傅,莫非其中还有什么缘由?”公孙胜听后就好奇的问道。

    罗真人听到公孙胜的话后,就看看公孙胜,然后徐徐说道:“在前朝五代十国时,天下大乱,期间你争我夺、纷纷扰扰长达五十余年。直到太祖武德黄帝黄袍加身、建立我朝后天下方才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时间转眼又过去九十多年了。谁料乐极悲生,仁宗嘉祐三年(1057年)春,江南瘟疫流行,不久便传至东西二京。当时坐镇南衙的开封知府包拯大人,取出自己的俸银,施舍汤药,却无济于事,病人越来越多。

    仁宗天子无奈,采取一些大臣的建议,亲手书写圣旨一道,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龙虎山,宣请张天师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洪信领了圣旨,带了数十名随从,直奔江西信州贵溪县。不久之后,洪信一行人马来到信州,大小官员迎接了,次日陪同洪太尉来到龙虎山下。

    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率领众弟子,鸣钟击鼓,香花灯烛,把洪信一行迎到山上。来到三清殿,洪信请出圣旨,问道:‘天师在何处?请他来接圣旨。’

    住持听后连忙说道:‘太尉大人,这代天师号曰虚靖天师,性情清高,住在山顶的茅庵里,不在本宫。’

    洪太尉又问道:‘那怎么办?’

    住持连忙说道:‘天子要救万民,只有请太尉斋戒沐浴,自背圣旨,焚烧御香,步行上山叩拜天师,方可得见。’

    洪太尉说:‘我自京城到此,一路吃素,如何心不诚?明日我就依你所言,步行上山。’

    第二天天不亮,众道士便伺候洪太尉香汤沐浴,换了布衣麻鞋,吃了素斋,用黄布包了圣旨,背在背上,手提银香炉,烧着御香,指明路径,送他上山。

    洪信口诵天尊宝号,独自登山,翻了两三个山头,走了约有二三里路,已经脚酸腿软,心中有些不快。就在这时,忽听雷鸣般一声大吼,从松树后跳出一只猛虎来。洪信惊叫一声,跌倒在地。那只猛虎望着他,咆哮一阵,往后山跳了下去。

    猛虎去了好一阵子,洪信才爬起来,收拾了香炉,再往前走。走不多远,他心中又在暗自嘀咕,抱怨受了惊吓。谁料一阵风吹来,又从山边竹林中蹿出一条花蛇来。洪信扔了香炉,惊叫:‘这次我完了!’

    摔倒在一块大石边。那蛇盘在洪信身旁,眼冒金光,吐着血红的舌头,朝他脸上喷了一阵毒气,溜下山去。洪信爬起身来,大骂道士无礼,若是见不到天师,回头再跟道士们算账。

    洪信正要前行,忽听一阵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抬头看时,却是一个道童,倒骑一头黄牛,横吹一管铁笛,转过山凹来。道童笑着说道:‘天师已赶往京师,去做三千六百份罗天大醮祈禳瘟疫去了。’

    洪信听了,想到方才所受的惊吓,便转身下山去了。回到上清宫,洪信埋怨众道士不该骗他上山,几乎葬身虎口蛇腹。住持却说,那虎和蛇都是天师试探他的心诚不诚的,而那位小道童就是天师。

    既然天师已知圣上宣召,此时早已去了,请太尉宽住几日,游玩一番。随后,住持设素筵宴请太尉,饮酌至晚。

    次日早膳后,住持和众道士陪同洪信游山。洪信游览了各处宫殿,最后来到右廊的一所殿宇前,只见殿门上用胳膊粗的大锁锁着,檐前匾上写着伏魔之殿四个金字。

    洪信问道:‘这里是什么殿?’

    住持说:‘这是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的,每一代天师都要加一道封皮,使子子孙孙不得妄开。’

    洪信说:‘我要看看魔王是什么模样。’

    住持听后慌忙的说道:‘太尉,这殿绝不能开。’

    洪太尉听后顿时大怒,随后说道:‘你们不让我看,回到朝廷,我就向皇上说你们违背圣旨,不让我见天师,假称镇锁魔王,妖言惑众,把你们都充军到边远军州受苦!’

    住持被逼不过,只好叫来几个火工道人,砸开铁锁,打开殿门。洪信走进去,里面黑沉沉不见一物。他命从人点起十多个火把,见殿中一个巨大的石龟驮着一通石碑,碑上刻有四个大字:‘遇洪而开。’

    洪信看后,大笑着说岛:‘你们不让我看,却不知几百年前就已注定教我开看。你们多给我唤几个人来,用锄头铁锹把它挖开!’

    住持听后慌忙相劝,怎能劝得下?太尉命众人搬开石龟,掘有三四尺深,见有一块青石板。众人撬开石板,洪信探头一看,是个黑洞洞的万丈地穴。突然,地穴之中传来一阵雷鸣似的响亮,一道黑气冲出来,掀塌了半个殿角,直冲到半天云霄,散作一百零八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众人见后大吃一惊。

    洪信忙问其中缘故,住持真人苦笑着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洪信听后顿时目瞪口呆,他再不敢待下去,慌忙收拾行装,带着从人下山。”

    公孙胜听到这里后,就不解的问道:“师傅,这洪太尉放走金光与此时乱象丛生有什么关系?!”

    罗真人听的公孙胜的问话后,就说道:“虽然天罡、地煞一百零八个魔君先后投胎的时间不同,但现在他们即将长大成人。而,此时乱象丛生其实是为了给一百零八位魔君创造条件,时机一到他们必定会搅动天下风云!”

    公孙胜听后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啊!不过,这与我有又什么关系呢?师傅何必急匆匆的把我召回观中?!”

    罗真人听后,又仔细的看看公孙胜,然后说道:“一清,为师推测你就是三十六颗天罡星中的天闲星!”

    “什么?!我居然是一百零八个魔君中的一个!师傅,你不会推测错了吧!”公孙胜听到罗真人的话后,就惊讶的问道。

    罗真人听到公孙胜的问话后也不回答,只是默默的观察天空中星辰起落变化!

    当罗真人看到西北方向的时候,罗真人突然从蒲团上站了起来,口中还喃喃的说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西北方向怎么会突然出现一条龙脉,而且其中的龙气已经被人吸走了!”

    公孙胜听的罗真人的话后,就担忧的问道:“师傅怎么了?是不是出现什么变故了!”

    罗真人听的公孙胜的话后,就颠三倒四的说道:“就在今日,西北方向出现龙脉、惊现龙气,而且已经被吸收!而且天空中天罡地煞星突现惊人变化!有的天罡地煞星突然大放光明、有的却突然失去光彩!天下即将大变了。”

    公孙胜听的罗真人的话后,顿时大惊!除非是朝代突现更迭,否则星象是有机可循的!

    随后,罗真人又开始仔细的观察天空中其他的星象。不一会儿后,罗真人失魂落魄的自言自语的说道:“自古以来京东两路从不出现帝王的,怎么京东两路上空突然出现一颗帝星!而且还是八年前突然形成的,只是为何到现在才显现出来?莫非是与西北方向的龙气、龙脉有关吗?!”

    公孙胜看到罗真人连续两次失态,便问道:“师傅,是不是有出现什么变故了?!”

    罗真人听后,又像是讲给公孙胜听又想是自言自语的说道:“千年未有之变局啊!千年未有之变局啊!”

第五十二章三大龙脉() 
公孙胜听到罗真人连说两声“千年未有之变局”后,就好奇的问道:“师傅,自秦朝始皇帝统一天下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有过三百年年的王朝,现在何来千年未有之变局?!难道有人能突破三百年之限制?!”

    罗真人听到公孙胜的话后就摇摇头说道:“是否有人能突破三百年之限制,为师尚未观测到!不过,确实有人突破了龙脉的限制!一清,你师傅还记得为师给你讲过的三大龙脉?!”

    公孙胜听后连忙说道:“弟子记得师傅曾经讲过,所谓龙脉是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而,地脉以山川走向为其标志,故称之为龙脉,也就是是随山川行走的气脉。

    天下有三条龙脉分别是北龙龙脉、中龙龙脉和南龙龙脉。三大龙脉皆起于昆仑山,所以昆仑山有被称为‘万山之始’、‘万龙之祖’!三大龙脉发自西北、走向东南,故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之说!

    其中,北龙龙脉为关外山脉组成,现在北龙龙脉被辽国占据;中龙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黄河左右山脉组成,一支由长江左右山脉组成,为我大宋朝占据;南龙龙脉尚未显现。”

    罗真人听后点点头说道:“不错,不过龙脉也有形与势的区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弟。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难,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而且,龙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千变万化的!以前为师就观测到北龙已出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许十年后、二十年后或是三十年后,辽国必定被灭掉!此外,中龙北支脉也发生重大变化,只是结果未能推测出来!

    不过,京东二路虽为中龙龙脉末端,但不能出皇帝已是定论,可就在八年前出现了一颗帝星,并隐晦不出,直到前不久中龙龙脉上一龙穴出现变故才显现出来。此乃千年未有之现象。”

    公孙胜听后就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问道:“师傅,弟子以后当如何行事?师傅继续寻找‘三十六颗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罗真人听后摇摇头说道:“帝星一现,天魁星已黯淡无光,恐怕日后已无多大作为!此后,当以寻找帝星之人为主。”

    “是,师傅!不过,帝星之人可有何特殊之处?弟子应当如何寻找?”公孙胜听的罗真人的话后,就连忙问道。

    罗真人听后说道:“今日为师推演天象已耗损大量修为,不宜继续推演下去。这样吧,三日后为师再开坛作法推演帝星之人!”

    ————————————————

    华州少华山山脚下,武松正与少华山的三位寨主朱武、陈达、杨春三人告别。

    武松翻身上马后,就向朱武三人拱手说道:“多谢三位兄弟连日来的款待,俺武二郎在此多谢了!”

    朱武听到武松的话后,连忙说道:“能认识二郎哥哥,与二郎哥哥开怀畅饮那是我们三兄弟的福气!可惜二郎哥哥胸怀天下,我们小小山寨撑不下二郎哥哥这条真龙!”

    “呵呵呵,朱武兄弟客气了!一个人若是胸怀天下,即使独居茅草房中,他想的也是天下大事;一个人若是目光狭隘,即使让他走遍天下,他亦只关注鸡毛蒜皮之事!少华山山寨虽小,但却样样俱全,朱武兄弟可略展才能,日后何愁没有用武之地!”武松听到朱武的话后,就笑着说道。

    朱武听后,连忙行礼说道:“小弟多谢哥哥教诲!小弟会永远记住二郎哥哥话的!”

    武松听到朱武的话后,与朱武相视一笑,随后武松说道:“三位兄弟,俺走了!”

    武松与朱武三人告别后,就骑马前往华山,寻找希夷峡,也就是张超谷。

    相传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陈抟老祖已经一百一十七岁,仍然面带壮容,步履矫健,与弟子们朝夕讲道,传授易学。

    突然一日,陈抟老祖对他的弟子贾德升说道:“你可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凿一石室,吾将憩焉。”

    贾德升听后虽然半信半疑,但心中不免有些凄惶之感,师命难违,只好前去张超谷察看地形。见山峦深处,曲径通幽,藤蔓盘绕,然攀缘可上。贾德升攀附藤萝上到半山腰,往上望去,有一凹处,只需稍加凿工即可成为石室。

    贾德升回到道观率领数名道徒带上工具,先在悬崖上凿出一条石径上去,开始施工。数月之后,贾德升向陈抟老祖回报施工进度和石室图形,请求陈抟老祖去看现场及施工情况。陈抟老祖看后表示满意。

    等第二年,石室凿成。陈抟老祖突然对贾德升说道:“山下华阴县老君殿后有一片开阔地,汝可于此营建北极观,汝将成为北极观住持,将来定会香火旺盛。”

    陈抟老祖见贾德升眼睛中露出欣喜,但又有点为难的神色,于是又说道:“至于建观所需经费,贤徒不必犯愁,我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