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103部分

汉末武圣-第103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再迁往云中十几万俘虏,一旦关羽没有办法供给这些人钱粮,势必再起祸端。

    那个时候。

    关羽作为收降黄巾军的倡导者,以及作为云中郡的最高长官,也势必会被问罪。

    刘宏闻言,却是眼睛一亮。

    “既如此,朕这就降诏,把十几万黄巾迁往云中。”

    刘宏未尝看不出其中凶险。

    奈何朝廷无力安置这么多俘虏,只能将皮球踢给关羽,推卸责任。

    更何况。

    云中郡位于北地边陲,哪怕这些黄巾最后作乱,对大汉影响也不太大。

    却说关羽剿灭了三郡黄巾余孽,正准备遣散各路军队,返回云中。

    忽然得到天子诏书,刘宏居然要把豫州、荆州十几万黄巾,也都迁往云中郡。

    更过分的是。

    这十几万黄巾在迁徙途中,所消耗的钱粮,居然也要关羽自己想办法。

    看完这个诏书,张飞当即愤愤不平。

    关羽心中,却是喜忧参半。

    十几万黄巾,绝对能够极大充实云中郡人口,这是喜事。

    然而,众多黄巾俘虏所消耗的钱粮,也让关羽感到了太大压力。

    犹豫许久。

    关羽最后写了一封书信,快马加鞭送往雒阳。

第164章 烽烟再起() 
雒阳,皇宫。

    刘宏看着关羽呈上来的密信,眉头紧皱。

    “这个关羽,倒也真会算计。”

    不过很快,刘宏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在此之前,两人有过密约,关羽缴获的钱粮要分给朝廷一半。

    只不过。

    关羽却以豫州、荆州近二十万黄巾为由,请求刘宏能够将那一半钱粮,当做朝廷拨发给黄巾俘虏的粮饷。

    刘宏虽然也希望,能够得到钱粮充实国库。

    不过他也深知,如今安置数量庞大的黄巾俘虏,才是最为紧要事情。

    况且,关羽搜刮到的钱粮,本就属于意外之财。

    那些钱粮,如今还没有进入刘宏口袋,这样再交给关羽,就没有那种肉疼的感觉。

    “罢了。”

    “此次将豫州、荆州十几万黄巾,全都迁往云中郡,是朕不太厚道。”

    “既然如此,我也就不索要那些钱粮了。”

    摇了摇头,刘宏再次将目光,放到了关羽呈上来的正规表文之上。

    表文中。

    关羽先是痛斥那些黄巾流寇。

    关羽大骂他们辜负圣意,明知朝廷会赦免叛逆罪行,仍旧不愿降服,反而四处劫掠。

    随后,关羽更是言辞恳切,再三强调自己剿贼不利,才让黄巾流寇劫掠四方,让三郡豪强大族损失惨重。

    关羽痛心疾首,再三请求天子降罪。

    看完表文内容以后,刘宏先是皱眉不语,而后微微叹了口气。

    “这算是,以退为进求自保么?”

    关羽年纪轻轻,就已经战功赫赫,此次剿灭黄巾,更是立下泼天奇功。

    其实就连刘宏自己,都不知道应当如何封赏关羽。

    封赏过轻,难保关羽不会心生不忿,其余有功之人也会认为朝廷不公。

    封赏过重,以关羽如今官职以及年龄,实在担不起如此优待。

    否则只会遭人嫉恨,哪怕刘宏自己,也未免会有些别样想法。

    毕竟,任何皇帝,都担心属下功高震主。

    可是如今。

    关羽一封请罪表文,却是打消了刘宏长期以来的纠结,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难得关羽不仅知兵善战,还体察圣意,懂得进退。”

    “既然如此,就让其功过相抵,带兵驻守云中,安置那几十万黄巾俘虏吧。”

    却说关羽遣散其余地方郡兵,以及乌桓中郎将宗员、匈奴中郎将张修二人率领的军队以后,就带着本部兵马返回云中。

    不过,高顺却被关羽征调,留在云中任职。

    关羽返回云中之时,已经到了中平元年七月。

    相比较历史上,直到年底才剿灭黄巾,这个时空足足提前了几个月。

    关羽本以为,黄巾之乱平定以后,大汉将会迎来短暂的和平。

    可惜的是,战乱仍旧没有止息。

    中平元年六月,交趾刺史贪财害民,苛捐杂税太重,引发叛乱。

    太浦太守来达,鼓动本地驻军叛乱,擒杀刺史周喁,自称‘柱天将军’。

    汉灵帝闻交趾军民叛乱,急忙改任贾琮为交趾刺史,负责交趾平乱事宜。

    贾琮到职,讯问民情,百姓皆言赋税过重,无法承受。

    又有人曰:京师遥远,告诉无门,故相聚起事。

    贾琮乃告示百姓,令其各安本业,免除徭役,又挑选廉洁官吏出任各县令长。

    饶是如此,贾琮仍旧花费一年时间,方才平定交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中平元年冬季。

    云中郡此时已经无比寒冷,关羽在过去几月时间,几乎征发了所有百姓。

    饶是如此,仍旧未能修建足够房屋,让黄巾降卒居住。

    无奈之下。

    关羽只得以军律约束黄巾降卒,让多人挤在一个屋内,才没有出现冻死人的情况。

    就在关羽手忙脚乱,为安置几十万黄巾俘虏头疼的时候,边疆再次传来战事。

    由于段颎身死,无人能够震慑西北羌人。

    羌人北宫伯玉、李文侯,见大汉叛乱四起,江山岌岌可危,当即纠结数万骑兵反叛。

    凉州义从宋建、王国举兵响应,叛军势如破竹攻入汉阳郡。

    盖勋时任凉州汉阳郡长史,新任凉州刺史左昌,趁着征兵平叛之际截取军费数千万,中饱私囊。

    盖勋刚正不阿,极力劝阻,反而被左昌发配到前线,令其率军驻守汉阳郡阿阳县,正面对叛军锋芒。

    左昌原以为盖勋必定战败,即便不战死,待其返回后也可以用军法处死。

    却不想,盖勋死守阳县,屡次以少胜多击退叛军。

    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只得无奈撤兵,转而前去攻打金城郡。

    盖勋见叛军转移目标,乃向凉州刺史左昌进言,求情派兵救援金城郡。

    左昌畏惧叛军,不愿调遣汉阳郡兵马前去救援,直言拒绝。

    叛军围金城,屡攻不破。

    宋建、王国谓北宫伯玉曰:“故新安令边允以及从事韩约,皆为凉州大人,素有名望,协助金城太守守城。”

    “若强攻金城,恐难攻破。”

    “将军如果得到此二人相助,金城旦夕可得。”

    北宫伯玉闻言大喜,当即让二人图谋边允、韩约。

    二人乃派人前往金城郡,面见金城太守陈懿,声称只要让边允、韩约,这两位有名望的大人当作使者出城说降,他们就会率众投降。

    韩约认为有诈,不愿前往。

    金城太守陈懿,却想降服宋建、王国所部,令二人为使者出城商谈投降之事。

    二人出城,果被宋建、王国劫走。

    由于边允、韩约素有名望,被劫走以后金城顿时大乱。

    金城太守陈懿率众出逃,被宋建、王国所擒,带到羌人营帐以后杀之。

    随后,宋建、王国对外声称,金城太守陈懿被边允、韩约所杀,且以北宫伯玉名义,封二人为千户侯。

    二人无奈,只得加入叛军,当即被北宫伯玉任命为叛军首领。

    由于边允、韩约的加入,叛军声威大震,再次长驱直入攻入汉阳郡,围困州治所冀县。

    盖勋与二人有旧,见到两人率领叛军围困冀县,当即立于城头,怒斥两人背叛朝廷。

    韩约泣道:“左昌若早听先生之言,派兵前往救援金城郡,我们何至于此。”

    “如今我二人罪孽深重,再也不能投降了。”

    言毕,边允、韩约二人嚎啕不已。

    哭号过后,两人就在冀县当众改名,以示决心,边允改名边章,韩约改名韩遂。

    好在二人顾念旧情,这才没有继续围困冀县,领兵撤退。

第165章 临危受荐() 
中平二年正月。

    许多地方由于战乱缘故,爆发瘟疫,瘟疫的蔓延,让大汉人口锐减。

    与此同时,曾经在段颎麾下任职,征讨羌人有功的夏育,再次被朝廷启用。

    夏育虽然曾经兵败塞外,而后被朝廷治罪,并且下令永不录用。

    可惜的是,段颎已死,若不启用夏育这位曾经的悍将,很难压服羌人叛乱。

    正是为此,朝廷才再次册封夏育为护羌校尉,领兵驻守右扶风。

    中平二年二月。

    雒阳皇宫,南宫云台与乐城门两处,先后发生火灾。

    刘宏见状大惊,以为大凶之兆,询问左右如何破解。

    中常侍张让、赵忠进言:“大汉数火,南宫云台与乐城门先后爆发火灾,说明火德太旺,过犹不及。”

    刘宏当即问道:“应该如何破解?”

    二人答曰:“陛下可先修缮宫殿,而后铸造铜人镇守八方,再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

    “最后再做翻车渴乌,旋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

    “如此,有铜人镇压八方在先,辅以天禄虾蟆、翻车吐水在后,即可达到水火平衡。”

    刘宏闻言,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说道:“叛乱四起,早就使得国库空虚,如今连修缮宫殿之钱财尚且匮乏,又如何修筑铜人、天禄虾蟆以及翻车?”

    张让当即献计:“陛下可征收田税。”

    “大汉田地数以亿计,陛下只需每畮(亩)征收十钱,即可征得几十亿钱。”

    “有这么财物,足以修缮宫殿。”

    刘宏闻言,当即怦然心动。

    不过,他很快又有些犹豫的说道:“如今百姓生活艰难,以致叛乱四起,若再征收田税,百姓会不会怨声载道?”

    经过黄巾之乱以后,刘宏也不似往日那般任性,考虑事情也变得全面起来。

    赵忠笑道:“陛下征收田税又不重,只是每亩十钱罢了,任何人都出得起。”

    刘宏闻言,当即释然。

    每亩田地只征收十钱,也就相当于后世五块钱左右,哪怕一贫如洗的家庭,也不难拿出这么多税收。

    张让又趁机劝谏:“如今国库空虚,叛乱四起,若不设法充实国库,如何能够平定叛乱?”

    “世家大族钱财无数,这些家族族人想要为官,陛下何不再从中捞取一些?”

    对待百姓,刘宏还不会太过狠心。

    然而面对那些世家大族,哪怕再如何压榨,刘宏都不会有丝毫心理负担。

    更何况,朝廷如今的确非常需要钱财。

    紧随其后,一道极其荒唐的诏令就被颁布出来。

    诏书曰: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无论升迁还是除名,皆要缴纳助军修宫之钱,授大郡者需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皆须先往西园讲定钱数。

    在刘宏看来,这些官吏都乃世家大族子弟担任。

    这些人族中很有钱,压榨他们充实国库,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刘宏两项举动,都好似不会太过影响百姓生活。

    哪怕十钱每亩的税收,也算是很轻的赋税。

    可惜的是,刘宏考虑终究没有太过全面,不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道理。

    朝廷下达了,每亩征收十钱的诏令。

    然而落实到了地方,通过层层压榨、盘剥,百姓们每亩需要交纳的赋税,达到了百钱甚至千钱。

    许多贪官污吏,以及十常侍亲族、门客,更是趁此机会大肆压榨百姓。

    至于另外一条,看起来只是针对官吏的政策,引起的后果甚至不下前者。

    并非所有官吏家中,都颇有资产。

    那些出不起钱的官吏,清廉者没有办法,被逼自杀者不在少数。

    然而,更多官吏,却会将朝廷从自己这里搜刮的钱财,转嫁到百姓身上。

    因为这条政令的缘故,新官到任几乎都是大肆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

    为此,百姓怨声四起。

    两条荒唐到极点的政令,彻底激怒了天下百姓。

    政令下达的同时,九州再次叛乱四起,烽烟遍地。

    叛乱西及益州,南至交趾。

    中原地区有山、黄龙等义军数十股叛军。

    叛乱最严重者,要属青州以及冀州。

    这两个地方,本就是当初黄巾起义的重灾区,百姓遭受压迫,自然起兵反叛。

    再加上太平道的影响,大多起义军都打着黄巾军旗号。

    黑山军首领张牛角、褚燕。

    这两个人本不是黄巾首领,也打着黄巾军旗号,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青州黄巾渠帅管亥,在黄巾兵败以后,并未投降官兵,反而躲藏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