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136部分

汉末武圣-第136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军都是步卒,根本没有水军,想要渡河本就十分困难。

    假如在河中央被击毁船只,船上士卒肯定难以幸免。

    “咚咚咚!”

    战鼓声仍旧轰隆作响,对面喊杀声依旧震动天地,张杨内心却是安稳了许多。

    只不过,张杨麾下士卒,可没有这么好的心理素质。

    虽然联军尚未渡河,他们仅仅听着轰隆的战鼓声,都感觉双股战战。

第220章 常见则不疑() 
“轰隆隆”!

    战鼓轰鸣,震天动地。

    旃然水西岸守军见状,全都神情紧张的戒备着,等待联军大举进攻。

    “哗啦啦!”

    果不其然,战鼓轰鸣没多久,联军士卒就已经登上船只,开始渡河。

    “弓箭上弦。”

    负责防守各处将校,看到联军开始渡河,全都喝令弓箭手上弦,还准备着不少火箭。

    只要联军渡河船只进入射程以内,箭雨就会倾泻而下。

    张杨手握剑柄,立于岸边。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船只,虽然脸色凝重,却也并没有太多畏惧。

    联军船只毕竟太少。

    纵然对方兵马众多,单次渡河士卒终究有限,想要防守并不困难。

    “准备!”

    张杨眼看联军渡河船只,已经快要进入弓箭射程,当即扬起了手中宝剑。

    只要联军船只再前进数米,守军箭矢就会倾泻而下。

    “咚咚咚!”

    可是就在下一刻,联军营寨内鼓声忽然变化,本来还在渡河的联军船只,纷纷调转船头。

    “哗啦啦!”

    后续发生的事情,却是让张杨以及西岸守军,全都目瞪口呆。

    本来杀气腾腾的渡河士卒,忽然大声吆喝起来,从船上扔下一张张渔网。

    紧接着,船只在河内不停游弋着,只顾在哪里捕鱼,却没有丝毫渡河的意思。

    “将军,贼军莫非缺乏粮草,这才让士卒下河捕鱼?”

    张杨眉头紧皱,也有些猜不透联军的真实意图,却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或许贼军是在迷惑我等,待我军放松警惕以后,再开始渡河。”

    “传我军令,守军士卒不得懈怠,谨守河堤!”

    张杨命令传达下去以后,麾下将官倒也严格执行。

    可惜的是。

    紧张兮兮的西岸守军,眼睁睁看着联军船只,在河面上捕了半天的鱼。

    直到船只都装得满满以后,船上士卒这才欢天喜地,驾驶着船只返回东岸。

    只留下了面面相觑的西岸守军,有些摸不着头脑。

    “将军,贼人好像真是在河内捕鱼,丝毫没有渡河强攻的意思。”

    张杨揉了揉,略显僵硬的脸庞。

    他沉声说道:“不管贼军如何,我等都万万不可放松警惕。”

    言毕,张杨就令士卒开始做饭,准备午餐。

    “咚咚咚!”

    只是饭刚刚做好,士卒们还来不及吃进肚子,对面鼓声就忽然震天动地。

    饥肠辘辘的西岸士卒,听到鼓声也不待上官下达命令,就急忙丢下饭碗,手忙脚乱的拿起了武器。

    “贼军可是准备此时渡河?”

    张杨唤来左右亲信,有些焦虑的出言询问。

    “启禀将军,贼军船只的确已经下水,却好像不是准备渡河。”

    亲信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汝此言何意?”

    亲信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最终咬牙说道:“还是将军亲自去看吧。”

    张杨本就有心在岸边指挥防御,闻言也不废话,直接风风火火赶到了岸边。

    河内情形,却是当张杨大跌眼镜。

    只见河内船只上面,联军士卒围在一起,兴高采烈的吃着鲜鱼。

    不仅如此。

    每个船上的士卒,居然还能分到酒水。

    他们也不顾,如今乃是紧张的战争期间,居然一边吃鱼,一边兴高采烈的喝酒。

    “贼军如此肆无忌惮喝酒吃肉,简直不将我等放在眼中。”

    一位部将见状大怒,当即弯弓搭箭朝着河里射去。

    可惜的是。

    刘邦、项羽当年以此为界,河流被人工拓宽,宽度长达八百米。

    哪怕那位部将神力惊人,箭矢仍旧无力的掉落在水中,溅起了些许浪花,就被滚滚洪流冲走。

    “可恶!”

    部将见状,却是恼怒的扔掉了手中长弓。

    “末将请命,点齐战船主动出击,一定要狠狠教训贼人!”

    张杨却是摇了摇头。

    张杨麾下士卒大多出自北方,精通水战者根本没有多少,且船只也并不多。

    更何况联军势大,死守水面开阔的旃然水方为上策。

    “我军不精水战,且贼军人多势众,应当占据地利谨慎防守。”

    “传我军令,让士卒们严密监察贼军动向,不得懈怠!”

    诸将虽心中不忿,却也不敢违背张扬命令,只得依命行事,严密监视联军。

    西岸守军士卒。

    不少人看着大快朵颐,畅快喝酒的联军士卒。

    他们再看着自己碗中的稀粥,都忍不住吞咽口水起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士卒们本来还觉得自己能够吃饱,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只是与联军对比过后,不少士卒心中都产生了些许不忿。

    大家都是当兵吃粮。

    为何对面士卒能够喝酒吃肉,自己等人却要每日喝粥,连点油水都没有?

    当天下午。

    联军营寨内鼓声停歇没多久,战船上面却是换了一波士卒,鼓声再次轰隆作响。

    不过这一次。

    西岸守军虽然严防死守,却也没有了才开始的紧张气氛。

    他们感觉,联军很可能会如同上午那般,只是擂鼓捕鱼,根本没有渡河的意思。

    果不其然。

    联军仍旧在佯装渡河冲锋以后,停留在了弓箭射程以外,继续开始捕鱼大业。

    第二天。

    战鼓仍旧轰隆作响。

    这次,由于联军很多战船更换了捕鱼地点,又引得西岸守军手忙脚乱。

    他们好不容易调兵遣将完毕,开始防备联军渡河的时候。

    联军战鼓声却是忽然停止,船只在河内优哉游哉游动着,士卒们大笑着捕鱼。

    第三天,战鼓仍然轰隆作响,三十几处联军战船,也在不停更换着方向。

    只不过。

    西岸守军相比较昨日,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只是机械的调兵遣将防守。

    第四日,相同的事情再次上演。

    只不过,西岸守军明显有些懈怠。

    好在张杨三申五令,这才让麾下将校,带领士卒在各处布放防备。

    到了第五天。

    当战鼓声再次响起的时候,西岸守军都有些无精打采,根本不想再跟着联军战船四处奔波。

    就连那些将校,也觉得这样跟着对方渔船跑来跑去,除了劳累一无所获。

    张杨严令士卒们谨慎防备,却是引得士卒怨声载道。

    不少士卒不忿的说道:“将军每日让我等跟着贼军船只,看着对方喝酒吃肉流口水么?”

    张杨麾下将校,感受到了士卒们的怨念,却也不敢逼迫过甚,只得做做样子。

第221章 渡河()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关羽端坐帅帐内,想着沮授所献之策,不由低声呢喃。

    他前世由于崇拜先祖,自然特别喜欢历史、军事、战争,也喜欢读三十六计。

    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三十六计的说法,却也早已开始运用。

    沮授当日所献策略,正是与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之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备周则意怠,指的是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

    就比如将领守城,如果觉得防御周密,城池万无一失,反而会松懈大意。

    常见则不疑,指的是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

    就比如现在的西岸守军,才开始听到联军鼓声震天,看见三十几处联军船只开始渡河,还紧张兮兮。

    可是现在。

    西岸联军已经接连看了几日,从才开始的紧张防备,到如今已经习以为常。

    这条计策,与疑兵之计又根本不同。

    瞒天过海之计,属于利用人类的惯性思维,进行战术上的欺骗。

    一旦人们,对某件事情习以为常,就会放松警惕。

    疑兵之计,却是通过虚假的兵力欺骗对手,属于阴谋。

    三国时期,也曾有人使用瞒天过海之计。

    孔融被黄巾军围困之时,太史慈为报恩请求突围求救。

    奈何黄巾军众多,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想要强行突围,势必困难重重。

    太史慈计上心头,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着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着一个箭靶。

    太史慈开门直出城门。

    城外黄巾军见状十分惊骇,调遣兵马防备城内军士出城。

    却不想,太史慈只是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开始习射。

    习射完毕以后,太史慈便入门回城。

    明晨亦复如此。

    城外黄巾或有站起戒备,或有躺卧不顾,于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再入门回城。

    又明晨如此复出,黄巾军再没有人站起来戒备。

    于是乎,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顾驰而去。

    待黄巾军察觉时,太史慈已越重围,回顾取弓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

    黄巾军无人敢去追赶,太史慈乃成功突围。

    “我前世熟读三十六计,若能将其与兵法结合,也许能够大有作为。”

    念及于此,关羽就准备空闲以后,依照前世记忆,将三十六计默写下来。

    免得时间长了,忘记了内容。

    “根据斥候来报,张杨这两日已经没有在岸边驻防,料想觉得我军只是虚张声势,已经返回荥阳。”

    很快,关羽就将目光放在了地图上的荥阳城上。

    “时机已经成熟,渡河就在今朝。”

    念及于此,关羽当即令张绣召来诸侯,商议渡河攻下荥阳之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张杨谨慎防备数日,被联军弄得筋疲力竭,最终也以为对方使用疑兵之计,乃是虚张声势罢了。

    是以,张杨交代完部将以后,当即返回荥阳主持大事。

    正好就在前天,信使也传回来消息,大将军丁原令吕布统兵五万,驰援荥阳。

    “旃然水河面宽阔,易守难攻。”

    “若再有奉先麾下五万援兵,诸侯联军纵有二十万,想要渡河也难如登天。”

    正是这个消息的传来,才让神经始终紧绷的张杨,长长舒了口气。

    吕布勇武,张杨深知。

    两人又相交莫逆,若齐心协力率领八万军队守住旃然水,再也不惧诸侯联军。

    “哪怕这五万兵马,多是主公新征召的军队。”

    “只要略作操练,负责驻守河堤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原来。

    援军之所以来得这么晚,只因丁原为了稳住朝堂,不得不重兵驻守雒阳。

    想要驰援荥阳,就必须新征召兵马,这才耽误了些许时日。

    与此同时。

    负责驻守西岸的士卒看了看时辰,有人笑道:“对面战鼓声,应该快要响起来了吧。”

    “咚咚咚!”

    却不想,此人话音刚落,战鼓声当即轰隆作响。

    其余士卒先是有些发愣,继而全都哄堂大笑起来。

    甚至有人调笑道:“你这厮料事如神,以后当了将军可不要忘了我等。”

    众人闻言,再次捧腹大笑,丝毫没有在意对面的鼓声。

    “上官有令,严密观察贼军动向,不可麻痹大意。”

    不过很快,就有传令兵对着众人呼和起来。

    众人闻言,满不在乎的应承着。

    却根本没有人,跟随着联军船只移动,谨慎防守。

    今日,放入河中的战船明显多了许多。

    三十多路联军又更换了位置,再次开始渡河,鼓声仍旧震动天地。

    瞭望塔上面守军,远远看着密密麻麻的战船,却是感觉有些不对。

    他如同往常那般吹响了号角,并且点起狼烟,告知守军敌人渡河方位。

    可惜的是。

    这几日连续的折腾,已经让守军对号角以及狼烟免疫。

    他们还以为联军战鼓轰鸣过后,肯定会如同往日那般,直接调转船头开始捕鱼。

    与其浪费时间,紧紧跟着联军战船东奔西走,还不如多动休息保存体力。

    “咚咚咚!”

    战鼓轰鸣,震动天地,喊杀声依旧。

    西岸守军,却早就习以为常,显得有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