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武圣 >

第58部分

汉末武圣-第58部分

小说: 汉末武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见先生!”

    面对关羽的称赞,贾诩却也只能苦笑连连。

    他虽有才华,如今却刚过而立之年,并不怎么出名,根本算不上是凉州名士。

    不过对于自家主公的抬举,贾诩心中多少有些感动。

    他并非喜好虚名之辈。

    然贾诩初来乍到,若没有关羽鼎力支持,恐怕很难短时间内,得到这些骄兵悍将的认可。

    贾诩毕竟不是吕布、徐晃这样的武将,有万夫莫当之勇。

    他们二人勇武非凡,哪怕初入军中,也能凭借勇武得到士卒们认可。

    贾诩所能凭借的乃是智慧,并非短时间内能够体现出来。

    如今有了关羽抬举,纵然某些将领心中仍旧不服,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你莫非就是那个有良、平之才的贾诩贾文和?”

    就在此时,一位中年文士缓缓走来,略显惊奇的打量着贾诩。

    “先生,你没走?”

    关羽凝神望去,发现说话之人居然是大儒蔡邕,心中当即被喜悦充满。

    蔡邕是他得到的第一位文士,为云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若非迫不得已,关羽绝对不想蔡邕离开云中。

    他却没想到,蔡邕居然没有回到朝中,反而继续呆在云中。

    失而复得。

    惊喜来得如此凶猛,哪怕关羽见过不少大世面,仍旧有些失态。

    蔡邕闻言,却是摇头苦笑。

    不得不说,历史惊人的相似。

    历史上蔡邕被流放至凉州朔方郡,后来辗转居住在五原郡,正好与云中郡相邻。

    蔡邕之所以定居在五原郡,乃是因为五原郡有其好友。

    因为关羽的缘故,蔡邕如今被流放至云中郡,期间却也去五原郡探望过好友。

    得到朝廷赦免以后,蔡邕临走之前又去拜访好友。

    五原太守王智得知消息,设宴款待蔡邕,酒足饭饱以后,王太守智起舞劝蔡邕。

    蔡邕因王智乃宦官王甫弟弟,本就不愿赴宴,当时更是没有理会王智。

    王甫虽被阳球所杀,王智却早就骄横惯了,与朝中其余十常侍也有交情。

    被蔡邕折了面子,王智当即大怒道:“罪犯也敢侮我!”

    蔡邕闻言拂袖而去。

    王智怀恨在心,于是联系十常侍,密奏蔡邕心放怀怨,诽谤朝廷。

    蔡邕得到消息以后,担心自己回京无法幸免。

    他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避祸于吴会之地十二年,反而回到云中。

    关羽得知详情,不由笑道:“若非王智那厮诬陷,羽此生还不知何时再能见到先生。”

    先得贾诩,复得蔡邕,关羽双喜临门,可谓是春风得意。

第81章 乐极生悲() 
蔡邕虽然重新回到云中,却也不敢太过张扬,更没有担任什么职位。

    关羽如今,也没有资格任命什么文职。

    故此,贾诩只能被任命为军师,暂且没有担任其余官职。

    这段时间,关羽心情都很不错。

    先是得到贾诩、蔡邕两人,而后云中春耕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徐晃虽刚刚及冠,却已经在军中崭露头角,以前略显散乱的士卒,如今都变得军容齐整。

    “阿雄,军师在哪里?”

    关羽放下手中公文,对着身边关雄问道。

    “军师又去寻找蔡先生了,两人估计又在谈古论今,探讨文章。”

    关羽闻言,不由苦笑连连。

    蔡邕乃当世大儒,才华横溢,不仅文章写得很好,更是自创书法‘飞白体’。

    他虽然没在朝中担任过非常显赫的官职,名声却早已传遍九州,深得士人敬重。

    贾诩现在不过三十有二,。

    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在学问、音律、书法这些方面,仍旧无法与蔡邕相提并论。

    故此,贾诩得知蔡邕也在云中以后,更是大喜过望,居然以弟子身份拜访蔡邕。

    一人乃当世大儒、满腹经纶,另一人乃当世毒士、胸怀奇谋。

    两人擅长方向虽不同,在一起谈论时却都能够有所斩获。

    故此,贾诩只要有空就会前去拜访蔡邕。

    “鲜卑、匈奴最近可有什么动作?”

    “鲜卑自从檀石槐死后,各部落就开始相互攻伐、吞并,更兼云中有兄长坐镇,鲜卑根本不敢南下。”

    “至于匈奴,由于于夫罗助汉军出征鲜卑,导致匈奴损兵折将,回到部落内屡遭苛责。”

    说到这里,关雄面露不忍之色。

    虽说于夫罗乃匈奴人,而且在出塞作战过程中也有小心思。

    然而,关羽最终能够攻破弹汗山,甚至杀死鲜卑可汗檀石槐,匈奴骑兵功不可没。

    可如今,于夫罗却因为匈奴骑兵折损太大,居然被族人苛责,关雄自然会心中不安。

    关羽闻言,沉默许久。

    “于夫罗之恩情,我会铭记于心,不过匈奴内部问题,若不涉及到于夫罗性命,某自然不好过多参与。”

    关羽乃破鲜卑中郎将,而非匈奴中郎将,名义上只能节制鲜卑,不得插手匈奴事物。

    当然,匈奴如果真的造反,屯兵云中的关羽也不会坐视不管。

    “其实,如今不止于夫罗在匈奴部落不好过,就连其父栾提羌渠也遭遇困境。”

    关羽闻言,眉头紧皱。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兄长可知,匈奴单于现在乃是何人?”

    关羽闻言有些发愣,继而说道:“难道不是于夫罗父亲羌渠?”

    也不怪关羽惊愕。

    他一直都以为,于夫罗乃匈奴单于之子,那么其父羌渠自然就是匈奴单于。

    关雄却是摇了摇头。

    “前匈奴单于伊陵尸逐就于熹平元年去世,其子屠特若尸逐就继承了单于之位。”

    “然屠特若尸逐就年龄尚幼,根本无法担任单于职位,于夫罗父亲羌渠手握重兵,权利反而凌驾于单于之上。”

    “故此,羌渠虽然并非匈奴单于,许多人却都将其当做单于。”

    “于夫罗所率领三千出塞的匈奴骑兵,都是羌渠亲信,为的就是得到大汉支持,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匈奴单于。”

    听到这里,关羽不由目瞪口呆。

    他一直认为,争权夺利是汉人的天性,草原人心中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却没想到,匈奴上层居然也是这般模样。

    羌渠趁着匈奴单于年龄尚小,依仗手中兵力暂代单于之位,却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羌渠也知道。

    等到单于长大以后,若不能尽早解决隐患,他始终没办法成为真正的单于。

    这也是为什么,羌渠明知出塞攻打鲜卑凶多吉少,仍旧派兵助战了。

    如今的匈奴臣服于大汉,哪怕匈奴单于之位,也要得到大汉认可才名正言顺。

    羌渠如今行使着单于职权,只要亲近大汉,早晚都能成为真正单于。

    却不想。

    此战三千匈奴骑兵伤亡惨重,只有数百人返回部落,以致羌渠实力大损。

    “匈奴傀儡单于屠特若尸逐就,早就对羌渠心生不满,如今看到羌渠实力折损,就想要成为真正的匈奴单于。”

    “前匈奴单于虽然故去,仍有许多亲信存活,这些人都支持屠特若尸逐就。”

    “若换做以前,羌渠凭借手中兵力,哪怕这些人反对也不在乎。”

    “可惜羌渠现在实力大减,屠特若尸逐就又占据大义名分,双方居然势均力敌。”

    “南匈奴内战,一触即发。”

    关羽闻言,猛然起身。

    “羌渠因我才实力大减,对方虽是匈奴人,我也欠下他们恩情,不能不管。”

    “待先生回来以后,好生商议一番,看看如何帮助羌渠。”

    关羽感叹自己并非匈奴中郎将。

    否则,他完全可以依仗自己官职,强行插手南匈奴内政。

    关羽所不知道的是,纵然自己身为匈奴中郎将,却也不能随意行事。

    历史上,屠特若尸逐就去年死去,很可能死于内乱,其子呼征继承单于之位。

    不过由于关羽的到来,历史发生了些许变化。

    然而历史上就在今年七月,羌渠勾结新任匈奴中郎将张修,再次杀掉尚为孩童的匈奴单于呼征。

    呼征死后,羌渠如愿以偿得到单于之位,匈奴中郎将张修,却因擅杀罪被下狱赐死。

    关羽若敢随意插手匈奴内政,下场不见得会比张修更好。

    “主公,雒阳公文。”

    就在关羽思虑南匈奴之事的时候,徐晃忽然脸色凝重的走了进来。

    “公明,陛下有何差遣?”

    徐晃双手递上公文。

    他声音酸涩的说道:“陛下认为将军戍边有功,下诏征调将军入朝为官。”

    关羽闻言,接住公文的手不由僵立当场。

    他虽然从贾诩口中得知,十常侍想要对付自己,很可能会将自己征调回京。

    却没想到,事情居然来得如此之快。

    他所不知道的是,让天子下决心征调自己回京,蔡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天子误信十常侍谗言,认为蔡邕心怀怨恨。

    后来蔡邕拒不回京,反而躲在云中郡,更让天子对其猜忌不已。

    经过十常侍背后挑拨离间,天子也对关羽产生猜忌,这才下诏调其回京。

    “阿雄,速速请军师及蔡先生前来议事!”

第82章 催促再三() 
将军府内,关羽、贾诩、蔡邕、吕布、徐晃、关雄齐聚一堂。

    众人看完朝廷公文以后,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看来,是我连累将军了。”

    蔡邕思量半晌,满脸歉意的说道。

    以关羽立下的功劳,哪怕早晚都会被调回京师,却也不会这么快。

    若非蔡邕担心回京难得幸免,躲在云中不肯回去,恐怕关羽也不会遭此横祸。

    “此事与先生无关。”

    “某与十常侍势不两立,纵然没有先生这件事情,他们早晚也会算计某。”

    蔡邕闻言,脸色非但没有丝毫好转,反而无比担忧。

    “皇命难违。”

    “既然陛下召将军回京任职,若将军执意推迟,恐怕会遭到猜忌。”

    “然十常侍权倾朝野,将军朝中又无根基,假如将军回京,恐怕凶多吉少。”

    蔡邕见识过朝堂争斗的凶险,自然明白像关羽这样的武夫,很难立足于朝堂。

    天子杀士人还有所顾忌。

    如果真对关羽产生了想法,天子杀武夫却会毫不手软。

    “若将军信得过老朽,不妨称病辞官,也好避过朝堂争斗!”

    不得不说,蔡邕也非常有见识。

    他虽然没想到养寇自重这方面,却也想到了辞官归乡这条计策。

    假如关羽违背天子诏令,仍旧待在云中担任破鲜卑中郎将职位,那就是图谋不轨。

    然而,称病不回京任职,这种事情谁都强求不得。

    哪怕灵帝乃大汉天子,也不能勉强别人为官,这样关羽就能保全自身。

    “云中之兵,大多都是河东同乡,若兄长辞官或者回京,这些同乡前途如何?”

    关雄心中大急。

    兄弟二人好不容易走到今天,他绝不想前功尽弃。

    “鲜卑不敢寇边,乃是因为有主公驻扎于此。”

    “若主公回京或者辞官,恐怕要不了多久,鲜卑就会再度寇边,那时必定战火不断。”

    “更何况,河东同乡大多举家来投。”

    “有主公在此驻扎,他们能够分到土地好好生活,假如主公不在云中,这些千里迢迢来到云中的追随者,如何能够保证他们权益?”

    徐晃此时,亦心中焦急。

    许多河东子弟,都是徐晃负责招募。

    假如关羽离开云中,先不说后来长官会不会收回那些田地。

    就算那些田地不被收回,待鲜卑寇边以后,云中将再无宁日,土地也会荒废。

    那个时候,就算河东子弟家眷拥有土地,恐怕也活不下去。

    吕布闻言,却是目光闪动。

    他如今拥有军候职位,奈何有关羽这等豪杰为上官,想要更进一步非常困难。

    假如关羽回京或是辞官。

    吕布相信,凭借自身勇武,很快就能立下赫赫战功。

    故此,虽然其余众人尽皆面露忧色,唯有吕布神色如常。

    听到几人之言,关羽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虽说当初贾诩定下养寇自重的策略,奈何时日尚短,根本来不及布局。

    更何况,鲜卑已经被关羽打怕。

    假如关羽留在云中,鲜卑人恐怕根本不敢寇边,如此何以‘养寇’?

    关羽目光环视众人,最后停留在了贾诩身上。

    众人脸上皆有异色,唯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